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骨-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两年,毕业后大都奔赴抗日前线。

三、成都时期

第十四期

本期1937年先后在武昌、成都等地分头向全国招生,陆续到武昌、成都入学。直属成都本校的学生有三个总队:第一总队1937年冬在武昌应试入学,取录者多是高中毕业学生,及曾受军训的大专学生和公教人员为主,文化素质较高,计669人,称十四期一总队。1938年11月毕业于四川铜梁安居镇。在学时间仅一年多;第二总队1937年10月在武昌入校,随之向铜梁迁移,招收的多是有志从军报国、拯求民族危亡的爱国学生。1939年毕业于铜梁,计1510人,称十四期二总队。在学时期为两年。又一批是1937年九月在成都入校,原属成都分校招考的学生。自南京本校校部迁抵成都后,将之并来本校统一施教,称十四期六总队,计1520入。1939年1月毕业,是本校学生在成都入校并毕业的首期学生。本校三个总队学生合计为3700人,还有各地分校各自招生受训的都纳入本期序列,称第十四期第三、四、五、和七、八、九、十总队毕业生。其学生人数多少,未见统计。

本期自1937年底南京迁校以来,最终确定以原成都分校改为本校校部的部署陆续完成。分校各期学生皆奉命以成都本校教学要求统一施教。是时成都地区北较场、西较场、南较场、皇城遗址及外西草堂寺、青羊宫等地,均是本校学生的驻地。教学组织除扩编政治部,加强政治教育外,又添设军官教育队、恢复高等教育班、加设战术研究班、校尉官研究班、射击训练班、技术训练班和特务长训练班等,军事教育也相应完善。至此,经历近两年来流离播迁的艰难岁月,又而在抗战大后方开始正规生活、学习和训练的进程。在八年抗战,中输送大批军事人才。学生毕业后也大都分配到抗日前线。

第十五期

1937年10月,军校当局以武昌为基地,继续大批招收爱国抗日青年,1938年1月1日入学,计1559人。先在武昌作入伍生受训三个月。是时因日军准备围攻武汉,形势吃紧。学生乃奉命转移重庆,璧山而进抵成都本校就学。计有步兵大队,炮兵大队,工兵大队和辎重兵队,通讯兵队分科训练,称十五期第一总队,并代训空军学生大队,计272人,1940年7月21日毕业,共计毕业生1831人。在学时间约两年半。另有本斯第二、三、四、五、六、七、八总队属各地分校受训,亦相继毕业,总人数未见累计。

这成都本校校部虽然初步建成,传统的教学制度开始逐步恢复,但饮食;住宿、学习的设施尚处于艰辛苦难时期,所属校址除少数原有旧军营房是砖瓦房外,大多教室、食堂、宿舍仍是泥巴盖的草房。但在前方抗日战事隔歇之时,最高军政领导、校务委员和抗日将领也不时前来探望并作军事、政治演讲,激发学生继承黄埔先烈的革命精神,树立打败日本侵略者、收复国土的必胜的信心。所以本期毕业生大都马停蹄奔赴前线,不少则参加远征军深入印度、缅甸作战,立下抗日战功。

第十六期

本期招生计分三个总队:第一总队,1938年10月10日入校,驻成都南较场,计1597人。分编步兵第一、二、三大队、炮兵大队、工兵大队、骑兵队、辎重兵各一队,分科受训,1940年12月25日毕业,另代训空军学生97人,共计毕业生1693人。在学时间两年;第二总队1939年1月17日招考取录,驻四川铜梁受训,分第一、二、三大队,主要培训步兵,1939年10月毕业,计毕业生1629人;第三总队,1939年春天入校,驻成都北较场,分第一、二、三大队,主要接受适应抗战需要的政治教育和步兵教育。1940年4月毕业,计毕业生1165人,在学时间实一年。合计三个总队毕业生为4287人。

除直属本校的三个总队毕业生外,还有各分校同期培训的第四至第二十总队。这二十个总队总人人数虽无详确统计,却显示了抗战中的本校规模日大,师生众多,俨然恢复了昔日黄埔本校、南京本校的盛况,实际成了大后方培养抗日青年军官的大本营。1940年5月,本期举行毕业典礼也特别隆重。由蒋介石亲自主持,鸣放礼炮,举行阅兵,并向学生授以毕业证书和赠剑。还有党、政、军高等官员和宋氏三姊妹都联袂出席盛会和观礼。这个阵容成了全国团结抗日。的象征,对激励毕业学生奔赴抗日前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第十七期

本期1940年初开始分批招生,计成都本校有三个总队:第一总队1940年4月15日开学,驻于成都本校西较场,计1527人。下分步兵第一、二大队、炮兵队、骑兵队、工兵队、辎重兵队。在学时间两年,1942年4月12日毕业;第二总队1940年5月6日开学,驻于四川铜梁,计1374人。下分三个大队,十二个中队。主要受步兵教育,1941年11月2日毕业;第三总队1940年7月13日开学,驻成都北较场,计1030人。下分三个大队,九个中队,1942年2月15日毕业。三个总队毕业生共为3931人。

