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跃马西凉-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彧问道:“五千北军精锐由何人统领?”
  罗征道:“北军将校何人可担重任?”
  荀彧想了想,道:“彧听说前军司马高顺智勇兼备,此前韩遂夜袭令居时,伍习将军召集众将饮宴,就是高顺率数百精兵挡住了韩遂地八千骑兵。”
  “高顺?”
  罗征怔了下,这厮不是吕布的部将吗,怎么成了北军将校了?
  荀彧点点头,道:“彧以为此人可担重任。”
  罗征心念电转,当即道:“速召高顺前来。”
  荀彧答应一声,立刻谴人去叫高顺。
  小半个时辰后,高顺匆匆赶到。
  “参见将军!”
  高顺大步入帐,向罗征铿然拱手作礼。
  “免礼!”
  罗征摆了摆手,仔细打量。
  只见这高顺生的是虎背熊腰,虽不似许褚那般威猛,但也极富勇力,且面相刚正,不苟言笑,颇有威仪,一举一动都是铁血军人的风范。


第105章 三个女人一台戏

  罗征凝目相视,问道:“你就是高顺?”
  高顺答道:“正是末将!”
  罗征问道:“可有表字?”
  高顺道:“草字伯平。”
  罗征点点头,不敢确定这个高顺是不是那个对吕布忠心耿耿,下邳城破后却不置一言慨然赴死的高顺,想了想,灵机一动问道:“为将者,当如何治军?”
  高顺不假思索地答道:“为将者,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勇不可犯,智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无二心,战则身先士卒,寝则与众同营,饥则与众同食,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公正明理,则将士无不效死命,战则无不聚其心,方可百战不怠。”
  罗征听的连连点头,“好,很好!”
  荀彧也手抚柳须,频频点头,面露激赏。
  高顺默然肃立,并不置言。
  罗征朗声道:“高顺听令。”
  “末将在!”
  高顺立刻挺直了身板,拱手待命。
  罗征道:“本将军欲向朝廷表奏你为校尉,命你建屯田大营一座,率两万韩遂降军屯田养兵,一者垦荒为田,自耕自足;二者闲时练兵,防卫治地,可敢担此重任?”
  “末将遵命!”
  高顺铿然领命,竟没半分犹豫。
  罗征面露欣赏,道:“好,你先去交割军务,本将军这就向朝廷上书。”
  高顺又施一礼,转身大步出帐去了。
  荀彧立刻拱手道:“将军英明!”
  罗征这才喟然道:“伍习毕竟是北军旧将,若不妥善处置,恐不利稳定军心。眼下金城虽下,但人心不稳,数万降军难以发挥作用,五千北军精锐是我军的中坚力量,万万不能有半点差错,唯有让高顺去负责屯田了!”
  荀彧深以为然道:“将军所言极是,伍习将军掌北军已久,的确不能轻动。况且让高顺去屯兵,若彼真有独挡一面的能力,未必不能练出一支精兵。”
  罗征‘嗯’了声,道:“向朝廷上表之事,就有劳文若了!”
  荀彧欣然道:“此分内事也,不敢辞耳!”
  罗征刚要说话,就在这时,帐外响起了匆匆脚步声。
  许褚一把掀开帐帘,大步走了进来。
  罗征问道:“仲康何事?”
  许褚沉声道:“主公,朝廷有钦使前来,已到二十里外。”
  “什么?”
  罗征怔了下,当即道:“速速召集众将,随本将军出城迎接。”
  许褚答应一声,立刻退了出去。
  允吾东门。
  罗征率领护羌校尉部大小官吏,在东门迎候。
  半个时辰后,两百御林卫旌旗招展,护着朝廷钦使到了东门。
  罗征迎上前,才发现钦使竟然是司隶校尉黄琬。
  “将军别来无恙否?”
