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贼-第4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寇氏当年,也是名门望族,于朝廷有着莫大功劳。今何故弃朝廷,而助逆贼乎?若从之愿意,我可以为从之引介。贾豫州算无遗策,曹南阳才华卓绝。若从之能得二人之助,日后必能飞黄腾达,光耀寇氏门楣……总好过寄人篱下,名为公子,实为家奴,效那无君无父之举。”

刘封,怦然心动!

也正是在刘聪的劝说下,刘封下定决心,投降曹朋。

在随同赵云来到襄阳之后,刘封第一时间,悄悄联络了刘聪,并且在赵云夺门之际,反戈一击,将那二百白眊兵,尽数干掉。可以说,曹朋能阻止刘备阴取襄阳,刘封是首功一件。

曹朋自然不能怠慢了刘封,在花园中设宴款待,令刘封感激涕零。

刘封……不对,而今刘封已重归宗认祖,改回寇姓。他详细的向曹朋说明了樊城的状况,并给予了一些必要的建议,令曹朋喜出望外。

刘备想要夺取荆州,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也许日后不会再有这么一个名词,应该是刘玄德之心,路人皆知……刘备手中,而今尚有兵马数千。关羽马良,在江夏协助刘琦,抵御曹军攻势。而刘备的手下,尚有张飞赵云,陈到吕吉等人。这些人,皆非等闲之辈,即便是那吕吉,久随陈到,比之当年也有很大进步。

所以说,刘备手中的实力,还是不可小觑。

“以从之之见,刘玄德下一步将会如何?”

“这个……”

寇封想了想,“诸葛孔明,一直在与江东联系,往来颇为密切。

刘备对江夏也是虎视眈眈,此次命关羽前往江夏,依我看,甚有可能是想要阴取江夏……江东方面,似乎颇有些与刘备联合之意。只不过刘备而今尚无栖身之所,所以一直未能成事。

江夏,刘备必取江夏。

而且据我所知,荆州粮草辎重,多囤积于江陵。

我曾听孔明说过,希望刘备能抢先占领江陵,把江陵粮草辎重,转移江夏……他这次阴取襄阳失败,只怕接下来,就会密谋江陵。”

江陵?

曹朋眉头一蹙,不由得陷入沉思。

这江陵,位于江汉平原之上,也就是后世的荆州市。

它西控巴蜀,北接襄汉,襟带江湖,臂指吴粤,是中原沟通岭南的要冲,号东南重镇,亦都会也。从春秋至今,曾为楚国国都。后世两晋南北朝,江陵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仅次于七大古都,是荆楚名地。

曹朋听了刘封的解说之后,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如果刘备占领了江陵,倒真是一件大麻烦事。刘备占领江陵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引发荆南四郡的动荡。这样的状况,绝非曹朋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不行,绝不可以让刘备,占领江陵。

可问题是,他该如何阻止刘备呢?

襄阳的情况,而今错综复杂,需要仔细梳理……

同时,曹操的主力尚未抵达,曹朋要想阻止刘备,就必须要说动蔡夫人以及蔡瑁等荆襄实权人物才行。而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处理。曹朋心知,他的时间已经不多,必须要加快速度。

寇封颇懂得察言观色,见曹朋沉吟不语,于是果断的告辞。

送走寇封之后,曹朋返回书房。

刚坐下来,就见黄忠拉开房门走进,拱手向曹朋一揖道:“公子,可是为江陵之事而烦忧?”

“是啊!”

“忠有一计,请公子指点。”

“汉升但说无妨。”

“忠有一好友,名为赖恭,字伯谦,素有名望,就居住在江陵。”

“呃?”

“赖伯谦乃零陵名士,才具不凡,只是为人有些倔强固执……他当初曾为刘表所重,为交州刺史。后刘表命吴巨为苍梧太守,伯谦与吴巨不合,被逼去职,返还家中,后在江陵定居。

此人在江陵影响力颇大,甚得江陵百姓所重。

忠不才,愿秘往江陵,游说赖伯谦,请他出面,控制江陵。如此,刘备即便是要攻取江陵,也绝非一桩易事。公子在襄阳,尽快取得兵权,而后出兵江陵,则刘备必难以夺取江陵。”

赖恭?

