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来到大唐的村官-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生和狼的故事,很容易地就得到了老李,李伯伯这几个经历过战争的老人精们的认可!

老李等人对李承乾的智商问题有了新的看法,这浑小子虽然糊里糊涂了点,但让他由着性子发疯,说出来的话还是很有料的!

“太子想要对高句丽又是抢人又是抢石油,可见对灭高句丽信心十足,不知太子要如何攻击这高句丽,才能避免我们大唐不会步隋朝之后尘?”胖子舅舅站出来,问道……

有没有读者反应主角的女人数量问题?主角到现在就只有一个不能真枪实干的太子妃,你们想不想多一个女主?

作者说,可以有,亲爱的读者先把这本书加入书架吧,贿赂够了我就加一个。

女生票投。

《枯与荣》'2009年7月22日上午10时,日全食降临中国,一道降临在燕京天坛的紫光将他带到了异世。是穿越?或是回归!……

【第一卷:大唐太子】第106回:【高句丽帝国】

一个人最可怜的,莫过于娘不爱舅不亲。

李承乾就占了一半。

他就郁闷怎么就摊上这么一个舅舅呢?

处处为难自己!

对于胖子舅舅提出的问题,李承乾真回答不上来。

一,他不是兵法家,要对这打战说上个子丑寅卯,那是白日做梦。

二,他不了解情况,高句丽是个什么样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城在哪里也不知道,隋朝杨广是怎么个打法更不知道,无论如何根本说不出让唐军去攻打高句丽不会步隋朝的后尘!

但是这时候如果不接上他的问题,那老李就会回过神来,找李承乾算刚才骂他的帐。

辱君之罪,好像不轻啊!

“舅舅,承乾想要知道几个情况,请舅舅为承乾解惑!”李承乾说道。

反正他现在是失魂症的病人,不知道是正常。

“你问。”

“隋朝为何而败?”李承乾问道。

胖子舅舅明显是个有料的人,听了李承乾的话,略微一思索就说上嘴了,“这杨广战败原因有分天时地利人和之说。战败第一原因,就在杨广此人荒淫无度,无甚雄才大略,非用兵之人,战败乃注定之事。

其二,高句丽虽居泥丸之地,但却经营几百年之久,城坚难拔,高句丽百姓顽固难缠,中原之兵进入辽地,可谓是草木皆兵。

三者,高句丽居苦寒之地,中原兵只有夏秋两季出兵,一到入冬,受不住那冰寒天气,只能退走,故即使攻下了城池到了冬天又要入高句丽人之手。杨广失去天时地利人和,只得落得个兵败下场!”

“舅舅,杨广是不是一个没事找抽的家伙?”李承乾问道。

胖子舅舅一愣:“嗯?此话……怎讲?”

“你说这杨广喜欢美色吧,又是一个昏君吧,那他不好好做他的昏君,天天在里玩美女,跑去找一个苦寒的高句丽的麻烦做什么?你们也说了,这高句丽也没有什么宝贝能入你们的眼的,那么想来也不会入杨广那个亡国皇帝的眼吧?”李承乾问道。

“这……”胖子舅舅一时回答不上来。

他回答不上来就一边尴尬去吧,但他却不,反而责怪地看了李承乾一眼,真是的,什么人嘛。

李承乾现在算是看出来了,这胖子舅舅对杨广这个人的评价根本不准确。李承乾看到魏征听了胖子舅舅的话,就微微皱眉。魏征这些人应该是和杨广打过交道的,那么对于杨广这个人应该是知道的,那么魏征这皱眉就是听到胖子舅舅说谎了?那胖子舅舅为什么要说谎,看来就只有一个原因了,那就是拍老李的马屁。

不然在一个皇帝面前说一个前朝皇帝的好话,就是有病了!

“咳……”老李出声,咳了一下,说道:“这杨广……虽然能力差强人意,但是在这眼光上,还是值得朕佩服的。这高句丽是万万留不得的,不然遗害后世啊!”