  黄琬满面笑容,拱手招呼。
  罗征笑道:“托天子洪福,勉强还能吃饱肚子,就是西北的风沙有些大。”
  众人都笑,两百御林卫也忍不住笑了。
  气氛很和谐,寒暄了几句,黄琬一行便被请进了城中。
  一个时辰后,罗征率佐官将校接了天子圣旨。
  天子下旨加封罗征为平狄将军,并州刺史,半月之内起程前往并州赴任。
  又准罗征所奏,拜赵云、许褚为校尉。
  黄琬念完圣旨,笑眯眯地上前将罗征扶起。
  赵云、许褚等一众将校也跟着起身,脸色十分严肃。
  罗征谢过圣恩,应付了几句,就命人将黄琬送入后堂歇息。
  等到黄琬下去,脸色才瞬间阴沉了下来。
  堂下肃然无声,有莫名的肃杀气氛在悄然蔓延。
  罗征脸色阴沉,看向荀彧,道:“文若以为如何?”
  荀彧沉吟道:“将军刚刚击破韩遂,在凉州站稳脚跟,朝廷就一纸调令下来。并州豪强并立,朝廷又只准将军带数百亲兵前往赴任,如何能在并州站稳跟脚,还要先往洛阳,如此看来,董卓怕是对将军起了猜忌之心,彧以为这是董卓在试探将军!”
  罗征冷然道:“董贼老贼如此欺人太甚,实让本将军心寒!调本将军去并州开荒,然后再派心腹大将前来凉州,好接管本将军麾下的数万大军呐!”
  许褚闷声道:“既然董卓老贼不仁,干脆反他娘的算了。”
  罗征狠狠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道:“不懂就别胡说八道。”
  许褚干笑一声,连忙退到一边。
  罗征阴声道:“不管本将军立下多大的功劳,董卓老贼都始终对本将军怀有戒心。既然这老贼不仁,就休怪本将军不义,看他能奈我何!”
  荀彧道:“将军若奉旨前往赴任,则释董卓之疑,唯并州豪强并立,且将军出征关东时曾大肆杀戮士族,恐难获得并州豪强支持,纵然去了并州,亦很难有作为。若不奉召,则必然与董卓相背,对将军平定西凉的计划亦极为不利。”
  罗征烦躁地在堂下踱来踱去,荀或说的他岂能不知。
  虽然早就在考虑如何脱离董卓,只是这一天也未免来的太早了些。
  罗征本来打算彻底平定凉州,在凉州稳固根基后,再挑个合适的契机,彻底与董卓划清界线。然而没想到此番一战击破韩遂,却引起了董卓的猜忌。
  究竟如何决择,成了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若奉召前往,则如荀彧所说,就要放弃好不容易才在凉州打开的局面。而且到了并州之后得不到当地门阀豪强的支持,怕是很难再有所作为。
  若不奉召,则必然与董卓反目,处境将变的极为不利。
  罗征有些烦躁,但他乃是果决之一,略一沉吟,便下定了决心。
  天下局势变幻莫测,若始终受制于董卓,则很难施展开手脚,短时间内想要奠下根基根本就不可能,若天下局势大变,根本就无力应对。现在与董卓反目,虽然对自己平定凉州的计划极为不利,但若能挺过这段艰难时期,却会给自己彻底平定凉州打下坚实的根基。
  罗征断然道:“凉州不能放弃。”
  荀彧立刻道:“将军可上表朝廷,就说西凉局势未定,羌胡之众不服王化久矣,若轻离凉州则恐羌胡之众反叛,待彻底剿灭匪患,彻底平定凉州,再往并州赴任。”
  罗征欣然道:“就依文若之言。”
  荀彧又道:“不过如此一来,将军与董卓背离,怕是再难得到朝廷的支持。董卓占据了朝廷大义,就算暂时无法对外出兵,却可借刀杀人,不得不防!”
  罗征深以为然,沉声道:“不错,这事要及早准备。”
  入夜,允吾城中很快安静下来。
  战争刚刚过去不久,城中的百姓对新来的主人还怀着深深的敬畏。
  大街上,迎城的士兵也不敢松懈,严防有人趁机作乱。
  百姓躲在家中不敢出来,唯恐被那些巡城的士兵当成奸细抓走。
  将军府内院,灯火摇拽。
  甘倩和任妍就着油灯,一边给罗征缝制衣袍,一边说着私房话。
  另一边,真保这女人刚刚学会了舞剑,正在练剑。
  “唉,真是愁死个人了。”
  甘倩愁眉不展地道:“都八个多月了,我这肚子怎么还一点动静也没有!”
