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跃马西凉-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褚沉声道:“还有什么办法?”
  贾诩眸子里流露出骇人的精光,阴声道:“很简单,让董卓窃位而居,代汉自立。届时天下群雄必争相而起,共诛逆贼,到了那时候,董卓应付天下诸侯的讨伐还来不及,哪还有精力理会将军。将军自可以雷霆万钧之势扫灭马腾、吕布之辈,一统凉州。”
  “这……”
  许褚倒吸了口凉气,吃声道:“窃位而居,代汉自立?”
  贾诩凝声道:“不错,让董卓成为天下公敌。要比杀掉董卓对将军更为有利。让董卓和天下诸侯去拼个你死我活,将军尚可从中渔利。若是杀掉董卓,西凉军团必乱,届时乱军必然席卷司隶、关中诸地。关中大地必然生灵涂炭,将军就算最终能扫灭凉州乱军,兵进关中。届时关中也必成一片焦土,得之何益。”
  许褚这才恍然大悟。看向贾诩的眼神就有些异样。
  这厮可真够狠的,连如此阴险毒辣的计谋都能想的出来。比荀彧先生要狠多了。
  不过,只要能为主公平定凉州,东进关中扫平障碍,纵然让董卓成为天下公敌,纵然西凉军团灰飞烟灭,纵然这大汉天下易主,又有何妨。
  许褚是个粗人,所以想法也很简单。
  只要对主公有利,其他人死再多也是该死。
  只是,让董卓代汉自立,真有那么容易?
  许褚藏不住心事,当时就将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这个,董卓也不是傻子,明知道谋朝篡位会招来天下诸侯的讨伐,如何还敢在这个时候窃位而居?”
  贾诩道:“许褚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许褚拱手道:“愿闻其详。”
  贾诩抚须沉吟半晌,才踱步道:“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下能料到谋朝篡位必然会招致天下诸侯讨伐,乃是因为置身事外,才看的比较清楚。董卓身在其中,就算明知代汉自立会招来满朝文武和天下诸侯反对,也未必能经得住诱惑。”
  许褚不解道:“这是为何?”
  贾诩耐心解秋道:“这是因为世人皆有贪婪之心,面对九五之位,天下大统,这世上能有几个人不动心。况且董卓自打退关东联军后,早有不臣之心,只是有所顾忌,才暂时没有废幼帝自立。再者,董卓能打退一次关东联军的讨伐,就能打退两次,此所谓世人之侥幸心理。董卓不居相府,而居于宫禁,不臣之心早已昭然若揭,此时若再有人极力从旁煽风点火。在下有八成的把握,董卓必然会废帝自立。”
  许褚还有些半信半疑,问道:“那找谁来煽风点火?”
  贾诩道:“在下不才,愿以三寸不烂之舌,坚董卓自立之心。”
  许褚大惊道:“这如何使得,先生如何能暴露身份?”
  贾诩淡然道:“无妨,在下去岁欲返回凉州老家时,被李利所救,不得已在李利军中做了几个月刀笔吏,后随将军至凉州,此事尚无人知晓,只需避开王允、李肃等人,必无人见疑。况且在下本就为牛辅帐下参军幕僚,正可借此身份游说李儒等人。”
  许褚凝眉道:“先生只身前往,还是太危险了,就让某随行护卫吧!”
  贾诩摇头道:“怕是不妥,将军体貌大异常人,很难保证洛阳城中无人认出将军。为将军大计,将军还是最好不要露面的好,在下只带十名铁卫前往便可。”
  许褚想了半天,只好无奈的答应下来。
  贾诩走到门口,拉开门对守在门口的章老汉道:“老章,你也进来!”
  章老汉连忙跟了进来,问道:“不知贾诩先生有何吩咐?”
  贾诩沉吟了下,道:“这样,我等所谋之事虽无人知晓,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为以防万一,老章你还是带着婆娘到洛阳城外去躲一阵吧!”
