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唯一战胜国-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前是美国干涉亚洲局势,但现在亚洲已经成了中国的天下,除了印度、南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以及日本之外,基本上全部处于中国的掌控之中。

现在则是中国干涉到南美局势,美国政府对南美也不是想开战就开战的,起码不像中国在亚洲那么方便。

如果能够以一定的条件,让中国停止向欧洲及南美洲扩张,对于美国来说是有利的,起码在他们看来是这样的,因为美国已经开始玩泡沫经济了,自信能够在经济、军事技术上赶超中国。

到时候,只要美国积累了足够强大的实力,同时提升了军事技术,并且帮助苏联建立一个强大的陆权国家,就能够抗衡中国。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美国外交部开始与中华帝国外交部接触,想要重启《朱…辛兰协议》,但不是完全恢复,而是签订一个新的,但内容基本上也就是规定中美之间的资本、军事、贸易等方面。

——————

第一更到 ~

地372章:四面开花

地372章:四面开花

提到这个东西,中华帝国马上有兴趣了。

特别是双方的贸易问题,之前是中美双方摩擦最多的地方。

不过美国打算重启《朱…辛兰协议》,必然有其动机。

双方在谈判中,中华帝国很快就摸清楚了美国的动机。

美国意图以一定程度上恢复《朱辛兰协议》来促使苏俄内战停火,同时在南美问题上与中国达成了一个界限。

而且美国政府提出的新关税,虽然比目前的低,但却比原本的协议要高出一截。

“哼美国佬这是打发叫花子呢?”朱晓诚十分不满,当天就中止了谈判,理由是美国没有任何诚意。

中国在外交上,一直是一个比较情绪化的国家。

美国在之前是领教过的。

不过那时是与日本的谈判。

当年,中美之间的关系还是很好的,中国那时作为一个对美国有用的棋子,美国为了抗衡日本从而支持华东政府。

只是局势变化,美国一直想要玩平衡,而中国打破了这一平衡,美国又向把中国压下去,让日本上来重新完成这个平衡,结果激化了矛盾。

此时美国再度领略中国的这种情绪化外交,顿时郁闷得要命。

政治本身就是一个很无耻的东西,特别是在外交谈判上,其实就是双方统治者在维持自己统治利益的一种互相妥协。

中国的统治者,不是一个合格的统治者,情绪化波动大这是必然的。

美国政府没办法,只好该了标准,继续降低关税以重启谈判。

“让苏俄内战停止,这不是中美双方就能决定的问题,必须由苏俄两国进行谈判决定。”中华帝国又给出了一个拒绝的理由。

对于此时的中华帝国来说,对美国出口的吸引力已经不大了。

把商品出口到美国好处是有的,可以扩大自己的工业生产规模,打击美国的工业生产规模。

同时还能赚到黄金。

如果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中国还没什么黄金的时候,那自然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但现在亚元已经能够和美元相抗衡了。

中国自施行了黄金国有化政策之后,黄金储量非常稳定,而且随着黄金的开采,以及一些贸易逆差的存在,黄金储量还在不断的上升。

首先在打击美国的工业发展上,把商品出口到美国,以美国现在的警惕程度来说,意义也不是太大。

至于黄金,此时对于中国来说已经是没什么吸引力了。

毕竟自己的黄金储量正在稳步上升,而且已经使亚元登上世界巅峰地位,没必要那么多的黄金。

而且黄金只是一堆不能吃的东西,实际上黄金不代表财富。

战争能掠夺黄金,不一定需要靠贸易。

未来只要能够打败美国佬,黄金还会怕没有。

要以苏俄停火为前提条件,那是自然不可能答应的,苏联可是目前中华帝国的一块很好的练兵目标靶。

当然,如果美国愿意将关税降低到一定水平,那么对中国的诱惑还是很大的,比如说将轻工业商品的关税和农产品关税降低下去等等,都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当前中国毕竟还未取得世界霸主地位,因此并非是想用什么规则就用什么规则,因此对于出口什么的,在不是有利于中国的情况下,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

现在中国得到了俄国的七千吨黄金,腰杆子一下就直起来了。同时随着中俄联军已经反攻到了欧洲,俄国的主要黄金产地都被中国掌控了。

加上中华帝国当前成立的黄金部队的不断探矿和开采,黄金储量已经开始稳步上升了。

苏联就惨了,尼古拉二世存在俄国境内的黄金没了,这导致苏联境内的经济一片混乱,尽管苏联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金本位制度。

好在美国对苏联大力支援,否则苏联更死。

不过对于美国来说,苏联确实是一个非常沉重的包袱,急切的想要让苏俄停战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中国岂能让美国如愿?