  任妍宽慰道:“姐姐莫急,这种事急不来的。”
  甘倩叹气道:“哪能不急啊,圣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夫君至今尚无子嗣,我们这些为妻妾的,不能为夫君生养,就是最大的不孝。”
  任妍抿嘴笑道:“可能是夫君太忙,宠幸姐姐少了,才一直没有怀上。不如改天小妹跟夫君说说,最近两个月都让姐姐来侍寝,估计就能怀上了。”
  “胡说!”
  甘倩俏面微红,啐道:“夫君未曾厚此薄彼,你就别再添乱了。”
  任妍想了想,皱了皱精致地鼻子,道:“不是小妹多嘴,自从那个女人进门,将军十晚有八夜都在那个女人房里。还女王呢,真是个狐狸精。”
  话音方落,就见真保旋风般地冲了进来。


第106章 分道扬镳

  “你们两个说什么呢?”
  真保杏眼圆瞪,恶狠狠地目光在甘倩和任妍身上扫来扫去,直到二女面色尴尬,忍不住别过头去后,才大发雌威道:“你们这两个死女人,本来我不想多事,没想到你们竟然往我身上泼脏水,本女王不发威,你俩还真当以为我好欺不成?”
  甘倩忙道:“你别误会,我没这个意思。”
  任妍也忙道歉,“对不起,是我不对,你别往心里去。”
  真保怒道:“你都骂我狐狸精了,还叫我怎么能不往心里去?”
  任妍面露尴尬,只好别过头去。
  甘倩不欲内院起纷争,惹男人烦心,只好道:“这次是我们不对,你就别生气了。”
  真保瞪着杏眼道:“一句道歉就完了?哼,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甘倩不想争吵,又不知如何劝,只好也别过头去。
  任妍却有些不忿,忍不住撇了撇嘴,小声嘀咕了句什么。
  真保更是火大,瞪着任妍骂道:“你个骚蹄子,敢骂我是狐狸精,我看你才是个不折不扣地骚狐狸,长了一对**男人的桃花眼,用你们汉人的话说,就是不知廉耻。”
  任妍一阵气苦,又骂不过这泼辣女人,只好垂下头去。
  心里不禁暗想,究竟是谁不知廉耻,这女人可真能颠倒黑白。
  甘倩见真保越骂越上头,不禁皱了皱眉头,却没说什么。
  几名在旁边伺侍的婢女更是手足无措,尴尬地不知如何是好。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现在是主子们吵架,她们这些下人受累。
  官邸,偏厅。
  罗征送走黄琬,才和荀彧进了书房。
  “文若以为,黄琬之言有几分可信?”
  罗征在上首坐下,沉思了一阵,才问荀彧。
  荀彧想也不想地道:“荀彧为黄大人并非是在试探将军,若彼甘为董卓爪牙,就不会多此一举了。将军若不奉召前往并州赴任,便是公然与董卓决裂,从此往后再难得到朝廷方面的支持,与王允、黄琬等互为盟援,便可提前获知朝廷动向。”
  罗征点点头,“本将军也是这么想的!”
  实际上,他早就知道王允等人一直在设计谋杀董卓。
  黄琬深夜造访,抛出这个橄榄枝,并没有让他惊讶。
  董卓要将自己调去并州,只要是个明眼人,就能看出董卓对自己有了猜忌之心,要夺自己兵权,王允、黄琬等辈若不抓住机会拉拢自己,那就是蠢材了。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王允一党要想谋杀董卓,自然要拉拢一切可利用之人。
  自己和董卓反目,正是王允等人极力要拉拢的对象。
  次日,黄琬起程回洛阳。
  罗征则抓紧时间准备军备,以应付随时可能到来的危机。
  洛阳,嘉德殿。
  “砰!”
  董卓脸色铁青,将杯子摔在了地上。
  李儒眼皮一跳,垂手肃立一旁不敢吭气。
  过了半晌,董卓才沉声问道:“罗征奏章中说,今凉州局势未稳,羌胡之众尚未服大汉王化,不宜轻离,待彻底镇服羌胡,平定凉州,再前往并州赴任,文优以为如何?”
