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贼-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友学,你真愿意为他弄来尸体?”

曹融打了个寒蝉,轻声问道。

曹朋轻轻点头,“如果他愿意继续下去,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他准备尸体。”

“疯了,真是疯了!”

曹融轻轻摇头。

他愿意相信曹朋,可是对他做的事情,还是有些不理解。

这种事,自己还是少参与为好……

……

建安四年十一月中,一篇檄文,突然传遍大江南北。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

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谀;身首被枭悬诛之。

……

操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

卑悔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弄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

……

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

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而拘迫之难。

如律令!

作此檄文者,名叫陈琳,字孔璋,徐州广陵人。

曾为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欲诛杀十常侍,召四方猛将,引兵入京,以恐吓太后。陈群当时便加以反对,然而不得何进所取。后何进死,陈琳避难于冀州,归附袁绍,为其掌典文章之事。

这片讨贼檄文,正是陈琳受袁绍之命所做。

时已近年末,曹操正因头痛而卧床不起,读罢檄文之后,竟出了一身冷汗,从榻上翻身而起。

袁绍,这是要向我开战啊!

曹操虽然早已做好了开战的准备,但是当开战之际,还是不免有些惶恐。

他连忙把郭嘉唤来,“奉孝,袁绍檄文,你可曾看罢?”

郭嘉道:“嘉已读过。”

“奉孝如何以为?”

“袁绍已决意开战,恐就在年关。

不过,主公倒不必在意袁绍,主公与袁本初早晚一战,这是我们早就预料到的事情。如今,袁绍诈称百万雄师,然则并不足惧。主公可使臧霸牵制袁谭;令文远坐镇河内,牵制并州兵马,便能剪除袁绍两翼。而袁绍实际能用的兵力,以嘉估计,不过十余万之众,主公大可放心。

只是,袁绍不足惧。

嘉所虑者,是那江东小霸王。”

“孙家狮儿邪?”

“正是!”郭嘉眼中,闪过一抹寒光,“孙策如今雄霸江东六郡,实力大涨。文有张子布,武有周公瑾,更加上程普黄盖韩当等江东老臣。若袁绍与之联合,他夸奖征伐徐州,必成大祸。

主公,嘉以为,去年所安排之事,可以执行。

只要除去孙伯符,则江东必乱……到时候,主公便能全力应战袁绍,一举将其击溃……”

曹操眸光一闪,仿佛自言自语道:“江东狮儿,实某心腹之患。”

郭嘉闻听,顿时笑了……

第288章 贾诩的报复

在后世,许多人觉得,古时候的人决战时,往往是两军对垒,然后杀啊杀啊的,决出胜负。

但实际上呢?

孙子兵法开篇就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入夜,贾诩和义子贾星,坐在执金吾府衙的后宅,看着院中的雪景,正小酌相谈。

白皑皑的雪,使得夜色更显静谧。

风,不刚烈,有些柔柔的。

小亭子里,一口酒垆上,正温着酒水。

酒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贾诩非常喜欢这种环境,更喜欢在这种环境下,和孩子们谈天说地。

贾穆不在家!

自贾诩归顺曹操之后,曹操对贾氏父子极为看重。

不禁拜贾诩为执金吾,都亭候,更任贾穆为廷尉正,出任满宠的副手。满宠是个工作狂,经常一工作就是大半夜。而贾穆新至许都,也希望能做出一番事业,所以显得是非常勤奋。也正因为这样,贾穆很快便得到了满宠的看重,两人一工作起来,就会忘乎所以,忘记时间。

贾诩,只好拉着贾星,在亭中小酌。

“曹公此战未起,便已做好了筹谋。

此庙算者多也……从去年开始,他连续征讨张绣、吕布,督抚关中,其目的就是为了今天这一场决战。张伯鸾归顺,使曹公更少了一个牵制,可以全力对付袁绍。只看他年初时,攻伐河内,便知他已经有了一个全局安排。臧霸出兵北海,东安和齐郡;张文远屯兵射犬,等于将袁绍的两只手臂斩断。如此一来,袁绍原本占居的兵力优势,也就随之荡然无存。”

“可是……”

贾星显得有些懦懦,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贾诩微微一笑,轻声道:“退之,但说无妨。”

“可如此一来,曹公的兵力,不也分散了吗?”

“没错。”

贾诩颇为赞赏的看着贾星,心中暗自叹息一声:贾穆好刑名,贾访喜兵事。自己所学的策术,却无人继承。没想到眼前这个假子,却独爱策术。时常请教,令贾诩感到非常的快慰。

“曹公兵力的确分散,但袁绍即便百万雄师,也不可能全部展开。

他必会从兖州渡河,直扑许都。而往许都的路上,陈留有夏侯渊屯驻,济阴则有于禁襟肘。如此一来,袁绍大军便只有延津白马酸枣至许都一条狭长战场。故而他兵力优势,也难以展开。

所以曹公欲和袁绍决战,必是一场旷日持久之战,非朝夕能够结束。

但曹公早已布局完成,而袁绍兴兵,却显得有些随意,使得他兵力优势随之削弱。依我看,这一战曹公和袁绍五五而分。谁能率先捕捉住战机,谁便可以获取胜利,就看他们的胆略和眼光。”

贾星,若有所思。

“退之,如果你是袁绍,当战事进入僵持,会如何做?”

