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盗宋-第4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十五章 弘武

在郑清之眼中,高怀远其实不算是个光明磊落的人,更称不上是个君子,虽然他曾经扳倒过史弥远,但是从他行事手段上来看,此人堪称是个奸雄,为达目的可以说无所不用,这次反击便是一个例子,利用以前这些人的旧错,挖出来对他们进行穷追猛打,以至于告翻了好几个他的手下,正人君子是不屑于用这种卑劣的手段的,所以郑清之认为,和这样的人作对,假如不抓住他的要害的话,是无法将其置于死地的,一不小心还可能被反噬。

所以眼下他再不愿意,连卓厚林都一口答应了,他假如再不答应的话,鬼知道高怀远会不会想办法让人将他祖宗八代的糗事也翻查一番,然后揪出来痛打,那样的话,他可能这一世英明就因为这个家伙而复制东流了。

“呵呵!此乃小事!也算是应该的吧!既然高大人这是为国着想,那么老夫又岂能从中作梗呢?卓大人,这件事你就看着办吧,毕竟那些都作院也该整治一下了,贪墨倒还是小事,可是以次充好坑害将士便绝不能容了!”郑清之想明白这一点之后,紧绷的脸皮也就放松了下来,哈哈一笑,便满口答应了下来。

高怀远也料定郑清之不敢在这件事上再和他正面较量了,这才会直接找郑清之提出这个要求,而那个卓厚林,他更是有把握,这段时间卓厚林已经多次向他示好,想要修复一下关系,谅他也不会从中作梗,听罢了郑清之的答复之后,高怀远立即笑着赶紧举杯道:“多谢郑相和卓大人鼎力相助,高某今日再次谢过二位大人了!

我也知道二位大人都不缺钱,实在是无以为谢,今日我想办法从醉仙楼搞了一些神仙醉,就全送给二位大人好了,要知道醉仙楼的老板可真不好说话呀!这神仙醉一般人可是不好弄出来的!我这可是好不容易才通过他的同乡,弄来了几坛,一会儿我便令人给二位大人送去。

郑清之也满脸堆笑的答应了下来,对于这份礼物,他倒也满意,要知道神仙醉这种酒眼下已经是皇宫的钦点御用之物,历来不怎么大批销售,可谓是有价无市,想要轻易搞出来还真是不容易。

他们这些达官贵人想要喝的话,还好说一点,可是每天想要都喝得上这东西,即便是郑清之也没这个口福。

高怀远在神仙醉的生产上,虽然已经连续扩大了生产规模,但是因为名声太大,不管他如何增加产量,还是供不应求,特殊的蒸馏工艺一直没有流传出去,所以各地的醉仙楼一直都限量销售,让这种美酒成为了市场上极其紧俏的上品之一。

现在的高家产业,在黄严老爹黄真以及胞弟黄浩等人的打理下,生意可以说早已遍布南宋各地,而经营的内容也早已不是当年仅仅有化妆品和酒楼那么简单了,现在的高氏产业涵盖了矿冶业、海运、织作、印务等等方面,在巨大的资金支持下,他们往往想要从事一种产业的时候,都能顺利的抢占市场,高怀远现在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身家到底有多少了,说他富可敌国一点也不夸张,仅凭他的产业,假如比不上南宋朝廷的收入的话,起码比起金国和西夏两国要强不少,这也是他所可以仰仗的资本,许多事情他想做的时候,假如朝廷这边不肯出钱,他自己拿钱也可以轻松摆平,这也是他可以暗中支持几支兵马的重要原因。

在这一点上,他还要拜谢宋代对从商的制度宽容,否则的话换个朝代,想要做这么大的生意估计也不容易,加上他这个官暗中保护,他的产业现在可以说如同滚雪球一般的在膨胀着。

今天他宴请郑清之和卓厚林,虽然想要从户部拨钱给兵部,但是他也做好了坏的打算,实在不行,就直接绕过户部,自己出钱做这件事,架空各地的都作院,以他的产业为基础,专门筹建民办的兵器生产作坊,总之改善宋军器甲质量低劣的事情,他是势在必得,但是结果令他感到满意,在这一点上,郑清之选择了合作,而不是对抗,这就为他剩下了不少的银钱,所以说高怀远也不吝一点美酒,答应送他们二人不少上等神仙醉,让他们喝个痛快。

