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地上,地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织正是通过他的情报,巩固了北满的局势,四保临江和攻打四平时,他提供的敌军布署的绝密文件,也为我军的兵力配备和攻打战略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东北局秘密地为他记了一次大功。刘克豪的档案里有着详细的记载。

那天中午,尚品一边劝慰他,一边陪他喝酒。窗外,阿廖沙的琴声搅扰得他一时难以安宁,他知道,阿廖沙在向他发出暗号,那首动听的《喀秋莎》就是有事要找他的信号。此时,他焦灼不安,但又不能让尚品看出来,于是就一杯杯地喝酒。尚品就宽慰他说:乔兄,夫人会平安到你身边的,别担心,好饭不怕晚。尚品说完,还很有内容地笑。

尚品陪他出来的时候,他差点踏空了楼梯。尚品一把扶住他,咕噜道:乔兄,你喝多了。

他笑了笑。来到大街上,就看到了在街角卖唱的阿廖沙,他和尚品来到阿寥沙面前,脚步就停下了。尚品拉了拉他的衣角道:乔兄,这有什么好看的,一个俄国人拉个破手风琴。

他又笑了笑,走到阿廖沙面前,不由分说地从阿廖沙的肩上摘下琴。阿廖沙似乎惊怔了片刻,不情愿地看着他把琴套在自己的肩上。他眯着眼睛,起劲儿地拉了一曲,他拉的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支歌不仅东北人会唱,许多的中国人都会唱。一曲完了,他把琴还给阿廖沙,还琴的时候,他知道阿廖沙会把一个纸条塞到他的衣服口袋里。然后,他拍着手走向尚品,一边笑,一边说着:尚兄,我喝多了。

尚品一笑道:没想到乔兄还有如此雅好。

他顺势哈哈一笑。

纸条上用铅笔写着几个字:王晓凤明天到。

纸条里还包裹了一张很小的照片,照片上的女子浓眉大眼,正盯着他笑。他知道,这就是组织上派给他的夫人,此王晓凤非彼王晓凤。想着即将迎来的新战友,就要与他肩并肩地战斗下去,从此他将不再孤单。想到这儿,中午和尚品喝的那几杯酒也醒了大半。乔天朝怀着兴奋、甚至还有一丝优美的心情,期待着战友的到来。

3。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王晓凤是被葫芦岛守军直接送到沈阳城内的。沈阳的守军在得知王晓凤是军统局乔天朝中校的夫人时,极其隆重、热烈地把王晓凤送到了军统局东北站。

还没有到吃中午饭的时间,徐寅初正在给军统人员开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大战在即,他们要分头检查指挥官的行踪,发现立场犹豫者,格杀勿论。然后,徐寅初为手下作着具体的分工。就在这时,卫兵报告乔副官的夫人到了。虽然,乔天朝早就有所准备,但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心脏还是快速地跳动起来。他离开战友们已经几年了,这些年来,他无时无刻地不在思念着自己的战友,回忆着在部队里的岁月。现在尽管与交通站保持着联系,传达着组织这样那样的指示和任务,但他毕竟远离了战友和集体,让他时常感到孤独无依。现在,终于有战友来到他的身边,这不能不让他感到兴奋和不安。

他的脸有些白,转瞬又红了。起初的瞬间,他有些不知如何是好,徐寅初先是怔了一下,接着马上就笑了,他带头鼓起了掌,众人也跟着拍起了手。徐寅初一边鼓掌,一边说:乔夫人千呼万唤终于来了。走,我们一起去看看乔夫人。

