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太子-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八旗苦战不停,就算和明军交换比再合算,这个小部族也是死不起人的,没有几场战役见过真正的满洲精锐这么死法,要是每一场战役都是这么打赢的,八旗早就不复存在了。

博洛是真正心慌意乱了。老兵难得,老武官更难得,征战数十年,二十年前以青壮之身入伍的现在正是中年时,虽然体力过了巅峰,但仍然保有相当强的武力,而战场指挥的能力和战场嗅觉已经是深入在骨子里。

这些八旗武官,带几十个护军骁骑,几百汉军索伦,就能在州府间横行,抢掠几万汉民!

崇祯年间数次入关,哪一次不是如此?

但这一次,却是生生撞在铁板上,流血流的博洛这样的统帅已经承受不住这种程度的死伤了。

“可是贝勒已经派了四拨人,请求立刻支援……”

“告诉他,要顶。”

阿巴泰神色平静,语调并没有高昂,但语气中蕴藏的杀机却使得那个章京胆战心惊,根本不敢有什么反驳的话语。

“是,王爷,奴才立刻就去。”

“告诉他,顶不住,多年的父子情义就完了。这个时候,不能害怕死人,怕死人,死的就更多,叫他自己好好想想。”

现在的战场情形对清军已经极为不利,中间突破不成,还有被明军咬住的危机,死伤太过惨重,两翼的明军时刻都能围上来……要是被合围,在场的人一想后果,都是不寒而粟。

眼看着那个章京飞驰而去,阿巴泰持矛在手,向着自己身边的所有人,也是向着这一次清军最后的预备队们喊道:“我们去把明军的左翼打跨,支援那些没用的汉军,然后再和中阵汇合,到那时,进退就由得我们来做主,你们懂了没有?”

原来不是去中阵支援,而是去支援自己右翼,也就是明军左翼当面的汉军,众人眼前一亮,顿时觉得,此役还有机会和希望,就算没机会取胜,打成平手,也未尝不可以接受!

第三百二十四章会战(59)

阿巴泰一动,孙传庭就感觉到其中的危险之处。

这个老练的对手没有被明军牵着鼻子走的打算。一出招,就是攻到明军看似坚实,实则最有可能突破的方向,右翼的少部秦军和大部的高杰所部!

这是秦军和高杰所部的精华所在,除了李成栋部外,高杰和孙传庭的部下精华,也就是以这两人部下为基准组成的徐州镇的精华也全部就在此地了。

原本是右翼最强,中间最弱,左翼的火器是打算出奇不意建功的利器。

不料左翼打的太狠太凶,右翼的徐州镇还没有杀过来和左翼形成钳形时,对面的蒙古兵已经跑的一干二净。

然后清军打的是突击中间的主意,对手也知道平虏军毕竟是新军,所以这种应对也是不错。

但事实是叫所有人的下巴掉了一地!

平虏军不仅顶住了,还在火炮的支援下把清军打的节节后退,现在虽然还在血战,彼此都在争着最后一口气,但火炮可是在不停的开火,明军的火铳手也是把清军的弓箭手压制住了,长久下去,不过超过半个时辰,清军的精锐也顶不住,也得后退,溃逃!

一场大胜即将到手,孙传庭兴奋的面色潮红,犹如酣醉之后的模样。

但阿巴泰一出手,也是看出这个饶余郡王的老辣之处。

明军的右翼主力刚刚卷上来,侧斜进击,正在试图打击清军中央的后阵。这种阵型,清军自阵后把最后的预备队全部压上,直插明军右翼处,打跨右翼后,再往中间斜切过去,与中间的清军精锐配合。

一旦打成这样,右翼一跨,中间也只能缓缓后退,掩护左翼折返……那就成一场烂仗,两边都可以休战,检点死伤的战士,而且在这样的一场血战之后,几天之后也不要想再有进一步的战事了。

“老夫愧疚,愧疚!此战若负或平,老夫将以身殉之!”

