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东周郎-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月,因战乱不断,粮食奇缺,原本投靠袁术的杨奉、韩暹、胡才三人率领白波军前往荆州,准备投奔刘表。因无法通过周瑜的领地,遂找到刘备,相约夹攻寿春。刘备厌恶杨奉之为人,想乘机除之,于是假装许诺,迎杨奉军和胡才军至小沛。杨奉既至小沛,刘备于宴席间使人缚杀杨奉、胡才,将其军士据为己有。韩暹见杨奉已死,自己势孤力单,率十余骑奔并州,为人所杀。杨奉、韩暹、胡才三股势力遂告覆灭。自此,白波军再无踪迹。

十一月初,为稳固交州局势,周瑜遂在甘宁、陈宫、贾诩、张昭、赵云、全柔、臧霸等人的陪同下,巡视交州各郡。周瑜一行分为三路,轻车简从,在南海太守刘子扬、苍梧太守许靖、郁林太守番歆、朱崖太守吕壹、合浦太守刁嘉、交趾太守程秉、交趾郡丞许慈、九真太守刘熙、日南太守薛综等地方官吏的大力协助下,或走海路,或走山道,视察了交州境内主要的郡县。

周瑜领着贾诩和全柔、赵云等人行得最远,视察了交州最南部的交趾、日南、九真三郡。直到新年将至,周瑜一行方乘坐锦帆军的战船自海路转长江水路返回秣陵。

经此一番视察,周瑜等人不仅详细地了解到了交州各郡的风土人情,也向当地的百姓们展示了他们的风采,指导当地的官吏调整、修正了许多事关民生的法令,以更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百姓们的生活水平。

这是周瑜第一次巡察交州,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交州趋于稳定。以后,因为交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周瑜又几次前往交州巡察,加筑要塞,鼓励生育,并安排了对扶南、真腊以及南洋诸国的攻伐战役,这是后话不提。

建安二年里“大漠孤狼”吕布的死亡引起了另一个人的唏嘘不已,顿生兔死狐悲之感,这个人便是公孙瓒。

论武略,吕布也许不如公孙瓒,但论武艺,吕布强过公孙瓒不知多少。在吕布带着部下在并州四处扩张地盘时,他曾派人与公孙瓒联络过,由于两个人都要面对同一个敌人——袁绍,故很快地结成了松散的同盟关系。

虽是同盟,但在袁绍强大的攻势下,公孙瓒早就躲进了易京城,搭建了高楼,积谷三百万斛,试图凭借着坚固的防守来拖垮袁绍。公孙瓒只守不攻,虽拖住了袁绍不少人马,却无力出击,更无法呼应吕布了。

而吕布在袁绍军的强力打压下,最后也无奈地退出了并州。事实上,他在并州的活动也没有帮到公孙瓒什么,因为袁绍的兵力实在是太强大了。

当吕布兵败身死的消息传到易京时,公孙瓒正独倚高楼,凭栏远眺。以他粗豪的性格,一般是不会做出这样的姿势的,只不过在高楼间憋得太久了,接触不到大地,他身上的阳刚之气愈来愈弱,举手投足间居然阴柔了许多。

这一点,公孙瓒自己没有发觉到,他的部下们注意到了,却也不敢说。在公孙瓒面前胡乱说话,这可是要掉脑袋的事情。

公孙瓒出身地主豪强,在公孙氏族中,他可谓是一个特别的人物。早年的公孙瓒经历坎坷,常年征战,自身没有豪门子弟养尊处优、吃喝玩乐的腐化生活,待人诚恳,甘为囚奴与太守充军远方,赤胆忠心,久经沙场,功勋卓著。与吕布武艺高强、天下无敌相比,他更多的是坚毅和勇敢,但是常年的厮杀使得公孙瓒后来变得性格残忍,他又没有心怀天下的政治理念,在战争劫掠中日益贪婪,残害百姓。渐渐地,缺少了百姓的支持,他的事业开始走下坡路。

特别是公孙瓒和刘虞的关系恶化以后,得不到刘虞的支持,公孙瓒干脆杀害了刘虞,这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自那时起,公孙瓒失败的命运就已注定。袁绍只不过是在这个过程中加速了公孙瓒的败亡而已。

