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医生-第4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恪站起身,道:“回父皇的话。儿臣听从父皇的教诲,事事以天下百姓为先,百姓为水,君上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儿臣读《隋书》有感,要想让天下太平,就得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人人都能吃上饱饭,而要想吃上饱饭,兴修水利,增加收入,便是当务之急了!”

殿上众人一起点头,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很有马屁精神,说得好,继续!

李恪继续道:“儿臣亲自去城外田庄巡视,发现百姓灌溉农田,很是吃力,尤其是天旱时节,提水种田更是难上加难,往往田地欠收,从而流离失所,成为流民民,与国家稳定不利。所以儿臣遍查书籍,又根据翻车提水的原理,发明了这种新式水车!”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满怀希望地看向父皇,等着父皇夸他为国家着想。果然,就见李世民轻轻地点了点头,但脸上的表情却没什么喜悦。

他心里一凉,又看向大臣们,大臣们也都默然,谁也不出声夸赞,相反都不敢和他目光相对,甚至有些人干脆把脸转到了别处。

只有李治,他的好兄弟,却大声赞扬起来。就听李治道:“三哥,你当真了不起,竟然能从翻车想到了新式水车。你发明的这种新式水车,可比翻车好用多了。”说话的声音极大,差点就拍起手来。

李恪心想:“怎么搞的,该夸我的人不夸,不该夸我的人,却大夸特夸,这事有点不对头啊!”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车入夹道,岂能回头!

李恪感觉到不对劲儿,可却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说了,幸亏他事先早有准备,把要该说的话都背得熟了,要不然现在一慌,很有可能忘了该说啥。

他又道:“这种新式的轮状水车,和翻车不同,无需用人力踩动,而是靠的水流之力,节省了人力,可以腾出大量人手,去对农田精耕细作,提高粮食的产量。”

殿上大臣仍旧沉默,甚至有的大臣不忍心再看下去了,竟然发出轻轻的叹息声。李恪现在说的这些,刚才太子都已经说过了!

李治这回把手拍起来了,笑道:“竟然果真有这般特点!三哥,你可真是聪明之人,要换了别人,肯定发明不出这种好用的水车,就连工部的官员专门干这个的,都发明不出呢!”他看向工部侍郎,道:“你说是吧,你们发明不出吧?”

工部侍郎忙道:“是是,臣等当然发明不出,这都是吴王殿下的功劳。”

李恪只感后背冷气上窜,他打了个激灵,越发感到这事不对劲儿。不少话他已经不敢再说了,跳过一大段,只好道:“儿臣发明了这种水车之后,却不知效用如何,素知王平安为人勤勉,又去了庆州那贫瘠之地,所以便把水车的事跟他说了,让他在庆州试用,如果好用,便向全天下普及!”

长孙无忌忽然问道:“是王平安从庆州把这水车模型送入京中给你的?还是你打造好模型后,王平安按着模型在庆州试用的?因为王平安在庆州证明了水车确实好用,所以你便送到工部,让工部官员按着打造,普及天下了?看来你和王平安平常总有书信来往啊!”

李恪额上冷汗冒出来了,长孙无忌为什么要这么问,身为非储君的皇子,结交外臣,可是大大的忌讳,往往便是造反的前兆,历朝历代都是严加防范,自己莫不是掉入了陷阱?

李恪道:“回舅舅的话,倒也没什么来往,我只是听说,听说……”怎么个听说法,却是无法解释得清了,怎么解释都是不清的!

李世民忽道:“恪儿接着往下说,你一心为国效力,就算和王平安有书信往来,父皇也不会怪你的!”

定心丸一吃,李恪这才稍稍放松了些,心想:“原来是因为我和地方大吏有书信来往,大家才脸色难看,还以为是水车的事露馅儿了呢!”

他又道:“近闻庆州造出了这种水车的实物,而且效用甚佳,儿臣这才把模型送到工部,让工部的官员挑挑毛病,看看还能不能改造了,把它修正一下,也好早日普及,让我大唐百姓受益!”

