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归-第4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低矮的寨墙已经加高,在这一带,其他不多,就是石头多。原来夯土的寨墙,已经用新采的石块包了起来。外层都未曾打磨,还露出枝枝丫丫的石头茬。壕沟也挖了一圈出来,又深又阔。饶是天寒无法引水进来,一丈多深,两丈多宽的深濠,下面还埋着削尖的木桩,掉下去也就一个死。

不管是采石加固寨墙,还是在这天寒地冻的天气挖出这么一条壕沟出来,需要的都是大量的人力。以田家堡寨原来土著加截获的难民,干到明年也别想收工。当时看在田家坞壁涌动的各色人潮,人力扩充了何止十倍?

在寨墙上巡守的,是穿着杂乱服色的北地壮汉。盔甲不完,器械杂乱。当时在这等荒僻地方,聚集起这么多壮健汉子,就是一股足够慑人的武力。更不比说还有穿着整齐铠甲,裹着披风,戴着铁盔的军官,统摄着他们。部勒此时还谈不上森严,当时至少是有编伍,有组织,有号令。

这些苦寒之地长大,生死看得比大宋百姓轻了许多的北地汉子,一旦有了部伍统摄,其战斗力又和以前不同。

单单在这寨墙上巡守,在寨外扎卡警戒。往来穿梭,在堡寨进进出出的汉子,何止四五百人?统摄他们的军官,一层一层,怕不也有二三十人。至少在这个地方,已经是很拿得出来的一支力量。

除了这些守备队伍,还有大批流民模样的人将堡寨内,堡寨外涌得满满的。壮健汉子用来加固寨墙,转运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粮草物资入田家堡寨内储藏收纳。整治各种守备战具。堡寨内外都搭起了棚子,棚子里都冒着热腾腾的白气,却是火头军在准备饭食。一叠叠能拉得嗓子眼生疼的杂粮蒸饼对着,还熬了热汤出来。那些流民汉子一边干活一边不住的朝着这些棚子望,这些粗砺饭食,对他们而言比什么都宝贵。

还有大队大队的老弱妇孺,从寨子旁边绕行而过。这些人数目更大,单单是眼前所见,就有几千人之多。寒风呼啸之下,这些人将所有能裹在身上的东西全部用上了,在雪地里踉跄而行。

经过堡寨,却又排开了一排棚子。经过的老弱妇孺,人人领了一木碗热汤,再加上一袋子干粮。

护送这些老弱妇孺的有百余汉子,都骑着马。队伍当中还有七八辆做工粗糙的大车,挽马吃力的拉着。马车上躺着的都是实在走不动的,或者发了病的。到了地头,也挣扎起来领热汤和干粮。

护送这些妇孺的骑士,拉开嗓门儿在队伍前队伍后不住的喊:“一人一碗热汤,有盐有油,小心却别撒了!这一碗热的,可还要顶五十里路!赶五十里路再熬一晚上。第二天就能踏入大宋境内了!俺们这里已经打得精穷,多少人这个冬天都熬不过去,到了大宋,有气力的好歹有份工可以养家。就是老弱,多少也能求点食。就是南面,也比俺们这里暖和一些不是?更不必说在这里还要担心女真鞑子了!向南一步就得活,大家伙再加把子劲!”

这些老弱妇孺默默而行,也没气力争辩分说什么。云内诸州是被打得精穷不假,大家朝不保夕也不假,这个冬天许多人熬不过去同样不假。当时好歹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要不是突然兴起一个什么奉天倡义复辽军,将左近两百多里的堡寨次第打开,将积储的那一点可怜粮食转运到这里,精壮或者拉出去充实这奉天倡义复辽军,或者干脆就当夫役在这里干活。大家这些妇孺,也不必在雪地里面踟蹰而行,向莫测的那个大宋走去!

留在这里,这个冬天,也许这些妇孺这些精壮会死一半。当时向南而行,谁也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死光死绝!

