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高科技军阀-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匪祸来破坏红军安全的企图破了产。”捷尔任斯基借此机会为肃反委员会对苏维埃社会的全面控制打下基础;“反**活动正在四处漫延,在我们生活的所有领域,以各种形式表现着,由此可见,没有哪个领域是肃反委员会不应该涉人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势对苏维埃政权非常不利,因为只要协约国集中兵力在芬兰湾登陆,便可以一直打到莫斯科,结束苏维埃政权的历史。但幸运的是,战后出现的规模反战情绪使得西方国家已经没有力量集结起足够用来干涉的兵力了。

但让列宁和人民委员会成员没有想到的是,最大的威胁,竟然来自于东方。

布尔什维克认为,整个东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都起来极力反对他们,因而他们决定向东方输出**,在中国制造混乱,肃反委员会对中国的间谍渗透行动显然要比对西方国家成功得多。肃反工作人员曾不无自豪地说,是他们在保卫年轻的苏维埃国家、在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及其秘密机构阴谋的斗争和在东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掀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列宁曾高度评价了肃反工作人员的工作、称他们是“反对来自那些比我们强大得多的敌人企图颠覆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的有力武器。”列宁说:“俄国和国外的资本家先生们我们知道,你们是不可能喜欢这个组织的。而确实也是不可能的。在你们扼杀我们、围困我们之时,在你们策动内部阴谋、为破坏我们的和平劳动而不惜犯下任何罪行的时候,它比任何人更能对付你们的阴谋、对付你们的蓄意破坏。”

尽管针对中国所采取的行动不象列宁以及人民委员会认为的那样规模庞大,但肃反委员会的确获得了一系列的胜利。肃反委员会最有效的武器便是按沙皇时代的“暗探局”创造的模式,派遣间谍“鼹鼠”和奸细进入这两个国家展开活动。在一开始,一切顺利,中国因为国内的各种问题而陷入到了动乱之中,无暇顾及苏维埃俄国的行动,同时中国还要提防日本的侵略,这给了苏维埃俄国控制东方的大好机会。布尔什维克党人抓住这一宝贵时机,越过高山跨过平原向东方“前进”,不但恢复了对外蒙古和唐努乌梁海的渗透,还建立了“远东共和国”。虽然日本在协约国的纵容下不断增兵西伯利亚和满洲,但最终却酿成了和中国的战争。

对于中日战争的爆发,最感到欣慰和高兴的,就是苏维埃政权的领导者们了。

但让列宁和捷尔任斯基没想到的是,战争的结果却适得其反,中国和日本这一对死对头在经过了一场激烈的厮杀之后,竟然会突然间停战,并化敌为友向苏维埃俄国发起了进攻,苏维埃政权突然间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失血的巨人,面对两个东方大国的联手进攻,竟然丝毫没有抵抗之力。

现在的苏维埃俄国,虽然因德国的战败而免除了《布列斯特和约》带来的领土损失,但捷尔任斯基知道,现在东方的局面,却不能指望同样的情形出现。中国和日本,现在都是非常强大的国家,和处于胜利巅峰但却拉断了肌肉的德国完全不同。

现在的中国政府,虽然并不是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但却有美国的背后支持。而美国对中国的支持,就是通过那个中国将军实现的。

刚才张雅婷给他提供的关于杨朔铭的情况,让他对这个神秘的中国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谢尔任斯基翻开了一份特别的档案,他拿起这份档案看了看,上面的那张照片上的那张年轻英俊的脸,嘴角似乎正透出一丝阴冷的笑。

虽然是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但谢尔任斯基却感觉到,那双看着自己的眼睛,透着不一样的冷峻气息。

捷尔任斯基原来寄希望于,这位年轻的中国将军能象那些头脑简单的中国热血青年一样,受到共有主义思想的吸引,成为布尔什维克的一员,但通过张雅婷对他的描述,他已经觉得,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了。

如果张雅婷所说的都是真的,这个人,现在肯定已经完全投向了美国财团的怀抱。

先是吴佩孚,再就是这个杨朔铭,他们似乎都对维持中国主权和领土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不象那些唯利是图的旧军阀。

而其它那些军阀,则根本和共有主义是无缘的。

也许,越飞是对的,应该考虑在中国无产阶级当中寻找并培养真正的代理人了。

捷尔任斯基放下了手中的秘密档案,重新将目光望向墙上的地图,他习惯性的由西方看起,他的眼睛,首先盯在了德国身上。

在图哈切夫斯基和“胡子很大,脑子很小”的布琼尼兵败华沙城下之后,向西方输出**已经在事实上变得不可能了。而列宁和人民委员会的委员们之前曾盼望着出现一个红色的波兰,然后是红色的德国。

第303章 追寻昔日的辉煌

其实早在通过对外情报系统搜集情报之前,苏维埃俄国就已开始采取一系列步骤,以实现其在国外的大规模秘密行动的计划。当肃反委员会还在为保卫布尔什维克制度免受国内现实的和臆想的敌人的侵害而努力的时候,国外的苏维埃间谍机构就开始了活跃。他们的活动主旨是为了对外输出革命,而且当时在国外的大部分行动不是肃反委员会组织的,而是由控制在布尔什维克党人手中的共有国际组织的。共有国际执行委员会(nkkh)称自己为“世界革命的大本营”。

