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鳞开-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的品味呢?

“福王就藩时赐了庄田二万顷;盐引千计;从扬州到太平府,沿江各种杂税尽皆拨归福府;再加上四川盐井的收益;张居正家被抄没的家产……的确是深得神庙老爷恩宠。”吴淙豢床煌钢齑葻R的用意,不过他相信自己是绝对安全的,所以还能谈笑风生,活跃气氛。

朱慈烺继续接下去道:“福王完婚时还有三十万金的婚费呢。唉,国家的底子就是这么掏空的。”

这话就说得没人敢接口了。

朱慈烺却不以为然,继续道:“不过比起神庙连皇位都要给福王,银子和田庄也不算什么了。只是都便宜了李闯,实在可恨!”

福王朱常洵在洛阳经营二十八年,侵占良田早已超过了当年赐下的二万顷。期间收取的税费、盐课,剥削来的民脂民膏,几乎可以富可敌国的收入最终落入了李自成的腰包,成为闯营的军资。

恐怕吃到今天都还没吃完呢!

“李贼罪该万死!”众人纷纷咒骂起来。

“吴伟业。”朱慈烺突然叫道。

“臣在。”吴伟业不知道太子为何将自己提了出来,颇有些纳闷,暗道:莫非殿下是要在此举行诗会,让我赋诗么?

“当日在汝州时,我让你清点福藩产业,做得如何了?”朱慈烺突然发问道。

吴伟业心头一紧:我一直跟在你身边,哪里能去做这事?

田存善偷偷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当然他也是领命前去洛阳协助吴伟业,但是吴伟业没去,他自然也只是走了个过场,来洛阳转了一圈就又回到了太子身边。他倒不是有胆子身处前线,实在是不敢让别的宦官太监乘虚而入。如今太子殿下追问起来,不知道能不能把这“懒怠”的罪过推到吴伟业头上去。

“你整日在营中无所事事,我还以为你已经办妥了呢。”朱慈烺的声音越来越冷:“如今大家都在,说出来听听吧。”

“臣……尚未着手做来……”吴伟业猛然之间觉得后背凉飕飕的,小衣已经被冷汗湿透。

“孤给你事权不予干涉,你却如此辜负孤家!真当孤不能治你的罪么!”朱慈烺厉声喝道:“请尚方剑来!”

吴伟业登时吓得瘫倒在地,心中暗道:我命休矣!太子这是真要拿我开刀啊!

“剥去他的官袍!摘了乌纱!革去功名,贬为庶民!”朱慈烺祭出尚方宝剑,直接将吴伟业从天打落在地。虽然没有要他的性命,却更让这位榜眼生不如死。

“殿下!开恩啊!”吴伟业捡回一条命,反倒更觉伤感,嚎啕大哭。

“民脂民膏供养你等,竟然只吃饭不做事!要你何用!”朱慈烺怒目而视:“若非国家法纪在,今日恨不能斩杀你这庸蠹!竟还有脸面求我开恩!速速打出去!”

左右侍卫抡起仪仗,将吴伟业连打带叉赶了出去。

众人这才从惊诧中回过神来。东宫官暂且不论,洛阳地方文武却被东宫这雷厉风行的阵势吓得不轻。他们之前还在巴结吴伟业这位根正苗红的榜眼郎,转眼之间正五品的清贵翰林便成了一介白身。

恐怕比白身更糟糕!

白身还有释褐的一天,而他却再没有翻身的机会。

“洛阳府!”朱慈烺道。

“臣在!”洛阳知府一头冷汗,连滚带爬出来,拜倒在地。

“你任职以来,可有何善政,说来听听。”朱慈烺冷冷问道。

“臣……臣……”洛阳府到任不过半年,能把李闯走后留下的烂摊子理好就不错了,还能有什么善政?

“庸蠹!”朱慈烺照例骂道:“来人,将此庸吏打入大牢待堪!”

众人吸了口冷气,心中更加忐忑:这位可是四品官啊!

“张诗奇。”朱慈烺的口吻总算缓和下来。

“卑职在。”张诗奇心里也是小鹿乱撞,却不是害怕。

“张诗奇在汝阳忠诚勤勉,着加从四品,署洛阳府事。”朱慈烺指了指尚方剑:“若是敢有所懒怠,孤认得你,尚方剑却认不得你!”

