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春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春秋时的男女丑闻是极多的,其中影响政事的才会见诸史书,以史书所载之多,可以推测当时绝对没有后来森严之极的男女大防。譬如田恒故意“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为后宫,后宫以百数,使宾客舍人出入,后宫不禁”,他死时,“有七十余男”,生女还不知有多少。若非当时的社会没有后时的贞节概念,田恒绝对不会用这种方法来壮大田氏一族(按:春秋时的“宫”指大屋,非王侯专用之词)。   
  所以,小说中伍封与妙公主私定终身、与众女的自由恋爱绝非没有历史依据。   
  春秋战国之时,女人是可以拿来赠送赏赐的,运气好的被赏赐给下属为妻妾,运气不好的便是奴婢侍姬,卿大夫之间互相索要、赠送女人的事常见得很。最骇人的是齐相国庆封与大夫卢氏两家,妻妾互不为禁,两家常行换妻之举。   
  有时候为了抢女人,常常酿出影响政局的祸事。前文所说的夏姬便是如此,还有楚文王闻息侯夫人息妫之美,索性灭了息国,将息妫抢了去立为夫人,号称桃花夫人,生下二子先后为楚王,幼子为楚成王。楚平王因抢了儿子的新妇,以致逐杀太子建和伍氏一家,伍子胥奔吴,十余年后攻入楚国,鞭尸报仇。国君如此,卿大夫亦然,宋国太宰华督见司马孔父嘉的妻子魏氏甚美,设计杀了孔父嘉,连宋殇公也死于乱中,魏氏自尽,孔父嘉之子木金父被家臣抱着逃到了鲁国,其六世孙便是孔子。   
  一夫多妻是定制,但那时候并没有“三妻四妾”的说法,妻妾的地位分得很清楚,嫡妻只有一个,其次是媵,然后是妾,妾媵不限人数,至于姬婢便不在妻妾之列了。   
  现代人的历史小说中常常时有意忽略此事,写成一夫一妻,这是不合历史习惯的,尤其在春秋战国女权低下的时候,如果伍封只娶了一妻,从地上掘一个那时人出来,他若能说话,必定会讥笑作者之无知了。   
  贤如孔子,也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像伍封这样爱护、善待甚至重用女子的人,当时可能是没有的,即使有也应是微乎其微,我想,这只能在小说中才能见到吧。   
  伍封对女子并不大守礼,因为他没有受过后世有关“男女大防”的教育,何况以当时的环境,作为贵族来说太容易得到女人,他在婚前只是时时与女人搂搂抱抱,这在当时应该是罕见的了。其实也可以将他写得如理学家心目中的君子,但那样太不合乎当时和环境,也不合乎伍封的性格。   
  7、夷人   
  春秋战国之际的夷人除了齐东莱夷之外,还有淮北沿海的夷人,统称九夷,小说中为了方便,只写了齐东的夷人。至于九族的名称是来自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史籍。小说中对各族的写法各有参照,譬如倭人便象是日本人,乐浪人、高丽人较似朝鲜人,满饰人更似后来在东北一带生活的鲜虞人和后来的女真人等。   
  8、骑马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很有名的历史事件,这是战国时期的事。春秋晚期,中原各国有没有人骑马呢?一般的看法是没有。不过我觉得春秋时除了代国、中山等地外,其它国家可能有少数地方也骑马,因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有这么一句:“左师展将以公乘马而归”,这可能就是说骑马。不过,小说中伍封提倡部属骑马应该是超前了些,不必深究。   
  二、几点说明   
  1、小说中的人物   
  (1)、伍封   
  《史记伍子胥列传》中的确有伍子胥将其子托付给齐国鲍氏的记载,其后不见于史书,而伍封之名又是从《吴越春秋》中而来。在《东周列国志》中也提到过伍封其人。不过,《逍遥游》中伍封的事迹却是虚构的。   
  根据一些记载和民间传说,伍子胥身高一丈,力大无穷,武勇和智谋都是出类拔萃的。伍封作为他的儿子,身高一丈、天生神力是可能的,不过,那时候的一丈相当于现在的2。25米左右,伍封身高超过两米,的确是很高的了。   
  (2)、其他人物   
  妙公主、楚月儿、庆夫人、平启、子剑等人都是虚构的;支离益、任公子、董梧、颜不疑、市南宜僚、南郭子綦、东郭子华、朱平漫、阿九、渠公等人一般取自于《庄子》、《列子》中的故事,譬如朱平漫散尽家财向支离益学屠龙之术,学成而无所用;任公子在东海钓上大鱼;颜不疑向董梧求学等等,这些人物历史上未必真有,市南宜僚的故事在《东周列国志》中也有描写;老子、孔子、孔子的弟子既是历史人物,也可算是传说中的人物;越女、柳下惠、柳下跖是传说中的人物;书中的人物大多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如周襄王、楚惠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齐简公、齐平公、卫出公、晋定公、田恒、田盘、田逆、蒯聩、浑良夫、桓魋、范蠡、西施、文种、伯嚭、智瑶、豫让、赵鞅、赵无恤、刘卷等等。   
  2、关于老子   