在十月革命后,相当一部分布尔什维克领导人都一直在期待着革命先传播到欧洲,然后席卷全球。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中欧几个大帝国的垮台,这使他们燃起了希望。列宁曾充满激情的写道:“世界革命在一周的时间内向我们走近了许多,我们可以认为它在最近的几天内就会到来……我们应该不惜自己的生命去帮助德国工人们加快革命的到来,革命应该很快就在德国开始了。”

在同协约国正式停战的两天后,德国突然宣布成立“共和国”。德国的好多地方按照苏维埃的模式建立起了工农苏维埃。 但列宁的欢欣和热望很快就消失了。柏林的起义很快便被镇压下去,而不久前成立的德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罗莎?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在,而被德军中的右翼激进分子杀死。虽然他们的死使德国布尔什维克党以主要左翼政党身份取代德国社会民主党位置这一本来已经十分渺茫的希望更加无望,但莫斯科却因此而能够毫无障碍地向德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强加自己的意志。因为就在遇害前不久,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领导人,罗莎?卢森堡曾批评布尔什维克制度,并指责列宁不是在搞无产阶级***,而是在搞对无产阶级的***。她大概是唯—一个敢于公开反对列宁、抵制把共有国际变成苏维埃俄国对外政策的工具的外国布尔什维克党人。

在莫斯科俄国革命剧院举行的共产国际成立大会中,参加大会的代表中只有五人是从国外来的,其他的“国外”代表则是由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从那些逗留在莫斯科的外国追随者当中选出来的。他们当中许多人甚至就从未到过他们所代表的那个国家。而且,他们所代表的党派,有些根本就没有成立。但是,对于大多数欧洲左翼运动的代表来说,这些技术上的细节没有多大意义。对于许多左翼积极分子来说,莫斯科成了新的社惠主义的耶路撒冷,而共有国际的建立只是更加坚定了他们对光明未来的信念。

在共产国际第一次大会的工作结束后两周,劳合?乔治对法国总理乔治?克雷孟梭说:“整个欧洲都充满了革命情绪……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秩序的各个方面都为欧洲各个地方的人民群众所怀疑。”

实际上,早在共产国际开始输出革命之前,革命就已经开始迅猛展开了。在没有莫斯科帮助的情况下,仅在轰轰烈烈的几周内,匈牙利和巴伐利亚(相继成立了共和国。共有国际主席格里戈里?季诺维也夫曾预言说,一年内整个欧洲就会变成共产主义的欧洲。但布尔什维克遭受的打击是沉重的: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就被正规军和起义部队打败了,而罗马尼亚的入侵则结束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

而出人意料的是,德意志帝国却成了当时与布尔什维克政权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的唯一大国。

苏德两国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约》签订后就互派了大使。德国在战败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退位,让位给了鲁普雷希特皇子,德意志帝国的国祚得以保存下来。为了打破孤立状态,德意志帝国同苏维埃俄国这两个本来在意识形态领域完全对立的国家竟然走到了一起。

由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所规定的诸如德国不能发展空军、海军,不能拥有坦克、大口径火炮和反坦克炮等重型装备,陆军被限制在10万人的规模等种种限制被德***方高层视为奇耻大辱,德意志民族与生俱来的傲慢在战败屈辱的不平等条约的煎熬下,必然形成强烈的反叛意识。而德***方和军火工业巨头们,正是这种反叛意志的直接体现。但是他们明白,目前英国和法国的实力占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明着对抗显然行不通,因而在暗地里,德国一刻也没有停止尝试“曲线救国”的办法。这时,苏维埃俄国就成了最好的伙伴。

由于战败的德国只有听从发落的份儿,而苏俄则更是不入流的异类,这两个国际社会的“孤儿”在倍感“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之下,秘密签订了《拉帕罗条约》,约定相互取消彼此的战争赔偿要求,全面恢复两国外交关系,建立紧密的贸易同盟。德国就此成为苏俄最大的贸易伙伴。

出现这种情况,看似不可思议,实际上却很好理解。由于德国备受英法的压制,又面对波兰强烈的敌意,与苏俄交好不仅在贸易上可互蒙其利,而且在政治和军事上,也有削弱波兰、减轻英法对自身压力的重要作用。

