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贼-第5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挠型6沂撬铣錾恚ㄋ健V徊还庑┠昀矗嘣诼缴希晕奕司醪臁H舸巳宋蠖级剑肥亲詈鲜嗜搜 !

曹操一听,顿时愣住了!

怎么我手下有这等人物,我却不知晓?

“奉孝所言,何人?”

“便是合肥太守,甘宁甘兴霸。”

“甘宁?”

曹操当然知道甘宁是谁!

当年,还是他从曹朋手中把甘宁讨要出来,转眼八载,甘宁南征北战,的确是建立了不少功勋。

由于甘宁出身曹朋门下,甚得曹朋支持。

所以在军中威望不弱,勿论曹仁曹洪,还是夏侯惇夏侯渊,和他关系都非常密切。于禁臧霸,这几年和甘宁配合的也非常默契。在合肥三载,甘宁和江东大小战事进行了几十次,胜多负少。

郭嘉笑道:“兴霸早年在巴郡,便有锦帆美名。

濡须口,他和周仓配合默契,数次击溃江东水军,经验丰富。若此人接掌水军,就算是荆州人,也会赞同。”

“你说兴霸能力出众,适合出掌水军,我没有意见。

可是荆州水军由蔡瑁执掌,冒然撤了蔡瑁职务,荆州世族又怎可能同意?我倒觉得,不太靠谱。”

董昭立刻反驳,似有些不太赞成。

郭嘉笑道:“甘宁祖籍荆州,也算是半个荆州人。

最重要的是,他曾为友学门下,而且甚得友学丈人所重。当年正是黄老先生把兴霸送到友学身边,而黄老先生,乃荆州名士。其威望远胜蒯越蒯良,几与庞德公齐名,乃荆襄名士之翘楚人物。况乎黄老先生亦出身名门,江夏黄氏之地位,远胜襄阳蔡氏。只要黄老先生肯出面,则荆州士人必无话可说。我听人说,老先生而今在荥阳浮戏山中讲学丞相可下令,善待江夏黄氏族人,命人修缮黄氏祖祠。到时候请老先生回乡祭祖,也就能大功告成。”

众人闻听,不由得连连点头,表示赞赏。

曹操手指郭嘉笑道:“还是奉孝机敏,一下子就想到这般主意,果然不负鬼才之名。”

董昭或许还有些不服气,可也不好再反驳。

毕竟,郭嘉的这个主意从目前而言,最为适合。况且这里面还牵扯到了曹朋……董昭可不想因为这件事,和曹朋反目。他和曹家关系不错,更不要说,家里还有曹朋福纸楼的股份。

若恼了曹朋,才得不偿失。

当下,董昭也点头道:“甘兴霸,确是合适人选。”

“既然如此,那就有公仁来安排此事。

荆州水军之事,不可以再拖延下去,至多六月,必须解决。至于黄公那边,我会派人说项,想必问题不大。

好了,今日就散了吧。

诸公好生安排,过两日张纮率使团抵达,少不得要有一番唇枪舌剑,还需大家尽力才好。”

“我等必尽心竭力。”

董昭等人退出了中军大帐,郭嘉却没有离去。

曹操问道:“奉孝,有什么事吗?”

“文和来信,许都有变。”

“啊?”

曹操大吃一惊,忙示意郭嘉把书信呈上。

曹操进驻许都之后,便使贾诩坐镇许都,监察事务。

荀彧由于受曹朋的邀请,从许都赶到了荆州,所以许都大小事务,便由贾诩执掌。

郭嘉把书信呈上,而后站在一旁,一言不发。曹操认认真真,将书信看完之后,脸上露出一丝冷意。

“此事,可当真?”

“理应不会有差……文和做事,素来谨慎。阿福不也说过,此人算无遗策,想来不会有错误。

而且,我也听人说,近来伏完和临沂侯有些活跃,行动颇为频繁。

若不加以留意,只怕早晚酿成大祸。荆州之战一时还无法结束,丞相还需早作决定,以免后患。”

“奉孝之意……”

“文若而今不在许都,正可动手。”

“你知道,我并非这个意思。只是在想,何人出面为好?”