“卑职领命!”张诗奇声音跳跃,心中兴奋不已。谁能想到,自己竟然毫无征兆地就成了四品高官,府尊黄堂!若是能穿着云雁补服挂在祠堂里,他这一生也就算没白活一遭。

第146章 城外萧萧北风起(4)

大明的规矩是流官。

官员不能在自己家乡任职,吏员不会离开自己的乡土。这原本是为了防止出现汉末那般的地方豪强,一手遮天,鱼肉乡里,结果却铸就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小吏政治。

到了任上,接了印信,县官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翻出本地档案,或是先清算粮税,或是先清理狱政,而这些都掌握在各房吏员手中。若是吏员不配合,这位新官只能查到上一次朝廷普查时候建立的鱼鳞黄册。就崇祯十六年的县官来说,他们可以依赖的最新文档就是万历八年到十年间,张居正丈量天下田亩的记录。

外来的县官往往是三甲同进士出身的读书人,这些人常年苦读,又大多是士绅人家出身,对庶务可说是毫无概念。而吏员却是代代家传,手中的私册远比官册更加清晰准确,这直接帮助他们能够完成各项税赋任务。离开了他们,官员的政绩就完全没有着落,甚至连考评合格都成问题。故而县官往往追求平安无事,与这些吏员和平共处。只等任期满了之后,拿上万民伞,高高兴兴升迁别处当官。

因为知府也是县官升迁上来的,所以对于下面情弊了如指掌,并不会催得太紧。原来洛阳府就是如此,没想到撞到了太子手里,更没想到太子竟然会因为“懒怠”就请出尚方宝剑将一个四品官下狱勘察。

一时间,整个洛阳府人人自危,就如刺猬一样抱成一团,将刺指向外来的东宫一系。

张诗奇带着他的十余个属下来到洛阳府衙大堂,迎接他的就是这些隐藏在谄媚之下的警惕和排斥。

“本府蒙皇太子殿下错爱,署里府务,还要诸位先生多多扶持。”张诗奇召集六房吏员,汇聚大堂,将自己从汝阳带来的人手分插下去,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原来吏员们的怀疑。他道:“咱们闲话少叙,如今大军正与流贼血战,我等坐守后方,自当筹备粮草。户房几位先生,还要劳动几位将本府鱼鳞黄册整理呈递上来。”

在中央有六部,在地方是六房。户房管着本辖区内的所有户籍、田赋、财税、婚姻登记,是新官上任最绕不开的一房。这一房的吏员也最难缠,手中不知道隐瞒了多少档案,许多去闽、粤任职的新官,常有因为得罪了户房吏员,最后连出门买菜都成问题。

洛阳新近收复,这些吏员还不敢对上官太过不敬。不管怎么说,杀人如麻的孙传庭就在洛阳,罢官如同愣头青似的太子也坐镇此间,谁敢在风头上乱来?

“我等今日通宵整理出来,明日一定放在大老爷案头。”为首的吏员出来应道,一副温顺驯良的模样。

张诗奇点了点头,又道:“请三老爷留下一叙,其他人各自整备近年来的案卷,以备查考。”三老爷是一府通判,掌管刑名。兴德慎刑是每个地方官都要做的事,就算毫无兴趣也得走这么个过场。

府中众人同声应诺,回到各自职房应付差事去了。

张诗奇到底年纪大了,精力不同年轻人,只问了几句话便端茶送客,就连那位通判也觉得太过敷衍。等那通判一走,张诗奇却来了精神,铺纸研墨,写下一串名单来,都是侍从室里相识的同僚,准备向太子殿下借用。

这等事本来不需要惊动太子,但吴伟业被逐出,侍从室里一时没有真正带头人。相比较不熟悉的吴阁老,张诗奇宁愿去惊动太子殿下。到底太子殿下做事雷厉风行,原本洛阳停留时间就短,万万经不起蹉跎。

——逐出了那个只会吟诗作文的书呆也好。

张诗奇过目不忘,笔下如飞,犹有空闲分心想想吴伟业的事。

这其中自然也饱含了久试不中者对少年榜眼的怨念。

……

“梅村兄,何必做此小女儿姿态呢!”侯方域虽然寄寓吴伟业家中,却忍不住对喝酒消愁哭哭啼啼的吴伟业发了脾气。

吴伟业要比侯方域大了九岁,却仍旧止不住哭泣,哽咽道:“愚兄自幼苦读,一朝中第,兢兢业业,谁料竟无过被黜,好恨!好恨啊!”

