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清霸世-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线被水冲断了,他们现在已经失去联系三个小时了,车上有一千多名旅客被困。

肖峻马上命令直升飞机再次起飞,沿铁路寻找那一列客车,并和他们取得联系。

工兵团的官兵们,站在了大雨中的决口前面,决口已经几十米宽了,滚滚的黄河水咆哮着从决口处向大堤外面冲去,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吼叫声,参加过多次战斗的官兵们也不禁为这大自然的强大破坏力而震惊,大堤决口处两端的大堤还在继续坍塌,几个战士把一只装满了土的麻袋扔下去,转眼就没影了,那可是三百多斤哪。

大堤的下面人们在往上面运送木料和装满了泥土的麻袋,泥泞中皇帝的身影也出现在了运送木料的行列中,在这里没有皇帝和平民的区别,没有将军和士兵的区别,只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战胜洪水,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一个警卫想换下皇帝,但是被他一把推开了,那个警卫只好是和他一起干了起来,把一根木料送上了大堤,肖峻此时已经是一身泥水了,他又来到了工兵团那里,官兵们已经开始准备下水打桩了,肖峻拿了一条长绳,递到他们手中,让他们把自己栓住,保证安全,他们看到了一身泥泞的皇帝,激动的连敬礼都忘记了,只是在说:“总司令,总司令您,您,您……”一位记者抢下了这张珍贵的镜头。

肖峻只是对他们大声地喊道:“一定要注意安全。”

满眼激动泪水的官兵们向他们心爱的总司令敬了一下礼,反身冲下大堤,开始了和洪水的博斗。一根根木桩打下去,然后就是装满了土的麻袋,构成了新的大堤,官兵们在水里知道,他们在第一线,自己的皇帝也在这里,后面是自己的父老乡亲,一定要战胜洪水,不让自己的皇帝陛下在担心,不让自己的父老乡亲在受洪水的迫害。

肖峻也知道只有堵住了决口,才能让灾情减轻,这黄河的水呀,什么时候才能把他真正地治住让它,让它为人民只作贡献而不在为害人民。

  第213章 灾情的考验(二)

经过一夜的战斗,决口越来越小了,可是水也是越来越急了,洪水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战士们在水中打桩根本就站不住了。临时指挥部决定沉船堵口子,马上人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准备,船只、麻袋、缆绳,一架直升飞机也来到了大家的头顶上,老天爷好像也在帮忙,雨也停下了,身穿救生服的海军官兵站在了最前面,只要是有人落水,他们就会去救人的。一切准备就绪,河堤上的总指挥,打出了一发红色的信号弹,

这时候准备好的大船从上面下来了,上面全是装满了土的麻袋,这一只船要在这里沉掉用它来堵住最后的决口,船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个人站在那里,手中拿着一条大绳,只要是一到合拢口的地方,他就要将大绳抛出,让上游和下游的人拉住,这样才能把船控制住,让它横在决口处,当中的几名战士在船的当中,他们要把船炸开几个大洞,然后把它沉下去,然后再继续向上面放装土的麻袋,最后把大堤全部处理好才算完成。

说时迟那时快船已经过来了,缆绳抛了过来,两边的人快速拉紧,但是船的晃动让一个战士掉了下去,两个负责救护的战士飞身跃起,向他冲动去,头上的飞机也追了过去,可是那个战士,只是在水中几个沉没就没影了,船在决口处横住了,马上响起了爆炸声,船体的当中冒出了水柱,快速下沉了,人们急速地向船上加装麻袋,决口终于堵住了。

人们的心松了下来,有几个战士身体摇晃了一下倒下了,医护人员马上冲过去,但是三个英雄的战士再也不能醒来了。他们是活活地累死的啊。

肖峻本来已经是筋疲力尽了,可是他一见到这个情况,他急忙又挣扎着起来,向大家高声喊着告诉大家,不要躺下,要坚持住,要是倒下就起不来了。

肖峻又回到了大堤下面的指挥部里了。他马上询问救上来了多少老百姓,如何安置等,王充说道:“皇帝你就好好地歇一会吧,都已经安排下去了,决口堵住就是最大的胜利,其它的工作就好作了,有我顶着,你就放心吧。”

“总理啊。我们要从根子上解决这个黄河“地上河”的问题了,要不它每年都要给来上一次的,让我们防不胜防啊。”

“从现在开始在报纸上专门招聘治理黄河地人材。”

第二天的报纸上出现了皇帝在第一线抗洪的大标题,旁边还有皇帝那一身泥水的几张照片,旁边就是国家招聘治河能手的广告,说不论你是什么人。只要能把黄河治理好,国家将给予重奖和重用。

堵住了决口,下一步就是搜救那些在水中的老百姓了,各种船只出去了,海军和有关部门的快艇也出动了。现在从大堤上向远处一望。到处是一片汪洋,只有那些没有倒地一些房子和一些大树在水中。望着这一片大水,肖峻和王充的心里沉甸甸的。还有多少老百姓没有救上来啊?他们能等到我们救援人员的到达吗?还有那些抢险中失踪的战士们,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啊?