郭嘉露出犹豫之色,低头沉吟。

半晌后,他决然抬头,沉声道:“此事,当请廷尉出面,全权负责。

只是,需有一个强力之人,才能震慑局面。嘉以为,此人非阿福莫属……我听说,他在下隽受伤,正好可让他返还养伤。说起来,这两年他也够操持,让他回去,也可以和家人相聚。”

曹操却沉默了!

“真的要阿福吗?”

“非他莫属。”

“他而今何在?”

“据说,已返回汉寿。”

“此事容我再考虑一下……”曹操显得有些犹豫,半晌后轻声道:“且先迎接江东使团,而后做决断。”

“喏!”

“阿福那边,你最好派人走一趟。

下隽一战,他损失惨重。我听说,他身边四名亲卫牙将,战死三人……估计他心情也不会太好。那孩子是个感性之人,平日里虽则坚强,确是个重感情的人。战死三人,需妥善安排,其家人更要好生安置,莫冷了将士们的心。我前些日子刚得了一些好酒,取三十瓿,送往汉寿。

传我命令,加友学后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郭嘉一怔,旋即明白了曹操的心思。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曹操已经同意了他的建议……

东汉的将军,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和前、后、左、右将军的封号。其中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在三公之下,九卿之上;而前后左右将军,则位在九卿之下。原本,这将军位并非常治,但在东汉中期以来,太后临朝称制,外戚多以大将军之争,与太傅三公,并称五府。此后,将军皆可开府,可专门设置幕僚。

曹朋原来的横野将军号,属杂号将军。

战时设置,无战事则取消。

虽然曹朋一直有幕府存在,但终究没有正式编制。

而现在,曹操加曹朋后将军,令其开府仪同三司,也就等于曹朋的幕僚,有了正式编制。

按照规矩,将军开府,府属有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两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御属三十一人。而且,将军以本号领军,有常备部曲、校尉。曹操自开丞相府,尚无一人获得开府之权力。后将军虽说是在九卿之下,但权力甚大。刘备身为皇亲国戚,也只是左将军,尚在后将军之下。可以说,曹操给曹朋开府之权,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曹朋在丞相府的地位。

可代价呢?

郭嘉心中苦笑:但愿阿福知道后,莫责怪我才是!

……

初夏来临,荆南气温陡增。

白天烈日炎炎,入夜细雨靡靡,令天气变得潮湿闷热。许多习惯了北方天气的人,颇有些不太习惯。

曹朋也是一样,待在都督府养伤,却感觉极为难受。

荆南战事暂时停止,也为武陵迎来了一段平静的岁月。

赖恭派人前来拜访曹朋,告知庞山民即将出任江夏太守之事。对此,曹朋早有准备,所以并未感到惊讶。

伤口渐渐愈合,但要完全愈合,还需时日。

关羽刺伤曹朋的那一刀,比曹朋伤关羽那一枪更狠。

在某种程度上,伤了经络。华佗来到汉寿为曹朋诊断后,警告曹朋:三个月内不得与人动手,否则必将影响日后生活。所以,曹朋也只能乖乖的听从吩咐,每日在都督府中江阳身体。

荀彧已返回作唐,据说不日将前往江夏。

汉寿无甚事情,大小事宜,皆有法正、张松和蒋琬三人打理,曹朋也乐得一个清闲。

这一日,曹朋约了黄忠,准备出门去泛舟洞庭湖。

却忽有人前来禀报:“太史慈派人前来,说实在湖上设宴,请大都督前往一叙。”

曹朋顿时愣住了!

太史慈请我赴宴,又是何意?

“可说明,什么时候?”

“三日后,洞庭湖上。”

曹朋一蹙眉头,不由得有些迟疑。

他和太史慈没有任何交情,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不过,曹朋倒是挺佩服此人,毕竟也是他前世,极为敬重和喜爱的一员大将。江东武臣中,曹朋所喜者不多。孙策一个,太史慈也算一个。相比之下,也许是演义里对周瑜刻意的丑化,让曹朋对周瑜,颇有些不太喜爱。

“请军师和长史前来。”

曹朋想了想,便决定取消今天的计划。

不一会儿的功夫,法正、张松和蒋琬纷纷前来。

曹朋把情况详细说明,而后问道:“太史子义和我素无交情,忽然在湖上设宴,又为哪般呢?”

