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盗宋-第4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德秀被高怀远这番话搞得顿时有些失措了起来,大家也都是一惊,因为刚才高怀远的表现仿佛毫不介意一般,但是当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便等于重重的给了郑清之一个大耳光。

所有人都知道,虽然现在朝中两相并立,但是右相地位要高于左相,真德秀是左相,郑清之为右相,高怀远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直言这次北伐,真德秀对他帮助很大,潜台词其实就是说,郑清之这个右相其实是白吃干饭的,这次北伐之功,跟郑清之没有一点关系,这摆明了就是数落郑清之不干正事,也说明高怀远终于要当面反击郑清之一派了。

而听罢了高怀远的话之后,郑清之和真德秀脸上都微微变色,真德秀也乃是名臣,岂能听不出高怀远这话的意思,心道这个高怀远到底还是年轻,沉不住气呀!这次虽然郑清之趁着他尚未还朝之时,教唆大臣攻讦于他,但是这也是不少文臣的意见,而连他自己,这次也置身事外,没有出面维护高怀远,只想看看事情发展的情况再说,他一方面也有郑清之一派的顾虑,觉得高怀远现在确实已经权利够大了,路走的也太过顺利了一些,不易让高怀远再因这次战功,擢升到更高的位置了,现在他已经是兼枢密使一职了,难不成要他一个武将出身的人,下一步再兼平章国事吗?

但是真德秀也没郑清之他们那样的损,他并不想让高怀远就此被扳倒,所以真德秀这次一改力挺高怀远的作风,干脆来了个暂时作壁上观,只待万一赵昀听从了郑清之一派的建言,对高怀远不利之时,再出面维护高怀远,而高怀远似乎不打算让他置身事外,今天一见面,便把他推到了和郑清之的对立面上。

“高大人言过了,你这次北伐,乃是圣上决断,老夫不过是依照圣命行事,不敢拖沓罢了,岂有什么功劳可言?要说有功,也要多谢郑大人日夜操劳,主持漕运之事,京东之资财,大多为郑大人劳顿所筹,真某不敢居功!不过也多谢高大人谬赞了!”

真德秀也不是凡人,几起几落之后,他也早已谙熟官场之道,委婉的将功劳推给了郑清之,也等于将皮球踢给了郑清之。

高怀远轻轻一笑道:“哦?如此说来,倒是下官误会了不成?既然如此,那也多谢郑大人了!”

郑清之这会儿脸色不太好看了,心道这个姓高的果真不是个瓤茬,当众便要我出丑,但是他也不便当场发作,皮笑肉不笑的对高怀远说道:“我等都乃朝廷命官,京东之事有乃是圣上定夺之事,我等又岂敢耽搁,这也用不着高大人来谢我等了!”

就在他们打嘴仗的时候,一个小黄门走出来大声唱道:“皇上驾到!”

不多时赵昀便绕过后殿的珠帘,走了出来,大殿上诸臣顿时立即在礼部侍郎的带领下,集体跪倒大声呼道:“五黄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恭迎圣上!”

赵昀走上殿中台子上在龙椅上坐定,两手平坦道:“众爱卿免礼平身!”

大殿中的诸臣这才站了起来,手捧笏板闭气噤声立于殿中。

赵昀现在已经颇有皇帝的威严了,眯着眼睛扫视了一下大殿上的诸臣,最终将目光还是落在了高怀远身上,刚才其实他就躲在珠帘后面,将大殿中的高怀远和郑清之的交锋听的一清二楚,心知高怀远这还是带着气,故意要给郑清之他们这帮大臣难堪,不由得嘴里面有点发苦,心道高怀远毕竟年轻气盛,到底还是受不了这口气呀!

