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太子-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个女孩子平日叽叽喳喳,吵的一群六率武官十分头疼,但她们又是立了大功的人,太子着令善待,还叫魏岳收回义妹,无形之中,众人是躲也躲不得,当真无法可想。

只是此时听着她们的话,却是十分入耳,虽是情形十分紧张,但还是有不少人回转过头来,在铜盔之下,对着三个女孩儿露出十分喜悦的笑脸来。

“谁和你们笑来,”慧梅十分直率,昂起尖尖的下巴,向着努嘴道:“看你家太子怎么和这些呆书生说吧!”

第120章 南京(8)

“你叫黄宗羲?”

“是,臣名黄宗羲,祖父曰中、父尊素。”

“孤知道你父亲,十分忠直你的曾祖,祖父,也是乡里有名。你们黄家,在地方上好生有人望。”

“臣谢殿下褒奖!”

涉及父、曾祖、祖父,又是温语褒奖,而且说的十分在行,可见皇太子在以前也是对黄宗有所了解的。

一念及此,黄宗羲面色涨的越发红起来,想想崇祯父子二人,似乎都对自己不薄……

“你十三年时曾经到京师会试,不曾得中,孤当时听说了,十分替你可惜。”

此语无话可答,黄宗羲唯有嗑头而已。

说了几句,四周人都是频频点头,看来皇太子不是传说的那样,蛮横凶暴,是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形象。

适才还是剑拔弩张,但皇太子丝毫不曾恼怒,言谈之间,对士林传承还十分的在行,这就叫在场的不少人都心生好感。

但还不止如此。

朱慈烺转向顾杲,笑道:“尔父顾宪成,好学问,也是好君子。”

再看方以智,这一次却是收敛了笑容,正色问道:“汝父何在?”

方以智是众人中十分不情愿的一员,只是碍着陈贞慧的面子,不得不勉强成行。他在崇祯十三年就是进士,授职检讨,还做过皇子定王和永王的讲官,崇祯对他也是十分赏识。但因看出时世不对,也是吴伟业相邀同行,所以避世南京,与复社中人诗酒唱和,这几个月间,更弄出好大名头。

当然,他本人也确实是十分博学多才,历史上被马士英排挤后逃到广州,后来削发为僧,暗中反清,最后遇难,其死后留四百余万言,涉及诸多门类,也是复社中确实有真才实学的一个。

而且,抗清至死的东林复社中人原本不多,方以智便是一个,所以朱慈烺对他十分注意。

当然,还不止如此,他的父亲方孔昭才是朱慈烺更注意的一个人。

“臣父,臣父……”方以智几乎是满头大汗,他家发达也是几世了,父亲更是位至湖广巡抚,而且不论是处理地方政务还是军务,都有十分的才干。特别是军务,在张献忠和革左五营等诸多流贼窜至湖广之时,连左良玉也是屡战屡败,但方孔昭和他的巡抚抚标却是屡次挫败流贼,斩首甚众,而湖广形势,也一直维持一个相当好的局面,一直到杨嗣昌的到来。

杨嗣昌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而以督师辅臣的身份出任方面,也是明朝前所未有的事。但其人毕竟是年轻发达,身上有太过份的傲气,而方孔昭又是东林前辈,对杨嗣昌不论是家世还是品德都不是那么欣赏。

一个恃才傲物,急着打开局面,一个却自恃战功和前辈的身份,并不怎么把对方看在眼里。

因此短短时间,矛盾激化,后来杨嗣昌暗中弹劾,崇祯此人才具不足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凡事偏听偏信,他信着的人,做什么都可以,但信任的人一旦失去信任,下场也是极惨。在方孔昭的事上,崇祯就是犯了大错,他对前线军务根本不大了解,每天看大量的战报,有真有假,有的是大败讳小败,或是大败讳胜,或是小胜夸大胜,每天都看那么多,却因为不懂地理和各省的实际情形,对军队的实际情形更是十分的不明白,所以,他除了不大了解民间疾苦之外,对自己治下的官员能力也并不完全清楚。十七年来,他只是信任身边的几个太监和杨嗣昌这样的心腹大臣,对方孔昭以前的捷报,他也分不清楚真假,既然杨嗣昌弹劾,又是他增诗为盐梅上将的股肱心腹大臣,自然是表章一上,立刻允准。