法正三人,也有些糊涂了!

一般而言,似这种宴请,至少要小有交情方可。但曹朋和太史慈并不认识,所以交情一说,也就无从谈起。双方属于敌对,虽说荆南战事已经平息,但始终是敌我关系。这个时候请曹朋前去,恐怕是别有用心。但究竟是什么原因?法正等人一时间,也猜不出一个端倪。

“大都督执掌荆南战事,位高权重,且不可轻易涉险。”

蒋琬对太史慈不算了解,自然反对。

而张松却道:“也不尽然,正因大都督位高权重,不可以轻易拒绝,以免被太史慈讥笑讽刺。”

“是面子大,还是性命重要?”

“大都督为丞相在荆州之代表人物,自然面子重要。”

“难道为了面子,连性命也不顾?”

“哈,依我看,那太史子义未必有这种胆量。”

“永年所言不差,可是只因太史慈‘未必’有胆量,就要令大都督涉险,岂不是过于儿戏?”

曹朋和法正还没说话,蒋琬和张松就争执起来。

片刻后,法正开口:“此次太史慈相邀,也未必有恶意。

江东使团即将抵达江夏,想来他也不敢在这种时候,节外生枝。依我看,大都督可以前往赴宴。只是要多加小心,命杜伯侯率部随行……万一太史慈有诡计,也可以护大都督周全。”

“正是,正是……孝直所言,颇有道理。”

蒋琬和张松,立刻停止了争执,点头表示赞成。

可是,曹朋却没有开口。

他沉吟不语,良久后突然大笑。

只见他长身而起,笑道:“孝直所言极是,我料那太史子义,也奈何不得我。

就这么说,告诉太史慈的人,就说三日之后,我必赴宴……且看那太史慈究竟是什么意思。”

第679章 托妻献子

八百里洞庭,湖光山色,碧波荡漾。

这是极好的一天,阳光明媚,碧空万里无云,也是荆南少有的好天气。

曹朋登上一叶扁舟,朝着洞庭湖驶去。湖岸上,法正等人忧心忡忡,可是却又无法阻止曹朋。

此去赴宴,曹朋只带王双一人。

如此惊人决断,也使得法正等人心惊肉跳。

“大都督怎可孤身前往?”

“有何不可?”

“那太史慈万一有诈,岂不是很危险?”

曹朋回答说:“太史子义,君子也他既然专程相邀,想来也是有事商议。我此去,断无危险,无需担心。若你们担心,可令杜伯侯率船队出寨,随时可以支援,我一人去,已足够。”

法正等人劝说多时,也无法改变曹朋的决定。

就这样,曹朋带着王双直奔君山方向。大约距离水寨八十里左右,就看到一艘楼船停泊在湖中央。

楼船上,旌旗飘扬。

上书‘建昌,太史’四个大字。

这建昌,是太史慈的官位。而今他官拜建昌都尉,故而也有人称呼太史慈为太史建昌。此时,楼船上的江东兵马,也发现了曹朋的踪迹。太史慈亲自到甲板上迎接,不过当他看到只有曹朋一人时,也不禁一怔。

“父亲,那曹朋只一人,正可趁机将他……”

“住口!”

太史慈大怒,斥责道:“我今日宴请曹都督,不过是仰慕其人。

他信我,所以才孤身前来,我又怎能背信弃义?此种事情,非大丈夫所为,元复休要再言。”

说话的少年,名叫太史亨,表字元复。

他是太史慈的儿子,年十五岁,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

此次太史慈来到罗县,太史亨随军而来,听候调遣。他得太史慈真传,尤其擅长水战,是江东二代弟子当中的翘楚人物。

太史亨面红耳赤,默默退下。

太史慈却突然道:“元复,除了一应婢女,所有人都给我下船,后退三十里。”

“啊?”