为了不让他们闹僵,于是赵昀这才步出了后殿,来到了大殿之上。

“诸位爱卿,今日大家也都已经知道了,朕的肱骨之臣高怀远高爱卿昨日已经得胜还朝,诸位爱卿也都早已知道,高爱卿这次领兵北伐,先是讨平了李全叛军,接着代朕接管了整个京东,使京东重归我大宋治下,如此功劳足以彪炳史册,今日上朝,朕便是想和诸位爱卿商议一下,该如何犒赏高爱卿以及诸多有功将士!大家不妨说一下吧!”赵昀不想让大殿的气氛显得沉闷,于是便抛出了个话头,让大家议一下对高怀远的封赏。

但是没成想本该最先接茬的真德秀和郑清之,这次都变成了哑巴,压根没有去接赵昀的这个话茬,摆明了就是不愿在这个事情上,提出他们的意见,而他们不说话,自然属于他们下属的那些大臣也不便开口,唯有本已经久不干政的杨石站出来接住了赵昀的话茬。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以高大人如此功绩,无论如何嘉勉都不为过之,想我大宋百年积弱,中原旧土沦丧于鞑虏之手已过百年,现如今终于在高大人的率领下,将京东夺取回来,此功足可告慰先祖!

而且圣上多次将高大人的奏章传阅百官,老夫也看过这些奏章,这才惊见高大人不但身有武略,而且还备具治国之大才,连圣上也多次首肯高大人所谏之事,可见高大人乃确实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人,如此大才,假如不能善用的话,当是圣上的一大损失呀!

故此老臣以为,以高大人之才略,足以可担当平章之职,而眼下高大人还是兼枢密院,也该让高大人扶正了!”

第十章 挑衅

杨石的话音一落地,顿时令满朝皆惊,郑清之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有人提请赵昀,让高怀远担纲这个平章之职,这个平章可是副宰相的要职,高怀远本已掌握了不少兵权了,假如再让他掌握了平章之职的话,那么他们这些文官以后还怎么混呀!

宋朝开天辟地以来,就没有哪个武将出任过这样重要的职位,别说是郑清之不乐意了,就算是真德秀、魏了翁这些大臣也都不干了!

大家不由得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个杨石,杨石现在因赵昀登基之功,已经进封开国公,不过因为杨次山的组训,并未在朝中担任实际要职,算是一个散臣,平日很少上朝,今天他不知为何,也亲自上朝,不过开始大家没有注意到他,现在直到他出来替高怀远邀功,大家才注意到他的存在。

赵昀也大有点出乎意料之外,他也没有想到,这一年多来,本已不再干政的杨氏兄弟忽然间怎么冒出来头了,而且一开口,就要为高怀远讨要平章国事一职,这可不是小事情呀!

这让他又想起了谢木林的话,武将岂能干政,假如给高怀远升至平章国事的话,那岂不是等于让高怀远晋升到了比宰相还要厉害的位置了吗?

赵昀这边还在犹豫,忽然间一个大臣出列道:“启奏陛下,杨国公所谏大大不妥,现如今高大人虽然功不可没,但是同样也有不少大臣尚在弹劾于他,许多事情尚未明了期间,便如此封赏实在不妥,以微臣只见,还是待诸臣弹劾高大人的那些事情搞清楚了再议此事不晚!”

出班说话的乃是太常寺卿赵大人,明显是反对给高怀远进封平章一职,虽然算不上是郑清之一派,但是也代表了不少文臣的意见,高怀远对于此人并不熟悉,只是以前见过两面罢了,不由得多看了他两眼。

而这个太常寺卿刚刚话音一落,朝班之中又站出了一个人,此人可是高怀远的熟人,正是当年史弥远的狗腿梁成大。

梁成大现在可算是高怀远的铁杆拥趸,一是因为高怀远对他有活命之恩,二是他有把柄落在高怀远手中,现在他的上司还是纪先成,所以这种事情他出面也最合适。

“启奏陛下,臣也有本要奏,这段时间以来,虽然朝中多有一些大臣连连弹劾高大人,但是微臣却也已经查实过了,其中多数罪名不过是子虚乌有罢了,而且这些人简直就是乱臣贼子,想高大人这些年为圣上殚精竭虑,东奔西走,无数次甘冒生命之险,甚至身负多次重伤,他又为的什么?

现如今这些人看到高大人擢升的快了一点,便立即跳出来大肆攻讦于他,只不过是想以诬告来陷害高大人罢了!