侯方域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解,想想自己千里迢迢赶来河南,别说劝动太子出面赦免父亲,就连见都见不上一面。原本想着汝州是兵凶战危之地,太子一心扑在兵事上,没空接见也是情理之中,只等到了洛阳再做计较。谁知入城第一天,自己的“桥梁”就断了。

——做个孝子,艰难险阻怎就如此之多啊!

侯方域仰天一叹,被吴伟业带出了哭意,不觉鼻根发酸,眼泪也像是要涌出来一般。他不想跟吴伟业两人抱头痛哭,转首偷偷擦了泪花,故作镇定道:“屋里好闷,我出去走走。”

吴伟业只管给自己倒酒狂饮,眼泪鼻涕糊了一脸,哪里还听到侯方域告辞。

侯方域走出吴伟业临时居所,出了坊门,斜对面就是府衙。正巧赶上里面人散班出来,三三两两说着闲话。河南乡音飘过耳旁,被侯方域听了个清楚:赫然是说这新府尊年老昏聩的话。侯方域知道如今的洛阳府是东宫侍从室出身的一个老举人,心中猛然闪过一道灵光!

——既然吴梅村这条路走不通,为何不试试别的路?这张明府原本只是个书吏,偶尔听梅村说他过目不忘,也仅限于此。既然他得了太子殿下重用,何不去给他当个幕友,也算是进了东宫!

侯方域扫了一眼那些口无遮拦的吏员,就要往府衙里去,走到门口却又停了下来。好歹人家也是一府之尊,怎能如此孟浪?他当即折回居所,换了一套衣裳,又翻出为见太子而准备的文稿节略,以及身为生员出行外地的身份证明、通关文书。全部准备妥当了,侯方域方才唤了书童,提了东西往府衙而去。

张诗奇安排人送出了需要借调使用的名单,命人烧了一桶热水,坐在后堂脱了还没穿暖的官靴,舒舒服服地泡脚。这一路的疲惫,尽数被滚烫的热水泡散,虽然烫得他浑身冒汗,脚皮发红,却惬意非常。

“老爷!外面有个秀才求见。”随从进来报道,手里还拿着一张名剌。

张诗奇半睁半闭着眼睛,喃喃问道:“哪里的秀才?”

“他倒是报了名号,可惜小的没记住,好像他爹也是个大官。”那随从憨笑一声,递上名剌:“老爷亲自过目就知道了。”

张诗奇老年方贵,对下人也没什么派头,吧唧着嘴接过名剌,触目便是“兵部侍郎,总督七镇军务”,登时将他的瞌睡虫吓得无影无踪。回过神来再看,原来这个“兵部侍郎”上头还有个“前”字,姓侯讳恂,倒也不是无名之辈。

“唔,是侯军门的儿子?”张诗奇与侯恂实则攀不上关系,不过出于尊重仍旧道:“让他进来吧。”

“老爷,您这……”长随朝张诗奇脚下的木桶孥了孥嘴。

“没事,放在案下就看不见了。”张诗奇微微抬起双脚,让随从将水桶挪到桌案下面,道:“再加点热水。”

随从无奈,不过自己只拿了侯方域五钱银子,话也带到了,老爷也准许入见了,管他是在洗脚的时候见,还是洗澡的时候见呢!

侯方域在门厅等了良久,眼睁睁看着太阳西斜,生怕传来一句:老爷歇下了,明日请早。

“老爷传你进去。”长随出来,斜眼看着侯方域。想想自家老爷连靴子都不舍得穿一下,想来不会是什么大人物。

侯方域如释重负,一躬到底谢过了这长随,健步如飞。那长随连忙拦住他:“你家是可以随便闯的?跟我后面!”

