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东周郎-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我们的箭后仍然跑了两个山头才倒下,把我们俩给累得忽忽直喘气,不过大哥还是比我强啊,别看他貌似体格没我健壮,但他只歇息了片刻就恢复了,一个人扛着那个大狍子就下山了。”

“哦。主公的力气还真是不小。”周泰点头。

高顺从不远处走来,向臧霸问道:“宣高,今日是否专门训练攀岩之术?”

“是的。”臧霸对于高顺一向很尊重。

高顺眉头轻皱,说道:“我方才去探了探路,前方不远处有条山间小河,再往前就是一座河谷,水流较浅,很多大的岩石裸露在外,河谷两边都是坡度很陡峭的山崖,不是很高,正适合练习攀岩。”

臧霸高兴得拍了拍高顺的肩膀,说道:“你一说那个河谷我就想起来了,有你高顺在,我就轻松了好多,哈哈。”

高顺却有些迟疑地说道:“宣高,我听说这冶父山中聚着一股匪徒,人数颇多,约有千人,战斗力较为凶悍,为首的乃是原黄巾军头领,名叫孙夏。据闻此人凶恶又狡猾,带着这些匪徒打家劫舍,不干好事,我们今天来此训练,如遇上了他们该当如何?”

“呵呵,高顺所言极是。”臧霸笑了,此事他早有考虑,周瑜也亲自和他谈过,在适当的时机以战代练,剿灭了这股作恶乡里的恶匪。

臧霸说道:“我们飞龙军自成立以来,还未经历过战事,特别是山地作战,而山地作战将是我们今后最主要的作战形式之一,今日此来,一是为训练山地战,二则如遇到这股匪徒,正好可以检验我们飞龙军的战斗力,难道我们还怕他们么?”

听臧霸将山地作战说得如此熟练,周泰和高顺顿时明白这是周瑜安排好的了,当下高顺抱拳说道:“明白了!不过还是小心为上,我们要在周边山头多派些哨探,通知士兵们,随时防备敌人偷袭。”

兜率峰是冶父山的主峰,站在山顶,可以远眺长江,低头可以俯视附近的五个大湖:沙湖、黄陂湖、后湖、白湖、巢湖,山势奇伟,似一扇大门,只有山间一条小道弯弯曲曲可以上山,山间绿阴幽馥,郁郁葱葱,乃是易守难攻之地。

山头有寺,名曰“伏虎寺”。相传远古时候,有一个相貌奇丑、双目失明的孩子,被父母遗弃,巧遇一只老虎路过,衔入洞中奶大,并刨出泉水,治好了孩子的眼睛。孩子长大后当了和尚,老虎和他形影不离。后来到了冶父山,建庙安身,传经修道。

如今,这伏虎寺被孙夏占据,经历了数年的修建,已经成为了一个坚固的堡垒,一千余人马就盘踞在此。

大雄宝殿内,香烟袅袅,最高处供奉的不是我佛如来,而是那骑着一头青牛的太上老君。一个身着道袍的中年汉子,满脸的精悍之色,正在上香,此人正是孙夏。这时,一个小头目样的人走近他身边,低声秉道:“报大将军,有情况!派出去巡山的弟兄发现有官府的军队进山了。”

“哦……”孙夏很是惊疑。他自逃到冶父山之后,蛰伏了一段时间,因北方的黄巾之乱,很多百姓俱南下江南避难,其中既有贫民也有地主富商,孙夏趁机打劫了不少财物,胁裹了一些百姓,平日里以“太平道”的思想灌输给他们,将他们编入自己的队伍,逐渐地达到了一千余人,官府军队进剿了几次,却因指挥不力、士卒无心恋战而失败。这使得孙夏的心开始自我膨胀,梦想着有一天杀下山去,从者如云,又可以开创一番天地了。为了提升自己的威望,孙夏前几日已自称奋威大将军,晓喻全军,他在“太平道”中位置仅在张角、张梁、张宝之下。

此时忽然听到有官兵进山的消息,倒是让孙夏吃了一惊,毕竟已有大半年没有官兵来进剿了,前些日子,舒县县令刘骏还派人上山来联络,语气间颇有招安自己这支部队的意思,难道是……他们知道了自己自封为奋威大将军的事情,咬着牙前来送死?

