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盗宋-第4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宋朝建立开始,宋军便从未采取过这样强硬的态度,总是对吐蕃诸部很是宽厚,所以吐蕃人时间一长,也就习惯性的认为宋人好欺负,根本不怎么把宋朝放在眼里,即便是小部落,也敢时不时的袭扰一下宋朝边境,而且还不怎么担心会招致宋人的报复。

但是这一次情况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没想到这一次仅仅是借道给蒙古大军,便招致了宋朝如此的雷霆震怒,居然会派出兵马直接攻入吐蕃境内,对沿途给蒙古大军提供通道以及向导的部落采取这样的灭族报复。

消息传开之后,吐蕃诸部顿时一片哗然许多部落都惊诧的发现,南宋不知何时,突然间变得如此狠辣凶悍了起来,这么一来原来还琢磨着想要投靠蒙古人的一批部族,便不得不重新审视起两方的力量来。

虽然蒙古大军很厉害,灭掉了不少的小国,连西夏也几近被灭,但是这次他们的大将拖雷率领蒙古大军入宋攻伐,却落得一个铩羽而归,无形之中似乎招告天下,南宋似乎比起蒙古人并不算弱,起码这一次表现的相当出色。

而这一次南宋的反应也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料,许多吐蕃人开始意识到,现如今的南宋恐怕不像以前那样好欺负了,而且这一次他们的反应也告诉了吐蕃人,于南宋为敌,对吐蕃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他们随时都可能要遭受到宋军血腥的报复,更何况吐蕃在经济上对南宋的依赖程度很强,使之不少部落顿时收起了对南宋的轻视之情,转而开始向南宋示好了起来。

李若虎这一趟吐蕃之行可以说收获颇丰,大批马匹被源源不断的送回了宋境,大大改善了四川宋军对于战马的需求,同时还支援给了京西一带宋军了一批战马,可把黄严给乐坏了,这厮立即便搜罗来了数千匹战马,重新组建了一支骑兵队伍,在沔州开始了强化训练。

而高怀远也终于等来了吕伟焕,将四川的军政交给了吕伟焕。

说起来这个吕伟焕,其实高怀远和他以前关系还算是不错,史弥远当政的时候,这个吕伟焕算是一个保皇派,暗中支持赵昀主政,但是后来因为看到高怀远掌握实权,吕伟焕便跟着郑清之一直试图打压高怀远,结果被高怀远搞了个灰头土脸,差点丢官罢职赶回老家种田,要不是赵昀体谅吕伟焕以前曾经支持过他,保了他一次的话,这老家伙这会儿估计早就回家刨地去了。

所以吕伟焕对高怀远现在是恨得咬牙切齿,这次听闻让他来四川接替高怀远之后,便立即收拾了一下,日夜兼程赶到了四川。

高怀远在利州接住了吕伟焕,很客气的将手头的事务和他交接了一番,而吕伟焕当面也不敢对高怀远不敬,皮笑肉不笑的答应高怀远,一定会做好这些事情,至于他会不会真的这么做,高怀远也知道估计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高怀远启程离开利州的时候,城中文武百官以及众多老百姓都夹道相送,老百姓感激高怀远这段时间在利州平乱还击退蒙古大军,让他们免除了祸患,纷纷给高怀远送来了许多礼品,高怀远自然是婉拒了他们的这些东西,表示心意可以领,但是这些礼物无论如何不能收,如此更令利州周边的百姓敬佩万分。

老百姓和众文武官员一直将高怀远送到了码头上,才一起跪倒向高怀远辞别,高怀远看着众多的百姓们,不由得心中激荡万分。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老百姓,你只要给他们一点点恩惠,他们便会记住你的好,想我身为大宋高官,如何能不为他们着想呀!”高怀远站在船舷一侧,回头望着那些码头上一直在遥遥向他队伍挥手的老百姓,对身边的人说道。

二虎眼下已经接替了李若虎的位置,成了高怀远的亲兵总管,跟在高怀远的身边点点头道:“只可惜大人这次在四川时间太短了些,要不然的话,能给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不妨!毕竟危机眼下已经过去了,假以时日只要有岳琨和黄严在这里,料想四川也不会再出什么大问题的!”高怀远随口说道。