一想到最坏的结果,刚刚还觉得自己已经抓住了胜利曙光的孙传庭就恨不得拔剑自杀算了。

就是因为他对平虏军的战斗力不够了解,信心不足,结果早早把自己的预备队中军派了出去。

但战场的距离是有限的,如果中间真顶不住,他的中军才能在阵后顶上去,但平虏军打的很好,为了不扰乱自家的阵形,中军就只能在阵后等候。

现在的中军却已经自成阵脚,刚刚在战事紧急时,他们有一部份随时备战,有一部分帮着搬抬伤员和火药弹丸……现在重新整队的时间够阿巴泰在徐州镇的官兵阵形前三进三出了。

“唯有盼徐州镇能顶的住!”

关键时刻,包括孙传庭和张全斌曹庆等人在内,心心念念的,也唯有这一个念头了。

既然平虏军能在敌人大量的前锋营护军营骁骑营的精锐面前顶的住,那么,徐州镇也该能顶的住!

……“杀,投枪!”

奔雷一样的战马声再一次响起,这一次跟随阿巴泰的全部是他留在身边的百战精锐!

一千余骑,以相同的步速和整齐的军容展露着杀气,刀矛如林,杀气盈野!

彪悍的骑士有的还是在天聪年间就征战南北,有的曾经在草原上经历过万里长途,餐风饮露,饿了打猎,几天没有水喝,嚼一嚼草根继续前行。

他们曾经亲眼看到天聪汗也是和大家一起嚼草根,打黄羊,就是靠着这么一股劲头,大家把林丹汗一路撵死为止,然后天聪明继承了林丹汗的妻妾和部众牛羊,从此草原变成了坦途,南下征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当时的后金,是多么的朝气蓬勃,是多么的勇悍绝伦,数十年的征战,培养了他们这么一群嗜血善战,唯知战斗的百战精锐。

“杀,杀杀杀!”

战局堪忧,数十年征战,沈阳、辽阳、锦州、大凌河、山海关,燕京,没有哪一座城市阻止过他们的脚步,没有哪一支军队,能叫他们落到如此的惨境。

“嗡……”

第一拨赶到五十步左右距离的清军或是用骑弓射箭,密集的羽箭发出了嗡然齐响,黑压压的如同一群报丧的黑老鸹向着眼前的明军飞了过去。

……还没有哪一支军镇的明军,能叫他们这样出尽全力!

“杀!”

杀红了眼的清军把手中的短斧、飞刀、阔刀、投枪,一古脑的全扔了出去!

……务要击破眼前之敌,为贝勒和中间战场的兄弟们找一条反败为胜的道路出来!

在一千多铁骑的远程打击之下,在暴风密雨般的袭击中,右翼的明军果然混乱了。

他们的装备比平虏军稍差一些,但也有厚实的铁甲和高而厚实的盾牌,如果是正面堂堂正正的对决进击,一千多骑兵的投掷武器和骑弓射击的威力实在是太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他们一样能在鼓声的指挥下,昂首挺胸的进击!

他们徐州镇已经和东虏打过好多场了,他们可不是辽镇那些软脚虾,拿着全国最高的军饷,却是连和东虏野战对决的勇气也没有,在秦军眼中,辽军就是大明军人之耻!

但现在的他们是后背和斜侧着遭遇到袭击,他们一边在追击汉军,一边在向中间移动,在这样的不利的阵势下又遭遇到突如其来的迅猛打击,徐州镇的秦军将士不可避免的混乱了。

“给我狠杀,此战若胜,本王将有重赏!”

在大纛之下,阿巴泰面色如铁,高举着自己的佩刀接连下令。已经很少有战事能叫这个老王爷如此的表现了,四周的护兵都大半被调派了上去,只留下少数护卫在阿巴泰的身边。

战若不胜,阿巴泰也绝不敢想象后果,苟活下去,也是十分的难受,不如就在这战场上战死算了。

好在在他的指挥下,机会悄然来临,现在要的就是加一把劲,把眼前的明军打跨,追击他们,撵鸭子一样的撵他们。

漫山遍野全是屁股对着自己的明军,到处都是放羊一般的一群一群的明军,逼他们冲破自己友军的阵脚,然后杀戮他们,听他们的惨叫,再剥光他们的衣甲,任凭死尸暴露在战场之上……这样的场景,阿巴泰见过无数次,今天看来又要再一次见到了。

“不过如此嘛。”

尽管把脸板着,阿巴泰的眼神中也是止不住的笑意。

对南朝大臣的关注,清朝的上层也是从来不曾中止过。派探子,问询投降的明朝官员,在关内时,只有一个洪承畴和山西晋商送来的零星消息,大家对明军内部的掌握都不够强。

光是一个农民军的数量,连洪承畴也没有明确的判断。

但在纷乱混杂的诸多小道消息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却是从来没有断绝过,那就是孙传庭!