可再多怨恨,这个时候也不能爆发出来。原因无他,在田家堡寨外面,已经设立了一个军寨出来,和正在加固的田家堡寨互为犄角。军寨甚大,足可容纳千人。一应防御设施都是齐全。在军寨内外,进进出出的都是矫捷汉子。比起在堡寨寨墙上值守的那些,这些军汉装备更齐全,又全都是骑兵。甲坚兵利,呼啸来去。在这云内诸州足可称为强悍的铁骑队伍面前,大家实在没有半分的反抗余地。

在军寨当中,竖起两面大旗,一面是奉天倡义复辽军旗号,另一面却是大辽蜀国公主耶律衍的认旗。白底黑字,在寒风中猎猎舞动。

这大辽的蜀国公主,怎么就在这里兴兵起事了呢?

但愿到了那个大宋,大家能平平安安的活下来便罢!

□□□□□□□□□

此时此刻在军寨正中的望楼之上,郭蓉披着一身软甲,外面拥着白狐皮貂裘,锦带抹额,束着马尾。按着望楼栏杆,呆呆的看着眼前涌动的人群。她清丽的俏脸之上,一片不忍的神色。

在这个地方,她已经不再是那个身世凄惶的郭家女儿,而是金枝玉叶,又坐拥数千人马,收拢了左近数十个堡寨的大辽蜀国公主!各家堡寨降伏之人,在郭蓉面前都屏气凝神,不敢直视郭蓉俏丽的容颜。饶是大辽已经灭亡,南北两个最后的皇帝,一个病死燕京一个被女真擒获献俘上京,当时在这个时代,曾经横绝万里的大辽帝国最后血脉的名声,也能带给人足够的压迫力。

更不必说萧言从各个地方给她凑出来,源源不断接济的精锐人马,至少在云内诸州,已经是一支无人可挡的强大武力。而这武力,每一天也都还在扩张壮大!

在郭蓉身后侍立的,其中一人自然是甄六臣。他也恢复了往日燕地大将的气度。披铁甲带铁盔,裹着虎皮披风,按剑而立,满满的都是剽悍之气。领军征伐扫荡四下,多是甄六臣带队去打的,所向皆克。

现在六臣将军威名,又是震动四下。加上当日萧言借他在燕地组织起复辽军的声名,耶律大石死了他居然还能逃生奉蜀国公主东山再起。简直就成了大辽帝国最后抵抗的象征。最近还真有少数辽人败残军马远从西北招讨使司来投。

另外一人,身上裹着厚重的皮子,戴着一顶皮帽,满脸风霜之色。却正是坐镇檀州,为萧言打理留在燕地基业的王贵。

这段时日,王贵一直在各处奔走,往来何止走了几千里地。他本来就是一副憨厚如老农的模样,这个时候更显的苍老黑瘦。说他现在五十岁,说不定都有人相信。

说起来萧言也当真疼这个和自己情怨纠缠良久的郭蓉,除了从自己身边抽调貂帽都亲卫,从神武常胜军中抽调精兵强将。还飞檄从檀州,从东川洼抽调人马来充实郭蓉甄六臣所部,以为骨干。

王贵应命即行,从两地带齐粮草物资军械和抽调出来的人马,经过真定府穿过河东路西面的崇山峻岭,此刻才到这里不过半日。

郭蓉闷闷的看了许久眼前的难民大迁徙,才回过头来问甄六臣:“六臣叔,和王使君交接办得如何了?”

甄六臣嗯了一声:“还在清点,听说小姐见召,就先赶过来了。不知道小姐有什么事…………具体数字,还是问王兄罢,他一路送过来,最是清楚。”

王贵笑笑,满脸憨厚之色:“当不得郭娘子如此称呼,只索叫俺王贵便罢。此次道路难行,粮食军资是没有多少的。檀州聚粮,只够消耗。东川洼这一年却是用马骡换粮,屯聚甚多。可运不上来也是无法。此次前来,路上这么多人,这么多骡马也要吃用,回程还得留足…………到了地头只转运了五百余石…………

箭镞军械盔甲,却是不少。辽人南京路流散在当地的军械甲胄甚多,搜集起来也不废什么事情。檀州还开了炉,自家打军刃甲胄。此次前来,也携带了四万支羽箭,鳞甲一百五十副。新弓是来不及做了,旧的弓却是尽有,挑了三百张不同软硬的好弓过来。这些军资器械多是当年辽人军国之器,虽然比不上俺们大宋的精利,当时也是极其不坏了…………

显谟对俺们北地两处基业有厚望,俺们能撑持的物资却就这么一点,说起来也是老大惭愧…………”

郭蓉和甄六臣对望一眼,神色都甚严肃。这次运上来的军资数量其实相当不少。加上背后神武常胜军也可支撑这些军资。说起来打仗的家伙是绝无匮乏之虞的。要不是顾虑着遮盖这支军马的真实身份,神武常胜军连大宋的军国重器神臂弓都能将出来百十具!

