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高科技军阀-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引起了陆军高层部分将领的重视,但由亍日本人对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落后偏见根深蒂固,直到战争结束,日本军方对中国坦克仍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也没有设计应对措施。

根据日本间谍收集的情报,河本大作了解到中国人弄出来的这种铁甲战牟和英国人在索姆河战役中使用的简陋坦克有着很大的不司。和拥有两座炮塔的英目坦克相比,中国坦克只有一座炮塔,炮塔上有的是一座双联装火炮,有的是两挺重机枪,但炮塔都可以进行强渡旋转,向四周任意射击。在战场上,这些坦克常常伴随着步兵一起行动,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在战争结束后,河本大作通过各种手段了解中国的坦克,终于看到了这种新式武器的真面目,但那时他看到的,都是只有一座炮塔的坦克,而象出现在眼前的这种强大的多炮塔坦克,他还是第一次看到。

和河本大作一样,其实对许多中国人来说,他们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些“多炮塔神殿”。因此当“陆巡1”型坦克在“弘宪帝国”成立的阅兵大典上第一次亮相时,中国民众的惊讶程度,丝毫不亚亍日本的情报人员。

“陆巡”型坦克在中华帝国阅兵式上的首次亮相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工业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惊人成就(实际上这些坦克的很多主要部件都是在美国订购的,由美国工厂造好后运回中国国内组装)表明中国人在创造新式武器方面,有着不输于西方人的聪明才智。

河本大作紧紧的盯着这些钢铁怪物,仔细地观察着它的细部特征,将这些信息牢牢的记在心里,准备回去后将它们画出来仔细研究。

在这些坦克隆隆驶过新华门之后,紧跟在它们后面的,是一支步兵部队的方阵,当方阵以整齐戈一的动作通过新华门城楼,伴随着指挥官的声声喝令,受阅的士兵们齐声断喝,山呼万岁,向城楼上的皇帝袁世凯举枪致礼,而看到他们手中握着的武器时,河本大作全身的血一下子都充到了眼珠上。

这些人手中握着的,竟然全都是一种上了雪亮的三棱钢刺带有长长弹匣的怪异长枪!

他立刻就能断定,对右手中的枪,就是那种传说中可以连续发射的可怕武器。

看着这支大约有2000人的部队精神抖擞牛志昂扬的通过城楼前,河本大作的脸变得苍白起来。

只要稍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这是一支具有极强战牛力的部队。

河本大作听着不远处的一位中国官员的介绍,他这才知道,刚才他看到的,是中华帝国禁卫军皇家卫队(前身是总统府特别卫队)

“这是中国最好的部队之一。”美国公使苗恩施感慨的对英国公使朱尔典说道,1可惜并不是所有地方的中队,都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

“中国皇帝陛下组建的准备开往欧洲参战的部队已经完成了整i,作战能力基本接近帝队的水平。”朱尔典点了点头:说道,“帝国政府都期待着中队能够为协约国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朱尔典说完,象是不经意的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日本公使小幡,小幡面无表情的看着受阅的中队从前方经过,时不时的掏出手绢,擦拭着嘴角。

“中国参加协约国事业的诚意是很明显的,我听说中国参战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就是中华帝国的皇储殿下本人。”苗恩施瞅了一眼小幡,说道,“而与此相反,到现在为止,日本仍然拒绝派出陆军到欧洲。”

1日本一心只想从这场战争中捞到好处,而不想付出代价”朱尔舆论笑了一声,说道,“他们以后会明白,这么做的代价会是什么。”

由于日本人在战争期间的种种表现让英国人十分不满,英国政府内部已经有人提出来“在适当的时机解除英日司盟关系”的论调。而日本人当然对此也有所耳闻。

1有美国和中国的加入,战争的胜利,已经有了看]书就保证。”苗恩施说道,“日本将来是会为他们当年的愚蠢而感到后悔的。”

“虽然中队的总数很多,但能够用于欧洲战争的兵力仍然有限,帝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最为期待的,仍然是美队的帮助。”朱尔典对苗恩施说道。

