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跃马西凉-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闺女才一岁半多点,就已经会叫爹爹了。
  罗征相当满意,甚至喜欢闺女比喜欢儿子还多点。
  作为现代人,这种观念实在难以改变过来。
  而任妍作为这个年代的女性,深受这个年代的思想影响没能生下个儿子,却生了个小丫头出来,为此还伤心难过了好一阵,幸好罗征极喜欢女儿,一直视若心头肉。
  至于长子罗琤,则从来都不给好脸色。
  不是罗征不喜欢儿子,而是儿子和闺女不同,将来是要继承他的基业的。
  这个年代的思想决定了女儿不可能像儿子一样,能够继承家业,所以罗征对闺女就格外多了一些父爱,只希望女儿能够快快乐乐的长大,将来能找个如意郎君。
  不管是穷书生也罢,放牛郎也好,只要闺女幸福开心就行。
  至于儿子,那可是要继承自己基业的。
  罗征本来子嗣就不多,儿子更是只生了一个,就更不能挑剔。
  为了不把儿子养成个纨绔败家子,对长子罗琤的管教就更加严厉。
  罗征无法容忍自己的儿子像大汉朝的大多数皇帝那样,如果儿子不成器,他宁愿让儿子做一个安乐王爷,无忧无虑的过完一生,也不想将基业交到一个废柴手上。
  江山霸权固然诱人,但如果子孙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掌控,只会带来灾祸。
  罗征是后来人,深深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所以如果儿子不成器,将基业交到儿子手上只会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与其如此,还不如做个富家翁开枝散叶好。(未完待续。。)


第282章 做一回劳动人民

  第282章
  八月末,秋老虎的余威还很厉害。
  刚刚下了一场雨,总算驱散了一些空气中的燥热。
  罗征打着短袖,亲自在一块菜地里忙活。
  几个女人也换上了粗布衫,跟着做了一回劳动人民。
  位于皇宫旁边的将军府很恢弘,占地足有数十亩大,除了屋舍和亭台楼阁,还有大量的花园和幽静的树林,以前估计是三公之类的权贵才能住的地方。
  罗征闲那些花花草草浪费地方,就命人开了几块菜地,种了许多蔬菜瓜果。
  平狄将军府的吃食很丰富,各种各样的蔬菜都有,都是其他人没有见过的。
  这几天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了玉米的扩大种植上,别说这些没见过的蔬菜,就连高产的小麦都没顾得上推广,菜园子里的好多蔬菜罗征只在自家菜子子里菜了些。
  这个年代的劳动生产是落后的,能收两三千斤的米玉,拿到这里才能收六百斤。
  高产的小麦虽然能收**百近千斤,但放在这里也只三百来斤。
  这么可怜的产量,对于糟糕的凉州和关中来说,远远不及玉米强悍。
  玉米亩产能产六百斤,而且用的种子还少,和小麦比起来优势实在太大了。
  不过最近好像荀彧也把推广高产小麦提上了日程,暂时解决了粮食的危机,小麦和土豆红薯这些东西也该是时候推广开来耕种了,毕竟高产小麦的产量再差,也比这个年代的小麦产量要高。亩产三百来斤只是保持产量,等地种熟的产量是会提高的。
  好在除了玉米。菜园子里的其他东西种起来没那么麻烦,不需要特别的种子。
  罗征很少亲自干活。最近闲下来却来了兴致。
  常年累月的在战场上厮杀,或者绞尽脑汁的玩弄阴谋诡计,时间长了,就觉得有些按耐不住越来越躁动的杀戮之心,有渐渐向没有感情的冷血动物发展的趋势。
  这种苗头很不好,特别是对于一个穿越众来说。
  罗征想站在这个年代的天空,但却不想变成一个失去理智的疯子。
  最近闲下来之后,慢慢的冷静下来,就觉的有些不太对劲。
  前段时间妻妾在自己面前。就有些不太对劲,话少了,笑容也少了。
  罗征一直看在眼里,但重压在肩,根本顾不上去操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直到最近认真想了想,就觉得理想固然不能放弃,但也不能搞的妻妾不似一家人。