本期除属本校的三个总队之外,连同各地分校招收的学生多达28个总队之多,分编为第四至第二十八个总队,分校校址广及四川、陕西、广西、贵州、湖北、云南、新疆、湖南和江西等,师生分布极广。时值1941年12月日本侵略者发动的“珍珠港事变”爆发,促成同盟国与轴心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展。我国战区从早期的节节失利,进而会合英、美盟军并肩对日作战,战局从此日见好转。该期学生毕业后,多开赴前线,参加抗日战争。

第十八期

本期自1941年初陆续招生,直属本校的有两个总队:第一总队1941年4月1日入伍,计1600人。因原校址不足,分驻于草堂寺、青羊宫等地。次年升学后才将步兵大队,工兵大队迁北较场,特科大队迁西较场。1943年2月毕业、毕业生实1215人;第二总队1941年11月25日正式入伍,驻成都南较场,计1237人,分为步兵六队,骑兵一队,炮兵二队,工兵二队,辎重兵一队通讯兵一队,1943年10月8日毕业。本期连同各地分校毕业学生共为十四个总队,七个独立大队和三个独立中队,包括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讯兵及适应抗战亟需之兵种。其分校毕业总人数尚未见确切统计。

本期学生毕业之时,正是八年抗战进入第五、六个年头,全世界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已进入最后决胜阶段。从而本期学生毕业时,一律授以少尉军官衔,其中大多数人走上了抗日战场。

第十九期

本期自1941年先后由各大城市分区招生,本“抢救沦陷区知识青年之旨”,由校本部派员深入各战区加以甄选。各地青年应选后于1942年春天陆续到校。5月成立两个总队于成都草堂寺。12月25日开始入伍生训练,1943年3月分科受训。计第一总队称步科总队,下分七个队,另有炮兵两个队,共为九个队998人,仍驻草堂寺;第二总队称特科总队,下分骑兵一队,炮兵三个队,工兵二个队,辎重兵,通讯兵各一队,计902人,驻西较场。同年12月升学转为正式学生受训,合计1890余人,同时各地分校招收本期学生亦有七个总队和一个独立大队,共为九个总队,一个独立大队,实际人数不明。

1945春,为配合抗战总反攻,适应加强前线部队到基干的需要,曾迭次奉命提前结业,遂于4月初全部考试完竣,4月14日举行毕业礼。不少开赴抗日胜利的日占区参加接收和受降。

第二十期

本期学生于1944年3月在成都南较场入伍。初分为十个队,同年八月分科后,分驻成都本校西较场,南较场,合编为步兵一个大队,辖四个中队,(内有一中队是广西六分校并来);炮兵一个大队,辖两个中队;工兵一个大队,辖中两个队;通讯兵一大队,辖三个中队。其余骑兵,辎重兵各一独立中队。迨后步、工、通三个队又迁驻北较场,合计步、骑、想工、辎、通六科,计学生1116人。1946年12月25日毕业。各地分校亦于此时相继结束,并归本校。

本期学生毕业,正逢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之后,全国人民都一致要求重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但国内战争随即又爆发。无奈自该期毕业生起,不少而又成了为内战服务的工具。

第二十一期

本期学生于1944年5月在成都入伍。计编步兵十一个大队;辖三十八个中队;骑兵一大队,辖三个中队;炮兵二大队,辖五个中队;工兵二大队,辖五个中队;辎重兵一大队,辖四个中队,通讯兵二大队,辖四中队,还有战车独立一中队。其中各大队内,由西安督训处调归本校,则达二十个中队之多,人数甚众。他们因入伍和到校时间先后不一,考试毕业日期也随之有别:计步兵第一、二大队所辖六个中队,于1947年8月12日毕业,其他各队在1947年12月26日毕业,惟步兵第六和第十一大队,工兵五个中队,通讯兵五个中队及战车三个中队,复以成立较迟,乃于1948年6月16日才毕业。

总计本期毕业生达6038人。人数激增,为历期毕业生所不及。且逢本校奉命改制,于1946年元旦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易名为“陆军军官学校”,实际恢复1924年成立之初的校名,长达二十余年担任校长的蒋介石,改任名誉校长。委任一期学生,成都本校教育长关麟征升充校长。改制的宗旨是要将本校办成“国军初步干部养成教育的摇篮”。

于是本期学生开始,实行各兵科普及教育之实验,并试行各兵科之综合教育。毕业后,亦派入军中服务。

第二十二期

本期学生毕业时,正是1949年10月解放军节节胜利,成都行将解放。四川军政当局和军校师生大都人心惶惶,不知所措,无心继续参与内战。在军校内则形成了决心和平起义或顽固到底的两派师生的斗争。到十二月成都解放时,有的师生弃暗投明,参加起义,配合成都解放;有的则溃散逃亡,各走各路。