这话一出,不管是支持派的李伯伯,唐俭两人,还是反对派的魏伯伯,胖子舅舅,更有中立派的房相,都不约而同的点头,对老李的话表示高度的认可!李承乾眨了眨眼睛,心里意识到,这灭高句丽的原因,似乎并不是那么简单。

老李一句“遗害后世”,说出了高句丽的危胁性和危害性,同时又把高句丽放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在李承乾看来,似乎有点高看高句丽了。

对此,我们可以先跳出李承乾的剧情,来看一看历史。隋朝两代皇帝都去打过高句丽,杨广更是三征高句丽而间接因高句丽而亡了国。(数百万士兵死于高句丽,不亡国才怪)李世民当了皇帝后,吸取了杨广的亡国教训处处行事小心,但在贞观十九年,依然跟杨广如出一辙,征高句丽因入冬而告败,留下了数万中原士兵的尸体在那里。李治上位后,这个书生皇帝做事一向柔和,但在东征这件事上,却像只斗劲十足的公鸡。最后还是李治恰逢好时机,在高句丽内乱时,派兵灭了高句丽。从此高句丽消失在历史上。

而且要说明的是,隋朝是把征高句丽当成一个基本国策,李世民是在隋亡之后休养三十余年又去征打高句丽,而李治在灭了高句丽后,只守了十年,就把高句丽的领地让给了新罗。

这里大家心里就有一个问题了:隋唐的皇帝都傻了咩,前扑后续地去打一个高句丽,最后还把土地给了新罗?

李承乾此时也有这个问题,他问道:“父皇,这是为什么?”

老李眼睛望向殿门外,露出一种深远的目光,说道:“高句丽于我中原,如同匈奴于汉朝!”

他对高句丽下了一个定义后,用带徒弟的语气,给李承乾讲起了这高句丽是长什么样的。

高句丽人是扶余别种(扶余古人的分支),在秦汉年间建国,其实就是一个部落的领地,但高句丽的领导人善于经营,长远筹划,能够立足根据地,稳扎稳打,逐步扩大地盘。对于中原王朝,采取表面顺服,暗地积力的策略,如果中国出现内乱,则乘机侵占土地,增强实力。经过500年的不懈努力,至六世纪,高句丽王国经于占领了汉代的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土地,隔辽河与中国相望,并征服了沃沮、夫余等游牧民族,“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领土扩大了十倍,人口也大大增加。

高句丽算得上是一个军国主义,他们全民皆兵,兵民不分。在与杨广对抗的时候,就可以一次性调用十万以上的士兵,足见这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并不弱。

高句丽经过结盟和征伐,周围各国纷纷臣服,回纥等善战的游牧民族都已为其所用,就连强大的突厥汗国也已和高句丽结盟,不断侵扰中国的北部边境,相对于国家发展仅是雏形,极不稳定的突厥,高句丽是起主导作用,威胁更大。百济是南扶余人(扶余古人的分支),新罗不是,新罗做为一个亲唐的属国被包围在高句丽,百济,日本之间,国家时刻都在生死存亡之中。

虽然老李这帮人对高句丽投于看不起的目光,但是心里都明白这是一个很强大的帝国,若是不灭了这个帝国,中原的后人将会受到灭族灭国的灾害!

这就是一山难容二虎的硬道理!

李承乾心里受到的震撼很大,原来这才是他们要打高句丽的原因。之前笑话老李只是闲得蛋痛要和亡国皇帝杨广较力,李承乾有些愧疚。

“父皇,知道三国不?”李承乾觉得自己要为中原的和谐稳定出一份力,经过了努力的思索后,想到了一个办法,对老李问道……

今天下午就要结束三江之旅,书友们还未收藏的,希望把本书加入书架,后面的剧情,不会让你失望。

女生票投……

【第一卷:大唐太子】第107回:【三国杀】

“三国?”老李跟房玄龄等人一起看向李承乾,不明白他怎么突然问起三国来了。

胖子舅舅是个人精,问道:“太子是指魏蜀吴三国?”