曹朋一怔。

他只是觉得,赖恭这个名字,实在是太过于陌生。

不过黄忠既然如此看重此人,说明这个人也有些本事。如果黄忠真能说降赖恭,控制住江陵的话……

曹朋想到这里,立刻拿定了主意。

“那就请汉升辛苦一趟。”

黄忠领命而去,而曹朋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轻松下来。在书房里徘徊片刻,曹朋一咬牙,走出书房,命人唤来了陆瑁。

“子璋,随我出去一趟。”

“去哪儿?”

“咱们必须要加快行动,让蔡夫人尽早下定决心。”

第636章 梳理(三)

曹朋手里还有一封信,一封给王威的书信。

王威的职务不算特别高,而且声名也不太响亮。至少在荆州体系当中,他的声名远比不得文聘。但如果因此而轻视此人,那可就大大的错了三国演义当中,王威没有登场。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上,他却差一点给了老曹致命一击。当时荆州已经投降,但曹操尚未站稳脚跟。

王威曾建议,趁曹操立足未稳,出兵偷袭。

如若成功,那就是第二次宛之战的翻版。与当时的情况而言,这个计划执行起来,成功的希望很大。可惜蔡瑁不是张绣,也没有张绣的那个胆略。最终,蔡瑁否决了王威的主意,也使得蔡氏错失了最佳的一个机会。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曹操对刘氏和蔡氏在荆襄的影响力,产生了猜忌。最终,曹操把刘琮赶出荆州,给了一个列侯封爵,彻底架空。

王威曾经是邓稷的老上级。

在曹朋出仕南阳的时候,邓稷曾写了一封书信,拜托曹朋转交王威。

只可惜,曹朋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王威而今为襄城统兵校尉,说起来并不是一个很显赫的官职。但就荆州而言,这襄阳统兵校尉,就类似于卫将军,执金吾的职务,负责襄阳治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职务,甚至连文聘都无法担当。如果能够说降王威,就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使蔡夫人下定决心。与曹朋而言,也可以通过王威,来加速他整合荆襄的脚步。当然了,一个王威还远远不够,蒯越蒯良文聘这些人,都是极为重要的角色,不可以有半点疏忽。不过,事有轻重,曹朋认为,就目前而言,王威是最好的突破口。只因这王威是南阳人,与曹朋有同乡之谊,更曾为邓稷的上官。有这两层关系,可以有效的切入襄阳事务……最重要的是,王威手中有兵权!

入夜后,襄阳开始夜禁。

历经昼间风波,刘表的头七丧祭,仓促结束。

过了今天,荆州也就进入了后刘表时期。面对着荆襄纷乱局面,襄阳城看似平静,实际上却是暗流激涌。

从王威府中离开时,眼见就快到子时。

曹朋感到了莫名的疲惫,但心情却非常愉悦。

和王威的见面,还算是愉快。

特别是当曹朋呈上了邓稷的书信之后,也让王威的态度,顿时缓和许多。王威是典型的荆襄系,却又不同于蔡瑁张允这样的投降派。更多时候,王威是属于蒯越和蒯良一系,赞成荆州事,荆人治的主张。所以,他对曹朋的态度,在最初虽有些抵触,但并不算特别敌视。

待看到了邓稷的书信之后,王威顿时与曹朋亲近许多。

“友学,叔孙而今可好?”

“家兄尚好……此前得到消息,朝廷已任家兄为河东太守,年后就会赴任。他本打算回来探望故里,不想家姐怀了身孕,家兄只得留在荥阳。他还派人与我交代,见到王将军,当执兄长之礼,不可怠慢。小弟早就想拜会将军,可是……而今终有机会与将军会面,总算是可以与家兄有一个交代。”

曹朋这一番话,说得是条理清楚,暗藏寓意。

你别担心日后的前程,我姐夫可一直都记着你的好呢……以前之所以无法畅言,那是形势所迫,而今刘表已经死了,荆州如果归降了朝廷,我一家可以保你前程,远胜于今日职务。

对于荆州是归降曹操,还是联合东吴自立,目前还有一些分歧。

不过总体而言,归降曹操的声音占居了上风。只是很多人,担心在归降之后,身后事没有保障。就比如王威,他也担心这荆州归附之后,会影响到他的前程。而邓稷的书信,无疑给了王威一颗定心丸。与曹朋推杯换盏过后,王威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隐隐透出了心思。

只要琮公子归降,我这边绝不会设置障碍!