第三天水开始往下彻了。好消息也在不断地传来。大部分地老百姓已经被救回来了。并且得到了很好地安置。那一列被困地客车。已经由空军空投了食物和药品。铁路部门已经恢复了他们地通讯了。随时有事可以随时支援他们。受灾情况正在统计当中。很快就可以出来了。

肖峻已经两天没睡了。两只眼睛红红地。布满了血丝。王充地情况和他也差不多。两个人盯在了这里。几天了没有很好地休息。肖峻让王充早点儿回去。国家那么大地一个摊子在等着他呢。但是王充却不愿意让皇帝留下来。他知道肖峻地脾气。只要是有事。那是绝对不会去休息地。在这儿还不得给累坏了呀。不行得让他回去。于是。王充以国家离不开他为理由劝皇帝回去。可是肖峻只是说道:“我在北京。不是什么都不干吗?离了我没事。可不能离了你地。你快回去吧。要不你地身体顶不住地。”

王充还要劝。肖峻急了。他说道:“这里没人不行。你必须要回去。一定要找到那个能治理黄河地人。”

王充一看。没法了。皇帝已经发火了自己只好是回去吧。他只好是对肖峻地警卫们说道。你们必须要让皇帝得到休息。有些事可以晚通知或不通知他地。他要是发火。就说是我说地。然后才离开皇帝。返回北京。

肖峻清楚地知道。大灾之后必有重大地瘟疫出现。因此他要在这里。下面就是防疫问题了。各地各军医大学地医护人员来了不少。应该和他们见一下面。提醒他们一下了。肖峻又拖着疲惫地身体去看望那些安置灾民地地方去了。

来到了一处学校。这里因为洪水地原因已经停课了。临时用来安置灾民。里面清理地很干净。没有那种霉烂地味道。灾民们也都是穿着干干净净地衣服。那都是各地捐助来地衣服。肖峻看了一下很满意。他问了一下。这里是由谁在管理地。一个长地挺漂亮地年轻姑娘站了出来:“报告首长。这里是我在负责。请问有什么作地不好地地方吗。我马上就改。”

“你是干什么的呀?”

“我是上海军医大学的教师,这里是我和几个学生在负责的。“好,这里搞的还不错,要都这样就好了。”

肖峻转身就向外走去,可是几个女孩子追了上来,“请问您是?”

几个警卫刚要阻拦,肖峻已经说出了口:“我是肖峻。”

“啊,真的是皇帝啊。”

几个女孩子(应该说是准军人,但是她们已经完全没有军人的形象了)她们太激动了,想不到在这里可以见到皇帝。

还是那个老师明白的快,马上就请皇帝给她签名,肖峻答应了,姑娘高兴的跑了回去,拿自己的本子,肖峻笑着等在那里,一会儿,她们跑出来了,肖峻在她们的本子上写下了:“好好学习,为中华帝国服务。”你别看肖峻的毛笔字写的不怎么样,可是硬笔的功夫却是很不错的,可是那个老师却又拿出了自己的照像机,要和肖峻合影,这真是得寸进尺了,肖峻高兴地答应了她们。

一个警卫走上前来为他们照了几张照片。因为这些照片的原因,才成就了蔡锷的一段婚姻大事。

  第214章 从根子上治理黄河

肖峻又看了几处灾民安置点,发现他们的管理都很好,原来都是由军医大学的那些师生们在负责管理,他(她)们都是知道这些防疫的知识的,所以有些后果他(她)们都想到了,他(她)们已经作了严格地处理,然后还要每天进行消毒,所以问题处理的很好,看到这些肖峻的心终于放下了。

灾情的统计完成了,这一次受灾面积达到了十三个县,受灾群众达到了近二十万人,直接损失七千多万中华元,间接损失就不好说了。受灾群众死亡只有三百多人,救灾牺牲了官兵四十多人,那一列客车上没有一人死亡,倒是在那种情况下有一名中华帝国的小公民出生了,那两位年轻的父母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叫“车生”,那一对年轻的父母要给列车的工作人和救灾的官兵们下跪,被热情的人们给拦住了。另外在难民安置的地方,也有六个孩子出生了,他们的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叫“军生”。因为接生的人都是军医大学的师生。

一些老部下找到了他们的总司令,要求总司令能够接见他们一下他们的部队,肖峻想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他们。

第二天,参加救灾的部队集合,来到了黄河大堤前面,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们的照片,被战友们捧在了胸前,站在了队列的最前面,让他们也一起接受总司令的接见。他们有身穿绿色军装的陆军,有白色海军服的水兵们,还有那些空中地英雄们。

肖峻对来到的官兵们说道:“大家好,今天我们的军队再一次显示了你们的能力。你们在战场上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在抗洪救灾中你们也是英雄,在这场与洪水的战斗中你们发挥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作出了你们的贡献,你们可以说是无愧于人民子弟兵地称号,在这场战斗中我们有的战友牺牲了,但是我们的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看看那些新生的孩子们。他们的名字都叫军生,他们的名字已经告诉你们,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地。”

