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贼-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淮φ海患胰巳及岬较爻抢镒 !

邓稷说的很轻松,但眉宇间,却透出一丝忧虑。

征召?

曹朋愣了一下,心里顿时有一种不祥预感。

“姐夫,谁征召你?”

不等邓稷回答,曹楠就忍不住,抢先说道:“阿福,你一向聪明,赶快帮你姐夫出个主意。

今天你姐夫当值,蒯县令突然把他找去,说是江夏兵曹史征召你姐夫去九女城。你说你姐夫明明是棘阳县的人,他江夏的兵曹史有什么权利征召他?而且这年关头里,还让不让人过了?”

张氏也好,曹楠也罢,考虑的主要是年关里征召,一家人不得团聚。

其他的念头,估计也不可能有……

但曹汲和王猛,似乎不这么看。

王猛见识广博,而曹汲自从经历了中阳镇的劫难之后,也在悄然中不断发生变化。想想也是,自己老婆被人欺辱,诬陷,自己却无能为力,甚至瞻前顾后。倒是久卧病榻的儿子,为娘亲出了一口恶气。这让身为一家之主的曹汲,情何以堪?而随着曹朋逐渐的展露才华,曹汲似乎多了一根主心骨。为了这个家,为了儿子,他知道自己从今以后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

为此,他甚至跟女婿邓稷,开始学习识字……

这有了责任感的男人,自然不一样。哪怕他没有邓稷的学问,没有王猛的见识,也感觉到了这件事有些诡异。

邓稷?

棘阳县一个小小的书吏,前几天才当上佐史。

在普通人眼中,佐史也是朝廷官员;可实际上呢?佐史也只是个高级吏员,根本入不得品级。

月俸十一斛的俸禄,也就是百石而已,和三老斗食处于一个级别。

堂堂江夏兵曹史,江夏太守的儿子,为什么会突然点名征召邓稷?他连个孝廉都算不上,哪里有什么名气?外人不清楚,曹家人可知道,邓稷能做到佐史,也是靠了曹朋的福气……

“你懂个什么?”曹汲阴沉着脸,冲着曹楠说道:“你个妇道人家,哪里懂得朝廷的事情?江夏兵曹史虽然属于江夏太守治下,可一旦出领兵马,就直属州牧大人指挥。他征召什么人,那是代表州牧大人征召……莫说是蒯县令,恐怕就算是咱南阳郡的太守,也无法拒绝。”

“啊?”

张氏诧异不解,扭头问道:“叔孙,是这么回事?”

邓稷苦笑点点头,“丈人所言及是。江夏兵曹史此次领兵驻守九女城大营,是刘荆州所派,就连邓将军都无法节制。他手里持有刘荆州虎符,可征召县丞以下,所有的吏员。蒯县令对我说,他也觉得有些奇怪,可是又无法拒绝。娘,你放心吧,蒯县令说了,不会有什么大事。估计就是九女城大营里人手不足,所以黄兵曹才会下令,从县城里征召吏员帮忙把。”

这话能骗得了张氏,却无法瞒过曹朋。

如果真是九女城大营人手不足,黄射大可以令县衙推荐,而不是点名征召……

这明显带有针对性,针对的就是你邓稷。

可这些话,他又不能说出口来,那样会让本就有些惊慌的家人,变得更加惶恐不安……

“阿福,你怎么看待此事?”

一直默默无语,暗地里观察曹朋的王猛,突然开口问道。

曹朋想了想,突然笑了!

“姐夫被征召,也是一桩好事。这说明姐夫的名气,已开始为人所知,将来前程,必不可估量。

依我看,这算不得什么大事,爹娘不必担心。对了,姐夫此次征召,可有规定不许带随员吗?”

邓稷想了想,“没有这规矩,往常的规矩,受征召的人可以自带扈从,但必须要在县衙登录名册。阿福,你问这个干什么?”

曹朋呵呵一笑,“不如这样,我和姐夫一起过去,也可以有个照应。”

第030章 扈从

“你和叔孙一起去?”张氏一听这话,顿时急了。只见她呼的就窜起来,大声喊道:“不行,你不能去。你年纪这么小,跟过去又有什么用处?再说了,那是兵营,你过去干什么?”