1中队缺少的不是士兵,而是武器。”茵恩施说道,“美国正在为中国生产武器,相信很快便会有更多的中队投入战牛。”

两人的目光重新回到了站在主席台前向受阅部队频频挥手的袁世凯,此时的袁世凯一张圆胖的脸上红光满面,写满了笑容,一昏志得意满的样子。

1917年6月14日,第一批美队到达法国。

1917年6月15日,中华帝国参战军改名为中华帝国远征军,袁世凯任命皇太子袁克定为远征军总司令,陆军上将王士珍为副司令,陆军次长陈宦为参谋长。7月4日,第一挑中队在法国登陆。

“老袁到底还是把他亲儿子派上去了,呵呵。”

躺在椅子上的段棋瑞看着报纸上刊载的关于中国远征军出征欧洲的消息和远征军总司令袁克定陆军上将的大幅戎装照片,脸上现出了椰愉的笑容。

“这位太子殿下根本就不是那块料,我都不敢想,他来指挥会是个什么样子。”陆军次长徐树铮笑着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皇上也不怕他在欧洲把命丢了。”

“不是有王骋卿和陈二庵在吗?”段棋瑞哼了一声,不无讥讽的说道,“王聘卿是北洋元宿,陈二庵素有能将之称,参战军装备又是全国第一,飞机大炮铁甲战牟应有尽有,这仗要是还打不赢,可就没天理了。”

听了段棋瑞的讽刺,徐树铮嘴里的一口茶险些没喷出来,侍立在段棋瑞身边的段宏业也禁不住笑了起来。

“咱们中华帝国后继有人,真是幸事。”段棋瑞继续说着反话,“咱们这些老的,早就应该退下来了。”他看了看儿子段宏业,煞有介事地吩咐道,“你一会儿就给我拟个辞呈递上去,我要让贤。”

听了段棋瑞的话,徐树铮和段宏业脸上的笑容都是一僵。

“总长,您这“不是开玩笑吧?”徐树铮小心地问道。

“当然不是。”段棋瑞点了点头,给出了肯定的表示,“我去意已决,你们不用多说了。”

听了段棋瑞的话,徐树铮和段宏业默然不语。

“他黎宋卿都能舍得亲王不做,我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刁”看到徐树铮和儿子眼中的疑惑,段棋瑞不动声色的笑了笑,“这弘宪朝的官儿,不是那么好当的。”

1您要是走了,我这个次长怕是也干不长了。”徐树铮有些难受地说道。

“你别学我,又铮。”段棋瑞说道,“你和我不一样,你现在必须要坐稳这个昏手的位子,咱们才能看好戏。”

徐树铮象是明白了段棋瑞话里的意思,面色变得舒展开来。

1是啊,咱们都走了,到时候谁来给他弘宪皇帝收拾这个烂摊子刁”徐树铮笑道,“蔡松坡都没走,可能也是这个意思。

“蔡松坡这个人深藏不露,和那个杨瀚之一样,行事都令人难刻。”段棋瑞看着摆放在屋内桌子上的一支霰弹枪,若有所思地说道。

“昨天皇上已经下诏,封杨暂子为内阁总理大臣(首相宏业说道,“听说通商大臣有意让那个杨瀚之出任。”

“不可能的。”段棋瑞笑着摇了摇头。”你不了解老袁,这样的事,他是不会做的。”

听了段棋瑞的话,徐树铮和段宏业的脸上再次现出了惊讶之色。

“何以见得?”徐树铮问道。

“他老袁现在是在养着杨瀚之这头老虎: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撤手放出去”所以老袁是不会让他真的去当文臣的。”段棋瑞说道,“这样的年轻将才,老袁是不会放着不用的,哪怕是为了牵制咱们这此老兄弟。将来老袁还是会让他回到武职上的。”

“不错,当初他任用蔡松坡,又想让黄兴出任陆军总长,就是为了牵制住北洋这帮老兄弟。”徐树铮叹息了一声。

“所以这也是他杨瀚之和蔡松坡高明的地方。”段棋瑞说道,1他们俩都明白老袁的心思,所以前不着急,全在那里等着。”