事先预备的很多话,李恪都没能说出来,但总算是把功劳的事说完整了,如果按着他事先预想的情况发展,现在应该是父皇问他水车的特点了,让他做一下介绍。他把水车的各种部件及作用,背得滚瓜烂熟,绝对不会说出半点差错的,除非是王平安给的图纸和模型是错的!

果然,李世民嗯了声,道:“好,你且说说这水车的特点吧,向诸君说明白,也让父皇听听,我们虽看到了这模型,可其中作用,却还并不了解。”

事情终于上了正轨,李恪立即侃侃而谈起来,把水车的各种好处和特点,逐一列举,向众人好一通介绍。

又和他所料一致,众大臣一听水车的功效,立即神色变好,再不沉默,纷纷走上前来,指着水车询问,甚至连李世民都又下了台阶,听他讲解,而李治在旁不停地夸奖,长孙无忌则不再找茬儿!

好半天,待李恪把水车的各种好处都说完了,大臣们也没有问题了,李世民才又回到座位,道:“这水车果然很有用处,应该尽快让百姓能用上,今年是来不及了,只能做些准备,得明年才能正式使用。诸位爱卿,这事儿,你们有什么想法?”

大臣们一起看向李治,他们有什么想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子有什么想法。

李治不负众望,他道:“父皇,对于这种新式水车的普及,怕是很难的。前些时候,父皇不是派人去了庆州么,那人名叫米小苗,他在庆州时看到了这水车的图纸,回来后大赞特赞,可却又说不清楚这水车到底是怎么个用法,说得不清不楚。由此可见,如果冒然把水车推向各州,怕是一时半会儿的,不能普及开来,得有专门精通此术的人去指导才成!”

这话一出口,满殿鸦雀无声!

能站到这里的,没有一个是脑袋不好使的,李治下面的话都没说呢,众人就全都明白了!

李世民心想:“治儿变了,或是王平安变了?不可能,他二人不可能出这样的主意,这个主意肯定是别人替他们出的!”

而大臣们则一起看向李治,心中都想:“太子,凶悍!”

长孙无忌心中欢喜,好孩子,你终于知道该怎么干掉政敌了,就应该这样,就应该如此的不留情,要么不出手,出手就要让政敌再也翻不了身!

李恪目瞪口呆,心想:“完蛋了,我上了恶当了!”

这种对付政敌的手段,已然脱离了自保的范围,具有强悍的攻击性,就象是打马球,先把马球置与杆下,然后狠狠击出,不出手则已,出手必中!

第六百五十八章 这件大事就由你来做吧

李治说到这里,也挺紧张,他是头一回对付政敌,以前都是小打小闹,这次可是要见真章了,而且王平安又不在身边,长孙无忌又不明原委,一切都要靠他自己,以他的性格,岂有不紧张之理。

李治稍稍停顿一下,看向了父皇,见父皇也正看着自己。他面皮有些紧绷,很不自然,却又见父皇冲他微微抬了抬下巴,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就在这一刹那,也就是几息之间的光景,李恪同样也看向别人,但他没有看向父皇,直接求父皇是没有用的,得有人替他求情才行。

转目四周,李恪的目光转到谁的脸上,谁就把头别开,有的大臣干脆看都不看他,而唯一一个能直视他的目光的人,只有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的目光中充满了嘲讽,不看还好,一看他心里更害怕了!

大臣们心生怜悯,吴王这人还是太年轻啊,一辈子都太顺了,虽然太子比他还要顺,但太子宫内有皇上爱惜,朝中有长孙无忌做靠山,京外还有个王平安在为他出力气干活,相比较而言,吴王实力太弱,根本就不是太子的对手。

李治的话接着说了出来,他道:“要说最明白水车运用道理的人,当然就是发明这种水车的人,既然这种水车是三哥发明出来的,那由他去主持水车的普及,岂不是最好?用医生的话讲,这就叫对症下药,不管是谁,都不如三哥他最合适了!”

