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鳞开-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宁对此却是兴趣缺缺,道:“随你,我只想捞些功劳退役回乡。”

“你怎么了?”萧东楼好奇问道。

“一把年纪了,也该回去赡养老娘,传宗接代了。”曹宁叹了口气。

萧东楼知道曹宁有个老母亲,跟他弟弟一起住,不过说起传宗接代……大约是自己前几日新得了个儿子刺激到了这位老搭档。

“辽东就没个生儿子的女人?你现在孤身一人回去,婶婶得多不舒心?不如这里先纳一房……不,蒙古、朝鲜女人各纳一房,抱着大胖小子回去得多让老大人高兴?”萧东楼劝道。

曹宁总觉得这样的儿子到底是庶出,不是嫡亲长子,日后家产给谁呢?他看看萧东楼,老婆死后再没续弦,倒是小妾从来没少过,嫡子一个没有,庶子倒是一帮。

唉,也没见他烦心,可见读书少时烦恼少啊!

曹宁想到这里,心中略略盘点了一下自己的家产。除了辽东这边论年增加的土地,他还将自己的军饷拿出来买了南洋公司的股票,又寄了五百两给弟弟,让他去河套买块地租给别人种。

曹家本就是地方大族,否则他也考不上秀才,所以又安排族中子弟在辽宁经商,收益归入族中。如今他可算是全族人的福星,逢年过节族长、耆老都要正式去家中拜会母亲,然后才能安排族中大事。

这也算风光无限了,若是没个嫡子得多遗憾!

“对了,听说王翊那小子娶了个女官,丈人还是个封疆大吏,要不你也琢磨一个?”萧东楼突然兴奋道:“那个、那个、那个一直跟在陛下身边的那个,虽然年纪大些,看那腰身屁股,有宜男之相啊!”

“放屁!”曹宁啐道:“这女人的主意也是能打的!你是越发胆大妄为了。”

“这有什么不能够的?你没听说么?陛下是肯定不收她的,她自己私下里都这么说。”萧东楼道:“你好歹也是从龙功臣,两人正是匹配啊!”

曹宁将信将疑,心中暗暗打转:若真能娶了那个女人,倒也不错啊。说不定日后儿子从小就能跟皇家子弟一起玩了。

第656章 峥嵘巨浪高比山(8)

陆素瑶身穿公服,手中拿着近卫二军在辽北取得的战绩。按照天启崇祯年间的赏格,一个东虏或者鞑靼的人头价值五两银子,而如今别说赏银子,就是圣谕嘉奖都很少见。

物以稀为贵啊。

现在打败鞑虏根本上不了新闻,只有被鞑虏打败才能上头条。不过这个头条的代价太高,没有一个大明将领敢拿自己的仕途生命开玩笑。

陆素瑶等在文华殿外,过了一会才看到礼部、吏部和户部三位尚书出来。每位尚书路过陆素瑶身边时都微微颌首,恰如其分地表示同僚之间的尊重。

惟独户部尚书姚桃,非但颌首,还送上了一个带着疲惫的微笑。

陆素瑶在宫中并未见过姚桃,直到进了潜邸才第一次见到这个与自己亦敌亦友的女官。似乎从认识她开始,她就从未轻松过,永远都是一副疲惫的神色。在山东时还听说她累得尿血,却从来不肯休息,是个比今上还要固执顽强的工作狂。

陆素瑶回了一个微笑给姚桃,连带着欠了欠身。现在两人的地位已经有了高下,虽然陆素瑶名为“小九卿”,实则是舍人科的“印君”,并不能与姚桃这样的尚书平起平坐。

想起当年自己与姚桃都存了选为太子嫔的念头,还暗中钩心斗角,陆素瑶不由莞尔。自己十四岁入宫,学的都是伺候人的活,当初被派往潜邸也是为了教育皇太子人事。而姚桃从入宫就被选在尚宫名下,学的就是宫中内斗、会计管事,起点比自己高了不知多少层楼。

如今已经有了国本,皇次子也在健康成长,以今上的性格而言是不可能再节外生枝册立妃嫔的了。陆素瑶和姚桃都知道自己断了念想,唯一能够聊以安慰的就只有每日间都能见到圣天子。