很多人的评价,汉人将帅中统驭第一的就是洪某人,当然,这个洪某人的能耐阿巴泰一向不大瞧的上。

松山一役,固然是明军被催促前行,仓促做战,但松山和杏山还有笔架山之间的粮道没有充足的保护,这个无论如何不能不说是洪承畴的主要责任。

听说洪承畴还是孙传庭的恩师,带兵比孙传庭高明,阿巴泰一向就不大相信那些传闻孙传庭最善带兵,也是汉人大臣中最后一个能带兵的高级文官的说法了。

要说阿巴泰真正服哪一个汉人大臣,倒是确实有一个。

也无非就是孙承宗!

这个老头子太厉害,修堡铸炮,步步为营,练兵屯田,虽然没有赫赫战功,但一步一步的稳着来,孙老头子在督师任上的那几年,几乎把后金盘在了一个极为狭小的地域里,简直是没有一点活动的可能,在那段时间,阿巴泰的父亲努尔哈赤也患了失心疯,对汉人执行大屠杀政策,除了少数能当包衣的文盲,汉人的秀才和士绅阶层几乎被杀了个精光。

阿巴泰不大懂政事,不过他也知道,要是那种情形再继续下去,明军把堡垒阵线推进到大凌河一线,把后金完全的锁死是完全有可能的。

天幸明朝自乱阵脚,孙承宗无耐辞职,然后后金挥师而下,明朝花费多年,数百万巨资修筑的堡垒防线全部被荡平,数十万石粮食被后金拿到手,近万具铠甲到手,无数兵器到手,此后的后金,才确实有能力和明朝争夺天下了。

正因为孙承宗的慑服人心,以后金第二次入关的凶焰,连明天启帝的陵墓也被烧毁,无数总督大将被杀,打下高阳俘虏孙承宗后,却是允许这个倔强的老头子自己选择死亡的办法。

在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头子那种倔强和不屑的眼神时,阿巴泰整个灵魂都在颤抖。

还好,今天的对手不是孙承宗,今天的明军,也不过就是无数次战败明军的翻版。

“儿郎们,快上吧!”

明军已经乱了,但阵脚大乱的同时却没有被清军粉碎,第一线的骑兵已经选择下马步战,在简单的列阵之后,就要用长矛大戟来粉碎明军松动的阵脚。

在阵后,阿巴泰须发皆张,来回纵骑狂呼,胜利已经就在眼前,他需要勇士们拿出全部的决心和勇气,战役胜负,就在眼前了!

第三百二十五章会战(60)

在阿巴泰的鼓动之下,清军攻打的越发密集和坚决了。

大队大队的甲士操持着手中各式长兵,狂吼大喝之后,便是结阵向着明军左侧疾冲过去。

清军决胜,永远是这样的步阵冲击,远在与叶赫部落征战厮杀之时,叶赫部就有过我部善骑射,建州善步战的说法。

老对手的评价永远是正确的,尽管后世以后对清军永远是以骑射立国的说法,但实际的情形却是克敌致胜,永远是靠步阵而战。

十分坚决,永远直接,铠甲厚实,兵器长而锋锐。

加上高超娴熟的个人武艺和战阵的配合水平,清军步阵冲击打明军松散的阵形和废物一样的火器输出,根本就是十荡十决,百战而胜。

过去的经验给了清军勇往直前的勇气和经验,他们狂吼着,戳刺或劈斩着,他们寻找着明军有破绽的阵形之处,楔入,杀戮,不停的打击明军,不给对手调整或回复的机会。

如果从高空看,穿着镶白铁甲的清军不停的打击着侧面对敌的明军,清军身后有少量人在赶管驱赶着战马,在明军阵后,则是空空荡荡,所有人都在抵御着清军这狂暴的打击。

把视线往中央推进,明军已经快要或接近胜利,八旗精锐也没有办法在火炮的不停打击下奋勇战斗,而平虏军的阵形变幻的能力和装备挽回了他们经验不足的劣势,而火铳的不停打击更是加分,现在正面的清军已经抵御不住平虏军的打击了。