方孔昭因此被逮,关了几年才在去年放出来,等李自成向北京进军的时候,此人被保举复起,着他屯田直隶、[·]山东,兼理军务。

不过局面迅速大坏,方孔昭似乎没有上任,此时形迹也是不明,当然就成了朱慈烺十分关切的一件事。

此人是地方督抚中难得可一用的人才,虽不及洪承畴和孙传庭等人,但也是一等一可用了。

而且……在眼前这种情形下,似乎逼问起来,十分有趣呢……

“怎么?”朱慈烺逼问道:“汝父何在?”

“臣父护送家祖母,已经返回桐城老家。”

“前次有人保举他屯田山东,兼理军务,这么说他是没有上任?”

“是的,臣死罪。”

涉及到自己父亲,方以智只能连连叩头,砰砰有声。

毕竟大难当前,君父有难,自己父亲却不曾赴君难,这还罢了,弃官不理,连假也没有请,这个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见方以智如此狼狈,原本还在史可法身后一脸得色的冒襄也是脸色发白,他的父亲冒起宗被派到襄阳为官,众所皆知,襄阳一带流贼势大,随时有被攻陷的危险。

还不止如此,左良玉的官兵可是兵贼不分,杀掠起来时,地方官一样遭到毒手。

就算侥幸不死,也逃不脱牢狱之灾。

因为此事,冒襄不停奔走,好不容易许他父亲辞官归里,当时惊动不少人,也是留都有名的一件大事。

当然,不少人夸他是孝子,但如果提起国法来,他父子俩也是其罪非小。

至于候方域等人,也是心中藏有鬼胎,他的父亲在京师陷落时被关在天牢之中,现在究竟是殉难还是降贼,十分难说。

反正候府有密信,城陷之后,候父已经从牢狱中走脱,似乎还是闯军开的牢门。此等秘事,要是被人知道了……

怀有此类鬼胎的人,还真的是十分之多。毕竟,眼前这几百生员中,多半都是官宦世家出身,家中父兄在朝为官的,也确实不在少数。

现在朱慈烺挨个扫视过去,原本还意气昂扬的人群,已经有不少人低下头,避开他的目光,不敢再那么嚣张了。

倒是黄宗羲眸子中仍然沉稳平静,也只有他和少数人,还是坦然自若,长跪于地,却是昂首挺胸,等着朱慈烺下一步的举动。

“适才黄宗羲说,孤是窃得来的名头……”成功的打压下去这些士子的气焰之后,朱慈烺知道事情只到这种程度是没有用的。

目前在百姓眼中,他只有一个形象,就是被挡住去路而没有办法的窝囊太子!

再加上和这些复社才子们的对话,更加深了这种印象。

虽然当事人知道,刚刚的谈话并不轻松,也不完全是示好,但在很多人眼中,却是太子在向这些挡住他路的书生们买好求和!

他抬眼看去。

眼前到处是低矮的平房,城门附近,不少贫苦百姓所居,所以没有象样的房子。

一直要到百步之外,才有零落的楼房,挂着长长的幌子,是各种商号,客栈,酒楼,隔的老远,也能看到这些建筑上下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所有人都在看向这边,方圆几里内,除了人头之外,再也看不到别的什么东西了。

“又被人逼到如此地步了啊……”尽管眼前确实只是一群书生,但朱慈烺心中明白,他们所掌握的舆论能量,实在不是他现在可以抗衡的。

就象倒霉鬼福王,虽然有四镇兵马拥立使得他成为皇帝,但东林党和复社不认同他,结果就是能把他的名声搞臭。

“什么,小爷?”王源离的近,睁着一双牛眼问。

“你听不懂?”朱慈烺笑一笑,大声喝道:“孤令你把你的弓箭拿过来!”

“是,臣知道了!”