说完,率先走了出去。徐寅初第一个来到了一楼的会客厅,他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会客厅喝水的王晓凤。王晓凤见到徐寅初第一眼时,目光中掠过一丝惊慌,这是她的下意识。放下水杯,她缓缓站了起来,下意识地去寻找自己的战友。在这之前,组织曾给过她一张刘克豪的照片,那是一名战地记者在延安时为刘克豪拍的。当时的刘克豪还是个排长,刚和胡宗南的部队打完仗,部队在一个山坳里休整,确切地说,那是一张群像,照片中的刘克豪正冲战士们讲着什么。就这张照片,在她的手里也只停留了十几分钟,因为这张照片是不可能带在她身上的。也就是那十几分钟的时间,她已经把刘克豪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一路上,她都在用劲儿地去回想刘克豪的形象,当然,她知道此时的刘克豪叫乔天朝,是军统局东北站的中校副官。她越想记住刘克豪的样子,就越发不太信任自己的记忆,刘克豪的模样就在她的记忆里一会儿清晰,一会模糊。

她站了起来,向徐寅初的身后望去。乔天朝原本想紧随徐寅初走进会客厅,他最担心的就是王晓凤不能及时认出他而张冠李戴,由此,所有的努力都将灰飞烟灭。牺牲自己无所谓,自从打进敌人的内部,他就已经作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他是怕白白搭上了自己的战友,那样的话,就得不偿失了。谁知走到会客厅的门口时,他被马天成拉了一把,马天成挤到了他的面前,嘴里还说着:夫人来了,看把你急的。他犹豫的空档,尚品等人也从他的身边挤了过去。

徐寅初对拥进来的手下,挥了一下手,又看了眼王晓凤,抢着话头说:乔夫人,几年没见天朝了,看你还能认得出来吗?

说完,把身子一侧,几个人便暴露在王晓凤的视线里。乔天朝暗自一惊,和徐寅初共事几年了,看来还没有消除这个老狐狸的疑虑。惊诧过后,他的目光就和王晓凤的目光对视在了一起。王晓凤给他的感觉比照片上要清瘦一些,也许是凭着直觉,或者是别的什么,王晓凤一眼就认出了刘克豪。他比在延安时胖多了,人也更成熟了。假戏真做,各种开场的假设她都想过了,忽然,她就哽了声音,叫了一声:天朝。身子也往前迈了一步,乔天朝挤出人群,抖着声音说:晓凤,你终于到了。

王晓凤主动地拥抱住了乔天朝,她又叫了一声:天朝。这时,她的眼里竟含了泪水。

王晓凤离开队伍也有十几天的时间了,这十几天的时间里,她是一直跟着敌人一起过来的。一路上,接待她的都是敌军,虽然一路上受到了几乎是无微不至的关照,可她一点也不敢懈怠,神经一直是紧绷着,生怕露出丝毫破绽,殃及刘克豪。东北大战在即,刘克豪所能提供的情报对这场战局来说至关重要,她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出兵未捷身先死。可以说,一路上她都是在紧张、劳顿中过来的,当她一眼认出自己的战友刘克豪时,抑制不住心头的激动,喉头哽咽,眼含热泪。在这种特殊的氛围中,战友相见,竟有了别样的感慨。对乔天朝来说,他的目光和王晓凤的目光对上之后,他的一颗悬着的心就放下了,面对着战友的拥抱,他的鼻子也有些发酸。

一旁的徐寅初带头鼓起了掌,一边鼓掌一边说:我们军统局东北站最后一位家属来了,我代表党国感谢你们,在这种危难的时候,有你们这些甘于奉献的家属站在我们的身后,东北局面定会转危为安。国军在东北一定会东山再起。

众人又前呼后拥地把俩人送到了早就准备好的临时住所,当两个人独自面对时,乔天朝率先伸出了手,轻唤一声:同志,可把你盼来了。

王晓凤犹豫了一下,又在身后擦了一把手,才把手伸过去。她对这样的场面有些不适应,乔天朝抓住她的手时,她竟红了脸,低着头说了一句:组织上让我协助你工作,这种工作我可没做过,以后还请你多指导。