  章老汉老于世故,也不多问,道:“先生放心,老汉晓得了。”
  许褚道:“那某跟老章一块走,到城外去躲一阵子,只是先生安危……”
  贾诩洒然道:“将军放心,在下虽无缚鸡之力,却也颇有自保手段。况且尚有将军十名铁卫随行护卫,何惧宵小。至于事成之后,在下自有脱身之计,将军不必担忧。”
  许褚道:“那好吧,先生万务小心。”
  贾诩点了点头,又道:“事不宜迟,在下这便去游说董卓心腹谋臣李儒。”
  许褚拱手相送,和章老汉直送到门口,才停下脚步。
  次日一早,就和章老汉乔装打扮,溜出洛阳城和三百铁卫躲在一起。
  深夜,李府。
  李儒看了会军报,正准备歇息,忽有管家来报,讨虏校尉贾诩求见。
  “贾诩?”
  李儒怔了下,贾诩不是在牛辅军中吗,怎么会跑来洛阳。
  忽然记起月前牛辅回京时,曾说过贾诩病重,已返回武威老家养病去了。
  不过,这厮病好了不去牛辅军中辅军,却跑到洛阳来做什么?
  李儒转了几个念头,吩咐道:“带他进来。”
  管家答应一声,立刻退了出去。
  不多时,带着一中年文士走了进来,可不正是贾诩。
  “诩参见军师!”
  贾诩长揖倒地,执礼甚恭。
  李儒摆了摆手,蹙眉道:“贾诩,你不是回武威养病去了吗,怎得来了洛阳?”
  贾诩答道:“师军明鉴,在下去岁回到武威后,病体渐愈,因常思为国效力,故前来洛阳拜于军师门下,为军师效犬马之劳。”
  李儒作色道:“大胆,汝乃牛辅将军随军幕僚,既然病体全愈,不去牛辅将军帐下侯令参谋军事,却跑来洛阳,如此擅离职守,纵然将你斩了亦不为过!”
  贾诩不卑不亢道:“军师且勿动怒,何不听在下一言?”
  李儒沉声道:“汝还有何话可说?”
  贾诩道:“军师岂不闻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今丞相威临四海,天下诸侯未有莫敢不服者。在下夙月忧思,已得一计,或可助丞相实现霸业,特来献于军师。”
  李儒哂笑道:“汝有何计,能助主公霸业?”
  贾诩朗声道:“古来圣贤皆云,天下本无主,有德者居之。今汉室历西二十四帝,气数已尽,民心已背。丞相入中枢、定天下、驱叛逆,布德望于四海,扬国威于宇内,正该因其势而利之,代立而立,以安军心、民心,成就不世霸业。”
  “大胆!”
  李儒勃然作色道:“竟敢出此大逆不道之言,莫非以为吾不敢杀你乎?”
  贾诩丝毫不惧,目光灼灼的直视李儒,昂然道:“在下句句肺腑之言,所思所虑皆为丞相大计。若军师认为丞相德望不足以位登九五,就请斩了在下吧!”
  “你……”
  李儒被反驳的哑口无言,一时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这厮口舌未免也太犀利了点,尽管自己只是佯怒。
  若真杀了贾诩,岂非坐实了自己认为丞相不足以位登九五的观念。
  李儒比谁都希望董卓能当皇帝,因为一旦改朝换代成功,他就是最大的功臣。
  只是,这种事情哪有贾诩说的这么容易。
  李儒身为董卓的首席谋臣,又岂能不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未完待续。。)


第193章 说动李儒

  贾诩昂然肃立,道:“军师若为丞相大业,请斩在下!”
  李儒摆了摆手,沉声道:“我知你口舌之利,你也不必在卖弄了。不过,今天下兵权及朝廷大力虽尽归丞相之后,然士人思叹之心未绝,若丞相代汉自立,必招致天下诸侯起兵讨伐,比上一次更为凶险,你究竟安的什么心,竟敢献此毒计,说。”
  贾诩惑然道:“军师何出此言,在下拳拳之心,皆为丞相霸业耳,何故相疑?”
