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跃马西凉-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此人雄才大略,麾下又不乏智计出众的谋臣和骁勇善战的将领,五万大军更是挑选出来的精锐老兵,这个胜负还真不太好说。如果抛开兵力的差距,在下到觉得曹操胜出的可能会大些。”
  刘备讶然道:“袁绍的河北军不下三十万,就算不全是精锐,但曹操只凭五万兵马就能击败袁绍,元直的这个推断是否太过不可思议了?”
  徐庶道:“所以在下也不敢断言,还要结果出来才能知道!”
  刘备点了点头,思忖了半晌,才道:“关中和江东可有何动静?”
  徐庶道:“孙策已经亲率大军渡江北上,罗征兵出函谷关,李傕已经开始投降。这次袁绍举河北之众南下,可以说是牵动了各方的神经,无论是罗征还是孙策,估计等的都是这个机会,无论官渡之战结果如何,曹操都必然不会好过。就算最终能侥幸击败袁绍,必肯定会元气大伤,无力再抵挡罗征和孙策的同时进逼。”
  刘备道:“若是曹操战败呢?”
  徐庶道:“那就更不用说了,一旦官渡之战战败,曹操离败亡也就不远了,届时中原必然会被袁绍、罗征、孙策共同瓜分。就算曹操能击败袁绍,能不能保住中原还难说。孙策就不说了,这次罗征倾巢而出,若不一举击破曹操,又岂会退兵。”
  刘备想了想,觉得也是,道:“我军能否趁机夺回南阳?”
  徐庶摇头道:“这事急不得,眼下主公当以拉拢收买荆州士族为第一要务,而且袁绍举兵南下中原,天下局势变幻,谁也说不准局势会变成什么样子,冒然介入罗征、曹操、袁绍之间的这场大战,对我军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刘备虽然很不甘,但却很能听得进去劝谏,闻言叹了口气道:“如此大好机,我军却不能有所为,实在是遗憾呐!不过元直说的也对,我军就先不介入了。”
  两人商议一阵,徐庶告辞出了官邸。
  本来准备要回府的,可到了府门口,却又让车夫掉头,去了城外。
  襄阳北郊二十里外,一片山岗之下,有几间芦舍,几亩水田。
  正午时分,一块麦子地里,一个二十左右的年轻士子正弯着腰在锄草。旁边还有几个年略小点的小斯在帮忙,看模样,一副书童的打扮,都细皮嫩肉的。
  天有些热,太阳晒的人满头汗,年轻人一边耕作,一边不时的挥袖擦汗。
  离的老远,马车停下,徐庶下了马车,一边赏景,一边慢悠悠的步行走了过来。
  “孔明,你还真是与田园为乐啊!”
  徐庶走到地边,停下看了半天,才打了声招呼。
  这正在地里劳作的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数年前带着弟妹移居襄阳效外,自耕自读的琅琊人诸葛亮,表字孔明,与避居襄阳的名士庞德公交往时,与徐庶结识,引为知交。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
  诸葛亮头也不回的答了句,道:“元直兄稍待,马上就好了!”
  “你继续,我不急!”
  徐庶也不着急,就在地梗子上漫步,欣赏田园风光。
  约莫等了小半个时辰,孔明才锄完了这块麦地的草,用袖子擦了擦汗,将锄头递给旁边的小斯,招呼徐庶道:“既然元直兄如此轻闲,那就到寒舍喝杯清茶吧!”
  “就等你这句话!”
  徐庶面带微笑,看了几个孔明的几个小斯,跟着诸葛亮往不远处的芦舍走去。(未完待续。。)


第350章 有什么阴谋

  诸葛亮把徐庶请到茅庐中坐下,煮了壶荆襄之地的清茶,边喝边聊。
  徐庶道:“孔明,乱世纷扰,正是我辈尽展所学,平息天下纷乱,建立功业之时。我等学文习武,可不就是为了卖于帝王家吗?难道你真要一辈子在这里种地不成?”