话很简短,前后不过两句,眨眼的功夫就说完了,可话里面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是太多太多了!

李治话音落地,良久殿内无声,除了长孙无忌之外,所有大臣都把头低下了,而李世民则闭上了眼睛,不知在想什么,殿内侍立着的宦官和宫女们,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深怕这时出了差错,被迁怒到自己头上。不管是谁要迁怒他们这种小人物,他们都是死路一条!

刀已出鞘,寒光四射,出招奇狠,胜负就在眼前!

现在,到了站队的时候了!

半晌,长孙无忌先轻轻咳嗽一声,道:“吴王,太子所言甚为有理。这种水车既然是你发明的,而别人又说不清楚,象那个米……什么苗的,就没说清楚,由此推知,别人也会如此,所以这种水车最好是,也只能是你去普及推广,让天下百姓受益,你意下如何?可愿为皇上,为朝廷,为黎民百姓效力?”

大帽子直接就扣了下来,份量奇重,重如铁锅。皇帝,朝廷,百姓,一样没少,全都重重地扣在了李恪的头上,只要李恪说一个“不”字,他将直接掉进万丈深渊,这辈子都别想爬出来了!

李世民睁开了眼睛,看向李恪,见儿子满头大汗,表情慌张,一副天塌下来的样子。他心中有些失望,这孩子平常看起来不错,可到了受攻击的时刻,竟然连求救的念头都没有,难不成是吓傻了?

他又看向李治,见李治额头上竟也现出汗珠,双手缩在袖子里,而宽大的袖子竟然微微颤抖,正表情紧张地看着长孙无忌。

李世民心中叹气,治儿也不怎么样啊,全无沉稳大度的气势,就算做不到稳如磐石,可次一点儿的,好歹也能咄咄逼人吧,连这个都做不到。这两个儿子都挺让他失望的,他把眼睛又闭上了,等大臣们先折腾一通,然后他再看看怎么处理这事吧!

李恪的汗水滑了下来,他再次看向大臣们,可大臣们一个替他说话的都没有。他心里清楚,大臣们是不敢得罪长孙无忌,这种时候谁要是替他说哪怕半句好话,就会承受长孙无忌随之而来的怒火,没人会傻到这种地步的,所以要想救自己,只能靠他自己了!

李恪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就算要指导水车的普及,也不一定是我亲自去,也许……那王平安也行啊,现在不就是他在主持这件事么?”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道:“王平安没法把事情说清楚的,更加办不好这么重要的事。他不是和那个米……米什么来着?”

李治忙道:“米小苗,他是东宫里的执事,向来机敏,所以前些时候才被父皇派去庆州宣旨。”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道:“对啊,那个米小苗就够机敏的了,要不然皇上也不会派他去庆州当钦差。可就算是这么一个机敏的人物,王平安和他解说了水车的妙处,他竟然也听不懂,回来后说不清楚,连个大概都描述不出来,那么换了别人,又岂能明白水车的妙处?万一执行起来,王平安糊里糊涂地指导,地方官员糊里糊涂地执行,那不得把一件好好的事,给办糟糕了吗?各位大人,你们说是这个道理吧?”

这是逼着大臣们排队呢,殿上的重臣大多数和他交好,即使关系一般,却不能反驳他的话,那个米小苗必须是机敏的人物,因为是皇帝派他去宣旨的呀,要是他不机敏,岂不是证明皇帝看人走了眼,选了个傻蛋么!

王平安当初给米小苗看图纸,米小苗就啥也没看出来,只是把平安水车这个名字,改成了平安大水车,多加了一个“大”字。他只对收受贿赂感兴趣,对于水车还是水牛的,一点兴趣没有,让他解释,就算不是让牛弹琴,也是让羊弹琴了!