这一次随高怀远回去的只有不到一百人的护军,其余的那些跟着他从京城来的兵将,大部分都被高怀远安排到了四大都统司里面充当了诸军的骨干,最低的也当上个都统,像邢方和方赖,直接便被提拔为了准备将,留在了黄严手下做事。

这次回大冶奔丧,高怀远选择了乘船而下,如此一来,省去了不少的时间,由嘉陵江入长江,便可一路返回楚州登岸,也省去了不少的力气。

一路上他以带孝之身为由,谢绝了沿途官员的接待,轻舟之下,没有用多长时间,便回到了楚州。

在回乡的路上,他终于收到了一个久等的消息,成吉思汗果真已经病死在了西夏的灵州,死后秘不发丧,直至西夏末帝李晛出城乞降,蒙古人立即斩杀了李晛以及众多党项皇族成员,并且入中兴府大肆屠城,至此西夏国彻底覆灭。

不过让高怀远有些意外的是出了这样一个事情,西夏国一些兵将以及百姓,不愿意被蒙古人奴役,他们蜂拥退入了吐蕃境内,沿着被李若虎打通的那条通道,居然一路逃入到了宋境之中,以求得到宋人的庇护。

岳琨当即下令在阶州城附近开辟了一块地方,专门收容这些西夏逃兵以及难民,为其提供食宿,并且效仿当年孟宗政在枣阳的做法,将这些逃入宋境之中的西夏人之中的青壮收编组成了一支忠武军,隶属于利州路都统司。

但是岳琨的这种做法立即招致了吕伟焕的极力反对,并且下敕令要求将这些西夏遗民尽数赶出宋境,不得岳琨收容他们,理由很简单,因为西夏国在北宋期间,一直和北宋为敌,虽然南宋之后,两国不再接壤,但是宋人还是敌视这些西夏人,怕这些西夏人入宋之后,会惹出麻烦,另外一个就是怕因为收容这些西夏人,招致蒙古人的报复,还消耗利州的资财。

高怀远收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立即大怒,在船上便大骂吕伟焕短视,当即便修书两封,一封送给吕伟焕,告诉他最好还是收容这些西夏遗民,因为假如他不收容这些西夏遗民的话,这些人只能被活活饿死,或者被赶入吐蕃沦为吐蕃人的奴隶,那样的话有损大宋的声誉。

另一封他派人送给岳琨,令岳琨只管按照他的方法继续做,大不了让这些西夏人续发,改成汉人,打散他们,以汉人的身份令其在阶州一带屯田,为利州都统司提供粮秣。

想了一下之后,高怀远又立即写了一份奏疏,直接派人送入京城,交给赵昀,力陈收容这些西夏遗民的好处,告诉赵昀眼下蒙古人已经是大宋的敌人了,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更何况这些西夏人之中,绝大多数都是汉族人,这些西夏遗民对蒙古人怀有刻骨铭心的仇恨,只要善加利用,便能很快获得一支强兵,对于以后光复中原故土,将会有很大的益处,希望赵昀恩准令利州路扩大收容西夏人的力度,着令吕伟焕收回驱逐西夏遗民的成命。

考虑一下之后,高怀远还派人给黄浩送去了一封信,令黄浩调拨一批粮食以及钱物,秘密的送交给黄严,通过黄严移交给岳琨,支持他收容这些西夏遗民,总之一个目的,就是不能听从吕伟焕的命令。

处理过这件事之后,很快高怀远的船只便抵达了楚州,登岸之后,他也不在楚州停留,立即赶回了大冶县的老家。

此时亡于江陵的高建的遗体也早已被送回了大冶县,守家的周昊早已将各种事情都安排妥当了,就连在海州为官的高怀远的二哥高怀亮,也已经挂职回到了大冶县守制,只待高怀远回家了。

当高怀远踏入高家村的时候,一身孝服的高怀亮含着泪远远的便迎了出来,高怀远立即躬身给高怀亮施了一礼带着悲痛对高怀亮说道:“二哥!愚弟回来晚了……”