  亲自动手干点农活,是个不错的调节心情的法子。
  特别是对于心惯了血腥杀戮的屠夫来说。用来调节心境最好不过。
  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一出,主公带着夫人们亲自下地干活。
  秋天马上就过去了,除了玉米,所有的农作物已经全部下地了。
  土豆、红薯等也挖完了。不过菜园子里还有许多季节菜还在长,刚种的小白菜才露个了嫩角,黄瓜秧、西红柿秧上还有零散的小花。还能结出不少。
  许褚带着一众内府亲卫、将军府的仆婢们站在旁边急的搓手,却被下令只许观看不许上前帮忙。最终的结果,就是几位夫人累的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用罗征的话说,那就是不养猪,哪知道吃到猪肉是多么的不容易。
  不下地劳动,哪知道白面的来之不易。
  罗征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或许是懒得去想。
  反正想亲自动手干点农活,就把一众妻妾们也给拉上了。
  才三岁多的长子罗琤,也发了一把小铲子,跟在他娘身边蹲在地里锄草。
  不过这小子很不老实,趁老爹不注意,就躲在他娘和二娘、三娘、四娘的背后,坐在地上啃脆脆小黄瓜,等罗征回头时,立刻拿起小铲子装模作样。
  唯一被格外宽容的,就只有闺女罗嫣了。
  小丫头在丫鬟的照看下,跑前跑后玩的不亦乐乎,清脆的童音不时到处漂亮。
  听到闺女清脆的童音,罗征心里就更加安宁。
  真保腆着大肚子,干活有点费劲,不过这女人很要强,一点都不输服。
  甘倩劝了罗征好几次,让真保回去歇息,罗征都不为所动。
  后世许多女人怀胎十月,却生不下孩子,为何?
  懒,平时不运动,所以生不下来。
  这个年代可没有剖妇产,女人要是孩子生不下来,可是会死人的。
  还不到六个月,劳动一下也不是什么坏事。
  再说人一旦习惯了享受,就会容易忘掉许多东西。
  罗征可不想让自己的女人忘掉疾苦,慢慢沾染上懒惰的毛病,把一帮子女也给教成不识人间烟火的王子和公主,这是万万要不得的,适当的劳动一下,重新体验一下劳动人民的辛苦和不易,对她们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很大的好处。
  有句古话是怎么说的,慈母出败儿。
  罗征的子女虽然有专人教育,但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让妻妾们吃点苦,她们就会把一些东西教给子女。
  几个女人里面,除了甘倩昔年流亡时吃了不少苦,其他的几个女人都是比较娇贵的千金大小姐,真保真是高高在上的女王,体验一下劳动人民的辛苦是很有必要的。
  吴贞和麋环最小,到现在都还不到二十岁。
  不过几年过去了,两个女人到是出落的越发水灵。
  这两个也是千金大小姐,比真保更加要身娇肉贵,以前就算是吃完饭擦个嘴,也有人伺候,自己下地干活,绝对是开天劈地头一遭,全都累的不轻。
  不远处,贾诩行色匆匆,疾步走了过来。
  到近前看了看,就有些傻眼,问许褚,“主公这是在干什么?”
  许褚闷声道:“某也不知道,主公说要让夫人们和公子琤体验一下耕作的不易,要树立那个正确的什么观,某也不记得了,要让夫人们和公子琤知道人间疾苦!”
  贾诩就摇摇头,左右看了看,绕过后面的几位夫人,从菜的另一头走了进去,来到罗征身前,弯下腰低声道:“主公,汉中有消息了!”
  罗征没起身,抬头道:“可是法正去汉中有结果了?”
  贾诩点了点头,没有多说,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
  罗征就不再问,起身拍了拍满是泥土的手,对一干女人们和已经快速从地上爬起来拿着小铲子成铲一通的儿子罗琤说,“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明天继续!”
  “明天还要继续?”