这件事虽然郑清之不情不愿,但是出于暂时避免和高怀远正面冲突的考虑,郑清之还是放低了身姿,采取合作态度,满足了高还远的要求。

待送走郑卓二人之后,高怀远携了华岳便回了他的府上,选了一间安静的房间,坐下开始商议起了有关武学方面的事情。

“假如再没有人入武学的话,我便干脆辞了这个武学博士一职,入军中为将拉倒,省的这么空耗时间,倒不如干脆入军操练兵马!”华岳一提到这件事,便有点泄气。

但是高怀远却不这么认为,摇头道:“此事我看还是从长计议的好,虽然你入军为将定会成为一代名将,但是眼下你还是多为国家培养一些将领才是重中之重,我朝各地兵马多年不曾用兵,不少将领对于用兵之事很是生涩,而且谨遵早年北朝所颁发的阵图行军布阵,以至于使我军行军打仗之事,显得十分呆板,往往被敌军看出阵型,然后从弱点给予击破,开禧北伐的时候,我军便吃了很大的亏,这一点尤需尽快改善!

既然武学现如今报名者很少,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放弃兴办武学,假如民间现在无人报名,那么我们便另辟蹊径,想其它的办法!但不可因噎废食,就此放弃了!”

华岳听罢之后叹息一声点点头道:“我明白大人的苦心,但是我们又该如何做起呢?”

高怀远只是短暂的想了一下之后,便有了新的主意,立即对华岳说道:“这个不难,既然民间士子不愿选择武学,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习武学入官很难,短时间我等也不见得能改变士子们的想法,那么干脆暂且不管他们了!

我们干脆就先从各地驻军之中的兵将之中选拔,毕竟他们已经入军当兵吃粮,唯有通过军功入官,也就没了别的路子可走,而我们大军之中识文断字之人并不在少数,其中更是有才者比比皆是,何不先选择这些人入武学给予教授呢?

我可以枢密院的名义,下令诸军选拔军中精干有才之士,入武学跟随你修习武学,然后调一批武学教授配合你充当老师,如此一来,便可以大量招录武学学子!不知你意下如何?”

华岳一听便高兴了起来,击掌道:“好!如此甚好!这次北伐武生营便是例子,这些人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战经验,入军之后,对于军中战力的提升颇有助益,在军中招录学子,倒不失为妙计!”

高怀远思路一打开,便灵感大发了起来,对华岳接着说道:“既然我们想要将此事办好,便不如将这件事做大,武学现在并在太学之中,难免受气,依我看干脆将武学迁出太学,另择新址,和普通士子分开教学,也省的武学学生遭那些士子的白眼!

城西五常尚有一个兵营,现在尚处于空闲状态,明日我便上朝启奏陛下,将武学迁至五常大营,单独新办,凡是入武学学生,皆供给衣食,保证不低于他们在军中待遇,学成之后,便分派其到各地军中充作使臣、效用,中武举之人,直接入官派其戍边,这样一来,想必两三年之中,便可为军中提供不少的可用之才!

我军现如今存在一个问题,诸军主将一人独大,一旦上阵之后,全凭主将决断,假如主将精明善于计谋的话,倒是问题不大,但是假如主将仅仅是有勇无谋的话,那么主将无谋累死三军呀!

故此凡是经由武学培养之后的学生,皆可入军担任参谋之职,直接可协助主将指挥以及战时行动及其作战计划的制定,逐步在军中形成专职参谋,使主将尽量少犯错一些!”

