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鳞开-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快说。”单连田随手操起竹鞭,抽在郑崇元胳膊上。

郑崇元颇为幽怨地看了单连田一眼:“你们没听说过赤道无风带么?在南北纬五度之间,正是此岛的位置。从澳洲到此岛,有季风可以用船;从大明到此岛,也可以借季风通船。但是要从大明直接到澳洲,却存在反季的问题。咱们这边的冬天,正是澳洲的夏天。咱们这边刮北风,那边却是刮南风。”

朱慈炤一拍郑崇元的后背,道:“好见识!日后到了澳洲,我让你跑马圈地!”

“谢王上!”郑崇元毫不客气地应了下来,生怕朱慈炤反悔。

第647章 平生只负云山梦(9)

跑马圈地这种蒙古人的浪漫在大明其实是不可能实现的。

郑崇元在地图上划了两笔,这便是永王答应他的土地。现在澳洲所有土地都是国有,或者说是皇帝所有,而且内部售价极低,永王完全可以买下来送给郑崇元。

郑崇元到底是大户人家出身,知道惹人眼红势必没有好下场,所以不敢圈占特别好的土地。他只是借助拿到手的考察日记,在澳洲东南部沿着海岸线圈出狭长一条,相信那么长的范围内总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港口。

——要土地有什么用?占据商业通衢和要津才是根本。

郑崇元对自己的选择十分自信。

剩下的事就只有前往澳洲了。

隆景元年,北风初起,永王朱慈炤在天津出发。在是否就国的问题上含糊其辞,只是打出了澳洲总督的官牌。文官集团对于这种皇室子弟跃居高位显然很不乐意,但又没有足够资格的人自愿前往澳洲主持大局,只能同意了这种太祖时候的作风。

随同朱慈炤一同前往澳洲的还有三千火铳手和三百粮户,无论是理解为总督标营或是亲王护卫都没什么区别,反正这支人马的实际指挥官是肖土庚上校。朱慈炤只是临时管制,等到了澳洲就要履行交接。

“不过,在路上的这段时间,军队的指挥权还是归我的吧。”朱慈炤坐在船上,丝毫没有晕船的症状,反倒是他的参谋团中其他几人脸色有些难看。

“我想把那个澳洲屏障顺路占下来。”朱慈炤说话时带着兴奋。

单连田捂了捂自己的胸口,他今天都已经开始吐清水了。永王船队因为没有考察船队那么多“文弱”,要求自然不一样。考察船队在长时间的旅途中,上岸考察等于在休息,而永王船队只是在沿途的补给点补给,大部分人都没有上岸机会。

“合理冲突么?”单连田问道。

永王点了点头:“郑崇元都知道这地方必然要占据,朝廷岂能不知道?与其让别人来打,不如咱们顺路打下来,直接设立军堡。”

“倒还真是顺路……”甄国栋点着海图,道:“咱们过了吕宋之后,不要往帝汶岛走,直接往东南就能到屏岛。然后沿北海岸往东航行,总能找到一处合适地点登陆设堡。”

最后再从巴布亚岛的东端南下,可以直接达到澳洲的东海岸,那里正是永王船队的目的地。

甄国栋随口说的屏岛很快就出现在了正式的文书上,也成为了这个大岛的正式中文名称。

诚如考察报告中提到的,屏岛以高山山脉为主,从西北到东南有一条横亘中央的大山脉,南北两侧有河流冲击出来的三角洲低地。总体而言,北部多山,沿海山脉都是断层山,陡峭高耸,不适合登陆。南部多沼泽、湿地,雨量充沛,适宜屯垦。

对大明而言,最好是南北打通,陆路与海路并用。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则要在南北都设立军堡民寨,方能起到预期的屏障、中转等效果。

永王船队在“顺路”的原则下,走北海岸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他们在离开吕宋群岛五日里,一直航行在看不见陆地的大洋之中,借着微风缓缓向东南行驶。直到第六天,船队终于看到了陆地,正是屏岛的北海岸。