  李儒冷哼一声,狭长的眸子里有惊光一掠而过,冷然道:“还敢狡辩,枪打出头鸟的道理百姓都知道,别跟本军师说你不知道代汉而立会招来天下诸侯一致声讨。”
  贾诩恍然道:“原来军师是说这个,在下却有不同的看法。”
  李儒沉声道:“也罢,本军师就给你个分辨的机会。你若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本军师再将你定罪,让你死的心服口服,快说!”
  贾诩胸有成竹道:“军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李儒冷着一张脸,也不接话,看贾诩如何分辨。
  贾诩清了清噪子,这才继续道:“自初平元年丞相击退关东叛军以来,天下诸侯皆已生朝秦暮楚之心,袁绍、孙公瓒、袁术等辈无不大肆征兵,扩充军队,已经公然不将朝廷放在眼里,虽为汉臣,实则已经有了不臣之心,在下说的可对?”
  李儒点了点头,这是实事,不容否认。
  身逢乱世。又有谁不想成就一番伟业。
  只不过袁绍等人并没有公然叛汉罢了,至于打的什么主意。谁都心知肚明。
  就好像昔日的周王朝,各诸侯国虽名义上奉周室为主。实则周室就是个摆设,那些诸侯国都是各自为政,自立为王,根本就没有人理会周王室。
  现在大汉的情形,也跟周王室有几分类似。
  汉室衰微,天下诸侯并起,都渐渐生出了野心。
  别人先不说,袁术那厮的不臣之心就已经昭然若揭,丝毫不加掩饰。
  贾诩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又道:“今皇纲失统,国祚不兴,士人虽有报国之心,然无效忠对象。若丞相代汉而立,则可稳定天下士人之心,军师以为然否?”
  李儒沉思半晌,才缓缓点了点头。
  这也是事实,没办法否认。
  乱世出英豪,并非所有士人都是汉室的死忠分子。
  说到底。这个世上最多的还是墙头草,哪边风大哪边倒。
  天下士人思汉之心虽然未绝,但对于那些墙头草来说,最关心的也只是在改朝换代的洪流中自己能否挤身而上。位列勋臣,而不是这个天下由谁做主。
  眼下朝廷被董卓控制,汉天子已经成了有名无实的傀儡。
  天下士人欲尽忠汉室。却不得其门而入;效忠董卓吧,董卓又非是天下之主。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那些墙头草也有顾忌。自然不敢公然倒向董卓。
  若董卓正位,相信必然会有一大批墙头草立刻从龙。
  就好比杨彪、周奂、王允等一干朝臣,还不是乖乖拜倒在了董卓脚下。
  可见这世上,多的还是趋炎附势之辈,真正忠于汉室,能为国赴难的又有几个。
  贾诩鼓动其如簧之舌,大义凛然道:“初平元年,关东诸侯起兵三十万来犯,我西凉大军既能将之击退,纵然天下叛逆再兴不义之师,丞相又有何惧之,届时只需提二十万西凉大军,便足以击退天下叛逆,震慑宵小,军师以为然否?”
  李儒又点了点头,这个也是实情,不容否认。
  西凉军既能击退一次关东叛军,就没道理挡不住第二次。
  届时只需依罗征之计,以精锐步卒扼住几处雄关,再谴一支精锐骑兵杀进中原,不攻城掠地,只管杀人放火,将关东大地杀个血流成河,看诸侯还如何攻打洛阳。
  不过话说回来,罗征那厮的确是员难得的将才,可惜竟背弃了主公。
  纵观主公帐下诸将,若论能征善战,竟无一将及得上那厮。
  原本以为将那厮弄去凉州,就算不死也得脱层皮。
  谁料那厮不但以雷霆手段镇服了羌胡各部,甚至连韩遂也给灭掉了。自己设计驱马腾等举兵攻打金城,也被那厮给逐一击破,不但马腾大败,盖勋等更是全军覆没。
  最后更是丢了武威,真可谓是得不偿失。
  就连吕布,也吃了大亏,至今不敢再轻举妄动。
  李儒越想越觉得不是滋味,说到底,罗征还是自己等人给逼反的。
  若非如此,以此人之能对付关东叛军,当是一最大的臂助。
  正想呢,就听贾诩又说话了。
  贾诩朗声道:“别说我西凉军根本不惧关东诸侯叛逆,实则如今天下诸侯都在忙着各自扩充实力,攻城掠地,纵然丞相正位,又有谁会为了这腐朽的汉室而兴义师。眼下袁绍和公孙瓒正在抓紧时间招兵买下,边境之争日趋激烈;袁术屯兵淮水,欲南下扬州,余者诸侯皆不过草寇之辈,不足为虑。军师以为,袁绍会冒着被公孙瓒偷袭邺城的风险,举兵前来勤王吗?袁术那厮会放弃进兵扬州,前来转攻洛阳吗?”