“没错,当然还有罗贯中写的三国,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呃,我不是表达这意思!”李承乾说到一半,突然闭嘴。

因为老李听到天下大势,合久必分这话,脸色就不好看了。这不是在咒着老李的江山最后要被割分掉吗,这太子真是欠抽!

“你真是个浑人!”老李气得咬牙,“罗贯中何人?三国志乃陈寿所著,什么时候多了一个罗贯中?谁人又教你天下大势,合久必分的这等浑话了?”

“父皇不知道罗贯中?三国怎么成了陈寿了,不会是父皇记错了吧?”李承乾反问。

“真是糊涂,罚汝回去之后,熟读三国志两遍,由孔颖达孔爱卿监督!”老李对他都已经到了想生气都生不了气的地步了。

“父皇,你先别生气了啊,先听我说完,这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只是说汉朝分成三国,三国后又合为魏晋的一个总结,理论的东西只适合一个东西,可不适合任何东西,我大唐当然是万代长存!”李承乾马上解释,并且拍上马屁。

这时他有点郁闷,在唐朝说话真要处处小心啊,不然随便一句就可能是犯了谁谁,真不舒服!

“朕刚说完高句丽,那你说这个做什么?”老李哼道。

胖子舅舅和房相他们紧抿着嘴角,明显是在偷笑嘛,真是的!

“我还不是说错话了嘛……”李承乾郁闷地嘀咕了一句,“其实我想说的是,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又怎么了?是不是分久必合了?”老李已经准备好要把李承乾从这里赶出去了,留他在这里就会说些不三不四的话。

李承乾大声地说,“不可,一定不能让他们给合了,让他们一直三国着,然后让他们为了‘合’的目的,一直打,谁打得快输了,咱们就给谁武器,给谁粮食,让他们接着打,这样一来,他们就忙着玩三国杀,就不会来打扰咱们了,而且打久了三个国家国力就越来越弱了,到时候,他们就不是咱们的对手了!”

老李一帮子老狐狸本来是脸带不屑的表情,但是听着听着,他们的表情开始变化了,随即眼睛射出精光,紧紧地盯着李承乾,怕漏掉了李承乾嘴里吐出来的每一个字。

如果是在平时,李承乾一定受不了他们这些老人精的目光带来的压力,但现在李承乾说得很投入,有点发疯的样子,自动忽略掉了他们的压力。

李承乾一说完,李伯伯已经站在他面前,绿色的狼眼盯着他,问道:“你说的三国是哪三个?”

“不就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吗?”

“可新罗是我大唐的属国,怎么可以暗算他呢?”胖子舅舅问道。

“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关系!而且我们又不是让新罗去送死,不是在后面援助着他吗?”

“若是我们用武器给了高句丽和百济,最后他们拿着我们的武器来杀我中原百姓,怎么办?”房相问道。

“那么父皇可以把情报头子给砍头了。”

“情报头子?”唐俭问道。

“细作。”

“这他们三国打战,我方出细作做什么?”魏征问道。

“要让他们三国鼎立,就要了解他们三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他们的国力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有了这些具体情报,我们在后方才能进行远控、微控,进行各种准确的支援,保持他们的平衡,不会错误地支持了强国武器而让弱国被灭了,那样三国战略就失败了!”

老李眼睛一亮,问道:“可我军细作只做探明敌军动向与兵力,从未做过窥国之举?”

“这就不对了吧,军事结构从来不是固定的,而是从需要出发,需要完成什么样的政治目的就组建什么样的军事力量,就像这个三国战略,我们就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情报机构,由这个情报小组提供情报给军委决策层来决定如何控制三国!”

“好!”老李大手一拍,脸上带着喜悦!

李承乾也嘿嘿一笑,对老李说道:“父皇,可以把这个情报机构叫作东厂哦!”