  诸葛亮笑道:“种地有什么不好,逍遥自在,那多快活。”
  徐庶审视了他半晌,道:“你自比管仲,显然也是有报负之人,又岂会将一身所学白白荒废了。以你之才,若不致仕实在是可惜了。”
  诸葛亮道:“元直兄若是为刘备将军做说客,那还是免了吧!”
  徐庶摇头道:“在下并未眼主公提过你的事,不过话说回来,刘皇叔仁义英主,又胸怀大度,的确是一位难得的明主,且眼下正值用人之际,你就不考虑一下吗?”
  诸葛亮道:“不说这个,还是说说官渡之战吧,元直兄以为袁曹相争结果如何?”
  徐庶无奈,就在这说这话,思忖了一阵,道:“这个就不好说了,在下虽然觉得曹操此人不容易对付,但袁绍举兵南下中原,已经牵动天下大势,孙策、罗征都已出兵,结果实在难以预料,最大的可能,便是曹操败退偏安一隅,罗征、袁绍瓜分中原。”
  诸葛亮目露思索,没有吭声。
  徐庶顿了顿,问道:“不知孔明有何高见?”
  “我能有什么高见!”
  诸葛亮笑了笑,道:“元直兄目光敏锐,看的确实很准。不管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胜败如何,曹操也会有大麻烦。这个元直兄也看出来了。”
  徐庶沉吟道:“孔明是说罗征?”
  诸葛亮点头道:“然也,此人雄才大略。雄踞关中数年,更因有金米之利,治下可谓是兵精粮足,只此一点便远胜天下诸侯。民以实为天,粮乃社稷之基也!看看如今天下诸侯谁的治下能完全没有饥民,纵然是西川殷富,也有百姓因豪强压迫吃不饱肚子。但就在下所知罗征治下的关中、凉州等地却无饥民,此固然是有金米之利,但罗征大肆改革弊制。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这几年关凉之地百姓安居,人心思定,罗征根基已固,就算袁绍或曹操能击败对方统一北方,数十年之内也再难撼动罗征根基,只这一点就已远胜天下诸侯。”
  徐庶脸色渐渐凝重起来,思忖半晌,才道:“但关凉之地人口太少。却是不争的事实!”
  诸葛亮洒然道:“元直兄何必自欺欺人,西川士族迎罗征入川,已经解决了罗征治下人口不足的短板。如今西羌、漠北皆为罗征扫灭,今关凉大地无四夷之患。听说去年秋粮下地后关中的粮食已经堆成了山,百姓家中都有了十年存粮,再有西川人口之盛。且罗征此人亦为世之枭雄,元直兄莫非以为袁绍和曹操还有机关再寇关中不成?”
  徐庶默然。半晌才道:“孔明是说,就算曹操能击退袁绍。罗征这次也不会放过他?”
  诸葛亮点头道:“然也,罗征在关中休养生息数年,等的就是这个机会。而孙策同样也在等这个机会,不过和罗征比起来,孙策各方面的实力就要差上许多。罗征在这个时候就迫不及待的出兵,以在下看,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除掉曹操。否则罗征若是想趁此机会一举平定中原,就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兵的,而是在袁绍和曹操分出胜负后再出兵。”
  徐庶道:“曹操在虎牢关一线布置了五万兵马,西凉军要想东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诸葛亮笑道:“此事元直兄早已心中有数,怎得还口是心非。别看罗征麾下的长安大营只有八万兵马,但罗征素来只留精兵,又在关中推行变化和改革军制,这八万西凉军的战斗力在下虽然没有曾睹,但也绝对不俗,况且罗征倾巢而出,亲自统兵,除非曹操亲至,否则夏侯渊等又岂是罗征对手。就算夏侯渊能将罗征的八万西凉大军挡在虎牢关外,可元直兄也别忘了,关中还有屯田的十万川军,随时都可集结东进。”
  徐庶道:“如此说来,曹操这次怕是在劫难逃了?”
  诸葛亮摇头道:“这个就不好说了,结果没有出来之前,谁也不敢下断论。”
  徐庶就笑了,道:“孔明以为,天下何人可成大业?”
  诸葛亮道:“袁绍、曹操、罗征、孙策皆为世之枭雄,皆可成大业。”
  徐庶挑了挑眉毛,没有说话。
  诸葛亮看在眼里,不由暗笑,又道:“刘备将军世之英雄,亦可成大业!”
