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朝云龙吟-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说初九夜间打烊时,见到一行车马路过。是什么人他没看出来,但看到车上打着旗。”

程宗扬精神一振,“旗上是什么字号?”

“店主不识字。”

程宗扬一阵郁闷,六朝除了宋国还好一些,其他几国的识字率能到百分之十就烧高香了。

卢景停顿了一下,“……但他记得旗上有一大一小两个方框。”

“回?不对!吕!”

程宗扬立刻反应过来。

“对。小的在上面,大的下面,中间还条小尾巴。”

虽然是一条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线索,却是整个事件的拼图上至关重要的一环——看来卢五哥没有猜错,那个颖阳侯的门客也没有说谎,初九那天晚上,颖阳侯吕不疑确实路过了上汤。

能从不知情的店主口中得到这条线索,已经是意外之喜,程宗扬笑道:“对那位卖饼的妇人,五哥用的就是动之以情了。”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大嫂你去威逼利诱,没半点用处。动之以情,对症下药才是上策。况且这两个人也不是随便选的,”

卢景道:“那店主的客栈在巷口,来往的车马行人都要从门前经过,卖饼的摊肆也是如此。问过这两处,上汤的线索也就查了大半。”

“我看你跟大嫂没说多久,难道几句话就打听清楚了?”

卢景道:“急什么?还不到问的时候。”

两人一边说,一边啃着饼子走到镇外。绕过树林,远远看到一片黑乎乎的火场。

整间客栈被烧成白地,只能看出客栈的位置离镇子颇远,紧邻着大路,原本的房舍已经看不出痕迹,院内铺满灰烬。

虽然隔了两天,火场仍弥漫着呛人的恶臭,让程宗扬不由掩住鼻子。卢景却视若无睹,他在火场中走了一圈,不时蹲下来翻检,拿起一块烧裂的石头,或是几片碎瓦扫过几眼。

屍体已经收殓过,其他东西又被一烧而空,并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卢景拍了拍手,指着火场道:“大门在北边,沿路是一道土坯墙,东边是牲口棚,西侧是两间通铺,南边两间是上房,但不光是住人的。”

“不只是住人?还有什么?”

卢景从灰烬中拨出一只倒扣的瓦盅,揭开来,里面是几粒被烧得发白的骨制骰子,稍微一捏,就化为碎末。

“赌场?”

“消遣罢了。”

卢景拍了拍手,“在脚店住宿的多是穷人。像这样的通铺,一夜只要十文。若不是此处紧邻大路,颖阳侯未必会路过。”

程宗扬指着角落里气味最呛人的一片,“那是什么地方?臭得要死。”

“溷厕。”

“厕所?厕所里面怎么有一堆黑乎乎的东西,跟烧焦的肉一样呢?”

“那是猪。”

“有古怪!”

程宗扬叫道:“猪怎么跑厕所里面了?”

卢景翻了翻白眼,“溷字里面就有豕。”

“猪圈跟厕所在一块?我干!”

粪坑加上烧死的猪,难怪这地方会臭得可怕。

卢景对他的震惊嗤之以鼻,“少见多怪。”

程宗扬好不容易才缓过劲来,捂着鼻子道:“一点头绪都没有。只知道八月初九和长兴脚店,眼下连店舖都烧光了,还怎么找?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啊。”

卢景道:“到时候了。”

“什么时候?”

“问话。”

……

年轻人失魂落魄地回来,脸色又青又黄。

烙饼的妇人忍不住道:“找到了吗?”

年轻人摇了摇头,踉跄着走开,忽然停住脚步,低声道:“敢问大姐,脚店前几日可有客人?”

“孙老头的脚店离镇子远,还隔着树林,平常有人进出镇上也看不到。”

“脚店平常住的都是什么人?”

“那我们可说不准。”

妇人道:“孙老头脾气古怪,平日里跟镇上的人也不来往,要不怎么会一个人把脚店盖到镇子外面?话说回来,他脾气虽然古怪,人却不坏,没想到遇上这等祸事……”

那妇人絮絮叨叨说了半晌,见他神情越来越惨淡,不由叹了口气,“什么时候的事?”

