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高科技军阀-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些革命党人,一向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大隈重信想起了众多流亡到日本的国革命党领袖,眼满是轻蔑之意。

第062章 最后通牒

“那些家伙是完完全全的投机者,他们一直想用把满洲和蒙古转让给我们这样的条件,来换取我们的支持。至少现在,他们还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出卖我们。”想起了收到的那封民党领袖专门写给自己的长信,大隈重信重重地哼了一声。

加藤高明有些惶恐地看着内阁总理大臣,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现在追究是谁泄漏的消息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大隈重信看着加藤高明说道,“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尽快逼迫国政府屈服,不给英美等国以干涉的机会和时间。”

加藤高明连连点头,表示明白他的意思。

“英国和法国的态度我们不用过多的关注,主要的麻烦,来自于美国人。”大隈重信接着说道,“可以承认第一号到第四号的内容,尽量向美国人否认第五号内容的存在,实在不行,就说第五号是属于‘劝告’性质好了。”

“我明白。”加藤高明说道。

“不要再给国人更多的时间了,如果国人还在故意拖延,就最后通牒好了。”大隈重信又说道,“这一次我们的行动方针就是一个‘快’字,可惜已经被狡猾的国人耽误了不少时间,要知道,如果不是欧洲的战争,我们是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的。”

“请总理阁下放心,我会处理好的。”加藤高明保证道。

大隈重信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大厅。

大隈重信来到了街上,此时的天空变得分外昏暗,大团大团的乌云滚滚而来,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大隈重信抬头看了看天空,感觉着逐渐变强的风刮过脸庞,他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撑开了手的雨伞。

大雨很快的便落了下来,此时,另一个一身西装带礼帽的国人和随从打着雨伞,正急匆匆地走进了国驻日本使馆。

“怎么样?”使馆参赞梅胜向身上还在淌着雨水的那个国人——国驻日本公使陆宗舆问道,“日本元老们答应了么?”

“他们竟然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陆宗舆阴沉着脸说道,“可恶!”

“他们不是想推卸责任骗我们吧?”梅胜吃惊地问道。

“不是。”陆宗舆摇了摇头,“他们确实是不知道。大隈和加藤根本就没告诉他们。”

“元老们怎么说?”梅胜又问道。

“他们倒是答应帮忙了,”刚刚完成了“秦庭之哭”的陆宗舆有些心酸地抽了抽鼻子,尽量不去回想那些惨痛的场景,他只是简单地回答道,“能起多大的作用,就不知道了。”

“刚刚俄国公使派人前来密告,说第五号内容其实是‘劝告’性质。”梅胜说着,将一张纸条递给了陆宗舆。

“劝告性质?”陆宗舆看了一眼纸条,手立刻不由自主的攥紧,“该死的!”

“既然是劝告性质,为什么还要这样的强逼我们全都答应?”梅胜有些不解的问道。

“他们对咱们骄横惯了,想要一口吃个胖子,才这么逼咱们的。”陆宗舆说道,“如果咱们屈服认帐了,他们就算捡着了,如果因为外国干涉而让步,就说是‘劝告’搪塞过去。”

“那我们该怎么办?”梅胜有些惊慌地问道。

“马上给北京外交部急电,告诉他们,第五号是劝告性质,万万不能答应,最好不要再和他们谈关于第五号的内容了。”陆宗舆说道,“前面的一至四号,还是尽量拖延,美英法三国公使已经向日本政府出质询了,时间拖得越久,对咱们越是有利。”

陆宗舆又向梅胜强调了一些细节,在梅胜转身去电报后,陆宗舆看着手里的纸条,取过一个打火机,将纸条点燃后放进了一个玻璃烟灰缸内。

纸条在烟灰缸内燃烧起来,陆宗舆看着纸条一点一点的化为灰烬,再次在心里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