陆素瑶整理了一下衣摆,正要进去奏事,身后追来一个女官。

“陆姑姑,”那女官低声道,“姚尚书请姑姑今日午间一聚。”

陆素瑶侧耳听了,点了点头,并没有停留地迈了进去。

奏对过程很简单,以陆素瑶和朱慈烺的关系,已经可以省略绝大部分礼仪了。朱慈烺对辽宁方面的进展表示认同,同时又联想到了海西。如今东虏自去尊号,奉大明为主,但小核心还在,不能掉以轻心。

记录了海西的命令之后,朱慈烺又道:“漠南地区的民政也要跟上,就算没有条件筑城,起码要将寨子立起来,与归顺的牧民互市,让他们形成对大明的依赖。”

陆素瑶点头记住,在确定没有了新的命令之后,退出了文华殿。

再整理了几份文件,审阅各地重要新闻汇编之后,终于到了午饭时间。陆素瑶在职房里独自吃了四菜一汤并一小口米饭,喝了杯茶清口,旋即起身往女官休息专用的庑屋。

姚桃已经等在那里了。

“印君来迟了。”姚桃笑道。

“是大司徒来早了吧。”陆素瑶轻笑应着,看到姚桃常常熬夜引起的皮肤松弛,突然忍不住地想:自己恐怕也是这样吧。

姚桃已经习惯了开门见山,这样的招呼对她来说已经是充分寒暄了。她道:“是这,吏部建议设立一家与各省大学堂平级的女子大学,用来培养女官。礼部则认为可以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之侧,开设女子蒙学,女子乡学,女子学堂,并不单一为了培养女官,也方便传授女子持家理财,相夫教子之道。”

陆素瑶道:“这是千古德政啊!不知大司徒唤我来却是有何吩咐?”

“吩咐不敢当。”姚桃说得并没有丝毫不敢当,直言道:“你在陛下身边这些年,深明圣意。我想着,可以请你写本书,传授些辅佐助理的诀窍和准则。”

陆素瑶应了一声,道:“这事倒是不难,其实陛下也曾提过,说‘秘书’也是一门学问。”

“在朝佐君,在家相夫,道理总是一般。”姚桃道。

陆素瑶应承道:“此事我记下了,只是不知道为何这些老顽固竟然突然转了性,对我等女子如此看顾?”

姚桃冷笑道:“你当时他们转性?现在礼部、吏部的部务大半都压在女官身上。他们也知道女官任劳任怨,听话好用,但又觉得男女混杂读书有伤风化,这才想出了女子学堂的事。”

陆素瑶苦笑:“随他们怎么想,总之让女子读书总是没有错的。户部能挤出这么大笔银子么?”

“有什么不能的?”姚桃挑了挑眉毛,突然叹了口气,道:“一入宫门深似海,日后我们年纪大了,不堪驱使了,若是没人接班,又该如何是好?为将来计,这女学的银子可是半点都不能少。”

“地方上会有阻碍么?”陆素瑶又问道。

“这不担心,礼部黄睿雪是个烈马一般的性子,教育巡视的事抓得极紧,等闲官员不敢触她霉头。”姚桃笑道。

陆素瑶也笑了:“她还是我选进来的。没想到如今也是一方大将了。”

姚桃毫不意外,道:“你该跟她多走动些的,女官的架子只靠咱俩撑得太累。”

陆素瑶点了点头。

黄睿雪的父亲是湖广参政,督粮长沙道,下一步就是一省布政了。更为重要的是,黄睿雪的夫君乃大明最年轻的将军,执掌坦克师的王翊王辅臣。坦克师在复国之战中屡立奇功,谁都知道北疆艰险所以交给他们,日后王翊的前途真是不可限量。

有这两重关系,加上黄睿雪自己在礼部的地位,政界军界通吃,的确可以作为女官之中的栋梁了。

“她,嫁了军官之后可有什么不习惯的?”陆素瑶突然问道。

“王翊是她父亲的学生,她父亲的‘罪官’还是因为王翊立了战功才脱去的。”姚桃道:“两人恐怕早就郎有情妾有意了,哪里会不习惯?”