关键最吃紧的,还是粮食。云内诸州,要召集精壮所在多有。这里本来就是半农半牧的地区,人口密度在塞外算是相当大了。一场辽国灭亡的动乱下来,统治崩溃,积储耗尽。要召集多少青壮都有,缺就缺在粮食上头。

要支撑几千军队,几千骡马转战,没有万石以上的积储绝不可能。再加上还有那么多流民老弱妇孺也要吃,郭蓉怎么也不可能看着让他们向南冻饿满途,尸骨相望罢?

可是这粮食吃紧不单单是他们这里,就是背后支撑他们的神武常胜军,粮食也紧张得很。一万多北上军马,上万匹军中骡马,再加上聚拢的那么多民夫。消耗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河东缘边之地相对而言又是荒僻,产粮不多。韩世忠和岳飞担心的也是粮食,就算是挤出来一点,送到郭蓉和甄六臣这里也是杯水车薪。

当萧言定策,引云内诸州难民涌入河东路的决定传到之后,韩世忠和岳飞还试探着问郭蓉这里能不能支撑后方一点粮食呢。

如此天寒地冻的天气,让这么多军马动起来,要卷起足够惊人的声势。没有粮食,什么也谈不上!

这些日子打破四下堡寨,将各处积储转运至一处。只要是吃的全部算上,也就四五千石的储备。到手马上就流水一般支放出去,扩充的军马要吃,干着重体力活的民夫要吃,这在冰天雪地中向南踟蹰而行的难民大队更要吃!

第一次感觉重任在肩的郭蓉,只觉得自己乌溜溜的青丝都要愁白几根了。

郭蓉俏脸都变得有点苍白,转身用力的抓住望楼栏杆,出神的看着向南而行的人潮长龙。

寒风如刀掠过荒袤的原野,几千人默默而行。支撑着他们在野外长久行路的,就每天两碗热汤,和干粮袋里面加了不知道多少麸子的蒸饼。不论老少,一天也就是半升不到。

这都是她为了萧言的事业做出的事情,萧言在汴梁的安危,云内诸州将源源不断涌往河东路的几万甚至十万流民百姓,都沉甸甸的压在自己肩头!

这个时候,郭蓉才恍然知道,男儿事业这四个字背后,到底沉浸着多少血泪!她此刻才能理解,为什么自家爹爹郭药师和萧言要走到不死不休的道路上去。原因无他,就是如此乱世身为大好男儿的一颗雄心!

英雄事业,名垂青史的背面,就是这些印入眼帘,至为沉重的所有一切。让郭蓉咬紧了嘴唇,只觉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王贵和甄六臣对望一眼,多少都明白郭蓉这个小女孩子的心情。甄六臣不必说,乱世挣扎半生,早就心硬如铁,看得惯了。

王贵往来战后燕地,兵火过后,打得稀烂的燕地四下人间地狱景象也不在少处。荒野之中,历历都是白骨。冬天吃光了粮食的各处坞壁,仍在交相攻战。

檀州为什么地位稳固,为什么《‘文‘》檀州一带《‘人‘》燕地豪强《‘书‘》对萧言仍《‘屋‘》然忠心耿耿。除了大量子弟在神武常胜军要博富贵之外,就是从聚粮的东川洼源源不断的送来粮食。他们搜罗的马匹牲口毛皮,又通过萧言留下的人马运抵大宋,换来了大批物资金银,诸般享用器物。让他们这些早一步投靠萧言的燕地豪强,过上了燕地中人上人的日子。檀州军马,在这统治暂时空白的燕地,威行四下,谁也不敢轻膺其锋。

正是因为种种利益,才将他们牢牢困在萧言的战车上,才让培育出他们对萧言越来越深厚的忠诚。

王贵忠厚不假,可是在燕地这等乱世看惯了,这忠厚也只有对着自家人了。

可是眼前这位深得萧言垂青疼爱的郭家女儿,不管经历了多少离乱,却仍然有她的那一份单纯在。

郭蓉身份特殊,王贵和甄六臣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互相目光会意。甄六臣使个眼色,就要王贵换话题来分散一下郭蓉的注意力。

王贵会意,笑道:“好叫郭娘子得知,此次随队前来的,还有檀州挑拣出的二百子弟,都是余江余城主精心挑选的精锐…………”

郭蓉还未曾说话,甄六臣却讶然出声:“余江,余裤裆?余城主?”