不过公孙瓒仍然占据着大半个幽州,实力仍旧不小,最近他又获得了汉辽东太守、自称辽东侯、平洲牧的公孙度的支持,公孙度担心袁绍消灭了公孙瓒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他,便派出数千人马暗中前来支援,打出去的都是公孙瓒所部的旗号。

因此,袁绍的军队连续进攻了一年多,还是收获极微。

不知不觉间,公孙瓒凭栏远望了一个多时辰,他的大脑并没有休息,而是一直在紧张地盘算着。公孙瓒将城中守军、下辖各郡的部队,储存的粮食等全都盘了一遍,方才如释重负般地吐了一口长气。只要不发生重大的变故,凭着自己的兵力,加上公孙度的援助,对付城外袁绍的大军足矣。

只要能相持下去,静待天下之变,以后就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公孙瓒不知不觉又想起了吕布,他总觉得这是件很不吉利的事情,便换来服侍起居的丫鬟,让她放上满满一桶的热水,自己要沐浴更衣,将这个坏消息彻底地从身体内洗掉。



第四百四十八章 凄凉袁术

建安三年的春天到了。

此刻,除了公孙瓒,心情最为郁闷的人恐怕就是袁术了。在他称帝之前,凡事都还算顺利,他的地盘横跨徐州、扬州、豫州、司隶各地,最旺盛时,手下的将士共有二十余万之多,且粮草充足,虽然没有更多的虎将可供驱使,但张燕、张勋等将也颇具帅才,为他打下了不少郡县。

就在袁术称帝之后,形势逆转。袁术治下的汝南、南阳等地连年大旱,蝗虫成灾,很多地方几乎是颗粒无收,甚至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加之袁术称帝后淫侈滋甚,媵御数百,无不兼罗纨,厌梁肉,自下饥困,莫之简恤。不仅自己坐吃山空,部下也离心离德,打仗再也不肯出死力了。

随着周瑜攻取寿春、曹操大败袁术于陈国,袁术的兵力下降了很多,实力大损,心腹将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等人战死,只余刘勋一人逃回汝南。而原先依附他的杨奉、韩暹、胡才等白波大帅,因为粮食缺得厉害,也离开了袁术,后被刘备消灭。

袁术的另两员部将陈兰、雷簿一直对袁术不满,这时趁机拉着自己的队伍上了灊山,山大王的日子虽然比较艰苦,但能吃饱肚子,而且他们就此不用再看袁术的脸色过日子,倒是觉得自由了很多。

新年刚过,众叛亲离的袁术再受打击,因为不满袁术骄淫奢侈、屡屡克扣军粮的做法,在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袁术最为倚重的大将张燕实在忍受不了,径直带着部下回到常山一带,拥兵自重,自己搞生产,自己扩地盘去了。

平舆城内,正是寒冷的季节,积水成冰,回廊的屋檐下挂着一排排晶莹剔透的冰棱,不时反射着阳光,煞是好看。袁术缓步走过回廊,却没有往日的心情来欣赏。部下们或死或散,手中能集结的兵力越来越少,且军心极为不稳,昨日就有数百名无赖士卒跑到皇宫前吵闹,要钱要粮,逼得袁术实在没有办法,只得将宫里积存的粮食取了一部分分给了他们,这些人方才散去。

若是往日,袁术一个命令,便会有得力的将领领兵前来弹压,可现在袁术左顾右看,可以调用的将领除了自己的从弟袁胤外,就只有刘勋一人了,他们同样也是指挥不动手下的那些兵士了,更谈不上前来弹压了。若是真的前来,合在一起闹事的可能性倒是真的非常大的。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却不是收获粮食的季节,到了四月间,袁术自己储备的粮食也快要吃完了。而自从去年底开始,因为袁术统治期间的残暴不仁,江淮残破,分崩离析的仲氏王朝,早就得不到下辖各郡县的贡奉了。平舆城内的百姓知道朝廷的大军迟早要打过来,为了避祸,纷纷离开。整座平舆城内,除了袁术朝廷的百官和守城的士兵外,平民百姓寥寥无几。