说到工作,眼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做夫妻的感觉,不能让人看出一丝半毫的破绽。假戏真做却又谈何容易?乔天朝虽然深入到敌人内部已经几年了,在这几年中,上上下下的他都了解清楚了,上到东北国民党部队的将领,下到少校以上的指挥官,他都能叫得出他们的名字,走到哪里,别人也都能认出他。在东北国民党部队里,他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可现在王晓凤将和他以夫妻的身份出现,他的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在部队上时,他曾听说过,为了打进敌人内部,我方同志经常假借夫妻的名义进行敌后工作,但也只是听说过而已。他从参军到现在,一直跟随队伍南征北战,如果不是巧遇乔天朝,他现在仍然还是刘克豪,带领他的侦察连,抓舌头,搞侦察,在大战打响时,带着队伍攻城拔寨。但他同时也知道,不管他们适应与否,两个人都要把假戏真做唱到底,不能有半点的纰漏。

第二章

4。王迎香

昔日的王迎香,今日的王晓凤。王迎香的名字在鲁中南根据地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老家是江苏邳州人,在徐州和枣庄的中间,这次组织上选中她冒充王晓凤,和她是邳州人不无关系。乔天朝的档案资料显示,他的夫人王晓凤是徐州人,如果不会说徐州话,就很容易暴露,在队伍里选择一个合适的徐州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迎香老家刚好是邳州的,离徐州不远,口音也接近,于是就选择了王迎香。王迎香在鲁中根据地是个很著名的人物,人们都知道鲁中南根据地有一位会使双枪的女游击队长,日本人听了都要闻风丧胆。

王迎香所率领的游击队大部分都是女人,大多来自江苏和山东。几年前,南京和上海先后被日本人攻占后,便一直向北推进,先是占领了徐州,然后经过台儿庄血战后,国民党的队伍被迫撤出了。王迎香就是这个时候参加的革命。日本人来了,烧杀抢掠,一时间狼烟四起,便没有了太平日子。她是在一天夜里从家里逃了出来。当晚,日本人用枪托砸开一家又一家的门,寻找着花姑娘。王迎香知道与其坐等受辱,不如逃离,或许还有一条生路。

一路上,她碰到了好几个和她同等命运的姑娘。刚开始,她们不知向哪里跑,遍地都是鬼了,哪里才是她们的憩息之地呢?她们感到茫然。一口气跑到山里,又遇到一些逃出来的女孩子,相同的遭际让她们走到了一起,从那以后,十几个姑娘流落在山里,靠野果和山泉活命。她们手持木棒,衣衫褴褛,像野人似的在山野里奔走。最初,这只是一群没有准确目的的女子们,只为了躲过日本鬼子的奸杀,坚韧地活下去,直到后来遇到老魏率领的共产党的游击队,才算有了归宿。老魏的游击队有上百号人,几十条长枪短枪,他们趴火车,炸桥梁,白天黑夜地骚扰鬼子,在这一带很是红火。

后来,老魏的游击队收留了她们,她们被编入游击队第九队,老魏还给她们配了几支枪。王迎香就是那会儿学会打枪的。在以后的日子里,第九小队和整个游击队一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游击战。著名的铁道游击队就是那个时候诞生的。第九小队因为都是清一色的女人,也被称为女子第九小队,她们走到哪里,都显得与众不同。后来,这支游击队在这一带渐渐有了名声,又有许多人加入进来。不少姑娘在见到第九小队的飒爽英姿后,更是踊跃参加,令第九小队兵强马壮。

经过几次战斗洗礼之后,王迎香被老魏任命为第九小队队长。那时的王迎香已经出落得丰姿绰约,年满十七的她,齐耳短发,腰扎皮带,浓眉大眼的王迎香已经是标准的游击队员了。最惹人眼目的还是她手里的双枪,枪是她带领第九小队端掉日本人的炮楼缴获的,腰间的皮带上左边插着短枪,右边也插着短枪,短枪的枪柄上还系了两块红绸,在腰上一飘一飘的。

日本人一提起老魏的游击队就头疼,游击队常常是打了就跑,化整为零,神出鬼没。日本鬼子两个联队,为这支游击队在山上、乡里扫荡了好几次,连游击队的毛都没有摸到。日本人头疼,中国人却很高兴,老魏的游击队在这一带很出名,而最出名的莫过王迎香了,她在老百姓的传闻中简直就是女侠,手使双枪,抬左手,打右眼;举右手,射左眼。白天来,黑夜去,低飞高走,来无影去无踪。日本人重金悬赏,要拿下她和老魏的人头。那阵子,日本人占领区内的墙上、炮楼上都可以看到老魏和王迎香的画像,他们在日本人的眼里,无疑是眼中钉、肉中刺;而在老百姓的心里,他们就是这一方的神。