当地群众的代表们向各部队敬献了他们制作的旗帜,上面是“军民一家”,“亲如一家”、“恩同再造”等。

下午,部队已经开始返回他们自己的驻地了。这又是一番情景交融地离别,走的送的没有一个不是泪水涟涟,那些在战场上地英雄们。看到老百姓对自己的一片真情,也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肖峻召集了周边省、县的领导们开会,专门部署了以后救灾的工作,现在时间还来的及。如果可能的话,要组织群众生产自救,国家也要调集粮食来救济那些灾民。首先是你们要竖立起自救的思想,要发动群众也起来自救才行。

河南的省领导们说,老百姓要为肖峻送“万民伞”,肖峻当时就拒绝了,救灾是全国、全军、全民的事情,主要还是军队起了一个主要地作用,要送也应该是给他们,我是没干什么地,以后也不要搞这种东西,但是他们又提出在这里给那些牺牲的官兵们。建立一个纪念碑地事情。肖峻一想这可以增加人们对于国家的凝聚力,也就答应了。

晚上肖峻返回了北京。王充等到他一进门,他也到了。几天没见了,要好多地事情要在一起碰一下头的,一是救灾的款项物资要及时到位,二是根治黄河问题要有一个长期的思想准备,三是粮食问题。

第一件事情,王充已经作完了,各种救灾物资已经起运,款项也已经拨付了。

第二是已经有了一些人,对治理黄河的事情提出了建议,但是只有一位名叫万长江的人,他的提议和别人不一样,说是要清理黄河的泥沙问题,不能只是一味地加高堤坝,听到这里肖峻的眼睛一亮,对呀,以前中国的作法就是建设水电站,建设大坝,后来几年就让黄河水给淤平了,近来采取的是以水冲沙的方法,才有了效果。行,这个人得和他当面谈一下,了解他的全部想法,可以的话就尽快地执行。

第三是粮食问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我们国家的粮食单产就是那么多了,虽然也采取了优良品种,提高了管理方法,但是土地是有限的,还是要看向远处,现在安南问题解决了,但是他们是属国,有些事也不好说,干脆就把它给并入中华帝国算了,把他们的国王给养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大粮仓了,马上办,自己的事自己办别的国家也不能说什么。

于是肖峻马上在第二天就召见了那个万长江,这人给肖峻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明摆着像一个农民但是他却穿着一件长衫,进门不一会就热了,肖峻让他把长衫脱掉,去洗了一回脸,这才让他平稳下来,肖峻和他谈起了关于黄河的问题,一谈到正题,万长江就好像是换了一个人,他马上滔滔不绝地向肖峻说起了黄河。

黄河,顾名思义,水是黄色的,但是是它的源头水是很清的,但是从黄土高原下来以后,水就变成了黄色,它冲下来大量的泥沙,如果要是在中途单纯地修建水坝,那是不行的,只能是把水坝慢慢地被泥沙给淤积掉,这是对的,我们国家以后从黄河上修的水坝都是那样了。只能是用黄河之水自己把泥沙给冲掉,就是两句话“沙随水来,沙随水去。”和“水大出好河。”水量大可以带走大量的泥沙,而水少则可造成泥沙的淤积,利用人工调节水的流量,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但是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是需要长时间的进行人为的控制。

听着这位万老先生的述说,肖峻想起了后世中所提到的,利用黄河水冲沙的做法,他决定采取他的建议,进行人为的控制,并请万长江作为这个事情的总指挥。还要在黄河上建立必要的大坝,对水进行调配、控制。

再一个就是要对黄河上游进行水土保持的工作,这也好说,现在人们对黄河的人为地污染还不是很严重,以后要避免在黄河边上修建大的污染源就可以了。另外主是要保护好黄河上游的植被,不被破坏。

于是由王充总理直接委任万长江作为治理黄河的总指挥,职务相当于省一级,但是黄河沿途的各省要服从和配合治理黄河的任务。

  第215章 皇帝也溜号

肖峻的墙壁上又挂上了中南亚的地图,他的目光盯住了安南的那两两个省,还有那个柬埔寨,于是很快安南就升格了,成为了中华帝国的内藩了,以后又把他们给改变一下名称,北方叫北越,南方叫南越就行了,这样一来他们就是中华帝国的两个省了,省会北方在河内,南方在西贡,安排两个得力的省长,几个月以后就可以给中华帝国提供大批量的粮食了。

从昆明给安南的国王安排了一处地方,让他在那里安渡晚年就可以了。

马上加大对两省的投资力度,修建从南宁到河内、西贡的铁路,使那里的粮食可以很快地装运出来,以后对那里的移民,也要用到火车的,对于军事上的用处那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它们的西边那个柬埔寨、暹罗和缅甸,原来从历史上这是我们的属国,这在前几年才让英国给占了去,不行,要让情报部门加强渗透,反正那里的华人也多,不久就是我们的了。现在那里的人口太少了,大量的土地闲置着,真是可惜呀,一定要利用起来,要向那里移民,把所有的土地全都利用起来,那样中华帝国的粮食问题不光是解决了,还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