孙夏毕竟久经战阵,考虑了一会,冷静地对那个小头目说道:“官兵情况未明,不可轻举妄动。多派些人手盯紧点,继续观察,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速速来报。”

“是!”那小头目见头领一点也不惊慌,心里也安定下来,心道就算那些官兵来攻打山寨,还不是跟前几次一样,丢盔弃甲而逃?便轻轻松松地传令去了。

一个中年道士头戴黄冠,身披道袍,手摇纸扇,笑呵呵地自太上老君的雕像后面走出来,向孙夏说道:“孙大将军刚刚即位,就有人送贺礼来了?”

今天闷热,每日码字的感觉虽然感觉有点累,但还是挺充实的,挺快乐的。快乐来自于原创。收藏我的书的朋友越来越多了,真是非常感谢。你们的鼓励是我写作的动力!再次感谢!

第三十二章 五斗米教

在孙夏的山寨内,出现了两个道士打扮的人。

一个自然就是刚刚自封为“太平道”奋威大将军的黄巾军头领孙夏,另一个则是“五斗米教”的大法师张隋,就是在舒县指点周瑜去寻小鱼儿的那个道士。

东汉末年,在中国的土地上,流行着两个道教流派,一个是“太平道”,一个是“五斗米教”。

“太平道”是由巨鹿人张角于汉灵帝建宁期间创立的,张角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在此基础上,张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义和宗教理想。

“太平道”的主要经典是道人于吉所著《太平经》,它是以善道教化,符水治病为基础,十数年间,徒众数十万,遍布八州。

“太平道”虽在黄巾起义后瓦解,但对后世仍有相当的影响。如太平道三十六方的术数观念,为后世道教所继承;后世道士持九节杖、着黄衣、戴黄冠,用符水、咒语等道术为人治病消灾等等,也都承袭“太平道”的规制。唐宋时期的“明教”更尊张角为其教主;清代中期川陕白莲教起义宣扬“黄天将死,苍天当生,大劫在迩,人民有难”的谶语,亦明显受“太平道”的影响。

“五斗米教”又名“天师道”,由江苏丰县人张陵于汉顺帝汉安元年在巴蜀创立,因他为人治病,痊愈后病家要出五斗米,被称为“五斗米师”,他所创立的教派也被称为“五斗米教”,凡是加入该教的人需缴纳五斗米作为教费。

张陵、张陵之子张衡、之孙张鲁,教内称“三师”,即“天师”张陵,“嗣师”张衡,“系师”张鲁。经过“三张”祖孙三代的苦心经营,“五斗米教”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义、仪式与方术及其组织制度。到张鲁时,据汉中自立,将其统治区域设为二十四治,各治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行政、军事、宗教等事项,建立起政教合一政权,成为一方乐土。

张鲁以《老子》为“五斗米教”主要经典,并为之作注,名曰《老子想尔注》,以阐述“五斗米教”教义思想。

“五斗米教”的基本信仰是老子的“道”。它把老子的“道”人格化为有意志、能创生天地、主宰一切的至高无上的神,称:“一者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其基本教义是通过守一、守道诫,达到长生不死。

“太平道”创立的时间比“五斗米教”晚,但影响力大得多,教众遍及中原各地,而“五斗米教”主要在巴蜀地区发展,影响力较小,但却延续了很长时间。黄巾之乱后,“太平道”日渐消亡,教众也逐渐地融合入了“五斗米教”。

作为“五斗米教”的大法师,张隋最近几年一直在外云游,名为云游,实为收集情报,建立“五斗米教”在中原各地的秘密据点,秘密发展教众。而在“五斗米教”的根据地巴蜀一带,张衡、张修举兵起义后作战不力,已分散教众潜伏,等待时机以东山再起。