他卖了个乖,把明朝的东西拿来唐朝用一用。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李承乾又是在找死了。只见老李眼睛一眯,问道:“你想要把它并入东宫?”

东厂和东宫,只差一字。

房相和魏伯伯等人都知道李承乾并不是此意,失望地暗暗摇头,他们对于李承乾的政治智慧已经是绝望了。

“没,就是觉得这名字好听!”李承乾毫无觉悟,说道:“不过这情报机构,父皇还是需要我的,至少我知道这间谍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只探个敌军动向和人数!”后面的话有点嘲讽的味道。

反正老李这帮老人精听出来了。

“你想参与情报,议后再决定。但你这一套子都是细作论,难道让他们三个国家打个不停,就能收为大唐所有了吗?”老李问道。

“不能。我知道父皇想要知道三国战略之后如何征服高句丽。这里先问父皇一个问题,我们的士兵弱于高句丽的士兵吗?”

老李摇头,道:“我中原士兵战斗力要高于高句丽三成有余!”

“那杨广失败的原因,就不是士兵无能,而是天气问题了,那我们只要找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高句丽还怕拿不下吗?”李承乾很有信心地说。

“可是高句丽那等苦寒之地,到了冬天就冰天雪地的,连高句丽人都捱不住,更何况我们中原士兵,留在那里只有被冻死的下场!”李伯伯说道。

“这不就是御寒保暖的问题吗,难道我大唐地大物博,连这点办法都解决不了吗?”

房玄龄做为一国总理,对这些事情比较清楚,他遗憾地摇了摇头。

“难道没有棉衣,没有羽绒服?”李承乾小心地问。

一帮老人精又听到李承乾嘴里吐出新名词,知道李承乾又要吐料了,都全望向他。

房玄龄问:“何为棉衣?何为羽绒服?”……

不知道其他穿唐的小说有没有羽绒服?阅读广的书友若知道,发一下书评。如果没有,那吴笔就可以得瑟了。

求收藏,求推荐票,女生票投:……

【第一卷:大唐太子】第108回:【羽绒服】

“棉衣,就是衣服做成两层,中间塞进棉花,这样就可以保暖了!”李承乾回答。

看他们这群老人精都用好奇地目光看着他,李承乾习惯性地知道,这唐朝应该是没有棉衣和羽绒服。那么只好把这两样东西都说出来,让他们当成国家的战略物资去制造,等到冬天的时候,找他们蹭一两件来穿穿。

本来李承乾认为这样说,他们应该会明白棉衣了。但是他们听了后还是很迷茫的样子。

魏征问道:“太子,何为棉花?”

“没有棉花?”李承乾脑子里跳出了第一个反应,不由吓了一跳。

如果没有棉花,那棉衣是根本做不成了!

“太子说的棉花之名,是从何得来?”房相问,“你说出来,大家一起想一想可有此物。这乃国家大事,莫要耽误了!”

李承乾心里暗道坏了,唐朝没有棉花,那自然也没有棉花的名称了,若被这帮老人精打破沙锅问到底了,那么李承乾自认自己穿越的事情会被他们给挖出来。穿越的事情,连李承乾这个现代人都解释不了的玄之又玄的事情,在这帮子古人脑子里,又会是怎么想,是把李承乾当成了疯子,还是当成妖孽,然后人道毁灭?不过结果怎么样,反正李承乾知道不是好下场。

“殿下莫不是因为失魂症而忘了?”魏征体贴地问道。

“对!”李承乾连忙点头。

魏伯伯好人啊!

房相为难了!这连名称都不知道哪里来,如何找出这是件什么东西?

“那殿下可记得这棉花长得什么样?”胖子舅舅小眼睛一眨,问道。

这个李承乾说得上来,他马上用生动的语言把棉花的样子给说了一遍。

“这不是白叠子吗?”李伯伯和老李不约而同地说道。

“白叠子?”李承乾没听说过这名字,难道在唐朝,棉花就叫白叠子?

老李出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