  徐庶就苦笑一声,喟然道:“算了,孔明就不要说这些口不应心的话了,刘皇叔虽然是世之英雄,但比起罗征、曹操等人确实差了些运气,极基也不如其他诸侯。”
  诸葛亮大有深意道:“运气这东西有时候也是要靠人争取的,当年罗征以弱冠之龄被董卓发配西陲,局势何等艰难,此人还不是照样扫平四邻,奠定了霸业之基。所以说,机会还是要靠自己争取。看看罗征,此人出身寒微,但却凶残狠辣,果敢决断,固能成为天下最强大的诸侯。刘备将军虽然英明仁义,但未免失之狠辣。”
  徐庶若有所思,道:“孔明说的对,或许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吧!不过这天下大势谁能说的清楚,就算我家主公暂时屈居人下,也未必便没有机会!”
  “元直兄所言在理!”
  诸葛亮哈哈一笑,不再说这事,而是摆开棋局与徐庶对奕起来。
  虎牢关外,铁蹄奔腾,泥草飞贱。
  三万西凉骑兵滚滚杀到,在城外一字排开。无不杀气腾腾。
  城头上稀稀拉拉的站着一排曹军,正在探头探脑的往下面张望。个个面有惧色。
  大军阵前,骑兵往两侧分开。
  罗征催马上前。向城头张望了一阵,就面露疑色,沉声道:“怎么回事,虎牢关守将不是夏侯渊吗,怎么城头没看到夏侯渊的将旗?”
  贾诩也催马到了阵前,往城头看了几眼,也有些惊疑不定,道:“虎牢关本应该有两万曹军的,不过看这个样子。怕是根本就没有两万兵马。此事大有蹊跷,主公不如命大军就地扎下营寨,待后续大军赶到,只需下令大军攻城,便可见分晓!”
  罗征思忖了一阵,道:“罢了,就依文和之见!”
  当下命三万骑兵后撤十里下寨,静待后续大军赶到。
  洛阳离虎牢关不过两百余里,骑兵轻装疾的一日即可到。走的慢些,两天也轻轻松松赶到了,不过步兵要随军携带军粮和许多辎重,行军速度自然没这么快。
  又等了两日。高顺才率领五万大军赶到虎牢关。
  罗征也为磨叽,当即下令大军攻城。
  本来只是试探性的进攻,不料一万步兵分成两个方阵。只轮番上阵了一次,到太阳快落山时便攻破了虎牢关。罗征命大军进城后,才知道了是怎么回事。
  虎牢关虽然是天下雄关。防御工事也十分完善。
  但只有区区千余老弱残兵,又如何能挡得住西凉军的轮番攻打。
  能仗城池之利坚持大半天,就已经很不错了。
  中军大帐。
  罗征眉头拧在一起,环顾帐下一众文武,沉声道:“这是怎么回事,夏侯渊怎么会放弃虎牢关,别说曹阿瞒那厮会这以慷慨的让本将军的八万大军出关,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法正道:“此事极为蹊跷,在下以为曹军肯定有什么阴谋诡计,不得不防。”
  罗征道:“孝直以为曹军有什么阴谋诡计?”
  法正沉吟道:“虎牢关的重要性是个人都知道,曹军绝对不可能就这么轻易的将雄关拱手让于我军。夏侯渊既然放弃了坚城,就肯定是有了更对的对付我军的办法。虽然还不知道曹军有什么阴谋计诡,但兵者不外乎水淹火烧,借外力而驱之。只要我军能步步为营,小心谨慎,不予曹军以可趁之机,曹军的诡计自然不攻自破。”
  罗征看向贾诩,贾诩抚须点头,对法正的这番见解满意之极。
  至于曹军到底有什么阴谋,这可就不好猜了,真要能猜的那么准,曹操早就被罗征给干死了,哪还能活到现在,这可不是大的战略,很容易就能观察出来。
  罗征眉头蹙紧,道:“都说夏侯渊勇猛刚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魄力,主动放弃虎牢关坚城不守,难道曹阿瞒那厮没去官渡,而是来了虎牢关?”