贾星想了想,苦笑着摇头。

“还请父亲指教。”

贾诩,似陷入沉思。

“若我为袁绍,必断曹公粮道。”

“啊?”

“粮道一绝,军心自乱……当双方都是靠着一股气撑着的时候,一旦粮道出了问题,则胜负了然。”

“父亲,您的意思是……”

贾诩脸色一变,恶狠狠道:“我打算,给那个曹友学找点麻烦。”

“啊?”

贾星愣了一下,旋即明白了贾诩之意。

本来,贾诩准备来许都之后,韬光养晦,低调行事。

哪知道曹朋一句话,使得曹操对贾诩多了几分关注。接风酒宴上那一席话,更让许多人,生出了不服的心思。比如郭嘉,就坦言要请贾诩指点。贾诩退也不是,进也不是,好生头痛。而这一切,就是因为曹朋那一句话所致这两天,曹操时常把贾诩叫过去,询问计策。

贾诩想藏拙,也要看人。

在曹操的跟前,他还真不能藏拙。

因为曹操的那双眼睛,可是毒辣的很。万一被曹操发现,那么势必会在心里留下猜忌之意。

我这么看重你,你还要藏拙?

难道说,是我不值得你辅佐,还是你有其他的打算?

所以,曹操问计,贾诩也只好应答。但他越是有不俗表现,就会越引起其他人的关注……

韬光养晦,去他妈的蛋吧!

贾诩可不敢去招惹曹操,于是曹朋就成了他的出气筒。

贾星不由得笑了,“不知父亲打算如何收拾曹友学呢?”

“哼哼……”

贾诩冷笑一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

第二天,贾诩主动求见曹操。

“主公,诩这两日观察主公谋划,却发现了一处破绽。”

“哦?”

曹操闻听,顿时来了兴趣,颇为好奇的看着贾诩。

贾诩说:“我观主公所谋,与袁绍之战,必然旷日持久。若僵持的话,难保袁绍不生诡计。”

“什么诡计?”

“若我为袁绍,必绝主公粮道。”

曹操心里一咯噔,陡然出了一身冷汗。

史书上说,曹操好劫人粮道,所以对自己的粮道,也格外看重。贾诩的提醒,令曹操不免有些惶恐。如果大战开启,袁绍真的派人劫掠粮道的话,自己又该如何应对?却是个问题。

“文和所言极是。”

他想了想,“但不知为何又和妙计?”

“我观主公谋划,似已选好了与袁绍决战之处。”

“哦?”

曹操一笑,“文和何以见得?”

既然无法藏拙,索性就展示才华。

贾诩既然做出了决定,断然不会再有疑虑。于是他侃侃而谈道:“袁绍兵多,而主公兵少,这是一大劣势。千里大河,有多处渡口,若分兵而守,则防不胜防,不仅无法阻止袁绍,反而可能令主公兵力更加分散。而今,臧宣高占领齐郡,是主公东面无虞;张文远屯兵射犬,可牵制并州兵马;关中有卫觊和钟繇,足以使主公免去西面受敌之患,所以主公所虑者,无非正面袁绍。

主公命刘延坚守东郡,只怕是为了拖延时间。

而真正的决战之所,应该是选在官渡。此地位于鸿沟上游,濒临汴水。

鸿沟西联虎牢、巩县、雒之要隘,东下淮泗,为许都北面,东面之屏障,有险可守……

袁绍若攻取许都,必经官渡。

主公亦可行诱敌骄兵之计,在此地与袁绍决战。而且,官渡距离许都不远,可保障粮道通畅。”

曹操,倒吸一口凉气,骇然看着贾诩。

如果说他之前重视贾诩,是因为曹朋之语;那么现在,他开始感到庆幸,贾诩最终归顺了他。

若贾诩归顺袁绍,自己苦苦筹谋数载的计划,只怕会被一眼看破。

想到这里,曹操不由得收起小觑之心,起身向贾诩深施一礼,“还请文和救我。”

贾诩说:“主公何必担心。

以诩之见,袁绍若绝主公粮道,也不可能派出大军。主公只需选一心腹之人,驻守于梅山,便可以使粮道不绝。”

梅山,位于今郑州市西南26公里处,清朝时曾被称之为郑州八景之一。

由许都运粮至官渡,梅山是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最容易遭遇伏击的地点……

曹操不由得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文和以为,何人可以驻守梅山?”

“此人需胆大心细,有应变之能;而且,这个人需得到仲德所认可,否则未必能得到足够支持;其三,这个人还要被主公所信任。诩观主公麾下,能胜任此事者,非海西邓叔孙不可。”

“哦?”