高建的丧事可以说办的极其隆重,这对于他来说,也算是终于荣归故里了,大冶高家出了他这样一个高官,也算是祖上积德,何况除了他之外,他还“培养”出了一个更杰出的高家后裔,所以周边的达官贵人以及乡绅亲戚都赶到了高家村吊唁于他,这对高建来说,假如他泉下有知的话,也应该含笑了。

第九十四章 不拘小节

时间似乎过的非常快,转眼之间高怀远回乡守制便半年多的时间,从高怀远回乡守制之后,历史似乎又开始朝着原来的轨道回转了。

虽然表面上高怀远在大冶县守制的日子过的很悠闲,但是只有高怀远身边的人才知道,高怀远这数月之间,过的一点也不轻松,各地的消息每天都通过各种途径,如同雪片一般的秘密飞到大冶县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村之中,摆在高怀远的案头。

高怀远的心情也一天不如一天,虽然从利州回来的路上,他写了奏疏,奏请赵昀下旨着令吕伟焕收回驱逐西夏遗民的成命,最终赵昀在和朝中诸臣商议过之后,也答应了他的奏疏,但是朝中却出了许多让高怀远愤懑的事情。

自从高怀远挂职回乡守制之后,赵昀便伙同郑清之一党,不断的在朝中做各种小动作,特别是对军方,他们连连撤换掉了不少地方原来本属于高怀远嫡系的将领,启用了一批已经被高怀远赶回家的将领充入军中掌握了兵权,并且逐步的开始替换掉了谏院之中的一批谏官,开始渐渐的把纪先成给孤立了起来,大大削弱了文官之中支持高怀远的势力,连那个高怀远的铁杆拥趸梁成大也被旧事重提,罢免了官职,虽然在高怀远暗中的斡旋之下,保住了一条性命,但是也被赶回了家中养老去了。

而拱卫皇宫的御龙直侍卫们,也开始逐步的被调离御龙直,换上了不少由赵昀亲自挑选的侍卫,就连以前赵昀最信任的御龙直总管付同也被调离,换上了一个从皇族远亲之中选出的新人。

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刘大勇被免去了殿前司副都指挥使一职,只让他挂了个兵部侍郎的闲差,实质上光杆一个,也被架空了起来,换上了陈震担当殿前司副都指挥使,而陈震这个人虽然貌似是高怀远的嫡系,但是这个人在京城里面的关系网很复杂,通过贾奇的情报,陈震似乎和赵昀走的越来越近,估计是已经得到了赵昀的信任,基本上脱离了高怀远这一系。

就连一直和高怀远关系不错的方书达,也被调离了步军司,给了一个闲差,架空了起来。

各种迹象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赵昀现在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再对高怀远那么信任了,他这段时间已经开始逐步的蚕食高怀远的势力,安排他信得过的人来取代高怀远以前安排的人手,逐渐的将兵权又集中到了他的手中。

“啪!”高怀远把一沓信纸甩到了桌子上,冷笑了起来,站起来走到窗边打开了窗户,让一股凉风吹入了书房之中。

清冷的空气吹在他的脸上,让他郁闷的情绪稍微缓解了一些,然后转过身对坐在椅子上的一个人说道:“这段时间圣上那边的动静,以你的看法,该是如何?”

这个坐在椅子上的人不是旁人,正是这几年一直留在京城暗中为高怀远做事的贾奇。

虽然已经是初春季节了,但是天气还是有些冷的感觉,贾奇似乎很怕冷,身上依旧穿着厚厚的皮裘,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奸商,让人无法相信,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家伙,居然会掌控着一个庞大的情报组织,而贾奇捧着热茶吹了一下茶碗中的茶末喝了一口,这才摇头道:“主公还用问小的这个问题吗?眼下这个官家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对主公视为兄弟一般的圣上了!他开始担心主公的权利太大,正在逐步的收回兵权,恐怕再有两年时间,主公再回到朝中的时候,便成了孤家寡人一个了!难不成主公就这么看着圣上一直把您架空不成?”