  “这……”
  李儒手段柳须,半晌不语。
  贾诩说的这些虽然只是一种可能,却让人无从反驳。
  因为谁也不敢保证,天下诸侯百分百一定会出兵前来勤王。
  贾诩最后道:“既然如此,军师还犹豫什么,届时只需丞相正位,军师就是最大的从龙功臣,三公之首,宰执天下,必为军师所有。在下言尽于此,请军师决断。”
  李儒砰然心动,死死盯着贾诩,久久不语。
  前面说了一堆,全都是废话。
  唯有这最后的一把火,才是一把真正的火油。
  李儒虽然极力想保静冷静,分析厉害得失,但还是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念叨了两句三公之首、宰执天下,越念叨就越觉的心里似是有一把火在烧。
  身逢乱世,追随明主建立万世不拔之基业。
  对于李儒这样的臣子来主,最终的理想可不正是如此。
  从龙而起,得享勋臣。
  三公之首,宰执天下。
  李儒身边董卓身边的首席谋士,最大的理想,可不就是这个。
  贾诩的这一把火,可谓真正烧在了李儒的心坎上。
  只是兹事体大,容不得半点马虎。
  李儒沉思半晌,挥了挥手道:“你先退下,容本军师想想。”
  贾诩也不再废话,长身一揖,退了下去。
  该说的都已经说到了,接下来就看李儒如何选择了。
  夜已深,厅堂内灯火通红。
  李儒脸色阴晴不定,负手在堂下来回踱步。
  三公之首,宰执天下,固然十分诱人。
  可其中的风险也是巨大无比,身为董卓的首席智囊,李儒不得不考虑清楚。
  一旦踏上这条不归路,就再也不可能回头。
  废帝自立,肯定会有诸侯起兵勤王,这是不容置疑的。
  唯一无法确定的是,会有多少诸侯起兵。
  若是不能击退勤王之师,那么西凉军的所有成果就都会化为乌有。
  巨大的利益,往往伴随着同样巨大的风险。
  然而,想要收获,不担些风险怎么能行。
  李儒咬了咬牙,很快就下定了决心,深夜进营,去见董卓。
  贾诩那厮说的对,西凉军既能击退一次关东叛军,没道理挡不住第二次。
  北宫,嘉德殿。
  “主公,军师有急事求见。”
  董卓已经睡下,却被亲兵给叫醒了。
  “李儒?”
  董卓蹙眉不悦道:“有什么事不能明天再说,非要半夜来见。”
  亲兵答道:“小人也不知,军师只说有十万火急之事要见主公。”
  董卓打了个哈欠,无奈的坐了起来,道:“让他到偏殿去待候。”
  亲兵答应一身,恭敬的退了出去。
  董卓唤了一声,立刻有宦官宫女进来服侍起穿衣,一应生活待遇,完全就是天子帝王的标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董卓这厮早就有了自己当皇帝的心思。
  若非如此,又岂会以帝王的标准享受这等生活待遇。
  “退下!”
  穿戴齐全后,董卓挥退一应宦官宫女,这才出殿前往偏殿去见李儒。
  偏殿,灯火通明。
  李儒背负双手,正在不停的来回踱步。
  看到董卓进来,连忙拱手施礼,“儒,拜见主公。”
  董卓摆了摆手,径自在主位落座,又肃手示意在下首李儒入座,才打着哈欠问道:“免礼罢,文优趁夜进营,不知有何十万火急之要禀呐?”
  “这……”
  事到临头,李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