此时的世界,中美就是死对头。

对苏联的战争,虽然中华帝国每年需要拿出一笔钱来作为军费开支,但实际上已经无关紧要了。

中国一定程度上也在加印钞票,军费等于是分摊到国民头上,战争照样打,建设照样搞,票子照样印,民生还是一样的强。

而且战争带动了就业,带动了军工业的运转。

不管现在多么繁荣,最终的目的都是加强战争潜力,这也是中华帝国当前最为明确的一个目标。

在当前这个年代,是很难做到说发展围着人去转。中华帝国的发展,70都是人围着发展去转,但也有近30的发展是围着人去转的。

发展围绕着人去转,就等于是在享福。

人围绕着发展去转,等于是在解决某种问题。

中国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霸权地位。

泱泱华夏,数千年来皆是天朝上国,华夏子孙再度站到世界巅峰,这种追求没有错。

只要解决了美国,才是真正到享福的时候,现在就开始享福了,终究只是虚幻一场,并不能长久。

……

1921年,中华帝国的经济进一步向内陆发展。

随着内陆的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重工业开始向内陆迁移,马上大幅度改善了中华帝国经济发展分布的畸形状态。

冶金行业开始大范围的向内陆迁移,其中湖南、四川、河北、陕西、漠南、东北皆有所发展。

往年,冶金主要分布在沿海,内陆的只有山西以及湖北地区,不过湖北没什么优势,毕竟冶金需要的是离原材料产地近。

沿海的冶金之所以能够发展,主要是矿石进口,海外矿石是用船运,所以运输成本低,而且方便向外输出。

同时在漠北省、远东省,矿山道路也开始大规模建设了。

除了国内的,其他国家的很多矿山也在建设之中。

例如越南的矿山,朝鲜的矿山,朝鲜茂山铁矿是一个很丰富的铁矿产地,而且是露天的矿场,可以直接用挖掘机挖个大圆坑下去。这种采矿方式,乃是中国首创,效率非常高。

俄国的很多矿山也在建设之中,特别是哈萨克斯坦地区。

随着中华帝国的版图扩大到目前这个状态,已经是对资源不敏感了,因为境内资源丰富得堆死人。

境外还有朝鲜、交趾、俄国,主要还是俄国,这些国家的矿产全被中华帝国掌控,等于也就是中华帝国的。

中华帝国拥有如此丰富的资源,自然是要开采的,再一味的开采海外资源,也不是一个很明智的行为。

消耗其他国家的资源,可以到战后来。

战前太不稳定的,而且战争爆发之后,如果是建在敌国境内的矿山还给了敌人产能,十分的不划算。

当前,以前主要是缺矿。

当年中国基本上没有工业基础,内陆道路又不通,本国的资源很难开采,而且当年华东政府还未能够把手伸到俄国去。

随着俄国成为中国可以随意糅圆捏扁的买办国家,而且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交通上已经改善非常多了,中国已经能把手伸到俄国去了。

俄国的资源就很多了,铁矿、铜矿等中国缺少的矿石都有,而且在石油的布局上,中华帝国从很早就开始了。随着俄国的远东石油以及巴库石油落入中华帝国的掌控,能源上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中华帝国对于采矿和冶金方面开始走上四面开花的路线。

一般都是在矿山和和最近的煤矿之间建立一个冶炼厂,这样最大限度的缩减运输成本,冶炼成半成品之后,可能送到附近的一个大型加工地去加工一下,成为更高级的半成品或者是成品,然后通过铁路运往各地。

冶金行业全部集中在沿海也不是个事,毕竟内陆要发展,要把内陆的矿石运到沿海冶炼再运回内陆,这不是找虐吗?

随着中华帝国的内陆的冶炼工业开始发展了,而且随着培养出了大量的工人,加上德国的工人来到中国,内陆的冶炼行业已经差不多可以满足内需了。沿海的冶炼群开始把市场对准海外市场,沿海的冶炼群本身主要的也就是负责沿海的所需以及用来出口的。

光是钢铁产量上,中华帝国在1917年秋季,已经达到了6000万吨,已经超出了去年全年的产量,已经超越美国了。

美国的泡沫经济发展毕竟还需要一定时间来反应,今年被中国超越已经是没有悬念的事了。

今年的钢铁产量方面,中华帝国人均达到160公斤,虽然大大低于美国,但毕竟量多,中国人多。

人均钢铁160公斤,这在当前来说,已经差不多足够发展了。毕竟当前中华帝国的发展还是有些畸形,内陆经济还不发达,内陆人口消耗不了那么多的钢材。

居民在生活中需要消耗很多钢铁,建房子到处都需要钢铁,家具也需要一定数量的钢铁,汽车、摩托车等交通车辆也要钢铁,甚至是手推车都要消耗铁钉。

这个社会没有钢铁就无法运转,中华帝国毕竟不是日本,不会连房子都是用木头的。

————

第二更到

第373章:全民命格

第373章:全民命格

虽然6000万吨的产量看起来很多,但实际上对中国的近五亿人口来说还是很少的,目前差不多足够消耗,也可以看出很多地区还为发展起来。

不过这不是主要的消耗项目,主要的消耗项目是不断上马的工程,以及工厂的建设等等,这才是钢材消耗的大户。

还有军工业也是一个耗钢大户,同样也是电老虎。

军工业就是这样,很多东西都是可以不计成本的,不需要考虑什么市场问题。

随着中华帝国不断对内陆的交通进行改善,钢铁的产量可谓是暴增。

以前中华帝国的钢铁产量受很多因素限制,因为之前是沿海地区,海外的矿产也不是那么容易运回来的,最容易的就是澳大利亚,不过中华帝国在澳大利亚也投入了不少钱修建交通设施。