不禁是张氏不同意,曹楠也同样反对。

邓稷眼睛红了,上前拉着曹朋的手,颇有些动情地说道:“阿福,你的心意,姐夫领了……可我不能带你去。兵营之中,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你万一有个好歹,我又岂能心安?听姐夫的话,在家好好陪着爹娘,还有你姐姐。等办事回来,一定带你好好的玩耍。”

丫的个呸的,我又不是小孩子!

曹朋心里苦笑,但却没有回应,目光向曹汲看去。

“孩儿他爸,你倒是说句话啊。”

曹汲慢慢抬起头,看着曹朋,沉声问道:“朋儿,你跟你姐夫过去,又能帮上他什么忙呢?”

说着,曹汲的目光扫了一眼曹朋的胳膊腿。

那意思分明是说:可别说你能保护你姐夫的安全,你这小身板,估计到了兵营里根本不顶用。

曹朋笑了,笑得很灿烂。

那笑容,令有些燥郁的张氏,心情一下子平静,更让邓稷在一旁,生出一种曹朋胸有成竹的感受。

“爹,俗话说得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我不是说姐夫不行,只是他为人太老实,容易受人欺负。我跟着他,至少能帮他出谋划策……我不是说我有多厉害,只是在某些方面,我可以让姐夫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就如姐夫刚才说的一样,兵营之中鱼龙混杂,他这种性子如果没个明白人帮忙,实在容易吃亏。

不巧,孩儿应该算是个明白人吧……”

曹汲和王猛,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这小子何止是明白?能跟司马徽庞元安坐在一起谈论天下大势,简直就是明白到了没边……

曹朋接着说:“这第二点呢,我年纪小,跟着姐夫,也不惹人关注。有些事情,我可以去做,但姐夫却不好去做。所以说,我身体虽然不算强健,但我这脑瓜子,应该还算过得去。

再者说了,我长这么大,也没见过什么世面。

甘罗十二岁就做了宰相,霍骠骑十八岁就追杀匈奴千里,使匈奴人闻风丧胆。我记得教我学问的老神仙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姐夫被征召,于孩儿不也是一个增长见识的机会吗?”

什么打虎亲兄弟,什么读万卷书……

这些俗语,曹汲从未听过,但却不代表他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细想,倒是确有几分道理。

曹汲想了想,正要开口说话。王买一旁说道:“爹,叔父,我和阿福一起去吧。阿福脑瓜子活泛,孩儿这武艺也不算太差。虽说不入流,可寻常人也能应付,正好可以保护阿福和姐夫两人。而且我年纪和阿福差不多,跟着姐夫一同过去,也不抢眼。再说了,阿福刚才说,打虎亲兄弟,我和他虽非亲兄弟,但胜似手足。我和他一起过去,也能多一些照应。”

王猛愣了一下,旋即笑了。

而曹汲想了想,觉得这话还真有几分道理。

张氏说:“虎头,就算去,让你叔父或者你爹跟着,岂不是更好?”

曹朋立刻反对,“娘,若是爹和王伯伯过去,就太抢眼了。我和虎头年纪小,不惹人注意,可爹和王伯伯……我觉着,我和虎头去就足够了。反正时间也不会长,权当作是去玩耍。”

邓稷虽有心反对,却找不出什么理由。

王猛和曹汲相视一眼,曹汲起身道:“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定了!朋儿有大志向,孩子他娘你就别再反对了。再者说了,叔孙是个有学问的人,只要他三兄弟齐心,也出不得什么事情。

老王,帮我开炉。

我给叔孙打造两件兵器,顺便给阿福还有虎头,整治两件衣甲,既然是去兵营,总不能空着手过去。”

也真幸亏之前邓稷给曹汲揽了修理兵器的活计,所以想要整治出两三套装备,也不太困难。

张氏和曹楠,见事情已定,也不好再反对。

虽然还有些提心吊胆,可比之刚才的茫然无助,多多少少安稳了一些。

“姐夫,是不是要打仗了?”