高怀远滔滔不绝的开始说了起来,他想起来中国古代军队之中一直没有形成专职参谋,以至于使军队建设始终处于一种主将说了算的境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他越想越觉得要尽快在军中的指挥体系之中,加入专职参谋一职,来加强军队指挥官的专业化。

华岳也越听越觉得有理,不由得也开始兴奋了起来,一边听高怀远的话,一边不时插嘴提一些他的看法,两个人可谓是越说越投机,眨眼间便聊了一夜,直到听到鸡鸣之声,两个人才发现这一晚他们根本没睡觉,但是却觉得都很兴奋。

“暂且就这么说,一会儿上朝我便立即奏请圣上此事,事不宜迟,还是速半速决的好!还有,我还在想一件事,单凭京师的武学,恐怕能培养的专职军官数量很是有限,我们不妨向下再推一级,在各州路驻屯大军之中,选能士或者派出善战之士,直接在各大军之中兴办讲武堂,直接在军中授课,培养低级军官!两件事完全可以齐头并进,这样一来,短时间便可受益更大。”高怀远在屋子里面转着圈挥着手继续说道。

华岳也兴奋之极,搓着手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卑职真是对大人钦佩之至呀!如此一来,我朝军队战力当会短时间之内,便得以大幅提升!妙哉!妙哉呀!”

于是当天早朝,高怀远连奏疏都来不及写,直接便在大殿上当朝提出了这个建议,赵昀皱着眉听完了高怀远的慷慨陈词之后,心道这位仁兄现如今怎么如此活跃呀!这主意一个接着一个,他难道精力就如此旺盛吗?

听罢了高怀远的陈词之后,赵昀听着也觉得有理,便问计于朝中大臣们,大臣们面面相觑,有点听得云里雾里的感觉,从来没有人太关注的武学,今天却被高怀远说的如此重要,不过幸好,高怀远这次提及的也未触及士子方面的利益,武学再办得好,也只能入武官,当政的照样还是他们士子文人。

第二十六章 冗兵之乱

所以文臣们特别是国子监管太学的那些老学究们,对于高怀远奏请将武学迁出太学,到城外军营之中的奏请都没意见,他们正不想让自己的学生和武学混在一起,省的武学干扰到他们教授士子学生们读圣贤之书。

赵昀问罢了之后,看连郑清之也无动于衷,便也就不多想什么了,何况高怀远一直都立志于强军,这对他未来有朝一日北复中原,完成祖上那些先皇未曾完成的伟业也有助益,于是着令枢密院酌情办理此事,该户部出钱的户部只管出钱,兵部还是照样负责武学生的招录选拔,还有解试以及省试的事宜,至于武学能不能招录学生,那就不是他操心的事情了,不过算一下,赵昀还是着令明年开一科武学殿试,让枢密院和兵部着手安排此事。

有了赵昀的准奏之后,高怀远立即便将这件事推动了下去,华岳带着一批武学教授,立即便将武学迁出了太学,到了城外的五常兵营安置了下来。

而高怀远在枢密院也签发了一道命令,着令各驻屯大军立即选派精干年轻有为的使臣、效用即日赴京进入武学学习。

如此一来,便解决了武学招生的问题,当然也有个别的地方的士子因这次朝廷大举北伐获胜受到了感召,千里迢迢的赴兵部报名,经过甄选之后,进入了武学学习。

而高怀远自然少不了安排他的那些手下也进入武学学习,而且这些人比起普通的学生,提前接受了系统的武学的教育,在武学之中更会出类拔萃一些。

时间就这样在高怀远马不停蹄的忙碌之中一天天的过去,经过高怀远在京城的这几个月紧张忙碌之后,不论是冗兵北迁屯田之事、兵部收管各地都作院,还是武学兴办的事情,基本上都落实了下去。

大批原定被裁撤的冗兵,虽然不情愿北上屯田,但是他们也别无选择,要么断了他们的粮饷,滚蛋要饭,要么带上他们的家人,一起北上分取公田屯做,所以为了生计,绝大多数被着令北上屯田的冗兵还是选择了听从安排,拖家带口的踏上了北上的道路。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件事就进行的十分顺利,期间还是发生了一些骚乱,最厉害的就算是郴州兵乱了。