“初八……不对,是初九夜间。”

年轻人道:“那些脚夫走的时候已经是晌午,到镇上多半是半夜。”

妇人想了半晌,“那天晚上我们家狗子跑出去玩耍,饭都凉了还没回来。我让他爹去找,他爹不肯,我跟他爹还吵了一架。我出来找狗子,好像看到有人出了镇子,往孙老头的店里去……”

年轻人连忙道:“是不是个老汉?”

妇人摇了摇头,“不是。是个书生。我看见他找了几家客栈,都住满了人,只好又折回去。”

“大姐可记得他什么模样吗?”

“天都黑了,哪里看得清楚?倒是背了五张琴和一只木桶,古古怪怪的。”

……

马车一路颠簸,赶回洛都。程宗扬道:“还有一个可能,万一那书生是从洛都离开的呢?现在说不定都已经出了汉国了。”

卢景道:“那书生一路上找了几家客栈,又折返回去。长兴脚店在上汤最西端,他若是从洛都出来,若是由东往西问过来,用不着折返。因此只会是从西往东,往洛都方向走。他先遇见长兴脚店,觉得不满意,又往镇上找。但镇上的客栈都已住满,只得折返回去。这才合情合理。”

程宗扬点点头,“有道理——那你准备怎么找?去太学把三万学子的名单要过来,一个一个问?”

洛都人口超过百万,单一个太学就有三万来自各地的学子,整个洛都所有书院加起来,游学的士子不下五万。想从其中找出一个外地来的书生,比大海捞针还要难些,更像是从一堆洛都梗米中挑出一粒上汤种植的米粒来。

卢景敲了敲车厢,“去槐市。”

蒋安世应了一声,驱车驶入广阳门。

“那书生徒步赶往洛都,家计想必平常,一次背着五张琴,就是送人也用不了这么多,只会是用来贩卖。”

“那我们该去洛都九市啊?”

“洛都的学子贩卖货物只在槐市。”

程宗扬翻出自己的纸条,“槐市?没有啊?”

卢景道:“槐市不在九市之列,每逢朔望,各地的学子都会云集在太学附近的槐林之中,售卖自己从本郡带来的各色物品,尤其以乐器、土产为多。那书生既然带着琴来贩卖,那只木桶里装得多半是蜂蜜。”

程宗扬抬杠道:“为什么不能是油?是酒呢?”

“一桶蜜能换五桶油十桶酒。换你背哪个?”

程宗扬摸了摸鼻子,然后道:“你刚不是说槐市朔望才开吗?今天还不到十五呢。”

“那书生也没赶上初一。少不得来看看运气。”

一个时辰之后,马车驶出洛都城南的开阳门,来到一条僻静的大路上。片刻后,马车停下,程宗扬透过车门的细竹帘,看到周围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路边竖着一块半人高的下马石,禁止车马驶入。

卢景手脚麻利地换了件旧衣服,青布的衫子,袖口满是油迹,再加上唇边黏的两撇小胡子,活脱脱就像个走街串巷的小贩。

程宗扬笑道:“五哥,你这衣服真够省的,自从做好就没洗过吧?”

“总换新衣才惹人生疑呢。来吧!”

卢景跳下马车,往林中走去。

林中全是树龄超过百年的老槐,遮天蔽日,虽然是中午,也不觉炎热。由于不是开集的时候,林中行人寥寥无几,但还有几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槐下碰碰运气。比起其他市集,太学的槐市要安静得多。那些学子在槐下铺开草蓆,摆着自己的货物。他们摊位上摆的物品都不多,但货色全无重复,充满地方特色。有些还鼓琴弄瑟,自得其乐,硬是把一个市集弄得像博览会一样雅致起来。

琴声悠悠传来,林中愈发显得幽静。忽然一个声音唐突地打破宁静,“便是你!上次卖我桂枝蜜竟然掺假!”

学子们都皱起眉,往那个恶客望去。

一个满袖油迹的小贩拉住一名学子的袖口,气势汹汹地叫嚷道:“且还我钱来!”