第七天,船队发现了一个河流入海口。

河流入海口往往意味着土地湿润,淡水充沛,如果能够种植农作物,就是后世大都市的理想建立地。朱慈炤下令船队抛锚,派出苍山铁沿着河流进入内地探索。

在转过了六个弯,一百五十里水程之后,船队发现了一个周长百里的大湖。大湖附近虽然仍旧是山地为主,但完全可以支撑起一个军堡的屯垦所需。

“离海岸实在远了点。”朱慈炤有些不满,道:“再往前走走,看是否有更合适的地方。对了,石碑可以先立在这里,免得有人先占了。”

这个岛空置了百年,又不在商路上,谁会来占?不过永王殿下如此说,下面的人自然要乖乖做。随军工匠很快找了当地的山石,刻上大明领土的宣告,随船离去,并没有遭遇传说中的食人生番。

船队离开了六弯河,继续沿着海岸线往东南方向行驶,只走了七百里水程,便发现了一个大海湾。这海湾有两个天然的避风港,周围都是未经开垦的平原,被群山包裹。山上留下清冽的溪水,虽然不足以航船,却也足以供人畜饮用。

正是再这个海湾,朱慈炤碰到了传说中的食人生番。

这些食人生番赤身裸体,无论男女老幼都只有草叶围住下身。他们头上插着当地鸟类的羽毛,作为装饰和身份的象征。

明人显然不如唐人或者元人那般见多识广,看到这些浑身漆黑如碳的人种,不免有些惊讶。

“这就是黑厮啊!”单连田看着不远处小心翼翼与他对峙的土人,感叹一声。

虽然大明没有黑奴,但是昆仑奴的说法流传甚广。至于黑厮则是蒙元时候的说法,那时候的大都(北京)之中,衡量一户人家地位只看是否豢养了黑厮,是否用高丽婢子。明朝立国之后,从丝绸之路获得黑奴的通道断绝,黑厮也就只存在于传说之中了。

嗖!

一根木矛撕破空气,落在了明军阵前老远,斜插入土。

“听说黑厮都是很温顺的,这儿的黑厮如此狂野?”甄国栋走到单连田身边,顺着单连田的话头说了下去。

这并不是对明军的警告。

因为明军不可能让这些手持武器的野人走进作战范围,而这些黑厮所处的位置,就算是大明的战弓都射不到,何况人力投掷的木矛?

“这应该是给自己人设定的标尺。”单连田转过头道:“他们只是不希望我们上前,没有进攻的意思。”

说到“进攻”,单连田不自觉地联想到了“进宫”。

“黑厮和马一样,不怕烈,只要骟了就温顺了。”单连田道。

甄国栋厌恶地摇了摇头:“这乌漆墨黑的,就是温顺我也不用。咱们怎么办?打么?”

单连田吸了口气,纠结道:“照理说吧,无论对方什么来路,打服了都好说话。但他们这个样子,到底算是人还是猴子猩猩之类?若是被咱们打疼了,会不会就逃到山里不出来了?”

对于如何正视越来越多发现的蛮族,大明舆论争执极大。比较极端的看法就是他们不算人类,只能算是猩猩、猴子之类,就连华夷之辨都没法适用在他们身上,除非他们学会语言,能够沟通。

军中倒是没有这种闲心讨论人类定义的问题,也不像官僚有现实需要——如果土著算是人,那么他们在人力使用上就要有所底线,否则就要接受国内舆论的道德审判。

“殿下有令!”传令兵跑到了阵前:“送馒头、面饼、烤肉,看能否沟通。”

“继续警戒。”单连田下令,转头道:“送东西过去的人别超过那根矛。”

杂役也没有直冲地阵送东西的勇气,这些黑厮可听说是吃人肉的。

很快就有人激昂一大盘堆砌成塔的白面馒头、面饼,切割烤熟的猪肉抬到了木矛处,一字排开,迅速退回明军阵中。对面的生番显然也是被这些怪人的奇异举动所迷惑,不过强烈的好奇心仍旧让他们派出人手,将礼物抬了回去。

朱慈炤也赶到了对峙的阵前,正好看到土人将礼物搬回去,连忙问道:“他们吃了么?”