  任妍、吴贞、麋环一听这话,立刻暗暗叫苦不迭。
  三位夫人的丫鬟也是暗暗替主子叫苦,这年头夫人们也不容易啊!
  罗征换过衣衫,洗了把脸,来到议事厅旁边的偏厅时,贾诩就在等着呢!
  “说说吧!”
  罗征征自在主位落座,问道:“法正前方汉中游说,结果如何?”
  贾诩道:“法正传回消息,已经说动汉中杨松、杨柏兄弟,这兄弟二人贪好财货,法正赠了兄弟二人一笔金银,又威逼利诱,说以厉害,兄弟二人已有投靠之意,但却迟迟没有给个明确的态度,法正以为,若我军真能将汉中大军调开,再谴一支偏师从子午谷小道突击南郑,届时兵临城下,便可说动杨松、杨柏兄弟开城投降!”
  罗征眼神一凝,沉声道:“文和以为法正之言有几分成功可能?”
  贾诩沉吟了下,道:“法正虽然年轻,但办事向来沉稳,算计亦颇有独到,法正说有七成的把握,诩也以为成功的可能性极大,值得一试!”
  罗征当即拍板道:“那就按计划行事,命大军往斜谷、散关一带集结!”
  “主公英明!”
  贾诩恭维了下,又道:“出阴平小道奇袭南郑事关重大,还需一大将统兵方可。”
  罗征问道:“文和以为何人可以为将?”
  贾诩道:“高顺、张辽、徐晃、甘宁、赵云诸位将军皆可,不过眼下高顺、张辽诸位将军皆不在长安,诩以为唯有赵云将军方能担此重任!”
  罗征‘嗯’了声,叫进亲兵吩咐道:“速去叫子龙前来!”
  “遵命!”
  亲兵答应一声,立刻跑了出去。
  数日后,关中境内的兵马开始频繁的调动起来。
  汉中散布在关中的细作自然得到了消息,第一时间将消息报到南郑。
  张鲁急召帐下文武商议,商量来商量去,也没商量出结果,谁也搞不明白,关中的兵马为什么会忽然频繁的调动,只好加强了戒备。
  杨松、杨柏兄弟却听的心惊肉跳,立刻知道汉中怕是要有兵灾了。
  不过两兄弟都没有说出来,准备继续观望。
  本来就有些摇摆不定,又收了法正的贿赂,船都上岸了,哪还能再掉头。
  这个时候要是把实情说出来,那可就真的成了两头卖好,最后哪里都不落好。一旦罗征当真攻下汉中,饶了谁也不会饶了自己兄弟俩和身后的宗族。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观望再观望,静待局势变化决定下一步打算。
  要是汉中真的守不住,那就找个机会投靠罗征。
  若是汉中能守上一段时间,那就继续观望下去。(未完待续。。)


第283章 军队的那些事儿

  关中兵马调动,不单是汉中张鲁在暗暗防备,司隶的李傕、正在打南阳的刘表、西河和上郡等地的羌、氐、匈奴等胡人也马上提高了警惕,全都在严加戒备。
  鹿群在吃草的时候,永远都会时刻防备着猛虎的猎杀。
  和一只凶残的狼作邻居,豹子也得随时防着点。
  从令居到金城,从金城到凉州,再从凉州到关中。
  罗征就像是一群野兽里面最强壮的那只,顽强的活到了最后,而其他野兽不是被他逐出了领地,就是被撕成了粉碎,谁和他做邻居都会感到压力山大。
  这厮实在太危险了,每次亮出獠牙,都会有人倒霉。
  关中兵马频繁调动,又怎能不引起周边诸侯的戒备。
  只是这一次,不知道又将是谁要倒霉。
  直到九月初,罗征悍将阎行率领八千河东兵进驻散关,所有人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次是要拿汉中开刀,而不是自己要倒霉。
  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唯独大鲁大惊失色。
  是真正的大惊失色,罗征要对汉中举兵,这是之前从来没想到过的。
  老虎和豹子做了多年的邻居,本来一直相安无事。