想当年圣上登基之时,处处受史相掣肘,这些人可曾有一个人站出来,弹劾过史弥远吗?微臣不才,下去略微查了一下,这些人当年各个都闭口不言,只有高大人不惜冒死兵谏,才诛除乱党!

假如按照他们所说,高大人飞扬跋扈,处处僭越,贪墨无度的话,那么现在何来北伐之胜?

他完全可以在兵谏之后,安于留在京中享乐,根本不用去带着兵马北伐,收复失地,那样也绝不会有人说他什么,而他却力排众议,甘愿立下军令状,率军北伐,而且时时将自己置于险地,虽然微臣并未亲临战场,但是也多次听闻高大人一马当先,冲杀在前,这一次北伐之中,多次身负重伤,还力战不退,此种功臣,却被他们攻讦为奸佞之辈,这些人的居心想来真是叵测!

现在坊间对于此事早已是议论纷纷,朝野之中对于这些人更是骂声一片,假如圣上这次不给高大人当有的封赏的话,那就实在令百官心寒,令百姓齿冷了!

今日微臣就是要弹劾那些攻讦高大人之人,请圣上降旨治罪于他们,以此来弘扬高大人忠君之心,褒奖那些不惜冒死北伐的将士,也告慰此次北伐之中战死沙场的那些英豪,唯有如此,才能令天下人欢欣鼓舞,未来之际,才能顺应民心!”

梁成大站在大殿上面,捧着笏板说的是慷慨激昂,仿佛他这会儿已经变身成为正义的使者一般,矛头直指那些曾经上书攻讦高怀远的大臣们,一下子将他们说成了祸国殃民的一群、奸佞之臣。

他这一说不要紧,一下把一大片大臣都骂的颜面扫地,一时间不少人立即站出来大声的指责起了梁成大。

更是有人立即大骂梁成大乃是当年史党的走狗,把梁成大骂的是体无完肤,幸好这家伙脸皮够厚,早已经被人骂惯了,居然扛住了这么多大臣的攻讦,站在大殿上还有力气和那些大臣对着争吵。

梁成大之所以敢于冒这么大的风险站出来力挺高怀远,那是有缘故的,他背后可是有不少人在暗中支持他,即便是得罪这些人,也可以确保他不会有事,这就是资本!

不但梁成大跳出来为高怀远鸣不平,这个时候朝中还有不少力挺高怀远一系的大臣也纷纷站出来指责郑清之那一派的大臣,大殿上这一下就热闹大了,简直如同一千只鸭子开会一般,吵得是一塌糊涂。

赵昀当即便坐在龙椅上傻了眼,自从他登基之后,这还是第一次遇上这样的情况,这哪儿还像是朝议呀!简直就跟市井的吵架一般!

“成何体统!不像话!太不像话!肃静!给我肃静!”赵昀觉得被这些人吵得一个头两个大,再看当事人高怀远,这会儿却跟没事一般,一副饶有兴趣的在一旁看热闹,倒是让负责朝议秩序的给事中和礼部侍郎这会儿急得满头大汗不知所措了!赵昀实在看不下去,大声对殿下这帮大臣们斥道。

大殿上的这些大臣听到了怒不可遏的赵昀的声音之后,当即都立即归位,各自手捧笏板屁股高高撅起,口称:“陛下恕罪!……”

赵昀气的脸色发白,指着下面这帮大臣怒道:“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家后院吗?由着你们随便吵吗?成何体统?”

大殿里这会儿只剩下了赵昀一个人的声音,其余人等各个都噤若寒蝉,连一口大气都不敢喘一下了。

“既然你们为此吵闹不休,那么今日就让高爱卿自己解释一下,你们所罗列的罪状也罢!张昌寿,你递的折子我看过了,也就是你罗列的最全,你便当着高爱卿的面,再说一下,他都犯有何罪吧!”赵昀本来并不想在今天再提及此事,他本来已经和郑清之商议过了,这件事就此作罢,他们也不必再弹劾高怀远,而近期便将高怀远支出临安城,到外面做事,省的他们再起纷争。