“没见到,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吃。”单连田道。

“澳洲那边已经跟土人打起来了,不过我倒是觉得台湾的做法不错。”朱慈炤下意识地对小伙伴解释道:“只是一味打杀,谁给咱们伐树、开山、修路?”

单连田点了点头:“殿下是决定在这里设堡了?”

“先立个木寨。”朱慈炤看了看那木矛:“估计对付这些土人也就够了。”

“可以立面土墙。”甄国栋蹲下身,捻了些许土在手中。

……

巴布亚岛——屏岛上的土人还处于石器时代,没有任何冶金能力,最先进的武器就是“锋锐”的石斧,而且数量稀少。更多的战士使用木头削尖的木矛,以投掷攻击为主,还没有形成刺杀套路,更不会列阵。

不过作为人类共有的习性,在拿到了软绵绵的物品之后,经过观察和嗅味,基本可以判断是否该放进嘴巴里尝尝味道。尤其是馒头和面饼与烤肉放在一起,给他们了一个暗示:这些都是食物。

即便是石器时代,人类也已经学会烧烤动物的尸体来食用了。

在食用过外来者给予的食物之后,便是这些土人关系到自身命运的抉择了。如果他们回馈礼物,那么双方就可能在友好的气氛中一同开发利用屏岛,大明的军队说不定还会为他们消灭部族仇敌。

如果他们毫不客气地空手前来索要,那么永王也只有以火铳来迎接他们了。

第648章 平生只负云山梦(10)

与明人接触的部落只是屏岛上的一个小小部族,他们以自身有限的逻辑能力判断出这些诡异的外来客比他们更强大。在接受了明人的礼物之后,他们回以羽毛、猎物、色彩鲜艳的飞鸟,以此表达友善。

朱慈炤因此松了口气,继续用当地人没有的馒头、面饼作为筹码,要求土人帮助伐木、采石、运输……结果却发现这个部落的壮丁不过三十余人,与台湾岛上的原住民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因此就有必要接触更多的部族,寻找更多的劳动力,加快工程进度,以免澳洲方面久等。

单连田作为永王特使,带领了一个局的明军,随同这支土人——为了辨识,明军起名为“察雅人”——前往他们的部落,见识了用茅草搭建起来茅屋,赤裸裸地占据着一处山坳,连围墙都没有。

从他们部落附近的土地来看,他们的农业水平仍旧处于刀耕火种的时代,而且数量少得几乎可以忽略。

让单连田感到毛骨悚然的是,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人头骨。这些人头骨非但取自敌对的部落,也有些是本族的死者。察雅人将这些头骨挂在茅屋的门口,白天作为夸耀自己武勇的装饰品,晚上取下来当枕头。

在参加了一次察雅人的猎头活动之后,单连田愈发惊恐。他亲眼看到这些察雅人将敌人的头颅取下,剥去头皮,在太阳穴凿个孔,生喝脑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察雅人门口的头颅骨,有些完好无损,有些却有钻孔。有钻孔的来自于猎头,完好无损的则是来自于本家族逝者。

单连田也参与了几次察雅人与其他部落的友好交易,最终打消了扩大接触面的念头。

这里每个山坳都有一个部落,每个部落的语言都不尽相同,翻过一道山就彻底无法用语言交流。

后世称这里为“人类语言博物馆”,绝非浪得虚名。

“从海岸往内陆走两天,”单连田回来报告道,“大约也就三五十里吧,路实在太难走……好吧,其实是根本没有路!咳咳,走两天之后,能看到一个大湖。那个大湖恐怕不比洞庭、太湖要小,据当地人说是无边无际……”

自朱慈炤以下,所有军官、参谋、士官都认真听着单连田的讲述。

他们也意识到这里并非善居之地。不说这些土人带来的威胁,最可怕的是这里的气候和蚊虫。即便再小心,传染病也在军中蔓延,最后只得派了两艘船带着伤病者先行赶赴澳洲,那里的医疗水准和居住环境都要好许多。