幸亏袁术的下属阎象、杨弘二人还算忠心,一直在想着办法维持,从四处征集米粮,袁术方能支撑到了四月。眼看着仓内的粮食只剩下薄薄的一层,袁术终于下了决心,一把火烧了平舆城内的馆舍,领着文武百官以及仅剩下的三千多士兵,前往灊山投奔自己原先的部曲陈兰、雷簿去了。

这可算是历史上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当了皇帝的袁术怎么着也算是曾雄踞一方的枭雄,居然会厚着脸皮去找背叛了自己的部属,真不知道当时袁术的心态是什么样的。

事实上,陈兰、雷簿二将早就对袁术不满了,这时见袁术势穷来投,那更是没拿二眼看待。只是在山间僻出了一些房舍给袁术等人居住,连日常饮食都没有供给,更不说以好酒好肉来招待他了。

三日后,袁术带来的粮食全部吃光了,军中断粮,心存怨恨的士卒们借机一哄而散,还顺带把袁术保存的一些值钱的宫廷用品一掳而空。袁术身边只剩下了袁胤、杨弘、阎象等人,连刘勋这样一直跟随着袁术的下属也单独带着自己所属的几百人离开了。

此刻的袁术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破落户,无钱无粮无人,最关键的是他无德无能,跟着这样的人混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刘勋本想带着手下们去投曹操,却在经过寿春附近时被巡视的黄盖所抓获,刘勋便趁势向其投降。

周瑜得知后,一边感叹袁术的穷途末路,一边暗自高兴,因为他在刘勋的手下里发现了一个杰出的人才……刘晔。

熟知历史的周瑜知道,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历史上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战略家。刘晔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他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刘晔历仕数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

在历史上,刘晔曾跟着刘勋一起投靠曹操,后来逐渐地崭露头角,屡献奇策,为曹操所赏识,遂一步步地成长为曹魏重臣。如今,随着周亮的穿越,历史的时空正在慢慢地改变。以至于刘勋在投奔曹操的半途,被周瑜的部属所擒。

颇为高兴的周瑜,随即任命刘勋为江夏郡丞,协助江夏太守严畯工作,刘勋所部士兵全部并入豫州营。周瑜又调刘晔到秣陵,任右将军府从事中郎,专职为自己出谋划策。

虽然张昭、张纮、陈宫等干才都在各郡任太守,但他们会时常回秣陵与周瑜探讨局势,此时周瑜的身边还有贾诩、诸葛瑾、吕范等人,加上刘晔,皆是当世少有的谋略高手,他们为周瑜不断地贡献着自己的智谋,使得周瑜如虎添翼,鹏驰万里。

刘晔到了秣陵后,亲眼目睹了周瑜推行的各项新政,愈发地钦佩。等他见到了贾诩、诸葛瑾、吕范、张昭、陈宫等文官和甘宁、臧霸、张辽、太史慈、王越、徐晃等武将,惊叹于他们的文韬武略,遂真心归顺。

第四百四十九章 袁术之死

灊山脚下,袁术孤零零地独立于一棵苍松之下,整整一夜未眠,他一直就呆在这棵树下,不断地思索着。晨曦微露时,袁术自认为找到了失败的原因,那就是称帝。自从他称帝之后,形势就急转直下,方落到了今天这般田地,较之普通百姓还不如。

这次袁术厚着脸皮前来投靠陈兰、雷簿,谁知根本就不受待见。这两日还有更不好的消息传来,被袁术派出去寻找粮食的纪灵和张辏Я熳攀Р肯轮苯油犊坎懿偃チ恕

残酷的现实告诉袁术,是时候放弃这个宝座了。但袁术怎么着也不心甘,就算自己不能继续当这个皇帝,但是可以把这个位置传给别人啊,最合适的人选,自然就是自己的哥哥袁绍了。

如今的袁绍,雄踞幽、青、冀、并四州,实力无人可出其右,又是袁家的人,接替袁术,继续当这个皇帝,可谓是名正言顺。

袁术回屋后,叫醒贴身侍卫为他磨墨、在案几上铺好竹纸,提笔写道:“禄去汉室久矣,天下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割疆宇。此与周末七国无异,唯强者兼之耳。袁氏受命当王,符瑞炳然。今君拥有四州,人户百万,以强则莫与争大,以位则无所比高。曹操虽欲扶衰奖微,安能续绝运,起已灭乎!谨归大命,君其兴之。”