那学子面前摆着两张琴,被他拉住袖口,挑起眉头道:“荒唐!我何曾卖过桂枝蜜!”

“怎底不是你!前日我来,便在此地,那日你席上还摆着一只木桶!若是认错人,便抉了我这对眸子去!”

学子怒道:“胡说什么!我哪里摆过木桶?”

汉国民风悍勇,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不在少数,好歹槐市都是学子——太学就在旁边,那学子虽然恼怒,总算没有动手。这些学子也颇具侠义之风,见两人争吵,便有人道:“且放手!你定是认错人了。本人可以作证,这位仁兄从未卖过桂枝蜜。”

周围学子纷纷道:“我也可以作证。这位兄台昨日才在此设摊。”

小贩先怯了几分,强撑着道:“你们定是串通一气欺瞒我的!那日他席上摆着五张琴,一只桶!哪里会认错!”

“我等太学诸生从不妄言!”

那名仗义执言的学子扬声道:“诸友!谁知是哪位学弟前日在此售琴贩蜜?”

学子们纷纷摇头,“我太学未有其人。”

过了一会儿,远处有人道:“可是席上摆着一只木桶的?前日云台书院有一位学弟倒是摆了几张琴,一只木桶,但桶中非是蜂蜜,乃是上好的干枣。”

“就是用来蜜渍的干枣!”

小贩叫道:“他姓甚名谁?何方人氏?”

槐市的学子行事端正,而且有士子的身份在,也不怕一个小贩闹事,那人当即说道:“上谷郁奉文。如今正在云台书院求学。”

……

云台书院距太学不远,规模小了许多,只有数百学子。学舍虽然略显狭小,但窗明几净,青石铺成的院中,连一根杂草都没有。

郁奉文刚把背来的五张七弦琴和干枣换成钱铢,但还去欠债,所余也不剩多少。洛都居,大不易,单靠这点钱,只怕两个月后又要借债。他摸了摸腰间的玉佩,犹豫是不是要把它也换成钱铢。

一个英挺的文士举步进来,笑道:“奉文兄!果然是在此地!”

“原来是郑兄。”

郁奉文揖手向郑子卿施了一礼。郑子卿是河间人,虽然刚到云台书院,但为人豪迈,两人一见如故,食则同席,寝则同室,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不知郑兄找小弟何事?”

郑子卿笑道:“不是我找你,是这位鲁先生。”

郁奉文抬眼看去,只见那位鲁先生年过四旬,面上颇有风霜之色,但意态豪雄,非是凡俗之士。

鲁先生拱手道:“久仰郁先生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郁奉文连忙还礼,讶然道:“不知先生何以得知在下?”

鲁先生哈哈一笑,招呼身后的年轻人过来,“这是舍侄。听舍侄说郁先生文理俱佳,才华出众,今日特来拜会。”

郁奉文拱手道:“鲁兄。”

程宗扬暗道还真是巧,居然遇到姓郑的书生,一边也拱了拱手,“郁兄。”

两人还没开始寒暄,就被鲁先生打断,“叙旧的话往后再说不迟。不瞒郁先生说,鲁某虽然做的斯文生意,但跟斯文二字不沾边,我有话直说,你别嫌老鲁是个粗人。”

“先生请说。”

“鲁某开的是间书肆,如今有笔生意……哎呀,郑先生,你也坐!”

郑子卿连忙道:“你们谈,郑某先回避片刻。”

“哪里用回避!我找郁先生谈点生意!”

鲁先生越这样说,郑子卿越不好待下去,向几人告了声罪,辞出门去。

鲁先生摸着大腿道:“郑先生这就见外了!郁先生,我直说啊。我那书肆从宋国运来几部书,都是经史大着。想找几个人帮忙抄写,不知郁先生可否愿意帮忙?放心!润笔绝不会亏待先生。”

郁奉文犹如喜从天降,连忙道:“自无不可。”

那位鲁先生甚是大方,三言两语谈好薪金,比郁奉文设想的要多了一倍。双方谈定明日开始抄写,鲁先生解了燃眉之急,大喜过望,不由分说要请郁奉文喝一杯,郁奉文推托不得,只得一同出门。