“我听说,邓叔孙当初匹马定海西,更使海西成为淮北富庶之地。

其内弟曹朋,亦主公所钟爱。本来,我想推荐曹友学,可后来一想,他虽然能干,可年纪必经有些小。此事关系重大,只怕未必能得人信服。不过邓叔孙,倒也是一个极佳的人选。”

曹操有些意动,但又有些犹豫。

邓稷在海西做的不错,而且屯田成绩出众。

曹操本已准备,来年在淮南开始推行屯田政策,到时候让邓稷执掌两淮屯田。

同时,曹操心里又存了一桩顾虑。算算时间,邓稷在建安二年秋入主海西,如今马上就要建安五年。邓稷在两淮的声望,越来越高,曹操也有一些顾忌。这时候,把邓稷从海西抽调出来,无疑是最好的机会;可如果抽调了邓稷,谁来继续屯田大计?这也是一个问题……

送走了贾诩之后,曹操在屋中徘徊。

片刻后,他突然停下脚步,“君明!”

“在!”

“立刻派人赶往谯县,让友学即刻返回。”

“喏!”

要说对海西的了解,恐怕没有人比曹朋更清楚。

曹操觉得,这个时候他应该问一下曹朋的意见。至于归宗认祖,有曹汲留在谯县即可……

……

建安四年十二月,江东发生了一桩大事。

吴侯孙策,屯兵彭泽。

在渡河准备前往柴桑,与周瑜相会的途中,遭遇数十名刺客伏击。彭泽属豫章,是孙策治下。

自孙策平定了江东六郡以来,治安状况一直良好,可谓是盗匪绝迹。

加之柴桑是东吴水军驻地,所以更加安全。而孙策呢,有万夫不挡之勇,武艺高强。故而他并没有太过于在意,只带了几十个亲随出发。不成想,对方竟持有边军弓弩,数十人同时放箭,而后一拥而上。这些人显然都不是等闲之辈,武艺同样不俗,更兼个个争先,悍不畏死。

孙策虽勇,却因身中数箭,伤势严重。

但即便如此,孙策仍斩杀二十余人,最终不支倒地。

幸好周瑜得到消息,及时赶来援救,才算是将孙策抢了回来。

不过抢回来时,孙策已奄奄一息……

经大夫诊治,孙策所重箭矢,皆涂抹剧毒,根本无法救活。周瑜气得暴跳如雷,可是却也无可奈何。

十二月初十,孙策死于柴桑,享年二十五岁。

孙郎故,扬州亡……

一时间谣言四起,使得江东子弟,都陷入了惶恐之中。

周瑜护送孙策的尸体返回吴郡之后,与张昭等人商议,决定推出孙策的兄弟孙权继任吴侯,执掌江东。

同时,又命人向许都报丧,请求由孙权接掌。

不过即便如此,孙权毕竟年幼,仅十七岁。由一个十七岁的孩子接掌江东?他又没有孙策的勇武,更没有孙策的威望,如何能够服众?周瑜和张昭再次商议,并劝说孙权亲自上书,表示臣服曹操。这个时候,必须要先稳住局面。如果孙权不能够得到吴侯之号,江东必乱。

孙权点头,并请前豫章太守华歆为使节,出使许都……

至于那些谋杀孙策的凶手,经查实,乃前吴郡太守许贡之子,纠集许家家臣和严白虎余部所为。

周瑜敏锐的觉察到,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简单。

可即便明知如此,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此时的江东,需要稳定,而不是大开杀戒。

一旦追查起来,万一闹出了事端,势必会引发出整个江东的动荡……周瑜和张昭,都明白!

……

“孙策死了?”

曹朋即将启程,返还许都。

乍闻这个消息,也不由得大吃一惊。

他记不清楚孙策究竟是那一年战死,但算算时间,好像也差不多。

历史上,孙策死于官渡之战前。而如今,官渡之战一触即发,孙策之死,倒也符合于历史。

只是,曹朋不知道,孙策本应死于第二年开春。

当时他是想要攻打广陵,遭遇伏击。

而如今,孙策却提前了几个月。可别小看这几个月的时间,至少使得孙策未能说出: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的遗嘱。同时,陈琳的讨贼檄文,也比历史上提前了近半年。

此时的曹朋,顾不得其他。

曹操命人传令,招他即刻返回许都。

吓得曹朋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便匆匆忙忙与曹汲说明了情况,带上甘宁和夏侯兰,然后又唤来了华佗。

华佗时五十五岁,但看上去,却是养生有术,颇为年轻。

就在曹朋拜访华佗的当天晚上,华佗就找上门来。

“你今天说的,可是真的?”

“当然,如今少府太医令尚空缺,我可以为你作保;若我不行,我可以拜访荀尚书,请他举荐。”

“我不是问这个,我是说,你真的相信我,我所做的那些,是为医道?”

曹朋愣了一下,旋即明白了华佗所说的是什么事。

他坚定的点了点头,“当然!”

没有人比他更加清楚,在后世的医学界,有一门专业的课程,就叫做解剖学,并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华佗,哭了!

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罪,甚至被人误解,被人排斥……

今天,终于有一个知音出现在他的面前。尽管曹朋年纪不大,可是华佗却生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

“我和你一起走。”

“啊?”

华佗说:“我不求什么高官厚禄,只为你知我。”

这一句话,道尽了华佗在过往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