对于张隋的到来,孙夏可以说是既欢迎又防备。作为同道中人,又都经历了失败,双方加强合作那自是一件好事。但双方的教义有所不同,今年来“五斗米教”的发展已远超“太平道”,这不能不让孙夏心中暗自防备,别让这张隋忽悠了自己的教众,都跟着他跑了,那自己这个“太平道”的奋威大将军还做个屁啊。

听到张隋说官兵上山来是给自己“送礼”,孙夏微微冷笑,心道:“这牛鼻子道士恐是想看一番热闹啊,也罢,就二百个官兵,我今日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孙夏瞟了张隋一眼,不慌不忙地将手里的贡香插到香坛里,然后对张隋说道:“张大法师可知这些官兵的来历?”

张隋一撸短须,呵呵笑道:“贫道哪里知晓?不过……这两年我经常在江南一带走动,倒是晓得这周边有个少年英雄,不仅文武双全,而且家族实力强大,暗中募了不少兵马,只是还未听说他的私募兵马变成了朝廷军队呀。”

孙夏小眼一眨,问道:“你说的那人,是不是周瑜?”

“正是。看来大将军早已知晓。”

“哈哈,我在冶父山经营几载,对于周边的情况焉能不做调查?老实说,周边的几个县我都安排了联络点,有什么风吹草动的,我都了如指掌。”孙夏有些得意,小眼睛闪出些精光。

“大将军英明!”张隋有点违心地恭维道。

“唉,我太平道积弱已久,教众四散流离,饱受官府迫害。我虽能力有限,也欲发愤图强,为我教重振声威!我已派人联络四处散落的黄巾军头领,西河郡的郭太将军已经和我联络上了,不日他将举兵东向,而我也将择机而动!”孙夏细眉紧缩,一付重任在肩的模样。

孙夏突转话题,向张隋问道:“张大法师,听闻你在我们江南一带发展得顺风顺水啊,前几个月还掳走了一个绝色美女?想不到你们五斗米教也做此等下三滥的事情啊。”

“这……呃……”张隋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心中暗骂道:“呸!你这帮恶徒才做那些下三滥的事情,也不知祸害了多少百姓。还在我这里装正义。”

孙夏看张隋窘迫的样子,不禁洋洋得意,继续说道:“其实那个渔家小美女我早就看上了,不过她的乡人护得很紧,为此我还折了好几个弟兄。后来听说那巢湖中锦帆贼的首领甘宁和那个美女过往甚密,我才忍住没有派大军,否则,那个渔村我早就将它夷为平地了。说说看,你到底用的什么手段将她掳走的啊?”

张隋面露无奈之色,回答道:“大将军请勿误会。贫道……贫道只不过那天路过石斜镇,偶遇那名叫石婵的姑娘,当即惊为天人。你也知道,贫道既然出家,当无男女之欲。只是教主有令,要在全国寻找纯净灵秀之少女为圣母,我观石婵姑娘头圆额平、眼大眉秀、神气清媚、皮肤香洁,有富贵之相,非常适合圣母的要求,于是……我便诳她父母有难,让她随我去求取平安符,到了僻静处,方将她掳走,派人送往汉中。”

“哦……”孙夏听得津津有味,问道:“那此刻石婵必已到汉中,成为你们的圣母了吧?”

“唉,一言难尽……”张隋叹了口气,说道:“我派了八个教众,乔装打扮,护送石婵姑娘一路西行,谁知半途上遇到乱兵,那八人为保护她力战而死,而石婵姑娘也不知下落了。”

“哈哈,功亏一篑啊。如此漂亮的姑娘,真是可惜了。”孙夏脸上带着奸笑,甚是幸灾乐祸。

冶父山,山腰,河谷。

高顺和周泰领着二百名飞龙军战士集中在河谷中,臧霸站在河谷中的一块巨石上,面向飞龙军战士,左手拿着一张洁白的竹纸,显然上面写了很多关键的文字,右手不停地比划着,大声地说明攀岩的技术要领:“兄弟们,攀岩要有良好的身体条件,这个你们都是具备的,但更重要的要有熟练的技术。学习攀登技术的实践性很强,必须在不断攀登中练习。”