  司马迁在《史记》中就已弄不清楚老子究竟是是何年代的人,在他矛盾的说法中,老子有三个年代:   
  第一,老子名李耳,是孔子曾向他问礼的老聃,那么老子便是与孔子差不多时代的人,孔子的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前479年,那么孔子向老子问礼应当在这些年中,那么老子应是春秋晚期的人。   
  第二,老子是前374年见过秦献公的周太史儋,那么老子的生存年代又是战国中叶后了。   
  第三,老子的儿子名宗,曾做魏将,封于段干。有人疑之为《战国策魏策》中的段干崇,段干崇是战国晚年之人,那么老子也是战国晚期的人了。   
  由于《道德经》对战国中期的黄老学派有很大的影响,有人说《道德经》应该是战国早期的作品,那么太史儋和那位段干先生的父亲都不可能是老子,我以为老子还应该是孔子问礼的那个人,但孔子在春秋晚期死了,其后便开始渐渐入了战国时代。我想,老子未必年老,说不定年记还小过孔子,因此是跨春秋战国之交的人也有可能。另一种想法,也可能老子是个极长寿的人,若他能活一百多岁,孔子向他问礼与战国初期写《道德经》便有可能了。   
  如果《道德经》是战国初期的作品,那么有关“道”的说法在《道德经》之前就有了。   
  公元前594年,也就是鲁国“初税亩”的那一年,《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国大夫伯宗曾对晋景公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天之道也。”《道德经》中有“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之句,这两个观点是一样的。   
  公元前484年,《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夫差赐剑命伍子胥自杀,伍子胥临死时说:“吴其亡乎!三年,其始弱矣,盈必毁,天之道也。”《道德经》上说:“得此道者,不欲盈”,仿佛与伍子胥互为问答。   
  《国语越语下》记载,范蠡曾说:“上帝不考,时反是守,强索者不祥。得时不成,反受其殃”,“无过天极,究数而止”,“必顺天道,周旋无究”,“圣人之功,时为之庸,得时不成,天有环形,天节不远,五年必反”。这些物极必反,强弱互变的道理,纯粹是《道德经》中一类的道家者言了。   
  有关“天之道”必定是老子的时代或其之前时代有识之士的认识,或者是《道德经》书成之前就有的了。   
  3、朝鲜   
  朝鲜的国主据说是周武王封的,名叫箕子,朝鲜至今还在流传的歌谣中,也说他们的祖先是箕子。这位箕子是商王之后,周武王夺得天下之后,不肯臣事于周,武王招见他,他便写了一篇《洪范九畴》的文章交上去,然后去了辽东,也就是现在的朝鲜。由于朝鲜在历史上分为百济、新罗、朝鲜等国,分分合合,箕子是哪一国的祖先已经不可考究了。由于朝鲜与中国相交,自古以来关系密切,乐浪人、高丽人散居朝鲜是大有可能的事。   
  4、日本   
  关于日本人的起源问题,日本人在明治之后就进行了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其中有两种说法与中国有关:一种说法是日本人的祖先来自于中国南方,这是从各种文化联系上得出的结论;还一种说法是日本人的祖先来自于中国的东北、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这是从古坟、陪葬品的马具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根据近年一项新的基因研究成果,科学家们通过对日本人DNA 排序研究发现,日本的本州岛上的日本人,有四分之一基因排序与中国人完全相同,也就是说,这四分之一日本人的祖先是中国人。   
  日本传说,伊奘诺尊(伊奘那岐命)和伊奘冉尊(伊奘那美命)男女二神创造了日本列岛,生下天照大神(日之女神),天照大神继承大地,派其孙子迩迩艺神统治日本,迩迩艺神下凡后,最终将王座传给了神武。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登基,但这个年代太早,基本上已经被日本史学家推翻。神武是日本第一位凡间天皇,血统一直延存到现在,现任明仁天皇是神武天皇的直系子孙,从神武到明仁已经传了一百二十五代。   
  根据中日两国的历史学家研究,中国居民曾有五次大规模迁往日本。第一次是中国秦灭六国之时,日本弥生文化的初期,即公元前300年之后的数十年间。那时候,中国人不仅带去了汉字,还带去了水稻等农耕技术和铁器制造技术。徐福东渡见于史书,不过并没有说他到了日本,但日本特别敬仰徐福、崇拜徐福,在日本有很多关于徐福的传说,也保留了许多关于他的遗迹。《日本大百科全书》载,据说徐福在日本今和歌山一带登陆,并住在附近熊野山一带。日本史料记载:“传说在熊野安身的徐福,向人传授耕作和捕鲸方法,为人们所亲近和尊重。”   
  日本不少学者研究,认为“徐福即是神武天皇”,甚至有人说“徐福是我们日本人的国父”。徐福东渡是公元前219年的事。   
  这并不是说,在此之前并无中国人到日本,因为公元前五世纪,中国有一种陶器传到日本,称为“须惠器”。小说中伍封在公元前474 年到达日本,后来又迁往日本,这是合符历史的。   