在德军中威望很高的塞克特将军,就是坚持与苏联建立军事与工业合作的始作俑者。他一直坚定的认为:军队为统治权力的基础,军队的威力在于素质的优良,军队的作战潜能源自军官团的培养。塞克特在一战结束后,事实上成为了德***队的灵魂,尽管德军的总参谋部已经被英法强令废除,但塞克特以兵务局的名义,将总参谋部这一德军超强战斗力的精髓保留了下来。在国防军10万人数的限制下,他的应对之道是将每一名士兵都变成未来军队的种子,每一名军官都具备未来将军和元帅的能力,一旦开动战争机器,这10万人立刻就能培训和组建百万大军。塞克特曾这样判断苏德《拉帕罗条约》,“尽管(与苏俄的贸易)对德国很有好处,但它(条约)的经济价值并非主要方面,政治意义才是关键所在。苏德关系的进展,是和平迄今为止,德国所取得的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权力增长。这种关系的进展,在一般情况下从经济合作开始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苏德)合作的力量在于,这种经济互动将为未来的政治和军事的合作铺平道路。”

对于同德国秘密结盟,苏维埃人民委员会的很多领导人一开始并不看好,捷尔任斯基也一度对此表示疑虑,但列宁坚持同德国结盟的主张,最终使结盟得以实现。而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列宁的这一主张无疑是相当英明的。对新生的苏维埃俄国来说,简直可以说是外交领域的奇迹。

现在,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敌人,是来自于东方的中国和***。

捷尔任斯基的目光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在东方停留了下来。

能不能将同样的奇迹,也在东方复制呢?

捷尔任斯基紧紧的盯着地图上的那个细长的滨海岛国,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几下将剩余的食物全部吃光,然后取过笔,开始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灵光一现时产生的伟大构想。

“……我认为我们在坚持两次对华宣言政策,扶持中国党工作的同时,应该加强同***的联系,***帝国在东方的处境和德意志帝国在西方的处境很相象,很可能会成为继德意志帝国之后第二个对保持苏维埃政权的独立和存在有决定性作用的国家……”

哈萨克,怛罗斯河畔。

杨朔铭看着远处的古战场遗迹,骑着马缓缓向前走着,他的目光不时的扫过地面,象是在寻找着什么。

“你确定这里就是当年的古战场?”龙永华看了看给他们带路的亚尔迪,问道。

“就是这里。”亚尔迪点了点头,肯定地答道,“不过,是不是将军要找的地方,我可不能确定。”他看了杨朔铭一眼,说道。

杨朔铭没有说什么,忽然他象是发现了什么,从马上一跃而下,而陪伴在他身边的帕丽丝也跟着跳下马来。

杨朔铭俯***子,伸出手在地面上轻轻的拂开一层沙土,将下面掩埋的东西取了出来。

那是一枚已经锈蚀得非常严重的小铁条,几乎看不出本来的面目,但杨朔铭还是能够确定,这曾经是一枚锋利的箭镞。

“这是什么?”帕丽丝来到杨朔铭身边好奇的蹲下,看着他手里的东西问道。

“这是一种弩箭的箭头。”杨朔铭将手中的箭镞递给了她,根据“超级电脑眼”给出的分析提示,对她说道,“这种弩箭的射程,应该能达到300米吧。”

“你知道得可真多。”帕丽丝满眼爱慕之意的看着他,微笑着说道。

杨朔铭笑了笑,没有再说话,他直起身,步行向前走去,目光仍不时的注意着地面上的东西,帕丽丝跟在他的身边,不时的用一双穿着漂亮皮靴的秀足扫着地面,帮他寻找着可能出现的古人的遗物。

“这是我上一次来这里的时候,在一处山洞里找到的。”亚尔迪来到杨朔铭的身边,摊开巨大的手掌,将一个亮晶晶的灰白色的东西送到了他的面前。

杨朔铭看到在亚尔迪的手掌上,竟然是一个小小的片状玉环,不由得一阵惊愕,他小心的将玉环拿了起来,在阳光下仔细的看了起来。

这个玉环的材质是和田青白玉,上面雕有一头矫健的带翼飞龙(应龙)这条龙造型威猛雄壮,雕刻手法及周围的卷云纹饰带有明显的唐代玉器特征。可能是因为年代过于久远和使用过的关系,玉环上有些纹饰已经磨损。

“这里果然便是怛罗斯故地。”龙永华叹息着说道,“想不到就是在这里发生的那场大战。”

怛罗斯战役是唐玄宗时唐朝的势力与来自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新兴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势力在中亚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怛罗斯之战是一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碰撞,其影响极为深远。而这一次杨朔铭循着先辈的足迹来到这里,心里的感触,非三言两语所能形容。

公元6到8世纪,是西欧人眼中的“黑暗时代”。然而西欧之外的世界此时并不“黑暗”,欧亚大陆上有三个大帝国正处于兴盛期。除去固守东南欧和近东的拜占庭,另外两个便是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

751年时的中国,正是盛唐的天宝年间,处于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在李隆基统治的时期里,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点,是当时世界上最令人尊敬的强国。

汉民族先民——华夏族通过战争和文化融合,掌握了黄河流域(中原)和长江流域(江南)的土地。对汉民族而言,中原江南以外的蛮荒之地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因为这些土地不能大面积种植农作物;而汉族的“扩张”多是因为不堪周边民族为争夺过去属于自己的领土而进行的屠杀、劫掠和骚扰,出于稳定该国疆土、以绝后患的目的才大举兴兵。为了保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