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高科技军阀-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轻咳了一声,没有说话。

“我的建议,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当然,肯定也有不足的地方,大师如果有什么意见和想法,直言不妨。”杨朔铭看着**,诚恳的说道。

“佛曰:众生平等,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反对废除农奴制度的。”**哑着嗓子说道。

听到**的回答,四位噶伦和噶丹池巴的脸上全都是震惊之色。

“我知道大师和从位高僧是在担心什么。”杨朔铭笑了笑,说道,“我在这里再重复一遍,政府是出巨资从诸位手中购买土地分给农民和解放的农奴,诸位转让给政府的土地,是有着很高的补偿的。出让土地所得的收益之丰厚,是诸位想象不到的。”

“我们当然明白杨总长的意思。”噶丹池巴似乎是对**的软弱感到不满,大声的说道,“但是,杨总长想过没有,对我们来说,转让土地的收益只是一时的,而土地上的出产,可是无穷无尽的”

“土地上的出产无穷无尽这句话,值得商榷。”杨朔铭笑了笑,说道,“我调查过,这里的土地比之内地,可以说相当贫瘠,加上落后的农奴制的束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农业生产工具简陋,主要农业区仍在使用木犁、木锄,间或有铁铧木犁。收获量仅为种子的4至5倍。畜牧业牛羊的成活率分别约为百分之五十和百分之三十。手工业一般作为家庭副业,如捻毛线、织氆氇、畜产品加工等,工具和技术也很落后。西藏的土地出产,其实极为有限,以金钱计算的话,并没有多少,怎么能说出产无穷无尽呢?”

听了杨朔铭的话,噶丹池巴一时间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废除农奴制,只会令诸位高僧的财产增加,不会减少。”杨朔铭说道,“农奴翻身了,生产有了积极性,诸位手中还留存的土地的收益自然会增加,而转让给政府的土地所得的金钱补偿,如果用于投资藏地或内地之工商业,如铁路公路等事业,其收益所得,远非诸位所能想象。现今青藏铁路之已通车路段之收益,我想诸位高僧不会没有看见吧。”

听了杨朔铭的话,四位噶伦和噶池丹巴似乎心动了,他们飞快地交换了一下眼色,目光再次集中在了**身上。

“杨总长所说的土地改革办法,内地也是这么做的,是吗?”**深吸了一口气,又恢复了往日的慈眉善目的样子。

“是的。”杨朔铭笑着点了点头,“所不同的是,收购内地的土地,政府没有象收购西藏土地这样出这么高的价。”

“既然杨总长这样为我们大家担保,我们如果还不同意,就太说不过去了。”**说道。

听到**已经表态同意,四位噶伦和噶丹池巴也都纷纷表示支持。

看到喇嘛们的表现,杨朔铭露出了一个满意的笑容。

当杨朔铭回到自己在布达拉宫的房间时,屈霜已经早早的等在了那里。

“怎么样?同意了?”屈霜看到杨朔铭似乎显得很高兴,不由得兴奋的问道。

“嗯,同意了。”杨朔铭点了点头,来到了窗前,他抬头凝望着碧蓝的天空,手轻轻的扶住了窗台,“还算他们识相。”

屈霜跟着他来到了窗边,他望着天空中一艘艘带有狰狞的巨龙彩绘的飞艇,以及艇腹下巨大的炸弹挂架,立刻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事。

“你又来这一手了,上一次是把满清小皇帝赶出故宫,这一次又拿来吓唬一帮喇嘛。”屈霜笑着说道,“这种事,也只有你杨瀚之干得出来。”

“让他们知难而退,总比血流成河要好得多。”杨朔铭的笑容忽然变得有些落寞。

“是啊西藏的问题,能如此解决,再好不过了。”屈霜也叹息了起来。

“你啸白在这里多留一段时间吧。有些事情,我不便出面,你做比较好。”杨朔铭伸手拍了拍屈霜的肩膀,说道。

“你下一步又打算去哪儿?”屈霜问道。

“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杨朔铭平静地说道。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和平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国内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很严重。时任中华民国财政部长的杨朔铭效仿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国民经济的政策,以增加基础建设投资和扩大内需来刺激经济。而为了保证国防力量不受削弱,他的努力更集中于军工重工方面,这也是中国政府高层的意思。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杨朔铭追加了相当数量的军费预算,以保障军工重工的生存。中国海军虽然因“华盛顿条约”的关系,放弃了五万吨以上巨型战列舰的建造计划,但二万吨级的重巡洋舰的建造却丝毫没有放松,海军陆战队则计划把常备军从8个旅扩编成8个师,同时,海军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的建设计划也提上了议事日程,除了海航和陆航,中国政府还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建设一支“大空军”的方案(其中包括五百架能轰炸到日本本土和苏俄首都莫斯科的远程轰炸机)不过,杨朔铭很快便发现单凭扩充军备的作法并不能真正的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健康的发展,而且中国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只有刺激起国内的消费才可能带动真正的内需增长。而刺激消费的根本办法是提高国内消费水平,为此就必须增加国民收入,归根到底是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并努力打开出口局面。由于大兴建设的中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业制成品特别是机械设备的出口市场。看到这一点的不只是杨朔铭,各省省长已经开始和美英等国打交道了。中国内地交通要道的长江航道全部开通,大批满载着外国机器的货轮长龙开始源源不断涌入中国的腹心,返航时又满载着中国的农产品和原材料。