“那个湖的风景真是好,但蚊虫太多,而且多瘟疫。”单连田说得心有余悸。他带着一个局的精锐,战斗减员为零,非战斗减员则达到了三成。这还是他比较谨慎,从减员一成时就急急忙忙往回赶,最终没有全军覆没。

“我们已经很注意个人卫生和饮水了,但是蚊虫却是防不胜防,一旦被叮咬就有可能得病。”单连田道:“要想在这里留驻五百人,恐怕还是有些困难。”

“土人怎么活下来的?”朱慈炤轻点着下班,不解问道。

“很难说他们算不算是活下来了……”单连田道:“我没见过年纪在四十以上的人。他们得病也是硬挺,靠部落巫医给他们驱邪。体质好的或许能撑下来,绝大部分人都是早死的。对于蚊虫,他们是靠熏树叶,但并没有固定的品种,所以效果也就很难说了。”

朱慈炤无奈地叹了口气,道:“缩减计划,只修建一个带有港口的小堡吧。”

“殿下,港口必须带有水寨,土人有船。”单连田参与的那次猎头,就是察雅人在夜幕下划着小船偷袭敌对部落。

朱慈炤无奈,只得再退一步:“那就只修一个简易码头,军堡修在码头二里之外。”

从最初要屯驻五百人的大军堡,缩减到最终屯留五十人的小军堡,光是图纸上比较一番就让朱慈炤心痛不已。这五十人的小堡除了外形还保留了凹堡特征,其他简直就是个火路墩。

不过也因为人少,留下的粮食足以他们取用,不需要考虑垦荒种植,所以军堡可以选取背山临海还有足够拓展空间的位置。虽然无法一步到位,但作为仓库和转运港,这里的地理位置仍旧很重要,日后总会一步步开拓出来。

留下的五十人中,有一人是军医,三户菜农共十二人,剩下的才是明军。船队也为他们留下了一条小船,安排好了逃进山区的避难洞,以防西班牙人的到来。

在与这些伟大的驻留者告别之后,船队再次起航,前往澳洲。

……

朱慈烺拿到永王方面的报告时,已经是隆景元年的夏天了。无论报告里写了多么重要的事,此刻黄花菜也凉了。只是从技术条件而言,大明如今的疆土已经到达了极限,边远地区很难有效控制了。

总参谋部研究了屏岛问题之后,都带着兴奋。

“永王殿下在屏岛北面修筑了军堡,加上澳洲甲字登陆点的烽火台,无论西班牙人从哪个方向入侵澳洲,我军都能及时采取反制措施。”尤世威报告道。

考察队最早的甲字登陆点在澳洲西北面,那里并不适合人类居住,尤其不适合华夏的农耕文明展开垦荒。于是考察队进一步向东南探索,终于发现了宜居的东南部领土,真正需要保护的也只是这部分领土。

“军情司对于吕宋岛的渗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尽量不要让西班牙人有机会对澳洲造成威胁。”朱慈烺道。

军情司归属于总参谋部,尤世威点头称是。

“慈炤还是考虑不周。”朱慈烺叹道:“屏岛地处热带,疾病、蚊虫都不是简单搭几个屋子就能避免的。让广东方面紧急派船,运送水泥、瓷砖、纱帐、纱制门窗过去。还有铜管、铸铁管,控制室内温度,同时也要用暗渠引水。”

光靠木头搭建脚屋,固然比土人的茅草屋高一个世代,但要想成功活下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还有,台湾、屏岛,蒙古、海西这种环境恶劣地方的驻兵,总训有什么方案么?”朱慈烺问道。

秦良玉当即答道:“回陛下,在恶劣环境下驻守的士兵,有更多的机会保送讲武堂。戍卒每年都要轮换,换回来的士兵会在京师、江宁等条件好的地方服役,直到退役返乡。凡是有过恶劣环境服役经历的官兵,都有纪念章。如果他们愿意留在服役地,总训也会联合吏部,给出较高的职位委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