高怀远冷笑了一声,但是还是说道:“我本来就是大宋的臣子,这些权利都是官家所给的,他收回去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他才是大宋的皇帝!我不过只是一个为他做事的臣子罢了!”

贾奇呵呵笑着把手中的茶碗放回了桌子上,站起来也走到了窗边,看着窗外的风景忽然笑道:“可是小的似乎还记得主公一年前对纪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为了咱们汉人的未来,主公并不介意当一个权臣!不知道主公可还记得吗?”

高怀远听罢之后,立即扭头逼视着贾奇的眼睛:“连我说过的这句话,你也知道了?”

贾奇毫不回避高怀远的逼视,依旧目光清澈的看着高怀远,淡然的回答道:“主公莫要误会,卑职即便有一万个胆子,也不敢监视主公您!这句话是纪大人这次在我离京之前,告诉卑职的!绝非卑职私下打听出来的!”

高怀远这才把目光又移回了窗户外面,他相信贾奇不会这么做,那么纪先成又为何要告诉贾奇这句话呢?

“哦?那么纪先生告诉你这些,他又是何意呢?”

“纪大人让卑职告诉主公,圣上眼下有意让刘琸赴京东,接替赵范担任京东制置使一职,以姚羽中接替赵府堂担任京东戍帅,如此下去,恐怕连京东也会被郑清之一党牵制了,不知主公又是何意呢?”贾奇有些所问非所答,告诉了高怀远这么一个消息。

“什么?荒唐!这两个草包如何能让他们担纲如此重任?这么做乃是在自毁长城,假如稍有不慎,京东便很可能会立即沦于蒙古鞑子之手!不行!绝对不行!”高怀远一听就急了,京东和其它地方不太一样,他眼下大部分人力和物力资源都已经集中到了京东,飞虎军名义上归于京东驻屯军,但是实质上在他的暗示下,赵府堂并没有兼并掉飞虎军,飞虎军还是独立成军,而且飞虎军辖地内的莱芜铁冶,和海州、密州,赵范安排的也都是他嫡系的人员督管,假如赵范和赵府堂被人替换的话,他的秘密便无法继续保持下去,更何况是刘琸和姚羽中这两个和他不对路的草包呢?

“所以纪先生让卑职先告诉主公一声,假如主公愿意的话,那么他便会发动不少人上奏朝廷,请圣上夺情,令主公复起!”贾奇脸上还是淡淡的表情,盯着高怀远的反应。

但是高怀远听罢之后,立即叹息了一声道:“恐怕很难吧!眼下边境基本上还算是平静,鞑子灭了西夏,短时间之内不敢来招惹咱们,开始集中精力攻打金国,这样的情况下,圣上正忙于削弱我的势力,又岂会夺情令我复起呢?”

高怀远真的开始有些恼恨起了赵昀,对于赵昀,他从来都把他当作兄弟一般看待,作为前世乃是现代人的他,脑子里面根本没有什么忠君的思想,之所以这么帮赵昀,一是处于义气,二是为了掌握可以扭转这个历史的权利,可以说一切都是出于爱国方面,他根本没有什么忠君的思想。

现在好不容易他把宋军整顿的开始朝着强军方向迈步,可是赵昀这个时候却开始疏离他,并且听从像郑清之这些人的撺掇,开始处处掣肘于他,防着他,还小动作不断,试图架空他,使他失去对军队的掌控,同时还要将他为国选拔起来的一些能臣强将干到一旁凉快去,令他感到非常不快。

虽然从根子里说,赵昀这没做并没有什么错,当皇帝的要控制臣下,也并非是错,这也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吧!

毕竟史弥远给赵昀留下了一个很不好的阴影,赵昀不希望再有人成为第二个史弥远吧!可是高怀远却不这么认为,史弥远掌权全部都是因为他要为自己捞钱,为自己捞取好处,而他高怀远揽权,却是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的复兴,这一点他早就告诉过赵昀了。

可惜赵昀现在却还是开始怀疑他,不再信任于他,他们两个人之间可以说已经出现了一道鸿沟,这一点从他刚刚北伐李全回京的时候,其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