95年5月7日,北京,华民国陆军部。

“他张敬尧到底是真病还是假病?”段祺瑞恼怒地将张敬尧的回电扔到了桌子上,大声咆哮道。

“不管怎么说,他还是把兵派来了。”徐树铮对段祺瑞说道,“统兵前来的是赣西镇守使杨朔铭,带来了赣军新编第五、第六混成旅,共计一万一千二百人。全部是赣军的精锐。”

“什么精锐,别听他张敬尧胡吹大气!”段祺瑞苦笑着摇了摇头,看了看桌子上厚厚的一叠电报,“费了这么多天的劲,来的大半都是乌合之众,真要打起来,怕是连一天都顶不住。”

“不过,这支赣军可不是乌合之众。”徐树铮笑了笑,说道,“我本来没想到他们能来。”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新编新编,也就是民团拉上来凑的数而已。”段祺瑞冷笑道,“他张敬尧那两把刷子,也就是练练民团罢了。”

徐树铮听了段祺瑞的话,笑着摇了摇头,他拍了拍手,一位军官拎着一个不大的木盒走了进来。

徐树铮冲他点头示意,军官将木箱放在了桌子上打开,将里面的一支粗大的象短铳猎枪一样的长枪取了出来。

“这是什么玩意儿?”段祺瑞看着又粗又大的枪筒和摆在一旁的象茶杯一样粗细的大号“子弹”,吃惊地问道。

“他们管这东西叫什么‘榴弹枪’,”徐树铮笑着说道,“打起来象炮一样,很厉害的。”

“从来没听说过这种枪,你是从哪里弄来的,又铮?”段祺瑞问道。

“赣西杨镇守使前些日子送来的,这是他辖区内的一家叫什么‘人和公司’的枪炮厂产生的,这支赣军就有装备。”徐树铮说道,“据称这种枪就是这位杨镇守使亲自设计的。”

曾经留学德国的段祺瑞看着这把制作精良的榴弹枪,眼睛一时间瞪得大大的,象是根本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但枪身上镌刻的汉字则明明白白的告诉他,这把设计新颖的榴弹枪,是纯粹的“国造”。

“他们现在走到哪儿了?又铮?”段祺瑞想了想,问道。

“应该是已经过了郑州了吧。”徐树铮看了看地图,答道,“据说他们的辎重不少,所以走得有些慢。”

“这已经算是很快了,”段祺瑞看了看墙上的日历,自言自语的说道,“以前怎么没听说过这个人?看样子是个难得的人才啊。”

“咱们应该见见他。听说他是把手里的全部人马都带来了,就是想和日本人较量一番,”徐树铮说道,“放眼国内,象他这样的肯为国出死力的,可是不多啊。”

“那是,蔡松坡平日里叫得响,现在他的云南两师人马还没影儿呢,走到哪里了都不知道。”段祺瑞想起了这些天一直心急上火喉疾作话都快说不出来的蔡锷,不由得冷笑了一声。

“这位杨镇守使既然肯如此的出力,摆明了是想结交咱们,”徐树铮说道,“象他这样的人,应该好好的加以笼络才是。”

“你给他个电报,让他本人来京一趟吧。”段祺瑞说道,“我想亲自见见他。”

“他本人据说已经到了京城了,正等着总统和总长接见呢。”徐树铮笑着说道。

正在这时,一名军官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向段祺瑞和徐树铮各敬了一个军礼,然后低声向他们俩说了几句。

这位军官话音刚落,段祺瑞和徐树铮便各自腾的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两人各自都从对方的眼看出了震怒和惊骇。

“这是我国政府向贵国政府提交的最后通牒,请贵国政府于5月9日下午6时以前作出答复。”日本代理公使小幡(日置益月7日在安定门坠马受伤,日方改由小幡代理参加谈判)神情傲然的对坐在对面的陆征祥和曹汝霖说道,“删除掉第五号的内容,已经是我国政府所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现在的修改方案,是贵国政府必须接受的,如果贵国政府还不愿意接受,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贵国政府承担。”

“我想知道,你们这么做,是想让全体国人从此恨日本一辈子吗?”陆征祥起身愤怒的质问道,“这就是你们所说的‘两国友好’、‘维护亚洲和平’?”