第四章

三人在书院附近的酒肆找了处雅舍,分别离座,接着便开始推杯换盏。郁奉文像做梦一样,半个时辰前自己还为衣食发愁,谁知天上竟然掉了馅饼,还落在自己头上,这次要抄的书卷轶浩繁,俸金也颇为不菲,如果能全抄下来,不但自己衣食无忧,还能得一笔积蓄。这位鲁先生如此大方,想必也不难相处。

郁奉文酒到杯干,不多时便已醉倒。旁边两人对视一眼,鲁先生道:“先生海量!再来一杯!”

“干!”

郁奉文举杯饮尽,身子一滑,险些溜到桌下。

鲁先生吃了颗蚕豆,然后道:“前几日舍侄跟郁先生见过一面,侄儿啊,是在上汤还是下汤?”

被这家伙逮住机会占便宜,程宗扬磨着牙道:“上汤。”

鲁先生亲切地挽住郁奉文的手腕,“是在长兴脚店,对不对?”

郁奉文整个人都是晕的,闻言只胡乱点了点头。

“郁先生在长兴脚店遇到什么人了?”

“长兴脚店……人……嗯?”

鲁先生慢慢道:“上汤的长兴脚店。”

郁奉文猛地抬起头,重重呼着酒气,一张脸涨得通红。他试着抬起手,手腕却像被铁箍牢牢扣住一样。

鲁先生若无其事地拿起酒杯,从容道:“听说店里有位高人?不知郁先生是否遇见?”

郁奉文慌张地摇了摇头,“没有。没有。”

程宗扬笑道:“那郁兄遇见谁了呢?”

“没有。没有。”

“一个人都没有?那不成了鬼店?”

程宗扬温言道:“郁兄仔细想想。”

“我……想不起来。”

死丫头要是在这里就好了,凝美人儿也行啊。一个瞑寂术下去,保证要什么有什么。程宗扬都在犹豫要不要把罂粟女召来,来个色诱,随即又打消了念头。奴婢再顺从,也不是这么用的。

卢景笑道:“我记得店里有人赌钱,郁先生没有玩两手?”

“你说博戏?”

郁奉文略微回过颜色,“确实有几个人在店里博戏,只是郁某囊中羞涩,未曾参与。”

“赌钱是谁?”

郁奉文喷了口酒气,摇头道:“不认得。”

“什么样子的?”

“都是些粗鲁无文之辈……”

郁奉文使劲想了想,“我旁边铺上有个拳师,说要回乡成亲……好大一只虎头……”

“什么虎头?”

“肩上……”

“他是哪里人?”

郁奉文打着酒嗝道:“不……不知道。”

卢景道:“店里的客人多不多?”

“都……都住满了……”

程宗扬道:“有没有一个看着特有学问的老头?”

“老者……嘿嘿……”

郁奉文莫名其妙地笑了起来,然后又哭出声来,“我没有……我没有……”

卢景急忙问道:“那个拳师去了哪里?”

郁奉文已经醉倒过去。……

卢景用左手写下,“云台书院郁奉文。”

然后把纸条卷起,塞入系在鸽足下的铜管里,抬手放飞。

姓唐的中年人办事极为稳妥,双方约定之后,天不亮就送来一笼信鸽,足有十五六只,供联络之用。

程宗扬道:“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可惜喝得烂醉,连店里有多少人都说不清楚。”

“十二个人。”

卢景道:“两间通铺能住八个人,两间上房能住四个人。住满就是十二名客人。”

程宗扬见过脚店的通铺,就是在墙加砌一条土炕,八个人倒是能睡下,但大热天挤在一处,滋味想必不好受。

“很好。我们现在知道有郁奉文、有一个要成亲的拳师——剩下十个人,连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

卢景捻着黏在唇上的胡须道:“只有那个拳师了。”

“怎么找?他是哪里人,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什么时候成亲?一点线索都没有啊。”

“不试试怎么知道?”

卢景说着换了衣物。

“五哥,这会儿都宵禁了,你去哪儿?”

卢景边走边道:“那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