  “这……”
  李儒吃了一惊,字斟字酌地道:“罗征公然不遵朝廷调令,怕是有了不臣之心。且罗征出身西凉旧部,若不及早铲除,怕是不利稳定军心!”
  “哼,好大地狗胆。”
  董卓勃然大怒,切齿道:“枉本相对罗征小儿信任有加,这厮竟然背叛本相,真以为去了凉州吾就奈何不得他不成?敢背叛本相,吾岂能饶得了这无毛小儿。”
  李儒趁机道:“眼下大军正在休整,且三军缺粮,无法大举出征。主公何不加封马腾为凉州刺史,再密令马腾、武威太守张猛、安定太守皇甫坚寿、北地太守盖勋等共同出兵同伐罗征。再诱使烧唐、巩唐等羌胡各部袭击罗征侧后,看罗征小儿如何抵挡。”
  董卓蹙眉道:“纵然击破罗征小儿,亦会坐大马腾,又当如何?”
  李儒道:“主公,罗征之害,远甚马腾!”
  董卓沉吟了一阵,才喟然道:“罢了,就依文优之计。”
  数日后,深夜,司徒府。
  有家将匆匆奔进内堂,向王允禀报道:“老爷,已经打探清楚了,丞相加封马腾为凉州刺史,实则欲伐罗征。今已密令马腾、武威太守张猛、安定太守皇甫坚寿、北地太守盖勋等出兵同伐罗征,又诱烧当、巩唐各部共同出兵。”
  “什么?”
  王允吃了一惊,脸色急剧变幻。
  在堂下踱了一阵,才挥手吩咐道:“速请黄琬大人过府商议。”
  “遵命。”
  家将领命而去。
  允吾,罗征官邸。
  荀彧疾步走进偏厅,向罗征拱手道:“见过将军。”
  “文若免礼。”
  罗征摆摆手,让荀彧在一边坐下,才问道:“文若神色有异,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荀彧吸了口气,脸色转为凝重,道:“将军有所不知,方才司徒王允谴人从洛阳送来加急密信,董卓欲除将军而后快,朝廷现已下旨加封马腾为凉州刺史,董卓又密令安定太守皇甫坚寿、武威太守张猛、北地太守盖勋等出兵共伐将军,又诱烧当、巩唐等羌共同出兵。”
  罗征刹时眼神一凝,却没有说什么。
  早在决定拒不奉诏时,他就已经料到了会有今天。
  荀彧显然也早有预料,只是脸色却极为凝重,“马腾虽有五万大军,但三军缺粮,原本并不足虑。但董卓为了让马腾出兵,赠予马腾两万石军粮,将军不能不防!”
  “什么?”
  罗征顿时吃了一惊,“此事当真?”
  荀彧凝重点头,“司徒王允送来的消息,应当不假!”
  罗征脸色刹时变的极为阴沉,几乎能刮下一层霜来。
  当初之所以决定拒不奉朝廷诏令,就是认准了西凉大军正在休整,且三军缺粮根本无法用兵出征,而且马腾也因为大军缺粮,无力对外用兵,才决定与董卓分道扬镳。
  只要董卓的西凉大军不来,马腾无力出兵,剩下的都是小菜。
  至于安定太守皇甫坚寿、武威太守张猛,北地太守盖勋等辈,最多不过调动了几步兵马就到头了,而且还是些郡国兵,罗征根本就不将这些人放在眼里。
  然而没想到,董卓为了使马腾出兵,竟不惜借给马腾两万石军粮。
  去岁打退关东联军,洛阳府库早就已经消耗一空。
  眼下十几万西凉大军都缺粮,董卓却依旧挤出两万石军粮给马腾。
  如此看来,董卓老贼是下了决心要将自己破灭啊。
  罗征脸色阴沉无比,眼里更有杀机在闪烁,狞声道:“去岁本将军离开洛阳时,董卓老贼也只给了一万石军粮。如今为了围攻金城,竟然不惜给马腾两万石军粮,看来董卓老贼始终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