“您这样理解日本对于国的好意,我很遗憾。”小幡冷冷地说道。

“你们这根本就不是商谈,是明火执杖的抢劫!”满头大汗的曹汝霖此时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懑,起身大声的说道,“在谈判一开始,日置益公使就对我说,目前的世界危机将迫使日本采取‘影响深远’的行动。他接着还象开玩笑一样的打了一个比喻,说‘当一个珠宝店着了大火的时候,要住在珠宝店附近的邻居不去拿几颗珠宝是办不到的。’可现在,你们这哪里是要拿几颗珠宝?分明是要将整间珠宝店全都据为己有!你们是强盗!彻头彻尾的强盗!”

小幡看着这些天在谈判当一直显得软弱可欺的国外交次长冲着他挥舞着胳膊嘶声大叫,一时间不免有些吃惊,但他很快便恢复了原来傲慢的神情,他没有再理会曹汝霖的大喊大叫,而是冷冷地转过身,头也不回的走了出去。

第063章 带汁袁大头

95年5月8日,上午9时,北京,南海,春藕斋。

此时,北京所有的军政两界挂名和实权的头面人物,全都济济一堂,出席由大总统袁世凯召开的特别紧急会议。

面对着一屋子的军政要员,念着日本人来的最后通牒的陆征祥的声音显得格外的压抑和悲愤。

“……帝国政府因鉴于国政府如此之态度,虽深惜几无继续协商之余地,然终眷眷于维持极东和平之局面,务冀圆满了结此交涉,以避时局之纠纷。于无可忍之,更酌量邻邦政府之情意,将帝国政府前次提出之修正案之第五号各项,除关于福建省互换公一事,业经两国政府代表协议外,其他五项可承认与此交涉脱离,日后另行协商。因此国政府亦应谅帝国政府之谊,将其他各项,即第一号、第二号、第三号、第四号之各项,及第五项关于福建省公互换之件,照4月6日提出之修正案所记载者,不加以任何之更改,行应诺。帝国政府兹再重行劝告,期望国政府至5月9日午后6时为止,为满足之答复,如到期不受到满足之答复,则帝国政府将执行认为必要之手段……”

听完了这份最后通牒的全,整个屋内一时间静悄悄的,仿佛一根针掉到地面上的声音都能够听到。

在念完了日本人的最后通牒之后,陆征祥用沉痛的声音简单说明了一下此次日交涉的情况和之后的打算:

“……我政府对于此次交涉,历时三月有余,正式会议至二十五次,始终尊重邻邦之意,委曲求全,冀求和平解决之目的,不特我国民所共知,即各友邦亦莫不共谅。惜日本或借词要挟、或托故增兵,终为武装之谈判,致不能达此目的。此次日本最后通谍将第五号撤回不议,凡侵及主权及自居优越地位各条,均经力争修改,并正式声明,将来胶州湾交还我国,其在南满内地虽有居住权,但须服从我警察、法令及课税,与我国人一律。以上各节,比初案挽回已多,于我之主权、内政及列国成约虽尚能保全,然旅大、南满、安奉之展期,南满方面之利权损失已巨。……迨一经决裂,我国必难幸胜,战后之损失,恐较之现在所要求,重加倍屣,而大局糜烂,生灵涂炭,更有不堪设想者。在京友邦驻使,亦多来部婉劝,既与国主权内政无损,不可过为坚执,政府反复讨论,不得不内顾国势,外察舆情,熟审利害,以为趋避……”

“不可!万万不可!”陆军总长段祺瑞勃然变色,站了起来,大声说道,“趋避之法,万不可行!”

“你说说看吧,芝泉。”掩饰不住脸上懊丧之色的袁世凯抬头看了一眼段祺瑞,用有气无力的声音说道。

“此等条约,其本意就是要吞并我国!就象当年他们吞并朝鲜一样!”段祺瑞大声说道,“为今之计,只有拒绝签字,退还通牒,如日本真以兵犯我,当上下一心,做全力之抵抗!”