至于左翼,车炮营已经移到预设的移动阵地,一旦架设好那些数百门的小口径火炮,对中央的清军来说,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屠杀。

赵应元率领的骑兵也是把蒙古骑兵追杀的远远的,没有人敢回头,他们已经在迂回,开始包抄中间的清军。

胜负手就在眼前,无非就是看谁最先顶不住而已。

“上啊,快给我上啊!”

阿巴泰的两只眼睛都快喷出火来了。

什么手段都用上了,对面的明军也确实是阵脚大乱了,但真是他娘的出鬼了,明军就他娘的没有逃跑的打算!

怎么打就不转身!

怎么死人就是不跑!

怎么呼喝,对面都是一片死寂!

也不能说是死寂,鼓声不曾听过,但也就是单调平乏的鼓声而已。

对面都没有一面象样的大旗!

高杰,阿巴泰听说过,李成栋,阿巴泰听说过。还有高杰的一个姓李的女婿,还有几个名声赫赫的大将,阿巴泰都下过功夫,可眼前的这些大将都没有在对面的军阵之中,最少,前面的哨探们拼却姓命,也没有发现几面能认的出来的认旗。

都是些偏裨小将,都是一些不入流的无名之辈,可就是这些人和眼前这些明军,就是打不跨,怎么打,都是还在抵抗着,奋战着,就是不曾有败逃的打算。

“何以坚韧如此耶?”

看着眼前打的十分困难,岌岌可危,随时可能跨下来,但也可再打上一天一夜的情形,阿巴泰也是不禁骇然。

他已经把所有的力量都派了出了,身边的护军也就只剩下十来人,所有的将领都在前方,这些都是他多年征战攒下来的精锐敢死之士,稍差一点,也不会留在身边。

平时的供养,这些将士也是排在第一位,不要说那些索伦和汉军,就算是普通的满洲八旗的旗丁,都是远远不能和眼前这些兵将相比。

他们征战的年头稍久一些,便就会拔什库、领催、章京等名号,现在改革官制,各人也有了相应的武职。

除了抢掠来的金银,大清也是给这些将校承诺,所有人的官职都会世袭下去,这一代是骁骑校,下一代还是袭职为骁骑校,生生世世,永替不绝。

这就是说,除了给自己打下一片田宅和大屋美女,金银珠玉,还会给子孙留下一个金饭碗,只要大清在一天,子子孙孙都会食用不尽,自己这一生一世不愁了,子子孙孙也是食不尽……这样的大福利,怎么能不拼命?

但再拼命,也是不能寸进,战场,僵持住了!

秦军的坚韧在此时,尽显无疑。

不管怎么死人,怎么被动,怎么危险,怎么被人压着打,就是不走,不退,不逃!

论起个头,武艺,秦军肯定不是眼前这些清军的对手,就算是当年的辽镇,在装备和战斗力上,实际是在秦军之上的。

论起武勇,九边重镇,哪一支都不弱。

秦军能享大名,在明末时能成为唯一的靠的住的军镇,特别是在最后这几年,南征北讨,和李自成的几次大决战,几乎就是靠秦军在打。

要不然在孙传庭最后一次战败,秦军主力几乎全灭之后,所有人都是深沉一叹,觉得明朝亡国是亡定了。

别镇兵马,靠不住!

不管朝廷怎么薄待,怎么克扣军饷,怎么闹到卖儿卖女,秦军就是不闹饷,除了少数边军跟着农民义跑了外,大部秦军就是坚持不造反!

不仅不反,还听军令。敬畏文官,听从朝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