  在《日本皇室之谜》一书中,作者甚至根据日本传说,直言日本的天照大神指的是来自中国的一个部落天照族,由于天照大神被认为是日本天皇的祖先,所以日本的皇室其室是中国人的后代。   
  公元前五世记便有中国人到达日本,所以,我相信在徐福之前,肯定有中国势力到达日本,小说中伍封远游海上,到达日本建立自己的王国,便是写出了这一种符合历史的可能性。   
  5、语言和习俗   
  由于小说中的故事发生时间离我们太远,其时的社会风俗有很多是我们难以了解的。一说起古代,一般人对古代风俗常有一种片面的看法,大脑中便出现一幅古时候的图像,认为古时候都是一样的,除了人的穿着有些改变外,朝庭、官府、集市、民居都差不多,君王、官员、百姓也是千百年来说同样的话。其实这些认识都是受了不尊重历史的小说、戏曲和影视剧的影响。譬如在《三国演义》之中,常常见到“一声炮响,伏兵尽出”一类的描写,其实火药是唐代才发明的,三国时绝对不可能有炮。《封神演义》中的错误更多了,譬如当时的作战方式主要是步兵格斗,连战车都少,更不可能有骑马作战的情形。君主自称“朕”是秦始皇开始的,商纣王绝不可能自称“朕”,而且当时的官职不分文武,并无任何以“将军”为名的官职。当然,《封神演义》是神话小说,不必深究,但古往今来的许多小说都有此类问题,尤其是戏曲中更多。在近来比较流行的文艺作品中,也有不少这样的问题(尤以港台作品为甚)。   
  其实,各个朝代的社会风俗、人的起居习惯、说话方式都不尽相同。下面以人们的生活习惯为例,随便说一点点。   
  清、元是少数民族统治,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宋明时自然有些不同,宋、明与唐、五代时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宋代时开始出现的理学所至,尤其是宋代之后的男女大防,比唐、五代时要严厉得多。   
  唐代的皇帝身上有少数民族血统,唐代女人的服饰也十分性感,这是后世所没有的。唐代的公主常常在丈夫死后改嫁,宋代之后便基本上没有了。   
  唐与晋、汉又有不同,譬如两汉、三国、晋时的人都是席地而坐,除非在军营之中,平时是不坐椅子,唐时的人才开始坐椅子。   
  晋与战国、秦代、汉时也有不同,不过其中的区别主要体操现在权贵身上,譬如门阀之见和服用“五石散”而导致整个风俗的变化。   
  6、小说中对历史人物的称法   
  史书上对周王、诸侯是用谥号称谓,譬如周敬王,“敬”是死后的谥号,也就是说,他活着的时候,是不会有人称之为周敬王的。其余齐平公、卫出公、郑声公也是如此。不仅是天子诸侯,卿大夫也一样,例如赵鞅在史书中为赵简子。   
  按道理,该人活着的时候,就不应该用其死后的谥号来称谓。但写小说不能拘泥,我觉得天子诸侯用谥号称谓,便于读者理解。因为书中历史人物太多,小说又长,如果不称齐平公而称姜骜,那么读者可能会一时想不起来该人是谁、是何身份。称齐平公就方便了,身份地位一目了然,写起来方便,读起来也容易。   
  还有些人物,譬如柳下惠、柳下跖二人,关于他们有多种说法,甚至连出生年代也不尽相同,他们也不一定是兄弟。小说中主要是采用的是民间传说,属于虚拟人物。   
  由于本书故事发生的年代,离我们太过久远,如果没有适当的铺呈,对历史不是很熟悉的读者,可能会难以融入故事情节。因此本书的第一章是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环境及生活习惯详细铺陈,而临淄之变是春秋末年政事演变最有代表性的事件,以此事件为小说开局,相信读者比较容易理解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第二章才开始进入人物刻画,第三章主人公才正式现身。   
  对小说来说,这种写法对读者的耐心是一种考验,在当代小说创作中,这种写法是小说家一般不愿意采用的。我曾稍稍改动,让主人公在第二章中便现身,不过仅仅是露了一下面而已。就小说创作言,这种改动其实是我很不愿意的。今后在本书正式出版时,主人公仍将在第三章才会出现。   
  本书写的是春秋战国之交的事,我在写作中尽量避免一些大的错误,在描写行政、军事、外交上尽量合乎史实,在描写人物时对其起居饮食、服装玉饰、兵器甲胄等细节上也比较留意。   
  最难的是当时人的语言习惯,在我们说的话中,有很多习惯用法在当时是没有的,或者是另外一个意思。譬如说,春秋人所说的“小人”和“君子”,与后时的用法便大大不同。后世所说的“君子”一般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行为卑鄙的人,是从品德上来描述一个人。春秋时“小人”和“君子”却是描述人身份的词语,“君子”指的是地位高的权贵,“小人”指的是地位低的人。这样的语言用法还有很多,譬如后世常常用到的“有缘”、“无缘”、“随缘”、“机缘”等语,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传入中国后才逐渐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