“曹朋孤身前来,而我这边却带着兵马,岂不是弱了气势?”

太史亨有点担心,但也知道,太史慈属于那种一旦拿定了主意,断然不会轻易改变的人。无奈之下,太史亨只得应命,忙把船上的军卒召集起来,迅速撤离,登上小船后撤了三十里。

与此同时,曹朋也来到了楼船下。

有人送下舷梯,他迈步登上了楼船。

就见船上虽旌旗林立,却无一兵一卒。几十个美婢,恭恭敬敬在楼船上侯立。当曹朋登上楼船的时候,美婢纷纷行礼。

一个身高大约在180公分左右的男子,站在甲板上。

只见此人,年约四旬上下,生的面如粉玉,颌下一部美髯。

“曹都督。”

“太史将军?”

曹朋和太史慈,是第一次见面,彼此不由得都感到有些吃惊。

太史慈感叹曹朋的年轻……看上去也就是二十出头的模样。似自己在曹朋现在这个年纪,还在四处游历。可是,曹朋已经成为天下闻名的名士,更是督镇一方的将军,果然名不虚传。

而曹朋呢,却感慨太史慈儒雅之气。

乍看上去,他不像武将,更似一个饱学之士。

谁又能想到,这个人在十几年前,单人独骑应战孙策,大战神亭岭下,从此威名远扬呢?

太史慈和曹朋,对彼此的感官都不差。

特别是见到船上没有兵卒,曹朋立刻明白了其中奥妙。

“曹都督,酒宴已经摆好,请上座。”

泛舟洞庭湖,所用食材,也都是洞庭湖的特产。很快的,鱼虾摆放案前,更有美酒奉上。

一旁美婢,走向丝竹管乐。

歌声在湖面上回荡,久久不息……

“曹都督,而今荆南战事已经平靖,慈不日也将退守柴桑。”

“那就预祝太史将军,鹏程万里!”

太史慈没有拐弯抹角,直问曹朋道:“今日慈冒昧相邀,实为两件事情。一来,请教都督,周泰可否释回?”

而今周泰,依旧是曹朋的阶下囚,被看押在汉寿城中。

这家伙就好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软硬不吃。曹朋呢,倒也没有为难周泰,好酒好肉的伺候着。可是周泰每顿必醉,喝醉了就破口大骂,骂曹操、骂曹朋,想到什么就是什么。

一开始,曹朋还想招揽此人。

可看这样子,就知道没那么容易。

于是,曹朋索性不再理睬周泰。反正到最后,是杀还是放,由曹操决断,和曹朋没有关系。

“周幼平在汉寿,可是没有半点委屈。

倒是我和荀侍中,快要被他骂惨了……至于是否能释回,非我可以决断。这件事情,需要丞相做主。而今吴侯使团已经抵达西陵,想必会与丞相商议此事。若丞相同意放人,我二话不说,绝不会阻拦;但是如果丞相不同意,那我也没有办法。我可以保证,绝不会让周幼平受半点委屈。但最终的结果,还要看张长史和我家丞相商议结果,还请子义宽恕则个。”

太史慈,沉默了!

曹朋说的合情合理,没有半点毛病。

没错,曹朋当年曾私纵吕布家人,那是因为吕布的家人,待他有恩。

周泰和曹朋没有半点关系,而且相互敌对。这种事情,的确不是曹朋可以做主,他倒也不是推脱之言。

“丞相,要取江东吗?”

“啊?”

曹朋一怔,愕然抬头,向太史慈看去。

太史慈微微一笑,“而今丞相虽与吴侯亲善,可是这一战,却在所难免。

这个结果,你清楚,我也清楚,大家都明白……而今曹丞相迟迟不用兵,是因为水军不堪大用;而吴侯迟迟不肯渡江而战,也是因为步军无法与丞相在陆上争锋。丞相也好,吴侯也罢,早晚必有一战。这一山不容二虎,江山从来都是属于一人……到时候,必有恶战。”

曹朋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