王源暴诺一声,伸手便是将自己身后的长弓递了上去,他身形十分低矮,这一张大弓,似乎是比他的人还要长大,弓弦绷的很紧,再看胎质和角筋,不少懂行的人已经低呼道:“这弓最少二十四个力。”

“怕不止,我看有三十个力。”

“这么重力,小爷不怕弓欺手?”

“既然拿了,当然是有把握。不过,小爷难道要把那姓黄的呆书生射死?”

“屁话,要射死人家,刚刚还套交情做什么?想来是要射一箭给这些呆鸟瞧瞧。说真格的,小爷骑术刚刚已经露了一手,再开这么强弓,任是谁也不能说他骑射不精。”

“这话十分有理!”

“不过,光凭骑射,也不能说什么……再说了,这南来北上,不少人众口一词,都说是小爷立下的大功,听说在天津时,更是皇上当着几千人的面亲口说过的话,说是小爷救得他出宫逃难……照我说,这伙书生就是有意找碴,就算小爷露这么一手,他们也指定还有话要说。”

众人议论的功夫,朱慈烺已经是取了弓箭在手。

相度了一下,他突然自嘲一笑,向着身边众人道:“上次拼杀刘泽清后,我曾经暗下决心,从今往后,只做一个大军统帅,不再行武夫之事。不料时事如此,今日此事,不论别的话我怎么挡回去,就是这武艺是冒认的高强,这不露一手,又怎么过关呐?”

众人轰然大笑,还没有人回话之前,朱慈烺已经将弓拉的如满月一般!

只有王源和东宫诸武官才知道,王源是天生神力,使的弓足有三十五个力,所以十分的沉重吃力,看朱慈烺拉开,魏岳都是吃了一惊,忍不住向李恭道:“小爷的力气似乎又长了。”

李恭点了点头,苦笑道:“还是吾等没用啊……”

此语中有未尽之言,但魏岳一听就明白了,很沉稳的点了点头,道:“但愿这是最后一回。”

话音未落,却见朱慈烺已经撒开手中弓弦,嗡然一声,箭矢就在众人眼前一闪,然后便是掠过复社诸生的头顶,向着众人的身后疾掠而去。

箭风掠过,众人也是下意识的回头,却只看到一支铁羽飞到百步开外,却正中一个挂在一幢二层小楼上的招牌幌子的挂勾之上,“啪”的一声,那木制的挂勾已经被一箭射断,整个幌子都是晃晃悠悠的掉落下来!

第121章 南京(9)

太子如此神射,数万人一时间竟是鸦雀无声,似乎是良久之后,才又有人十分激动地叫道:“好箭法,好力道!”

“好箭法啊……”

“这么远距离,不得了,不得了!”

“看那箭还飞出去老远,太子爷这箭的力道也是不得了。”

声音不停的响起,此起彼伏,形成巨大的嗡嗡声浪。

黄宗羲原本红润的有点儿过份的脸膛涮一下变的惨白,一边的顾杲等人,也是一脸的惶恐和不安。

他们是有见识的世家子弟,虽然成天走马章台,寻花问柳,不少人都是和当时的名妓诗酒唱和,不过既然是官宦子弟,好歹家中会请个教习,教授骑术和射术,以免被讥评是百无一用的书生。

不过,他们的本事也就是骑骑马,甚至是走骡才成,射箭么,也就是比投壶强点儿的水平,有时酒兴上来,设靶赌胜,取个乐子罢了。

至于说马上骑射,劲悍无双,百发百中……这些都是下等粗汉干的事,列位大爷将来是金马玉堂的翰林,天下星君下凡,岂能真去干这种营生?

国初时那些骑射与剑法俱佳,文武双全的人物,现在可是很难得一见了。

黄宗羲本人也是这么一个世家出身,他会骑射,也懂得舞剑,不过,也只限于此了。好在自己本事不大,见识是有一些,太子骑在马上,略瞄一会儿就中百步开外的幌子,劲道之大,准头之准,实在也是叫人十分的吃惊。

这么一来,适才自己的话就被这么一箭给堵了回来,身为读书人中的方正君子,漫说食言而肥的事做不出来,当着众目睽睽之下,对方又是一国储君,自己就是想赖,怕也不成吧?