有了这么一个保证,于曹朋而言,已是极大的胜利。

离开王府,曹朋带着陆瑁往官驿返回。夜色深沉,不知在何时,升起了一层轻雾,将襄阳城笼罩这轻雾之中,视线变得格外模糊。寂静的长街上,不见人影。街道两边的店铺房舍,在入夜之后,便关门落锁。整个襄阳城,笼罩在这种奇诡的寂静之中。偶然间,可以听到远处巡兵的脚步声,以及从城门方向传来的刁斗声,更给这座古城,增添了许多莫名诡谲。

王威,已经表示愿意配合。

接下来,就要看蒯越蒯良兄弟的态度……

蒯氏的态度,基本上可以确定,他们也不会设置太多的障碍。只是,从蔡中蔡和那里传来的消息,蔡氏的态度,似乎仍在犹豫。这也使得曹朋的心情,变得有些沉重。蔡氏何以犹豫?

究其原因,恐怕还是压力不够啊!

曹朋想到这里,不禁暗自长出一口气。

也许,应该给蔡氏再增加一些压力,否则让他们这样犹豫不决,终究不是一桩好事……

“子璋,天亮之后,你即派人前往襄乡。”

曹朋想了想,对陆瑁道:“持我令箭,转告子丹兄长,请他务必在三日之内,给我拿下章陵。”

和蔡夫人交谈过,曹朋知道,这位夫人其实并非什么野心勃勃的女人。

她所做的一切,无非围绕两个点。一个是她的儿子刘琮,另一个则是她的家族。这两点,曹朋都可以给予保证,为何还迟迟拿不定主意?究其原因,不在蔡夫人身上,而是因为蔡瑁。

蔡瑁希望凭借手中的资本,获取更多的利益。

而他是蔡夫人的兄长,同时又执掌荆州水军,权柄之重,远甚于蒯氏。

蔡夫人在很大程度上要受蔡瑁的影响这一点,确是出乎曹朋的预料……原本以为,问题是在蔡夫人身上。可是根据蔡和打探来的消息,根源确是在蔡瑁的身上。对此,曹朋在思忖良久之后,决定给蔡瑁一些教训。最好的办法,便是攻下章陵,彻底拔掉荆州在南阳的力量。

“公子,如此一来,会不会激怒蔡德珪?”

陆瑁有些担心,提醒曹朋道。

毕竟,曹朋而今在荆州,深陷险境。

曹真若攻陷了章陵,会不会刺激到蔡瑁呢?

曹朋忍不住笑了,“刘虎乃刘琦臂膀,若子丹真能夺取了章陵,蔡瑁非但不会怪罪,反而会感到高兴。这家伙治理水军,确有手段。只是野心太大,不晓时局……大势所趋,又岂是他所能抗拒。早一日归降,早一日解脱。若给他留有幻想,反而会让他野心更大,更加麻烦。”

陆瑁想了想,觉得曹朋所言,也颇有道理。

于是,他不在劝说,拱手应诺而去。

送走了陆瑁,曹朋松了一口气。解决了王威的麻烦,接下来就是蒯氏兄弟和文聘……这三个人不同于王威,一边是荆襄名士,另一边则是荆州有数的上将。若不得此三人点头,恐怕蔡瑁还会有所反复。

明日一早,拜访文聘!

曹朋思忖半晌,决定了这先后顺序。

蒯氏的态度已经很清楚,经过这些日子的交流,曹朋对他们的顾虑,也了然于胸。说到底,蒯氏的问题,就是一个乡党的问题。他们坚持‘荆州事,荆人治’的原则,要解决此二人心中顾虑,必须由曹操出马。但在大方向上,蒯氏不会设置障碍,更多的是细节上问题。

真正麻烦的,还是文聘!