陆素瑶干笑一声。

姚桃突然叹了口气,道:“好妹妹,你我年幼入宫,见谁不是孤老终身?如今咱们有这般造化,已经比往代的姑姑婆婆们好了不知多少,可不敢有什么别样心思。”

“我能有什么别样心思?每日公事都忙不完。”陆素瑶轻笑道:“还盼着无过无错地干到致仕,再去女学堂混个教授呢。”

姚桃笑道:“英雄所见略同耳!”

……

虽然姚桃对女学十分宽松,四方筹措,不使经费匮乏,但大明的教育已经走上了义务制度的轨道,每多一个学生,国家财政就多一分压力。尤其是北伐战略、开拓澳洲,都是成本高于收益的赔本买卖,如此难免让隆景二年的财政数字变得有些难看。

“皇帝,是否先息兵休养一段时间?”崇祯看了元年的财报之后就一直很是忧虑,终于忍不住劝道。

朱慈烺以微不可察的幅度摇了摇头。

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朱慈烺前世很难理解国家大力维护统一的心态。在他看来,东海南海上的一个岛屿都不能放过,因为关系到石油渔场可燃冰……但那些啥都没有地方留着干嘛?还不如让他们自生自灭去,中国只要自身强大,他们还是会跪求一个中国户口的。

真正站在了国家层面上,朱慈烺才自嘲前世的单纯幼稚。

“现在趁着蒙古人势弱,俄国人尚未崛起,将大明的国境推到一个对我有利的位置,子孙后世都能从中受益。”朱慈烺简单解释道。

后世中俄边界长四千三百公里;与哈萨克斯坦边界全长一千七百公里;与塔吉克斯坦边界全长约五百公里;与吉尔吉斯斯坦边界全长一千一百公里;而与蒙古国的国界线最长,足足有四千六百余公里。

这些长度加起来,就意味着在一万二千二百公里的国境上,随时可能遭到攻击。为了避免邻国关系恶化,国家财政将不得不付出巨大利益,以保证国家安全,避免更大的战争损失。

朱慈烺的大北伐,对外宣称是打下北面的广袤土地,将俄国人堵在欧洲。实际上一旦战争机器启动,大明军队驱赶着蒙古人,向西追击瓦剌则是顺理成章的事。

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在如今可都是蒙古人的土地,攻取这些地方在法理和情理上的理由都十分充分。

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为西北部国境,一直延续到喜马拉雅山脉,如此只有五千公里左右的国境线,考虑到地形差异,比朱慈烺前世的华夏中国要减轻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地国防压力。

如果能够直接推进到里海,与奥斯曼帝国——大明所称的鄂图曼人——接壤,大明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帝国,获得更广阔的伊斯兰市场,对欧洲施以直接影响,甚至扭曲世界发展的轨道。

如此庞大的战略布局,如此丰厚的利益回报,只花二十年时间就能完成的话,大明简直是捡到了宝。

相比之下,现在连橡胶都没有的南洋,只是个赚些零花钱的小地方罢了。

第657章 聚米空思马伏波(1)

罗玉昆走在最前面,身后是军训导官陈崇和参谋长朱家骏,器宇轩昂,在云贵总督行辕中如入无人之地。

自从崇祯二十二年扩军完成之后,罗玉昆就升任了山地第一军军长。他的两个老搭档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往上升了一阶。不过扩建成军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山地第一军从湖广调入贵州之后,罗玉昆就几乎被闲置了。

这几年西南几乎没有打过五百人以上的战斗,忠贞营以一个军的兵力,陈列在云贵边境,偶尔去云南境内策应,却一直没有发动对张献忠的总攻。

刘宗敏身为云南总兵,挂征南将军印,就连云贵总督顾君恩都调动不了他,何况罗玉昆还被归属于刘宗敏之下呢?