曹朋和邓稷也过去帮曹汲的忙,私下里曹朋低声问道。

邓稷也不再把曹朋看成一个单纯的懵懂少年。且不说曹朋未来鹿门弟子的身份,只凭他刚才那些话,至少也是个明白人。和明白人说话,这口吻自然不一样,语气中也多了些凝重。

“恩,我听说曹司空,要出兵了!”

曹司空,就是曹操。

建安元年,对于曹操而言,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年。

正月,他采纳了荀彧和程昱的意见,决定西迎汉帝;二月,曹操讨伐汝南、颍川黄巾军,将他的根基由兖州转移到了豫州,并因此被封为建德将军;六月,曹操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七月时,则亲至雒阳迎立汉帝,假节钺,录尚书事,从而达成了其战略上的制高点。

九月,汉帝加封曹操为大将军,武平侯。

但由于袁绍的原因,曹操很快让大将军与袁绍,自任司空,行车骑将军事。

十月时,曹操征伐杨奉,并收留了被吕布打得丢妻弃子,走投无路的刘备……

“刘备?”

邓稷笑着点点头,“没错,就是刘备。”

言语间,邓稷并没有表现出对刘皇叔的尊敬,就好像是在谈论一个普通人。

不是说刘备在民间很有声望吗?

曹朋忍不住问道:“这刘备又是何人?”

“这个嘛……我也不太清楚。只听说此人与公孙瓒,刘德然曾经师事卢植。后来太平道之乱爆发,此人率众随邹靖讨伐逆贼有功,当上了安喜县尉。不过,此人不太安分,不久便因为捆打杜邮,挂印亡命……在后来,大将军何进广招兵马抵御太平道逆贼,这刘备应招,在下邳力战有功,又当上了下密丞。在下密没做多久,迁高唐县尉,后来还当上了高唐令。”

曹朋还真没有认真打听过刘备的事情。

一则是因为他没这个机会,二来则是因为刘备的声名,并不响亮。

至少在南阳郡这个地方,知道刘备的人并不算太多。邓稷身为棘阳县吏员,处理往来公文,所以可以接触到这方面的资料。如果换一个人的话,说不定还不晓得,这刘备是何方神圣。

只是按邓稷的说法,似乎和曹朋了解的不太一样。

而且从邓稷的语气里,可以听得出,他对刘备并不是特别感冒……

“那后来呢?”

“后来,他被太平道余孽打败,投奔了中郎将公孙瓒,为别部司马。然后又随青州刺史田楷,和冀州牧袁绍打了几次,立有战功,领平原相。据说在平原县的时候,治理不差,颇有声誉。曹司空征讨徐州的时候,这刘备又弃了平原,前去救援徐州陶谦,并甚得陶谦看重。

陶谦还上表刘备为豫州牧,但没有获准,便屯居小沛。陶谦死后,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手段,接掌了徐州,还打败袁术,因而得到了不小的声名。只是此人后来又收留了吕布,被吕布逆袭徐州,转而成了吕布的手下……总之,这个人给我的感觉,也是朝秦暮楚,非等闲之人。”

曹朋不知道,这是邓稷一人的看法,还是大多数人的观点。

但是和他所想像的情况,大有不同,总体感觉不是太好……

“阿福,去库房里,取那支铁戟蛇矛过来。”

曹朋答应了一声,匆忙跑去了库房,将放在门口的一支一丈二尺左右的铁戟蛇矛拿在手里。

蛇矛重约四十余斤,与普通的长矛不太一样。

所谓蛇矛,并不是说其形状似蛇,而是指其长度。汉刘熙的《释名-释兵》中说,矛长丈八为矟,指的就是这种长矛。铁戟蛇矛则不太一样,长度略短,矛刃之脊隆起,脊两旁微微凹陷,可以流通空气,有助于拔出。东汉末年,使丈八长矛的人不多,但铁戟蛇矛却不少。

曹朋把蛇矛交给曹汲,疑惑的问道:“爹,你这是要修矛吗?”