  可老虎忽然露出獠牙,要吃豹子,豹子哪能不大惊失色。
  张鲁一边派人星夜前往张安,询问罗征为何要妄动刀兵,低声下气的求和,一边则迅速调集兵马,一旦罗征真要大举入侵汉中。便第一时间出兵迎敌。
  罗征自然不会见汉中使者,全都交给贾诩应付。
  事实上关中兵马调动只是一种假象。驻守各地的兵马这个时候哪能轻动。
  全都是白天出,晚上归。以此迷惑散布在关中的各方细作和斥侯。
  为了以假乱真,还没离开长安的万余降卒更是被拉出来留了一圈,让各方细作和斥侯看到了关中大军正在往散关和斜欲一线集结。
  就算还有人心存疑惑,罗征刚打下关中,怎么又会大举进兵汉中,这个时候也不得不压下心头疑问,静待局势的变化了。毕竟罗征这厮侵略成性,就算关中未稳,再大举出兵汉中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毕竟汉中也只是一郡之地。
  关中的兵马调动,甚至引起了益州牧刘璋的注意。
  汉中毕竟是西川的门户,若局势有变,刘璋想不注意都不行。
  张鲁虽然骄横了些,但和侵略成性的罗征比起来,可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西川士族宁可让张鲁堵着大门,没绝有人愿意看到汉中被罗征占据。
  让一只野猪睡在大门外,总比一头老虎堵在大门口让人安心。
  到了九月中。斜谷、散关一线已经集结了不下两万大军。
  张鲁求和不成,只得调集兵马迎敌,命大将杨任引军八千,屯于定军山。守住从散关南下汉中的官道,复令其弟张卫领军一万五千镇守阳平关,扼住斜欲要道。
  子午岭。蜿蜒崎岖的山道上。
  赵云率领五千河东兵正在蹒跚前行,前后拉开足有数里之遥。
  这里是八百里秦岭。从子午谷小道前往汉中,要蜿蜒崎岖、云雾缭绕的崇山峻岭和深涧沟壑间穿行五百余里。才能绕到南郑,对于一支军队来说,走这样一条小路,绝对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挑战,要面临许多十分艰难的问题。
  罗征和贾诩只知道有这样一条小路能直抵腹地,却根本不知道有多难走。
  做出这样的决定,委确有些草率了。
  赵云在率军踏上山道后,才知道这只是一条樵夫走过的小路。
  穿越深涧沟壑时,两侧是壁立千仞的悬崖,估计猴子都爬不上去。
  攀上山顶小道时,脚下是大片的云雾,让人感觉像是走在云层中,脚下有点飘,有士兵不小心踩空掉下了旁边的悬崖,凄厉的惨叫声让人毛骨悚然。
  所有人心里都在打鼓,暗自骂着娘。
  这样的路,简直就不是人走的。
  更要命的是,好多地方车马根本就过不去,赵云不得不下令军卒在前开路,勉强将粮草运了过去,至少更多的辎重,则果断的全部丢弃。
  如果不丢掉这些辎重,大军根本就难以走过子午小道,杀到南郑。
  前面是一条陡坡,拉粮秣的大车上不去,十余名军卒正在后面奋力的推,可车轮子陷进了一条半尺深的水沟里面,任拉车的水牛和军卒们如何使劲,也上不去。
  “让某来!”
  赵云赶了过去,连忙搭把手。
  士兵们精神一振,立刻吆喝起来,“一、二、三……”
  所有人同时发力,赵云也奋力神力,双臂猛的发力往上一抬。
  沉重的粮车猛的前移,车轮子终于脱离了水沟。
  士兵们有些看向赵云的眼神有些敬畏,这才是真正的猛人。
  徐晃将军也是个猛人,但好像和阎行将军切磋武艺的时候吃了个亏,事后曾亲口承认武艺不及阎行,而西凉军中最猛的却不是阎行。
  河东兵早就听说了,现在西凉军中,最猛的可是一直在武威的赵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