考虑到要加强自己的重工业基础、同时实现技术更新换代,杨朔铭主动向美国购买其过剩的机器设备。杨朔铭通过种种手段,包括与美国各大家族财团打交道,从美国搞到中国想要的东西。而现实的美国资本家们发现这当中的利润时,也表现出了精明的商业头脑了,争先恐后地跑到中国来搞推销。当然,有些不肯转让的技术和要价太高的设备,则需要靠杨朔铭设在美国的各大“代理公司”出手。代理公司的一种作法是通过中间代理收购目标公司的股票,从而掌握其控股权。他们的作法被美国金钱大亨摩根讥笑为“中国式土财主的办法”,可摩根并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这些公司就成了中国在美国最大的一笔财富。

在这一时期,中国大陆上出现了少有的和平与宁静。从东北到华南,大家都埋下头来搞建设,在和平的环境中谋求发展。起带头表率作用的是各个自治省和北京的中央政府,而北京政府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杨朔铭。

与以往靠武力征战和政治权谋获得权力的弘宪皇帝袁世凯不同,杨朔铭更象是一位建设者而不是征服者。为了医治多年战火给中国造成的创伤,杨朔铭辅佐大总统徐世昌,制定了各项发展建设规划,从铁路交通到农田灌溉,从工厂电站到山区学校,从医院码头到防洪大堤,他用自己的辛勤和心血在曾经饱经罹难的中国大地上编织起了对未来的梦想。此外,他大刀阔斧的推动政治体制改革,重新修定了新的法典和制度,向中国几千年来由政府控制一切的官本位传统发起挑战。他聘请外国专家,派人出国进修,大力兴办教育,甚至鼓励外国传教士来到中国,条件是他们要承担起乡村扫盲教师和医生的义务。

除了全心搞建设外,杨朔铭的主要业余爱好便是悄悄溜出北京搞微服私访,他的这一爱好也影响了北京政府高层。没过多久,中国的大街小巷都谈论起了“清天大老爷们”微服出访的种种奇闻佚事。先是说有一次,一位为给儿子治病而被迫卖身的寡妇被一位好心人救下,当恩公问她怎么会沦落至此时,她哭着说都是狗官在发大水那年抓了她丈夫去欧洲打仗战死,害她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哭着哭着就骂起害她一家的狗官及其后台北京政府来。恩公又问她为什么没拿到阵亡将士的抚恤金,她说根本就没人告诉她有这笔钱,就是有这笔钱她也不可能从如狼似虎的官府那里拿到。那恩公便给她写了张字条,叫她去找当地的官府。她提心吊胆拿着字条去了,哪知那些官见了这条子都对她恭敬得不得了,不仅重重补了她一笔抚恤金,还帮她置了几亩好田和一头牛。只是在问了乡里一个识字的先生后,她才知道,那张条就是陆军部总长蔡锷将军本人写的。而另一个说法则是一个饥饿的母亲抱着垂死的婴儿,被过路的好心人救起,也是哭骂了一通官府之后,恩公给了张字条叫她去找官府,后面有官问她哪见到的大总统,她才知道自己得遇贵人。

随着故事的越传越广,从一种情节里发展出了另一种情节,从一个故事演化出另一个故事:山野里的樵夫、河边的放牛娃、破庙里的叫花子、告状申冤的民妇、路见不平的好汉、贪赃枉法的恶吏、为富不仁的土豪、鱼肉乡里的恶霸、逃难的灾民、放高利贷的奸商、遭人陷害的工友、打家劫舍的山大王、飞檐走壁的江洋大盗等各式各样的人物和离奇情节,都出现在了微服私访的动人传奇之中。在越传越神的故事中,最离奇当属于这个了:四川大学的一间隐密的屋子里某天举行了秘密集会。与会者个个热血激昂地抨击了中国政府搞金权政治、做美国人的傀儡、镇压**运动、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的种种反动和暴劣之举,当轮到最后一个人发言时,屋角的阴影里传出一个平淡的声音:“感谢各位直言不讳,但这些都不是我的本意,今后我会时刻谨记你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来警示自己。”没等吓木了的学生们合上惊呆了的嘴,发言者已无声无息地离开了。最后,甚至于十万大山里的一位瞎眼老农气急之下,竟对上门收租的地保说:“你们不要欺人太甚不然我爬出山去,见人就说你们的坏事,一传十十传百,哪天上边就会有人来找你们,看到时他们怎么治你们”