王贵笑笑:“余江留在檀州坐镇,既不是大宋的官儿也不是辽人的官儿。知州知县什么的都谈不上,周遭坞壁之主都混叫他余城主,大家也习惯了…………”

甄六臣嘿了一声,摇摇头:“这余江也出息了!以后见面,却不能再叫他这个花名了。”

王贵摆摆手,不以为然的道:“六臣将军和余江,现在不都是显谟的家将身份?以前称呼,正显亲热,又直什么?好叫六臣将军得知,余江也娶了媳妇儿了,却是左近一家豪强的小女儿,才十五岁,花骨朵一般。余江只道遭逢萧显谟,才让他现在成家立业。感激得什么也似,现在在檀州尽心尽力,新婚才三日,就仍然入校场操练兵马。每隔十日,就率领军马巡视四境。这年余连同当日留在檀州的神武常胜军退值军马,已经操练出一支四五千人的军队,旗号到处,燕地四下无不慑服。一年中还向宋境转运了七八千匹马,现在河北诸路贩马贩东珠贩皮毛贩参的商人,都指着檀州这条商路。很是得了萧显谟几句夸奖…………此次显谟云内诸州行事,余江本来请缨想参与其间,后来没争过汤怀…………”

“汤怀?”甄六臣又讶异的问了一声。

提及余江现在风光,甄六臣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所有一切,还不是靠着在汴梁的萧言支撑的。麾下军官骨干都是萧言使出来的,粮食是东川洼运的,周遭豪强子弟都在神武常胜军。余江幸好聪明抱定了自己是萧言家将的身份。要是稍有异志,想自立旗号,马上就会被打回原型。甄六臣这一年饱经忧患,对这些面上的风光已经看得不值一文了,只是替自家老弟兄高兴而已。

可是提及汤怀,他这么个铁打的冷汉子面皮也未免显出了尴尬的神色。当日和汤怀共事,遭逢董大郎夺军,差点坏了汤怀的性命。突然听闻汤怀也要来到云内诸州,忍不住就觉得有点讪讪的。

王贵看了甄六臣一眼,微笑道:“是,汤四郎这次也来了,却拖在后面一两天路。六臣将军,俺就托大解劝一句。四郎虽是老实头,多少也有点脾气,只是倒不出来。六臣将军稍稍放低点身段,给四郎请个罪就是。说开了,四郎再不至于计较的,不都是为了显谟行事么?这次还不是四郎争着要来的,面上抹开了,就一好百好。”

甄六臣默默点头。放在以前,这位在燕地杀伐果断的常胜军大将,哪里会想着给汤怀去放下身段请罪?当时这一年经历下来,甄六臣只想作为郭蓉家将。看着这位老主公的唯一骨血,自家哥哥临终最后托付的可怜女孩子一辈子周全无恙。在汤怀面前低个头,压根就不算一回事了。而且汤怀神箭,他也是深自佩服。这次云内行事,有这么一支神箭在侧,大小姐的安全有多了许多把握。

一时间他忍不住也有些感慨,萧言对郭蓉疼爱真不是假的,连坐镇东川洼的汤怀都调了出来!

这个他却是高看萧言对郭蓉的关爱了,萧言这次想调出来的,却是余江。檀州孤悬在外,虽然一切命脉都在掌握当中,当时麾下久镇,也不是个事体。萧言本来打算调汤怀去檀州坐镇,王贵往返照应。将余江调出来在云内诸州行事的。

东川洼那里,就是自家在大宋境内一处产业,了不起做点以马换粮的生意。一切都是名正言顺,现在走上正轨了,不需要汤怀这等大将亲镇了。随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