郑清之也答应了赵昀的提议,认为这次他们已经获得了胜利了,高怀远只要不留在京中担负要职,那么朝政便可以由他们这些文臣说了算,所以他才回去让手下的那些人噤声,但是没想到今天高怀远那边却首先对他们发难,这便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而赵昀现在气急败坏,要把这件事说个清楚,郑清之这边的人也只好接招了,首当其冲的便是这次领头弹劾高怀远的龙图阁侍制张昌寿,被赵昀点名出来说话。

张昌寿年纪大概五十多岁,仕途算不上太过顺利,二十多岁考上举人之后,混了三十多年才混到这个侍制的位置上,这次他决心要一举成名,于是便跳将出来,第一个上书弹劾高怀远,并且罗列出了高怀远数条大罪,可是今天,他却有点害怕了,因为他忽然间发现,自己很可能会成为高怀远一系主要打击的对象,假如稍有不慎,他便很可能把这官做到头了。

可是现在他已经是骑虎难下,退路被赵昀给封死了,唯有站出来接招一途,所以他虽然有些害怕,但是却不得不深吸一口气,压住狂跳的心,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臣确实要参高大人一本,高大人虽然此次北伐功不可没,但是他却屡次犯有儹越之罪,他在讨平李全之后,致以北上,在尚未得到圣上恩准之前,便调集大军出兵北上,如此大事,他却一人独断专行,丝毫不把圣上的圣旨放在眼里!

还有,他擅自多次任命京东官员,以此以权谋私,大肆破坏朝廷吏治,另外……”张昌寿站出来林林总总的罗列出了高怀远数大罪状,显得是义正言辞,将高怀远说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奸佞之辈,总之归根结底,即便不把高怀远当即便拉出去砍了,起码也要抓起来流放三千里才够!

听罢之后,大殿之中的大臣们又是发出一片嗡声,而高怀远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站在前面,嘴角还带着一丝冷笑,一直等着他把话说完。

第十一章 反击

“没想到呀!高某在张大人眼中,居然是如此不堪之人,实在令在下感到汗颜呀!既然如此,那么我也只有为自己辩解一下了!

张大人说我僭越,那么好!我确实在圣旨未到之前,发兵北上,但是张大人可否知道,本官这次北伐乃是圣上亲自恩准,准我有决断之权,而且张大人可曾知道,兵贵神速这句话的意思?

战场之事瞬息万变,蒙古大军已经包围冀州数月时间,城中军民天天都有人活活饿死,每拖上一天,便会有无数人倒毙城中,而冀州城也乃是我大宋旧土,城中军民皆乃我大宋遗民,我岂能坐视他们不管?也可能只有张大人才这么想,他们的死活反正与你无关,他们饿死事小,我是否得到圣上恩准发兵才是最重要的!

高某也不否认自己确实有僭越之嫌,但是为了光复旧土,我身为主帅,却不能不考虑冀州一旦有失,京东能否还被我朝收复的问题,所以我才一边赶路,一边等候圣旨的送达,而吾皇英明,最终还是恩准我率军北上抗蒙,假如圣上不许我等北上的话,那么虽然微臣已经出发,但是完全可以率军返回,故此本官不过只是变通一下罢了!这又有何僭越之举?

当初我出征之前,便蒙圣上恩准,准许我代圣上授官,凡是七品一下地方官员,本官便有权先行授官,然后呈交吏部备案并且奏明圣上批复!

而张大人指责我越权行事,你可曾查实本官在此事方面,有过任何僭越之事吗?本官在授官一事上,可有任何假公济私,不符规定之事吗?假如有,请张大人拿出来呈给圣上,高某自甘受罚!

至于贪墨军饷,本官懒得驳斥于你,你可以去军中查证,我可曾拿过半点不该拿的军饷,中饱私囊过?而且本次出征之后,本官为了激励士气,已经将所有圣上赏赐的钱财,乃至本官的俸禄都作为赏钱,赏于了那些有功将士,而你却说我贪墨军饷,证据何在?

更可笑的是你还翻出本官早年在大冶为官之时,私铸兵器、豢养私兵,那么证据何在?我一个小小的县尉,做这等事情又有何用?假如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