不幸的是,老魏在一次反扫荡中牺牲了。老魏死时连一句完全的话也没有说出来,只是把手里那把沉甸甸的二十响盒子炮递到了王迎香的手上。王迎香高一声、低一声地喊:魏队长,老魏……

但她并没有喊回老魏,老魏在她的怀里还是合上了双眼。

乱世出英雄。声名所负的王迎香做起了临时指挥官,她将部队化整为零,躲过了日本鬼子的第五次清剿。不久,组织上从延安给这支游击队派来了一名政委。政委姓李,叫李志,远大志向的意思,当然这名字是参加红军后起的。李志政委可以说久经革命的考验了,他从老根据地于都出发,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圣地延安。到达延安后,组织上就让他到抗大学校进修。当时由于革命的需要,延安已成立了抗日军政大学,并建起了好几所分校。李志就是抗大的一名学员。上学前,他是红军连的一名连长,学习结束后,他就被派到这支游击队里任政委了。那一年的李志政委二十七岁,正是血气方刚,被派到游击队来做政委,最初他并不情愿,他想在正规军里杀敌抗日。但命令就是命令,最终他还是坚决服从了。当地下交通员驾着一叶小舟,载着政委李志在微山湖的芦苇荡里见到王迎香时,李志的眼睛亮了。到游击队之前,他曾听领导提过王迎香的传奇故事,但毕竟未见其人;现在的王迎香却是具体的,生动的,甚至超乎出了他的想象。那次,他伸出一双大手把王迎香的手握了又握。后来,还是王迎香甩开了李志那双热情的手,大着嗓门说:政委,你说以后咋打鬼子,听你的。

李志望着几近透明的王迎香,笑了。

接下来的峥嵘岁月是可歌可泣的,鲁中南根据地在不断扩大,这支活跃的游击队也滚雪球似的壮大了。百团大战之后,正规的八路军得到深入敌后,巩固扩大根据地的命令,化整为零,一时间,根据地星罗棋布。这支游击队经常配合大部队打一些大仗和硬仗。王迎香在这支队伍里也茁壮成长起来。日本鬼子此时已是四面楚歌。

终于,日本鬼子彻底投降了。

王迎香这支游击队被改编到刘、邓大军的麾下,王迎香的编制为第三野战军三师野战部队的教导员,她的那些游击队员经过培训,有的成了野战医院的护士,有的成了救护队员,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东讨西征的日子终于结束了。王迎香成为了正规部队中的一员。

李志当时已经是三师五团的政委了。那一阵,李志有事没事都要到野战医院来看看,他骑着马,马蹄声得得的。一听到马蹄声,人们就知道李志来了。

王迎香和李志经过几年革命友谊,现在的感情已是非同一般。王迎香一见到李志就会脸红,几日不见李志,她就显得心神不宁。二十多岁的姑娘,该明白的早就明白了。李志也割舍不下王迎香,只要他一有时间就打马飞奔到野战医院,看一眼王迎香,也顺便看一看昔日的战友们。

李志一出现,昔日那些女游击队员就起哄,一边叫着李志的名字,一边喊着王迎香,直叫得两个人面红耳赤为止。人们都知道,她们的教导员和李志政委在谈恋爱呢。两个人在哄笑声中,背过身去,迎着西逝的余晖,在山坡上走一走。

山坡上开满了叫不出名的野花,他们在花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

李志说:最近还好吧?

王迎香低着头“嗯”一声。

李志还说:几天不到你这儿看看,心里就空落落的。

王迎香不答,脸上已经热辣辣的了。

李志又说下去:时间紧,就不多陪你了,我还要回去呐。

说完,他飞身上马。马跑了两步,他转过头,又冲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