郴州一支地方厢兵这次也被列为北上屯田之列,而这支厢兵大多都是湖南本地人,听闻消息之后,立即便不干了,其中一个叫做赵合的厢兵副统制本来就不是个好人,在本地多有恶名,辖下厢兵更是一些兵痞,可以说是为祸一方,没人又能奈何他们什么,日子过的相当舒服,年年进项还不少,各个吃的脑满肠肥。

所以一听说让他们到老远调到京东去屯田,这些人便立马不干了,在赵合的煽动下,发动了兵变,在郴州的官员毫不防备之下,他们攻下了郴州城,占据了官府,绑架了官员,还抢掠了州府的府库,甚至还在城中大肆抢掠民众,随意杀人。

这样的事情在决定北迁屯田之后,宋境之中发生了多处,消息迅速的送入了临安城,结果造成一些官员,对于这项事务开始不满,于是又一次发生了联名弹劾高怀远的事情。

啪!的一声,高怀远将这些发往京城的告急文书摔在了桌子上,怒道:“混账!这些该死的东西,居然胆敢如此顽抗!还有那些文官,更是各个都是软蛋,一点小麻烦,就联名弹劾于我!”

纪先成正好也来枢密院找高怀远商议此事,于是点头到:“不错,这些乱兵平日作威作福习惯了,突然间要他们离开当地,北上到苦寒之地屯田,自然不愿,此也在预料之中,故此用不着小题大做,可恶的是这些朝臣,也趁机起哄,他们这次主要就是想通过这件事来打击一下你,你也不必担心,最好还是找圣上,阐明一下北迁屯田的重要性,只要圣上那里不计较,谅他们也拿你无可奈何!”

高怀远点点头道:“正是!圣上那里我自会去阐明,但是对于这些敢于抗命不尊,起兵作乱之人,也必须要尽快讨平才行!那些人纪先生盯着好了,假如太过分的话,就还以颜色,不过眼下你也暂可不必理他们,近期朝中多有议论,说我把持言路,如此下去,对于你我将会不利!时日一久,倒是很可能令圣上起疑,圣上于我起了间隙,便不易做事了!”

纪先成笑道:“你果真越来越老道了!不错,我也久有耳闻了,这次确实我不打算帮你了,就由他们去吧!你可要做好思想准备呀!而且恐怕我还要做一件令你想不到的事情,今日过来就是要先给你打个招呼的!”

高怀远一愣,马上问道:“纪先生,有什么事你就说吧!”

纪先成立即请高怀远屏退了左右,附耳过去小声对高怀远耳语到……

不两天早朝的时候,朝中便出现了一件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一直一来都力挺高怀远的谏院,特别是以纪先成为首的一些谏官,突然之间集体调转了矛头,针对高怀远以及枢密院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弹劾。

他们的矛头直指高怀远,参高怀远处置北迁冗兵屯田之事考虑不周,以至于现在闹得四处兵乱大起,请皇上赵昀处罚高怀远以及一众办事不利之人,被参的人不光有高怀远,还有一些地方官员,以及朝中牵扯到此事的人,都被他们一下子参了个便。

如此反常的情况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不知道一直以来都力挺高怀远的这帮谏院的言官为何突然间便风向大变,掉头对付起了高怀远一系。

于是朝中立即众说纷纭,有人说高怀远和纪先成闹翻了,也有人说可能是纪先成也感觉到高怀远这件事做的过分等等,总之猜什么的都有,让那些本来就对高怀远不满的人,更是扬眉吐气了起来,一窝蜂的给赵昀上奏本,弹劾起了高怀远一众。

赵昀这些日子也收到了各部转给他的急报,正在为这件事感到烦心,他这个皇帝最怕看到的就是内乱,这可牵扯到他皇位的稳定性了,一旦让这些兵乱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对于他这个皇帝来说,可是一件火烧屁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