作为荆襄第一名将,文聘在军中,享有极高声誉。

虽说蔡瑁是水军大都督,可若以声望论,却远远比不得文聘。

曹朋和文聘,有过交集。

不过,那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十年前,曹朋在中阳镇杀人,连夜逃离,夜宿羊册镇车马驿,与文聘照过面。当时,王猛还与文聘交手,不十招便败在文聘手中。文聘对王猛颇为赞赏,还邀请王猛从军,却被王猛拒绝。除此之外,文聘和曹朋,再也没有任何交集……

这是个大麻烦!

如果不能让文聘表明态度,终究会影响到蔡氏的判断。

曹朋很清楚,文聘为什么迟迟不肯表态。

说到底,还是曹朋的声望和地位,达不到那个程度。如果换做曹操,文聘很可能已经表明了立场。

曹朋虽然甚得曹操信赖,却终究不是曹操。

在这种情况下,文聘不肯表态,似乎也可以说得过去。曹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作为桥梁。

这个强有力的人物,应该由谁来担当?

这一夜,曹朋失眠了!

他躺在榻上,辗转反侧,眼见鸡鸣五鼓,头脑昏沉时,曹朋终于想到了一个人,精神顿时振奋起来。

司马徽!

没错,就请司马徽出面,来解决文聘这个麻烦……

……

心中的大石,总算放下。

在天快亮的时候,曹朋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公子,出事了,出大事了!”

一阵急促的呼喊声,把曹朋惊醒。

他连忙翻身坐起,从榻上抓起一件大袍,披在身上快步走到房门旁边,拉开了房门。

“子璋,出了什么事?”

“章陵告破,章陵告破……”

“什么?”

曹朋闻听一怔,旋即惊喜万分。

昨晚刚想着要曹真攻取章陵,没想到曹真就已经取下了章陵。

陆瑁气喘吁吁道:“昨日子丹将军趁夜偷袭章陵,大败刘虎……而今,刘虎率残兵已败退绿林山,向江夏逃亡。曹将军已占领了章陵,并率部挺进白水乡。嘿嘿,蔡德珪这次怕要急了!”

曹朋嘿然冷笑。

“蔡德珪何止是着急?

他现在,怕已经坐不住了……子丹出兵,绝非个人行为。此必是丞相所命,他才会攻取章陵。

他这一动,只怕丞相马上要有行动了!”

第637章 虎豹骑

建安十二年十月,曹操返还许都。

就在刘表头七丧祭的当天,曹操下令兖州、豫州、徐州、司州四州征发徭役二十万,迅速向颍川、汝南两郡集结。同时,又命卫将军夏侯惇、河南尹夏侯渊、颍川太守钟繇、梁郡太守史涣、陈郡太守吕虔、陈留太守司马朗率部先行进驻南阳郡,与屯扎于南阳郡治宛城。

当日,曹操再次下令,命毛玠为汝南郡太守,接替李通职务。

罢贾诩豫州刺史之职,以兖州刺史满宠代之,同时又下令,南阳兵马向新野集结,逼近邓县。

章陵告破,代表着南郡东部门户被打开。

曹真率八千兵卒,屯扎白水乡,对襄阳虎视眈眈。

刘表头七丧祭的第二天,曹操下令,虎豹骑大都督曹纯率部进驻南阳,罢曹朋南阳郡太守之职,曹纯代之。随即,曹操的第二道军令发出,命曹朋为虎豹骑副都督,暂领虎豹骑……

这个命令一发出,令无数人为之震惊。

谁都知道,虎豹骑是曹操的亲兵。人数虽不算太多,但的确是曹操手下,精锐之中的精锐。

自建安八年以后,曹纯虽然一直是虎豹骑大都督,可实际上,并不执掌虎豹骑。

虎豹骑治下,设副都督一人,虎骑郎将三人,豹骑郎将三人,统归副都督所辖。也就是说,真正执掌虎豹骑的,是副都督,而非曹纯。此前,虎豹骑副都督为曹真,后曹真调离虎豹骑,副都督一职悬而未决。在征伐幽州的时候,虎豹骑暂由曹彰所掌。白狼山之战结束之后,曹彰为北中郎将,护乌丸校尉,便卸去了虎豹骑副都督的职务,曹操尚未另行委派。

这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