“虎头不好用刀,喜欢用矛。

我昨天找出这支蛇矛,底子不差,修理一下,虽不能说是神兵利器,但也能透双札甲取人性命。一会儿我再给你打一把刀,给叔孙打一支剑。你们两个,去挑选一下,看能不能找到趁手的家伙。”

看得出来,曹汲非常用心。

儿子女婿要去兵营,手里有个趁手的家伙,也能多一分安全。

曹朋答应了一声,便叫上邓稷,去库房里挑选。

这库房,就是前院的一间厢房。前院一共三间房,王猛父子各占居一间,剩下一间就变成了堆放兵器的库房。两人走进厢房,一边挑选兵器,一边说着话。

“姐夫,刚才说到哪儿了?”

“哦,刘备……”

“不是,是曹司空出兵的事情。”

邓稷一拍额头,笑道:“被你一打岔,险些忘了正事。”

曹操收留了刘备,正准备攻打徐州的时候,张绣入主宛城,与刘表结盟的消息,便传了过去。

说实话,曹操不惧刘表,也不惧张绣的叔父张济。

可对这个张绣,却多少有些忌惮。

早在董卓入洛阳的时候,张绣就是出了名的西凉大将。不但武艺高强,而且精通兵法谋略。

张济活着的时候,张绣还受几分制约。

但张济死了,他手握西凉军,又得了刘表之助,屯居宛城,如同在曹操背后,钉了一颗钉子。

为此,曹操甚至放弃了攻打徐州的计划,火速返回许都。

邓稷拿起一支铁剑,虚空比划了两下。

“我估计啊,刘荆州这次突然复用九女城,就是为了这件事情。”说罢,他满意的点了点头,笑着说:“就这把了,我给爹拿去,让他帮忙修理一下。阿福,你选好兵器了没有?”

“我再看看。”

邓稷点头,拿着铁剑往外走。

走到门口的时候,他突然停下脚步,扭头看了一眼曹朋道:“阿福,你说这一次,为什么会征召我呢?”

第031章 义阳武卒(一)

曹朋选了一支缳首刀。

长五尺,重约八斤,看上去像是一支制式缳首刀。

刀身纤长而挺直,并带有一个小小的内弧,劈砍时可以增强力道。而在刀茎部分,这支缳首刀的设计和普通缳首刀有些区别,那就是偏长,可以用双手握柄。东汉时,大多数缳首刀的刀茎时单手握柄的结构,对使用者的腕力和身体素质,要求很高。而这支缳首的设计,似乎是考虑到了使用者力气偏小的因素,所以在刀茎上特意加长了长度,更利于双手劈砍。

之所以选中这支缳首,也正是出于对自身的了解。

曹朋的身体还没有达到单手握刀的水准,八斤重的缳首刀,依着他现在的状况,也支持不了多久。此外,他选中这支缳首还有一个原因。汉环刀大致分为五种,第一种时缳首另造,加热锤锻焊接在刀茎;第二种是缳首留有和刀茎末端一样宽的缺口,然后焊接在两端;第三种还是缳首另造,但夹在折返的刀茎末端;第四种则是刀茎缳首一体,然后与刀身嵌悍一体,再用目钉加固;最后一种,则是全刀一体锻造,缳首内有龙雀图案,谓龙雀大环。

此前曹汲送给王买的龙雀大刀,即最后一种。

而曹朋选择的,则是第三种,缳首夹在折返的刀茎末端。

制式缳首,以第一种和第二种居多。曹朋选中的这种缳首,则属于比较罕见的一种类型。

跟着曹汲学习锻造,一些基础知识还算不差。

曹朋知道,类似于这种夹茎缳首,刀身的质量普遍出众。虽然看似制式,但实际上是专门打造。

由于东汉末年的刀茎技术还不成熟,所以汉环刀兵没有木瓜护手。

曹朋把刀握在手中,用力挥舞了两下,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份量刚好!单手吃力,双手则正合适。

然后,他又在一堆杂物里,找出一面钩镶。

就是一面铁制的小盾牌,盾中间突出一支锐刺,可以用来推杀对手。上下各有延伸出来的铁钩,能钩锁对方的兵器。这也是汉环刀最常用的辅助兵器。但对于双手挥刀的曹朋而言,这支钩镶,似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