袁术的意思很明确,现在我是不行了,但袁家命当为帝,因此归帝号于袁绍你,请你来兴旺袁家,把这个皇帝当好。

袁术写完,重重地吐出一口浊气,这个决定一下,他反而觉得心里轻松了许多。一旦袁绍接受了这个帝位,那肯定也会接纳自己,不说能再振雄风,至少还可以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

此刻的袁术再也没了往日里的抱负,能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就是他现在心里最大的愿望。

对于袁术的决定,袁胤、阎象、杨弘等人也没有什么意见,当初他们就不是很支持袁术当这个所谓的仲氏皇帝。眼下袁术困顿,出于臣子之义,他们也不好就此撒手不管,尽管他们也有另投他人的想法。

袁术派出亲信迅速北上,前往冀州送信,自己则领着剩余的部众及家人,慢慢地往北方进发。

袁绍得到袁术的信后,刚开始时大喜,他喜的不是自己可以当皇帝,而是袁术终于认输服软了。袁术时常提及袁绍是庶出,而他是嫡出,这样的说法令袁绍非常不满,总觉得自己在袁家低了他一头。袁术此信,已经明明白白地说明,他是不如自己这个哥哥的。

当袁绍拿着袁术的信与田丰、逢纪、沮授等人商量时,众人都认为这是袁术的嫁祸之计,自己皇帝当不成了,就把这顶破帽子让自己的哥哥戴上,这是哪门子的道理?况且汉室天子犹在,号召力也还有些,而袁术的仲氏皇帝从未被天下人承认过,就算取来也是号召不了天下的。

其实袁绍心里还是颇有些心动的,皇帝的宝座,是他心底里最深处隐藏的东西。但他听了众人的意见,觉得很有道理,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兄弟毕竟是兄弟,血浓于水,尽管袁术一直轻视袁绍,但现在袁术破落了,可能还有生命危险,袁绍也不忍见他日子过得如此凄凉,便要自己的长子、青州刺史袁谭去接袁术。

袁谭得令后立刻动身,可是却被刘备的人马挡住,原来曹操通过“幽灵”组织知道了袁术的下落,判断他可能要北上去冀州,投靠袁绍,而袁绍也很可能派人南下接应,便以朝廷的名义下诏,让刘备派兵在徐州的北部阻截。

袁谭不得通过,又不愿为此事与刘备翻脸,反正他对自己这个叔父从无好感,便打道回府了。

袁术一边望眼欲穿地等待着袁绍的消息,一边缓慢地往北行走,一行人磨磨蹭蹭,终于来到了江亭,此时已是六月份了。天气酷热难当,袁术想要找个干净的房舍休息,左右四处搜寻,只找到一间破败的农舍,将其打扫一下,在地上铺上草垫,让袁术休息。

袁术腹中饥饿,便让左右开饭,杨弘等人四处搜刮,却苦着脸来禀道:“军中只余麦屑三十斛了,哪里还有稻谷?”袁术不信,又派人去找,回报也是如此。

袁术本来过惯了奢侈的生活,何曾吃过麦屑,便把眼睛一瞪,喝道:“那就去四处农家找些鸡鸭鱼肉,朕要吃的!要吃的!”

那名侍卫诺诺而退,袁术在草垫上坐了半响,肚子开始咕咕叫了,还不见有食物端上来,正要发怒,却见杨弘来禀道:“主公,那名侍卫私自逃跑了。”

袁术愤怒中夹杂着无奈,他恨不得将那人抓住碎尸万段,可此刻的他却是无能为力了。屋外阳光刺眼,白花花的一片,袁术见杨弘等人都热得汗流浃背,自己久坐屋中,也暑热难消,便对杨弘道:“杨大人,天气如此酷热,朕欲喝碗蜜浆,你去找些吧。”

杨弘年岁已然不小,长途的跋涉让他消瘦了许多,听到袁术的话,虽然心里很不想去,但还是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安排部下去寻找蜜浆了。

又是过了半响,杨弘方才端着一个粗瓷碗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