“他们俩不着急,可还有人会着急的。”段宏业突然说道。

听了段宏业的话,徐树铮不由得愣了一下。

“噢?你?谁会着急?”段棋瑞象是猜到了儿子的答案,笑着问道。

“前司法部长梁任公。”段宏业自信地说道,“杨暂子当了首相,他可就不好安排了。”

“好戏其实已经开场了。”段棋瑞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北京,新华宫。

“难得他张雨亭竟然有这份儿孝心。”

袁世凯抚摸着面前的碧玉龙床,脸上满是欣喜之色。

“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宝贝,东海龙王睡的床,怕也不过如此呢。”袁世凯最为宠爱的洪贵妃在一旁笑着说道。

摆放在袁世凯眼前的碧玉龙床长305厘米、宽165厘米、高280厘米,全部采用碧绿的岫岩玉制成,共计20多个大型玉雕件和数百个小块玉件构成,其造型为晚清家具典型的小开门款式床,并以清宫的金鸾宝座上的龙纹为饰,所有的花板均以宫廷板的龙样雕成,镂雕花纹涵盖了龙凤呈祥、福(蝙蝠)寿(寿桃)双全等各种传统纹样,以龙为主纹。床前垂挂宫灯、樱路等饰物,也均是由碧玉雕成。玉床构件之间则采用精铜螺丝连接,非常坚固。

整个玉床用料全部为碧绿色的纯正岫玉,整张床净重5吨。共用料近互吨,不但用料考究,而且相关的陈设也富丽堂皇,厅檐高悬白瓷镶嵌对联。玉床前置玉香炉一对,床两侧设西洋座钟一对,厅右首置雕工书橱一件,厅柱旁置宫廷式龙椅一对。整休设计完全是宫廷式样,象这样的玉床,连自号“玉痴”的乾隆皇帝也不曾拥有。

在袁世凯称帝后,各地方大员纷纷向新皇帝进献各种奇珍异宝,在这些珍宝当中,数张作霜送的这张碧玉龙床最为贵重。

当然,袁世凯的心里也明白,张作霜给自己送这么贵重的礼物,用意是什么。但现在袁世凯还不打算让张作霜这么快就遂了心愿。

帝王驻人之术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制衡,对于刚刚当上皇帝的袁世凯来说,这套他现在已经可以说玩得炉火纯青了。

“皇上,段总长递辞呈了。”梁士诏急匆匆的走了进来,给袁世凯鞠了一躬后,将一份文件从皮夹内取出,交给了袁世凯。

袁世凯接过段棋瑞的辞呈只略略扫了一眼,便将它抛在了桌子上。

看到袁世凯的脸色起了变化,袁世凯的妃嫔们齐齐告退。

“他这是在向我表示不满呢。”袁世凯冷笑了一声,“他以为我离开了他们这些老人就玩不转了,我还真就不信这个邪了。”

“段总长这一阵子一直抱病在家,皇上不如亲自去探望一下,再做决定。”梁士话建议道。

“用不着了。”袁世凯冷笑了一声,摆了摆手,“我上次去他就给我来了个卧床不起。还把我送的东西都扔掉了,怕我在里面下毒害他,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不识抬举,我也懒得和他计较,他段芝泉不当这个陆军总长,有的是人想要做。”

听了袁世凯的话,梁士话不吭声了。

“我打算让梁卓如重新出任司法部总长的消息,你透露给他了没有?”袁世凯问道。

“回皇上,已经告诉他了。”梁士话答道。

“他的反应是什么?”