如今隆景二年都过去了大半,张献忠还活蹦乱跳地在云南、缅甸之间逃窜,虽然损失日重,但也没有就此灭亡的征兆。锦衣卫派了五七波人手暗杀张献忠,却如石沉大海,没有半点消息。

眼看着别人立功受赏,而自己却每日间操训拉练,许多新兵只能剿灭不服的土司、山匪积累战斗经验,实在让罗玉昆心中气闷得很。

今日顾君恩请了罗玉昆到总督行辕,说是商议军事,罗玉昆却也没抱甚希望。

直到进了总督大帐,看到刘宗敏赫然在座,罗玉昆才感觉有些意思。

见山地第一军的三人落座,刘宗敏与顾君恩对视一眼,顾君恩方才哈哈笑道:“罗将军这些日子等得着急了吧。”

“那是,”罗玉昆也不客气,“陛下都将内帑的银子拿出来了,我等食君之禄,不能为君解忧,实在愧疚。”

顾君恩笑道:“昔时马援马伏波聚米为山,指点战阵,消解光武之忧。今日咱们也当效仿伏波,为君上一解西南忧患。”

罗玉昆冷笑道:“我读书少,你莫要豁我。”

“马伏波是平交趾,我们能先安定云南就不错了。”朱家骏也道。

顾君恩任由他们发泄怨气,只笑着扬声道:“将沙盘呈上来。”

七八个总督标营的士兵很快抬着四张方桌进来,在大帐中间拼了起来。光看这架势,沙盘肯定小不了。

罗玉昆心中不屑,道:“军门只观大战略便是了,哪里需要这般清楚的沙盘。”

“小了可装不下。”顾君恩笑道。

不一时,外面进来两个士兵,撩起帘幕开道,进来五六个壮汉,托着一个硕大的沙盘进来,小心翼翼放在桌上。

“将军请看。”顾君恩一挥大袖,比了个有请的手势。

罗玉昆与朱家骏凑上前去,一看之下却是大为吃惊。

这么大的沙盘并非细致到了一州一县,而是因为涵盖的地方实在太大。

昆明在这沙盘上也只是一面红旗,连城郭都看不出。

这是一片周长八千里的广大地区,包括云南南部,广西西部,安南北部,半个老挝,还有缅甸东北。

整个沙盘做工精巧,一旁的工匠倒上了水,顿时山河分明,恍如鸟瞰一般。

“军门这是何意?”罗玉昆拧着眉头。

顾君恩笑道:“崇祯二十一年以来,我军一直与献贼消磨,看似战意不坚,其实暗中却已经派出人手,深入不毛,将各地山川河谷描绘成册,制成沙盘。这几年来的战果,便在诸位眼前。”

朱家骏仍旧板着脸,道:“光靠一个沙盘,恐怕称不上是战果。”

顾君恩仍旧笑容不减,道:“将军且看这沙盘上的米粒。”

沙盘上果然有不少米粒,其中有一条正是从昆明南下,延续到了交州府东关县——目今黎朝的“东京”,后世的河内。

顾君恩所谓的“战果”并非沙盘本身,而是这个沙盘上承载信息。

从广西和云南都可以进入越南,而云南这条路,就是沙盘上的米粒。

“凡有一粒米粒的地方,就是一个可以补充粮草的土司寨洞。沿途地理已经绘制成图,这些地方土司、州县也都已经安排的妥当,互知互信。”顾君恩起身走到沙盘旁,吁了口气:“这三年间,本官也无日不想着平定西南,以报圣天子知遇之恩呐!”

刘宗敏早已看过了沙盘,此刻上前道:“只要循着这条粮道,大军可以直入安南国境。只要到了安南,便可以就地取粮了。”

罗玉昆虽然有些震惊,还不至于吓傻了。他道:“我只想问一句:兵部文移为何没提到过打安南。”

顾君恩微微一笑,取出自己的印信圣旨,指着官衔后面“凡诸西南平贼定民皆可便宜行事”的套话,道:“这就是为了剿灭献贼平复西南而行的便宜之事。”

“再便宜也便宜不到安南去吧?”罗玉昆颇为不解。

朱家骏仔细看了沙盘,抬头道:“是要先占领安南,然后挥兵西向,从缅甸断献贼后路?”

张献忠之所以能够苟活至今,缅甸这个大后方不能无视。他们自从脱离明廷自立,一直没有放弃过侵蚀云南的念头,更乐得借大明内乱浑水摸鱼。一方面对明军虚与委蛇,另一方面出卖情报给张献忠,为他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