第二十三期

本期学生行将毕业时,成都已被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校本部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唯1949年1月初,校长关麟征已改派一期学生,中将军长张耀明接任,筹划要将本校向云南、西康迁逃。蒋介石也秘密飞临成都本校,下令将台湾籍学生和国民党高官要员的子弟空运台湾计有二百余人。是时云南、西康先于四川解放、军校迁移顿成泡影。在校师生有主张起义的,也有反对起义的。但大势所趋,使最后该校本部也宣布起义。于是师生有逃散的,有潜往台湾的,更多随同校本部起义,至1950春才结业离校。不少后来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志愿军。至此,成都本校就完全结束了。

正文 黄埔(三)

更新时间:2010…10…16 15:49:38 本章字数:38381

凤山时期

第二十四期

1947年,孙立人在台湾奉令训练新军,决定在凤山利用原日本侵略军一个天然练兵基地,始建名日:“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自兼主任,直属成都本校;聘美国驻华参谋团成员当顾问,培训校官、尉官和各兵种,为凤山军校首开张本。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湾复出,又正式决定在此恢复成都时期的军校,将在学的第四军官训练班特科总队改称学员总队,第十九期学生总队改编干训总队,教导营改教导第一营,金门怒潮军政学校官生编为教导第二营;并另续成都军校期别,成立第二十四期学生总队,招收青年入学。于1951年4月入学,1953年毕业。

第二十五期

1952年3月,在校的干训总队及教导第一营奉命拨交步兵学校,学员总队改编为第二十五学生总队,并续招部份新生。1952年4月开始训练,1954年8月31日毕业。

第二十六期

1953年招生,教育内容除“秉承”黄埔传统方针外,仍将学生分为入伍生和学生两个受训阶段:入伍生期满,增加兵科综合教育,学生分科教育期满,又增加政治教育和夜战训练,于1953年9月28日入学受训,1955年8月31日毕业。

第二十七期至四十六期

为适应现代军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军官所应修习之知识与技能愈益广泛,于1954年6月16日三十周年校庆,宣布实行新制教育,自二十七期起,从三年制改为四年制。教育目标在使哲学、科学、兵学三者融于一体,以期“文武合一,术德兼修”。1954年10月25日,由蒋介石亲自主持新制开学礼。学生仍照黄埔时代班、排、连编制,设队职官。1955年起,入校学生要参加大专院校联合招生和考试。凡高中应届毕业生属品学兼优、体能合格者,则可免试保送。

第四十七期

1975年再次修改教育新体制。由本期起,学生教育时间增为四年又三个月。在教学上从以往的军事学科为主,普通学科为辅的制度,改制为普通学科占时间百分之五十五以上,俾有增强基本学科的时间以接受新知识,奠定科学的基础,提高科学水准,使合于一般大学水平。学生毕业后,除取得军官资格外,得授理学士学位,规定服役十年。

第四十八期至四十九期

1977年。为适应学生性向差别。使之对理工或文史课程依其兴趣发展。自本期起。又增设文科。毕业生可根据学习科目积分。分别授理学士或文学士学位。在自称继承黄埔传统地同时。还先后参考和采用了美国西点军校地教学设置。学习科目有:(一)普通学科之施教分系。有政治、文史、外文、数学、理化、电机、机械、军工、测绘等系。聘请文职教授掌教。(二)军事学术科。设军事训练部。下辖战术。一般、兵器、体育等四组。以军职教官掌教。从过去地“注入式”改用“启发式”地教学。称为“五段教学法”。以利于鼓励学生自动学习。

第五十期

1979年。经郝柏村下令。自本期起在原有教学内容和方法地基础上。在学生中增加野营训练。每年于冬夏寒暑假各实施一次。以训练吃粗耐劳。体验战场生活。务期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基层干部工作。

从1980年第五十一至1993年第六十四期情况。因手头资料所限。暂缺。

据统计:凤山军校时期自1950年8月复校到1983年底。毕业生从第二十四期到五十二期。共计毕业人数一万一千五百余人。在此期间。另有多种临时军官训练班队。如夜战训练班队。留学生军训班。预备军官训练班。补训总队。预备学生班。专修学生班。专科学生班。入伍生团等。其毕业。结业地学生、学员亦达五万余人。

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将帅录

姓名字号籍贯生卒年最高军政任职军衔党派

丁炳权御伯湖北云梦1897-1940第八军第一九七师长兼长沙警备司令少将国民党

丁德隆冠洲湖南攸县1904-?第三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第六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中将国民党

万全策广西苍梧1902-1937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一旅参谋长少将国民党

马师恭子敬陕西绥德1903-1973第七绥靖区副司令兼第八十八军军长中将国民党

马志超承武陕西华阴1903-1973全国交警总局局长,第十九军军长中将国民党

马励武克强陕西华县1904-?第二十六军军长中将国民党

马辉汉湖南长沙1900-?湖南省第五行政区保安副司令少将国民党

王祈晋君湖南衡阳1901-1941成都中央军校教育长中将国民党

王梦敏修湖南长沙1902-1968陆军步兵学校政治部主任,第一兵团高参少将国民党

王雄镜波海南文昌1902-1951琼崖守备司令部副司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