“可我国目前国力未复,无论海陆军力,皆同日本相差过远,一旦交兵,必败无疑啊!”国务卿徐世昌忧心忡忡的说道。

“古语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玉碎尚可激励国人,团结奋起,不当亡国之奴!若屈膝为瓦求全,哪怕能苟安于一时,民心势必由此尽丧!得民心者得天下,迁就此等亡国之约,何能得民心以立国?”段祺瑞怒道。

“如今为吾国生死存亡关头!如果签字,直不啻作茧自缚,饮鸩自杀也!”蔡锷大声说道,“保家卫国乃是我辈军人天职,与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背城借一!效死一战!如今国家急难,锷愿率部作政府后盾,备效前驱!”

“我国虽弱,苟侵及我主权、束缚我内政,如第五号所列者,我必誓死力拒。”袁世凯悲叹了一声,眼泪似乎也象是要流了下来,“可我国国力未充,目前确难同日本兵戎相见啊……”

“宁可和日本人打游击,也不能因敌强我弱,就此屈服!”总统府军事参议同时也是袁世凯英秘书的蔡廷干也起身说道。

这位甲午年曾经被日军抓回本土的海军将领,此时仍和昔日一样强项。

“我国海陆军力是比不上日本,但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日本绝无以蛇吞象之力。日军虽能逞一时之凶利,占我国大片国土,但却无法长久立足。而彼无端强占我国土,必为万国所谴责,且为西国所不容,一旦欧战结束,英美诸国必然出手干涉。”段祺瑞又说道,“若签订此约,我国除束手待毙坐等亡国,再无二途可选。”

“我国陆军经过数年展,已有一定规模,尚可勉力同日军周旋,而一旦战事大起,我海军自保尚难,绝无余力同日舰相抗,斯时东南沿海重地,当不免为日舰炮火蹂躏,我华夏繁华膏腴之地,当瓦解成劫灰矣。”徐世昌摇头说道,“且日本有海军之利,可以运送陆军在我国沿海随意登陆,我陆军又不能处处遮防。以此观之,未战而胜负早定矣,莫不如忍一时之辱,学勾践卧薪尝胆之志,以图将来。”

听了徐世昌的话,段祺瑞等主战将领们一时间也变得沉默了,而有的人似乎感受到了亡国之耻加诸自身的痛苦,开始忍不住失声哭泣起来。

“日人虽有强大之海军,但此次未必能用得上。”后排站着的人群里有人忽然说道。

“此话怎讲?”袁世凯有些惊讶地抬起头问道,目光在人群当搜索着,很快便看到了一位静儒雅的军人。

“日本此次敢于如此逼迫我国,是他们认为欧洲大战正酣,列强一时无力东顾。而事实上列强一直在关注远东局势的展,只是因为暂时关乎不到列强在华利益,所谓的‘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因而谁都不愿意为我国出头,而一旦日本因我国拒绝其通牒而向我国开战,战火波及列强在华之势力范围,列强则绝不会坐视,到时候很可能联合起来进行干涉。”杨朔铭迎上了袁世凯的目光,缓缓说道,“我东南沿海之地多为英法美三国势力范围,日本舰队若要对我国采取行动,为了防止列强干涉,投鼠忌器之下,这些地方基本上是不会考虑的,对我国来说,只要守住几个战略要点就完全可以阻止其向我内地进犯。”

听了杨朔铭的话,袁世凯不由得愣在了当场。

“这位将军所言有一定道理。”陆征祥听了杨朔铭的话,象是想起了一件事,“据我驻日陆公使宗舆密报,英国驻日公使曾照会日本外务省,称日本如欲对我国使用强压手段,必须咨询英国之意见。此事或可为此之佐证。”

“而且日本虽然在南满和山东频繁调动军队,无非是恐吓之势,其自身并未做好同我国全面开战之准备。只要我国表露拼死抵抗之决心,战局一旦扩大,各国为保在华之既得利益,必将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