“是我孟浪了。”侯方域连忙收敛神情,振了振衣冠,心中仍旧为自己的英明决策兴奋不已。

二人一前一后进了府尊老爷的后堂。

时值十月,堂屋里还没有烧炉子。张诗奇是受苦惯了没想到,下人却是能偷懒则偷懒。侯方域出身膏粱之家,又在销金窟里打滚,对生活细节把握得十分到位,只一进门就发现屋里阴冷,泛着潮霉,肯定没有生火。他再看张诗奇,五六十岁的年纪,坐在书案之后,红光满面,额角见汗,面前是高高摞起的本府旧档。

一看就是个忠诚勤勉的干吏!

——难怪太子罢黜吴伟业,重用张诗奇,不是没有道理的啊!

侯方域迅速扫了一眼,当即一躬到底:“学生侯方域,拜见府尊老爷!”

生员可以见官不跪,自称学生,侯方域却恨不得给张诗奇跪下磕头,只求能够见到太子,将满纸血泪的求情状递交上去。

“赐座。”张诗奇抬起老昏眼,打量着侯方域,道:“我与乃父也是同朝为官,不必拘谨。今日你来见本府,所为何事?”

“学生知老爷乃是天下干吏楷模,只愿随老爷案前听用,以进见识。”侯方域就着打好的腹稿,朗声应对。

第147章 城外萧萧北风起(5)

张诗奇心下疑惑:难道本官的官声已经如此之大了?竟然还有人巴巴地跑来投效。若说是一方镇抚也就罢了,怎么刚做到知府就有这种待遇?

侯方域以为张老明府嫌他生员功名低了,连忙道:“学生十六岁进学,虽然科场蹉跎,但也曾随家父习得钱粮田土之事。”侯恂为户部尚书时,侯方域进京侍父,曾写下洋洋数万言关于屯田的论述,作为户部指导全国屯田的纲领——从目前的状况来说,这份文件的作用十分有限。

不管怎么说,侯方域这是从省部级的秘书跳槽成为地市级的秘书,算是从高而低,大大增加了他的求职成功率。

张诗奇却不知道,仍旧在想着这位侯公子此番前来的目的。他不相信侯方域是因为没钱没前途,看透了科场而弃文从幕。不过至于更深层的缘故嘛……难道也是来抱太子大腿的?

“府尊不是河南人吧?”侯方域见张诗奇不说话,心中浮躁,主动出击道。

张诗奇摇了摇头。

侯方域旋即跟上道:“学生正是河南人!从小说得地道的河南方言,老爷要派人奔走往来,学生自问还是可以担当的。”侯方域是商丘人,在豫东,洛阳地处豫西。虽然都说河南官话,但口音差别却不是以道理计。他欺负外省人听不出来,大胆自荐。

张诗奇却不稀罕会说河南话的手下。他从汝阳带来的人不都是河南人?而且还是距离洛阳不过百里的汝阳人。不过仔细说起来,这些人学历最高的也就是个生员,而且还是混不开的生员,否则谁肯随便往外跑?像侯方域这样拿得出手的生员的确不多。

“若是让你在官场往来,定然是没问题的。”张诗奇捻着胡须:“只是不知道你可吃得了苦,做得了实事否?”

“明公只管吩咐,学生绝无二话!”侯方域见张诗奇松口,当即应允道。

张诗奇点了点头:“这样,我先一两银子聘你一个月。若是你果然堪用,我再向上峰请来编制,日后你就算是东宫的人了。喔,对,这一两银子不是我出的,也是东宫账上支给你的工钱,你不用叫我明公。”

侯方域一愣,恍然想起吴伟业也说过,东宫禁用私人。他当时只是听过算过,此时细细一想,多半是怕手下人结党营私吧。

张诗奇觉得脚下的热水渐渐温了,留了侯方域吃晚饭,旋即让他下去休息。侯方域是大户人家出身,又是赴府尊老爷的晚宴,自然不能穿着这一身衣服。他连忙回去住所,见吴伟业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径直取了几套衣服,命人装箱抬了过去。

虽然市井中也以“更衣”为如厕的讳称,但士人往来,既然说了要“更衣”还是得真的更换一身衣服,否则便要惹人耻笑。

张诗奇的晚宴却没他想象中的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虽然也是分席而坐的正餐,但都是小户人家出身的东宫同僚,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