当信心满怀的杨朔铭迎接来他担任财政部总长后的第四个春天时,一个神话已经在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了。第一次享受到和平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中国人民从这位年轻的领导者身上找到了一样失去已久的东西:希望。正是他给他们带来了过上新日子和好日子的希望。在废除了封建农奴制的雪域高原上,广大的藏民甚至传说杨朔铭是大威德金刚现世,一位应世而生的圣主明君。就连日本陆军的情报部门和在华间谍机构也不得不承认,杨朔铭靠大搞建设、发展经济和“狡猾地制造和传播笼络人心的个人宣传”,已经成功地“欺骗了中国广大的无知民众”。杨朔铭使中国政府得到了一件从袁世凯以来历任领导者做梦都想得到的东西:人心。

持续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果,各自治省和直辖省的经济都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而由于杨朔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布局较以往更为全面均衡,中国各地的文化传统和基础更加深厚,对各地及外国的人才吸引和容纳力也变得更强,中国的经济开始全面追赶并逐渐超越了日本。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中心也逐渐从较之商业化和庸俗化的广州移向更加国际化和贵族化的上海。

第379章 走上歧路的德苏日

由于中国的工业生产获得了高速度发展。中国从一个孱弱落后的传统农业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强国之一,与1913年最重要的工业品种相比,中国的钢产量、采煤量、石油开采量、发电量均是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增长。据估计,中国的全部工业产值增加了10倍,其中生产资料生产增长了15倍,消费资料生产增长5倍。一些主要产品如钢、铁、电力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这样高的生产发展速度,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工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发展速度方面,而且在较短时期内建立起了一个部门相当齐全的工业体系,从而大大加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中国新建或大大发展了一系列对整个国民经济改造和国防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重工业部门,如造船业、汽车和拖拉机制造业、机床制造业、飞机制造业等。而正是这些奠定了中国在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

而中国的崛起也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直接改变了德国、苏联和日本的历史走向。

苏联和德国签订《拉帕罗条约》后,德国很快就成为苏联最大的贸易伙伴。苏德《拉帕罗条约》使德国不光从苏联那里得到贸易方面的好处,更为重大的是它的政治意义。苏德关系的进展,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德国所取得的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权力增长。这种关系的进展,在一般情况下从经济合作开始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苏德合作的力量在于,这种经济互动为未来的政治和军事的合作铺平了道路。

1921年初,为了将规避《凡尔赛和约》,将本国的军事工业转移到国外发展,德国兵务局总监塞克特将军在国防军中组建了代号为“r小组”的部门,由亲信冯?施莱歇尔负责,专门与苏联对外贸易人民委员会主席格拉辛对接,建立德国对苏联军事工业的秘密援助。1921年9月,苏德双方代表在施莱歇尔的公寓中开始了秘密会谈,双方就德国对苏联军事工业进行金融和技术的援助达成了实施细节的一致。当然,对于德国方面的“厚赠”,苏联方面也必须回报德国国防军,这就是允许德国军方在苏联境内建立军事工业所需的兵工厂和训练基地。

随后,施莱歇尔代表德国军方成立了若干家“壳公司”(其中最有名的就是ge妇)这些公司负责德国军方向苏联军事工业提供的第一笔7500万马克的资金援助。1922年3月,第一批德国军工专家来到苏联。一个月之后,德国“容克”飞机公司在莫斯科郊区的菲力地区,开始建设现代飞机制造厂;“克虏伯”军火公司在苏联南部动工兴建重型火炮生产企业。随后,德国军方的飞行训练学校、坦克测试学院、化学武器生产厂、潜艇建设基地,陆续在苏联境内开始兴建。

大批德国军工技术专家被派往苏联,手把手地帮助苏联工程师们建立起飞机、坦克、大口径火炮、化学制品等一系列制造工厂。这些工厂的建成投产,一方面使苏联获得了极端宝贵的先进工业技术的扩散,培养了一大批军事工业的工程师,同时又使苏联学到了德国工业精细化的生产管理技能,大大缩短了苏联与工业化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另一方面,这些工厂使德国得以在实践中测试各种新的技术和发明,生产《凡尔赛条约》所禁止的各种重型装备和军用飞机,维持德国军事技术的世界领先水准不至落伍。德国在苏联的掩护下,在长达5年的军事工业合作中,逃避了英法巡视员对德国军事工业是否符合《凡尔赛条约》要求的检查。

在1922年至1927年历时5年多苏德军事工业合作的“蜜月期”里,也正是苏联国内争论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正是在德国军事工业的帮助下,苏联获得了工业化所需的技术、设备、经验和人才。苏联随后只需将这些宝贵的工业技术扩散加以几十倍地放大,工业化的车轮就会隆隆地滚动起来。

苏维埃俄国在“新经济政策”推行数年之后,工农业产量已经达到1914年一战以前的水平。之后苏联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而战后开始的西方的经济危机,恰恰成了苏联崛起的良机。苏联政府为此加强对外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