所以海外的采矿数量不太容易扩大,特别是在沿海地区的矿产,基本上都被英美等殖民国家给占了。

现在没有了限制,也没有人才限制,内陆的冶金群可谓是疯狂发展。

十二年的发展下来,华东集团也形成了一套高效率的管理模式,有了这套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就算是钢铁厂毁了,只要人还在,就能很快恢复过来。

这套模式现在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了。

内陆经济在冶金行业首先迁移的情况下,开始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内陆地区的居民,都开始不用远赴沿海就能找到一份工资不错的工作了,不过很多地区目前的就业岗位还不足以满足全部的就业需求,很多农村劳动来还是要去沿海找工作,而内陆地区目前还是处于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内陆居民还没有大规模进行个体建设,例如盖个房子什么的。

不过随着道路交通的改善,工业的向内陆转移,内陆居民也开始富裕起来了,个体建设也开始增多。

像军工业,中华帝国把八成的军工业都转移到了内陆地区。内陆有战略缓冲,不会被人一下干掉。

军工业转移到内陆,也给内陆居民带去了不少就业岗位。

机械制造、电气制造等产业也开始向内陆转移。

那些劳动密集型工业,则主要集中在沿海省份,主要以轻工业为主。

基本的工业分布布局,此时已经大体上确定了下来。

……

中华帝国的农业发展到这个时代,家庭手工农场开始大规模出现。

机械化农场虽然生产力高,但也出现了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那就是物种多样性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且物种多样性一被破坏之后,虫害问题让人头疼,然而帝国此时又不允许擅自喷洒杀虫剂。

要打农药得上报农业站,再由农业站指导喷洒杀虫剂。

这使得农业发展陷入了一个很矛盾的地步,继续扩大农业机械化范围吧可能问题更大。

不继续扩大吧生产力又不是那么高。

今年来农业部采取折中的办法,开始在主产区进行大规模农业机械化,例如水稻、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等主要作物,这些作物要降低价格,唯一的办法就是农业机械化,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力。

夏钧一边则开始兑换抗虫害的高产作物,抗虫害的品种比较贵,一个抗虫害作物品种,就需要二十亿点积分才能建一个育种基地。

为此,夏钧也认了,把那些进行机械化耕种的作物一律都换成了抗虫害的品种,一口气就花掉了近两百亿点积分。

目前一个月,夏钧的积分收入大概是三十亿左右。

这些抗虫害的作物品种在种植上还有一定要求的,那就是不能单纯的只种这些抗虫害的品种,还得间种一些不抗虫害的专门让害虫去祸害。

由于中华帝国在农业上极少使用杀虫剂,所以物种多样性并未遭到太严重的破坏,但单一的农作物种植,破坏还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但并非是毁灭性的。

有时候虫害闹得很厉害,但益虫也还在,也不是闹得太厉害。而且以帝国的农作物高产程度,被祸害一些有时也是能忍的。

除了那些采用机械化耕种的作物,很多作物开始转为采用家庭手工农场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的生产力没有那么高,但是配备上大量的小型农用机械,生产力并非说是非常低,相比传统的农业来说,这种家庭手工农场的生产力还是非常高的。

今年中华帝国针对农业上的发展问题,也做出了最后的定论,帝国出台了一个虫害补贴政策。

这个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未来中华帝国遇到虫害,除非是有大规模蔓延的趋势,否则打死不用杀虫剂。

受了灾,把受灾程度报上去就是,政府补贴你钱。

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产值相比工业产值来说已经是不高了,这点钱算什么,随便挤挤就拿出来了。

除了禁止使用杀虫剂,中华帝国还出台了禁止使用激素和其他化学品的规定,开始全面建设绿色农业。

夏钧毕竟是被坑过来的穿越者,深受食品安全毒害。

给国民一个安全的食品,这是他感觉到的责任。

而且不仅是要吃的安全,还要吃得有营养。营养这种东西实际上不全面,以中国祖先的认识,人精气神三者的组合体。

精有**与阳精,**就是唾液、血液等东西,阳精就是**。精气一定程度上可互相转换,精气仿若水,神着仿若鱼,精气足则神足,神足则思维敏捷。

营养说的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实际上还有一个‘气’的存在,那些野生的东西为什么补,就是因为气很足。

家养的土鸡比吃饲料的补,也都是气的区别。以唯物论的角度去看,饲料鸡和土鸡实际上没有区别,但只要是智力没问题的人,吃过之后都能区分出其中的区别。

正如《阴符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