  贾诩摇头道:“此事断无可能,袁绍三十万大军南下中原,河水沿岸无险可守,曹操又怎么可能跑来虎牢关,最多……”
  说到这里,贾诩似是想起了什么,脸色变的凝重起来。
  罗征问道:“最多什么?”
  贾诩道:“在下也是想到了一个可能,最多曹操让郭嘉来辅助夏侯渊迎击我军。郭嘉此人智谋超群,绝对不在诩之下。此前曹军偷袭虎牢关得手,就是出自此人计谋,若此人在夏侯渊军中,夏侯渊放弃虎牢关也就能说的通了。”
  罗征脸色也变的凝重起来,思忖了半晌,才凛然道:“还真有这个可能。”
  法正朗声道:“郭嘉虽有智谋,但如何能与军师相提并论。就算郭嘉当真智计绝世,难道他还能撒豆成兵不成?阴谋诡计想要得逞,那也得分对象。我军只要步步不营,不犯轻敌冒进之过,任郭嘉智谋通天,又能奈我军何?”
  罗征道:“孝直有何高见?”
  法正道:“今袁绍大军还在尚未大举南下,官渡之战想要分出个胜负,至少也得几个月的时间,我军有的是时间探清曹军动向,主公可按兵不动,再命侦骑四出,先探清夏修渊主力大军去了哪里,再作出相应的布置,看郭嘉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罗征与贾诩对视一眼,相视而笑。
  “善,就依孝直之见!”
  罗征当即传下军令,命斥侯全力打探夏侯渊大军主力动向。
  就在这时,又有小校进来禀报,“主公,甘宁将军急报。”
  “甘宁?”
  罗征沉声道:“水军到哪了?”
  小校答道:“水军在平津遇到曹军阻击,曹军于平津北岸架设了两百架投石机,又在河中砸在暗樵无数,以铁链封锁河面,又有五千兵马据险要而守,水军战船无法通过。”
  罗征顿时眉头大皱,“水军过不来,岂非还要从陆路运粮运粮秣辎重不成?”
  贾诩道:“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阻断水路,一者我军粮秣辎重无法从水路运送,大军势必要携带更多的粮秣辎重,同时还要征召民夫运送粮秣辎重,这一来一去,必然要浪费大量时间;二来我军还可从水路绕过汜水关直接杀进中原,突袭曹军侧后,夏侯渊不蠢,自然要设法截断我军水路。如今只能等甘宁将军的水军击破曹军,前来虎牢关会合了。”
  罗征道:“能否谴一支偏师,击破这五千曹军?”
  法正道:“附近除了平津再无渡口,若要绕到河北击破这支曹军,唯有从平阴或者是河阳绕道,但一来一去,怕是要浪费不少时间,还是不划算!”
  罗征略一思忖,便道:“命甘宁尽快击破拦路的曹军前来虎牢关会合。”
  “遵命!”
  小校急拱手应命,退了出去。
  罗征离席起身,负手在堂下踱了几步,才扭头问成英,“公英,官渡可有消息传来?”
  成英答道:“暂时还没有了新的消息传来,曹操已经率军赶到官渡扎下营寨,袁绍大军正在分批渡河。曹操半渡而击无果后,已退回官渡大营。”
  罗征问道:“许昌呢,留守许昌的是谁?”
  成英道:“留守许昌的是陈宫,许昌应有八千兵马。”
  罗征又问,“荆州呢,有什么动静?”
  成英道:“刘琦大小事皆决于刘备,并未趁机出兵宛城。”
  “刘备!”
  罗征念叨了下,大有深意地道:“刘备这厮借力使力的本事不小啊,终于让他抓住机会来了个李代桃僵,掌控了荆州大权,这厮不死,日后也是个祸害。”
  众人皆脸脸相觑,有些搞不明白,主公怎么会注意到一个小小的刘备。(未完待续。。)


第351章 阵前叙话

  仅仅过了一个晚上,斥侯骑兵就传回消息,夏侯渊大军主力退到了汜水关。
  “这怎么可能?”
  罗征听到消息后都吃了一惊,“汜水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