可偏偏米小苗回京之后,四处替王平安打广告,而且弄得动静不小,不但宫里的人很多知道,就连朝里的大臣都略有耳闻。只是因为米小苗是个宦官,在重臣们的眼睛,他比一个狗屁也不多值几个大子儿,所以听归听,却是没人当回事!

但话说回来了,米小苗解释不清水车的事,就是事实,而这个事实在平常一文不值,可恰恰在这个时候,就值钱得很了,足能把一个王爷给砸倒!

大臣们听了长孙无忌的话,都慢慢地点了点头。是啊,米小苗那个死宦官确是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要是让他当地方官,去执行普及水车的事,那非办糟不可,但别的地方官……算了,这时候就莫提别人了,提了也是白提!

一滴汗水流进了李恪的眼睛里,李恪一擦眼睛,心里不停地想:“怎么办,怎么办,我该怎么化解这场危机,我不能离开长安啊,离开中枢容易,再回来就困难了!”

此时李世民是闭着眼睛的,没有看到李恪擦眼睛的动作,而长孙无忌和李治看到了,却不会说什么,别的大臣看到了,心中却都有不忍,他们还以为是李恪被逼得哭了呢,在擦眼睛,但……不忍归不忍,替他出头,那就得靠良心了!

别的大臣们还在纠结良心的问题,可马周却说话了,他的良心在大臣们当中,还算比较多一些的,而且他和长孙无忌官位相当,可以分庭抗礼,别人不敢说,他却是敢说的。

马周嗯了声,清清嗓子,道:“长孙大人言之有理,这件事情只能由吴王去办……”

大臣们一起看向他,心想:“你这是要和长孙无忌唱对台啊!”

长孙无忌却是大怒,看来中书省有必要换个宰相了,马周竟然在这种时候拖我的后腿,真是可恶!

他和马周的关系还算不错,可面对如此重大的问题,已经涉及到太子和吴王之争了,再好的关系,这时候也顾不上了!

开头肯定,往往意味着后面是否定!

马周接着道:“但如果仅由吴王去主持普及水车的事,怕是他独木难支。以老臣的意思,不如让吏部拟定名单,选一些年轻的官员,和吴王一起去庆州,在庆州普及水车时,学学经验,此事可由吴王主持,待庆州之事了结,再把官员们派到全国各地。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样比吴王一个人去普及水车,要更快,也更加容易见到成效!”

这是老成谋国之言,如果刨去李治和李恪的斗争,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中正平和,不偏不倚,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的,做为中书省的中书令,专门做策划的宰相来讲,他尽到了自己的职责,无可厚非!

但是,他的这个提议,毫无疑问是救了李恪一命,而且限定了时间和范围,只要庆州办成了水车的事,李恪的任务就算完成,就可以回京,而且庆州的事情肯定能办成,因为王平安在那里呢,要是办不成,王平安就得吃挂落,顺带着就会连累到李治,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两派人,谁也不敢动谁,只能玩命地把事情办好!

李恪心存感激地看向马周,这么多重臣,只有这个人敢为自己仗义执言,而且这人还是王平安名义上的恩师,真是意料不到,这种时刻帮自己的竟然是他!

长孙无忌气息粗重,却无法反驳,他当然听得出马周的建议很好,如果再反对,那就是顾国家于不顾了!

李世民终于睁开了眼睛,他并不问其他大臣的意思,手轻轻挥了挥,道:“就依马爱卿所言。忠臣,拟旨吧!”

儿子再怎么乱斗,终究还是儿子,他已没了两个儿子了,不想再没第三个。

第六百五十九章 一起去庆州

李世民一发话,他身后侍立着的史忠臣立即答应一声,叫人拿纸笔,他亲自写圣旨。史忠臣文采不咋地,可这种大事,他不可能让别的小宦官写的,就算字写的比他漂亮一百倍也不成。

可史忠臣一亲自动笔,写圣旨的速度就慢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