“攀登中用手的根本目的是使身体向上运动和贴近岩壁。岩壁上的支点形状很多,常见的也有几十种。你们对这些支点的形状要熟悉,知道对不同支点手应抓握何处,如何使力。根据支点上突出或者凹陷的位置和方向,有抠、捏、拉、攥、握、推等方法。但也不要拘泥,同一支点可以有多种抓握方法,象有种支点是一个圆疙瘩上面有个小平台,一般情况是把手指搭在上面垂直下拉,但为了使身体贴近岩壁,完全可以整个捏住,平拉。又如有时要两只手抓同一支点时,前手可先放弃最好抓握处,让给后手,以免换手的麻烦。”

“在攀登较长路线时可选择容易地段两只手轮换休息。休息地段要选择没有仰角或仰角较小,且手上有较大支点处,休息时双脚踩稳支点,手臂拉直,上体后仰,但腰部一定要向前顶出,使下身贴近岩壁,把体重压到脚上,以减小手臂负担,活动活动手指、抖抖手进行放松。”

“攀岩要想达到一定水平,必须学会腿脚的运用。腿的负重能力和爆发力都很大,而且耐力强,攀登中要充分利用腿脚力量。换脚是一项基本的技术动作,攀登中经常使用。正确的方法是要保证平稳,不增加手上的负担,以从右脚换到左脚为例,先把左脚提到右脚上方,右脚以脚在支点上转动,把支点左侧空出来,体重还在右脚上,左脚从上方切入,踩点,右脚须势抽出,体重过渡到左脚。动作连惯起来,就象脚底抹了油一样,右脚从支点滑出,左脚同时滑入,体重一直由双脚负担,手只用来调节平衡。双脚在攀登过程中除了支承体重外,还常用来维持身体平衡。脚并不是总要踩在支点上,有时要把一条腿悬空伸出,来调身体重心的位置,使体重稳定地传到另一只脚上。”

众人听得入神,边听边用手脚比划,臧霸边说边看稿纸,说得口沫横飞,意兴盎然。

故事发展到这里,后面的情节就越来越精彩了,我会加强更多暗线的描写,力争为大家展现一个接近真实又有合理改变的三国时代。

第三十三章 一打孙夏

顾强是青州东莱人,和哥哥顾勇一起加入了飞龙军,长期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没有使他对生活感到绝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强烈落差却使他感到了深深的无奈,加入飞龙军的初衷也就是为了能糊弄个肚子圆。那日周瑜在操练场所说的一番话,像打了一阵强心剂,让顾强振作起来,他彷佛看到了在不远的将来,他和哥哥回到了美丽的家乡,建起了牢固的房子,每人都娶了一个漂亮的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他们和乡亲们一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经过和哥哥顾勇多次的讨论,顾强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那种美好的生活是用自己的双手去拼出来的,甚至为此要付出自己的生命。而臧霸将军对他们说过,平时好好训练,战争时就能增加自己生存的机会。因此,他们兄弟俩在平时的训练中格外地卖力,顾勇也因表现突出被周瑜带到了洛阳。

今天到冶父山训练山地作战,顾强跃跃欲试。平日里在操练场上练习攀墙,他都是第一名,弟兄们都不服气,今儿到了山里,可以见个真章了。

臧霸终于朗声将攀岩的要领说完,将手中的纸一仍,说道:“讲了半天的纸上文章,一点也不过瘾。我现在就给大家示范一下如何攀岩,大家看如何?”

“好!”

“将军威武!”

众人齐声叫好,其中以顾强的声音最大。

臧霸将身上的盔甲脱掉,露出里面黑色的一身轻便短打,掩饰不住的是他那全身的腱子肉,臧霸从旁边高顺的手中接过一卷粗粗的缆绳,挂在右肩上,慢慢走到河谷左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