眼看着黄宗羲的脸又红又白,十分难堪,朱慈烺晒道:“黄君,如何?”

“殿下射术简直如天人,臣拜服。”

黄宗羲十分难堪的道:“臣适才失言,请殿下治臣死罪。”

到此时,拦路诸生自然是颜面大失,而且如果此时太子下令惩罚黄宗羲……就算不判死刑,判处监禁或是流放,恐怕所有在场的人都会觉得是很公允的结局。在场中人,不少是黄宗羲的好友,但和此人性气相投的,都是迂腐君子,指望这些人有急智,也是实在为难。

就在众人气沮之时,魏岳控骑上前,高举抱在怀中的器物,大声喝道:“尔等说什么殿下于国无功,来瞧瞧这是什么?”

说着,便将手中布包一解,众人被他喝的一惊,于是一起抬头,一看便知,是供奉多年的太祖神主。

“你们再看!”

王源是火暴性子,如果不是朱慈烺自己十分冷静,又有魏岳在一边压着,怕是这个爆性子的武官早就发作了,此时他也是高举在自己怀中的几块玉玺,暴喝道:“瞧瞧这是什么?你们这些腐儒才于国无用,这些神主,玉玺,不是我们小爷杀回京师,搅的京师内贼军大乱,又岂能拿回来?”

神主并玉玺在前,等于又在复社诸生脸上噼里啪啦的打了几十下耳光,一时间众人都是面色通红,虽然原本就是跪在地下,但都是昂首挺胸的样子,而此时此刻,在事实和太祖神主面前,也是不得不匍匐于地,战战兢兢,再也不敢出声。

“好了,尔等让开吧。”

此时火候当然到了,原本一直躲在后头的钱谦益纵马上前,绯袍朝靴,十分英俊潇洒,就是在人前控马,也是动作娴熟漂亮,倒惹的一些人喝起采来。

他向着众人,一脸诚挚,朗声道:“皇太子殿下实于社稷和君父都有大功,今当众释疑,汝等还有什么话说,急速退下,吾等大臣当向圣上求情,汝等也是心忧社稷,但愿今日此事,皇上能不再追究!”

毕竟是东林领袖人物,虽然是替皇太子解围,不过,无形之中,也是先替这些孟浪的傻小子们解套。

能不能成,那就管不着了。

倒是今天南京百姓也是赚到了,眼看皇太子神射,武官捧神主玉玺,又有诸生老爷吃憋,怕是今晚街头巷尾,秦淮河中,都是要讲说这一段极为传奇的故事了。

“是,臣等孟浪,这便退下。”

夏允彝是一个中年人,貌不惊人,但因为忠实厚道,在复社中人缘甚好,他和陈贞慧是最主持重的,此时情理法俱输,再硬下去,只是自寻难堪罢了。此时又有威望素著的钱谦益上来,正好借此下台,当下便由他和陈贞慧一起叩头下去,然后赶紧带头离开。

有此二人带头,方以智也是急速跟上,这几个复社中的主心骨人物一离开,顾杲只是稍稍犹豫了片刻,便也是转身让开。

一时间,被堵的密密实实的街道,立刻就被让出了一条通路出来。

倒是后头瞧热闹的百姓一时闪避不及,还有不少挡路的,不过立刻就被赶过去的守备禁军给驱赶开来。

诺大的街心,便只剩下黄宗羲一人。

“不对……不对啊……”

今日此行,其实他是在几个师长面前打过包票的,算来算去,都是能大张东林和复社之气。最少,能对君权稍做遏制。

他的师长,包括刘宗周在内,对崇祯皇帝的个人品德都无可指摘。但,都是觉得今上根本算不得英察之君,而治国太酷,求治太切,根本不讲仁恕,只求义利。而今避难南京,正是给皇帝做谏劝的良机,关节,当然就在出位的皇太子身上。

但打算好的一切,却在此全盘落空,这其中滋味,也就只有黄宗羲一人知道了。

“殿下,殿下,刘泽清何罪?”

他突然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手下意识的一伸,差点就去拉朱慈烺的马缰绳。

如此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