1他没有表态,我看他似乎是不太愿意出任司法部长。”

“我知道,他是想要当首相。”袁世凯点了点头,有些无奈地叹息了一声,“卓如追随我多年,文章功夫厉害,从政么,比起杨暂子来,还是差了一些,要是让他当首相,怕是不服的人会更多。”

“司法亦非梁卓如所长,我看不如将教育部长一职也交给他好了。”梁财神在旁边出了一个大大的馊主意。

“好吧,你再去和他谈谈。”袁世凯说道,“希望他能够满意。

“好,我这就去。”梁士诏答道。

梁士诏走后:袁世凯坐在碧玉龙床上歇息了一会儿,然后起身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开始批阅起当天的文件来。

过不多久,窗外突然传来了隐隐的雷声,袁世凯有些奇怪的抬起了头,看到本来睛朗的天空突然间阴云密布,一轮红日很快的被掩盖在了大片的雨云之中,预示着一场暴风而即将来临。

见到暴雨将至,两名宫女(太监制度让袁世凯给废掉了,新华宫的服务人员全是女子)进来开始依次将窗户关好,然后向袁世凯施礼后退出。

“天儿变得可是够快的。”袁世凯小声的嘀咕了一句。继续的批阅着手头的文件。

第134章 欧洲战场的中国坦克

917年7月16日,法国,巴黎。

下了火车的黄兴被拥济的人流裹胁着走出了火车站,刚刚出了站门口,便听到远处便传来隆隆的炮声。

黄兴和几名同行的中国人本能的想要找地方躲避,但却发现周围的人流依然故我,两名嘴里叼着香烟的法国女人用轻佻的目光打量着这几个衣着朴素的中国人,脸上现出了讥讽的神情,似乎是在嘲笑他们的胆怯。

和这两名妓女一样,面对这隆隆的炮声,周围的人们没有什么异常的反应。

和黄兴在其它地方看到的一样,此时巴黎的人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声音。

几年来的流血、饥饿和挫折,已经磨平了法国人民的激情。他们不再象一开始那样的狂热支持战争,而是在忍受战争。昔日的热情已经被战争带来的苦难消磨殆尽,剩下的,只是冷漠和麻木。

“看那里!先生!”

一位中国留学生指着远处爆炸声传来的方向望去。

炮弹的爆炸声变得越来越近,黄兴循声望去,灰暗的天空下,闪动着仿佛红霞般的光亮,带着梦幻般的色彩,显得十分壮丽,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激动和兴奋,但黄兴却从周围的人们的眼中,看到了厌恶和恐惧。

两名故女一直在看着这几名和周围显得不太协调的中国人,当她们发现这些中国人当中居然有人对炮击的场面这样感兴趣时,不由得相视一笑,然后起身向黄兴等人走来。

“你们是中国人?”一名妓女笑着吐了个烟圈,在黄兴面前摆了个诱人的姿势,大声的用法语问道。

不懂法语的黄兴被她突然间的这样一问,不由得有些愕然,一名留学生用法语替他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你们的枪在哪里?中国大兵?”另一名妓女问道。

“我们不是士兵!”中国留学生有些恼火地用法语回答道,“我们是来法国考察的!”

“噢?那你一定是中国皇帝手下的大臣了。”故女腻声说着,上前笑着用手捏了捏气宇不凡的黄兴的衣领,“那你们的皇帝派来了多少人?五十万还是一百万?能告诉我们吗?”

黄兴闻到了她身上传来的混合着烟草味道的脂粉气息,脸色不由得涨红起来,他想要甩开她的手。但又有些不好意思,脸上一时间满是尴尬之色。

“是啊!你们来了多少人?”另一名妓女也笑着说道,“现在巴黎只有两个师的士兵守卫着,该死的德国佬马上就要打过来了。”

听了她的话,几名中国留学生的脸上都现出了惊讶之色。

“她在说什么?”黄兴觉察出了他们神色的异常,问道。

“她说巴黎现在只有两个师,德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一名中国留学生回答道。

“两个师?怎么会这么少?”另一名中国留学生有些惊慌的问道。

“求求你们,中国人,快来保护我们吧!”法国妓女突然换了一种口气,用一种类似唱歌舞剧似的腔调唱道,“巴黎已经危在旦夕!救救我们吧!求求你们了!我们需要你们!祖国需要你们!法兰西需要你们!”

一名中国留学生终于忍不住了,他上前推开了法国妓女的手,和另外几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