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柳如是别传-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铩`镎撸馊撕襞恰H焕钏绵镒郑诞种蠖

囡字之入文者恐尚不止此,更待详检。河东君赋诗用“侬”字以对“囡”字,同为吴语,甚是工巧,可于顾逋翁用闽语“囝”字赋诗先后比美。(见全唐诗第肆函顾况壹“囝一章”。)但其密友离隐才女“苦相吟赏”之余,是否念及其家八股名手葵阳翁(寅恪案:薑绍书无声诗史伍云:“黄媛介字皆令,嘉禾黄葵阳先生族女也。”葵阳即黄洪宪之号。)竟因门生长洲阁老之快婿快活李大郞八股中有一“囡”字,而遭受无妄之灾耶?至曲海提要陸“还魂记”条“黄洪宪为〔万历十六年〕戊子北闱主试官,取中七人,被劾”节载:“又有屠大壮者,有富名。文字中有一‘囡’字。”其以李鸿为屠大壮,证之明实录及柳南随笔,其误显然。惟“文理亦通”之屠大壮自不能称为才子,但因母丧不赴万历壬辰之复试,亦可称为孝子,终以平息众议以免牵涉宰辅之故而被革黜,竟成替罪之羔羊,殊可怜也。

李鸿之籍贯,据同治修苏州府志陸拾选举贰进士万历二十三年乙未栏载:“长洲。李鸿。有传。”同书陸壹选举叁举人万历十六年戊子栏“长洲”载:“李鸿。顺天中式。昆山人。见进士。”同书捌柒人物壹肆李鸿传云:“李鸿字宗仪,万历乙未进士。授上饶知县。”则长洲,昆山,县名虽有不同,然皆属苏州府,同是吴语区域,其用此“不典之字”为掇科射策之文原无足怪。惟作此大胆之举动乃在河东君赋诗前六十余年,真可谓先知先觉者。又此科试题尚未考知。宗仪试卷用此“囡”字,经于孔兼磨勘照旧通过,可见亦非极不妥适。由是推测,李氏文中所以用此“囡”字之故,疑其试题为论语季氏篇“夫人自称曰小童”。果尔,则八股笑话史中复添一重公案矣。

更有可注意者,此“黄口”“白囡”之赵管妻,竟能承继其母之“白个肉”,而不遗传其父之“乌个肉”,可谓大幸。(详见第肆章论牧斋“冬日同如是泛舟有赠”诗引顾公夑消夏闲记选存“柳如是”条。)

夫此一“囡”字虽与河东君赵管妻及黄皆令直接间接有关,自不得不稍详引资料,以供论证,但刺刺不休,盈篇累牍,至于此极,读者当以为怪。鄙意吾国政治史中党派之争,其表面往往止牵涉一二细碎之末节,若究其内容,则目标别有所在。汝黙“殆有深意”之语,殊堪玩味。(汤显祖玉茗堂集壹陸“论辅臣科臣疏”。明通鉴陸玖万历十七年己丑十二月己丑“论诸臣遇事毋得忿争求胜”条云:“时廷臣以科场事与王锡爵相攻讦,饶伸既罢,攻者益不已,并侵首辅申时行,而时行锡爵之党复反攻之。乃有是论。”并明史贰叁拾饶伸及汤显祖传等,皆可供参证。)职是之故,不避繁琐之讥,广为征引,以见一例,庶几读史者不因专就表面之记载而评决事实之真相也。

河东君和诗中此“银旙囡戴忻多福,金剪侬收喜罢兵”一联,下句即酬答牧斋诗第壹首七八两句之意,而以收金剪洗兵马为言,虽似与牧斋原句之意有异,然实能写出当日东南海隅干戈暂息、稍复升平气象之情况也。第柒句“新月半轮”之语谓永历新朝之半壁江山,有学集捌长干塔光集“燕子矶归舟作”七律“金波明月如新样”句可取以相证也。第捌句之“长庚”者,毛诗小雅大东“西有长庚”传曰:“日既入谓明星为长庚。庚,续也。”正义曰:“庚,续。释古文。日既入之后,有明星。言其长能续日之明,故谓明星为长庚也。”河东君之意以永历为正统,南都倾覆之后,惟西南一隅尚可继续明祚也。主

河东君和诗其二云:

佛日初辉人日沉,采旙清晓供珠林。地于劫外风光近,人在花前笑语深。洗罢新松看沁雪,行残旧药写来禽。香灯绣阁春常好,不唱君家缓缓吟。

寅恪案:此诗首句乃承接第壹首末句“长庚”之语而来,虽用文选陸左太冲魏都赋“彼桑榆之末光,逾长庚之初晖”,但河东君实反左赋之原意,以“佛日”指永历,“人日”指建州,谓永历既起、建州将亡也。第贰句承接首句“佛日”之“佛”而来。牧斋之供佛,见于其诗文者甚多,无待征引。河东君之供佛,如初学集捌贰“造大悲观音像赞”及投笔集上后秋兴之三“八月初十日小舟夜渡,惜别而作”第壹首“青灯梵呗六时心”之句等,则是其例证也。河东君此诗第壹联写出当时地方苟安、家庭乐趣,其不作愁苦之辞而为欢愉之语者,盖钱柳两人赋诗之时,就桂王之小朝廷而论,金声桓何腾蛟李成栋等虽已败亡,然其最亲密之瞿稼轩式耜正在桂林平乐,身膺重寄,由稼轩荐任东阁大学士而又深赏河东君之文汝止安之,不久将赴梧州行在,牧斋所荐号称“虎皮”之刘客生湘客亦在肇庆,(见黄宗羲行朝录伍永历纪年并小腆纪年壹柒顺治七年二月丁亥条及小腆纪传叁贰刘湘客金堡传,并可参金鹤冲钱牧斋先生年谱永历三年己丑条引瞿式耜留守文集所附牧斋寄稼轩书。)其他如与牧斋同郡同调而真能“老归空门”之金道隐堡及两世论交之姚以式瑞等,俱寄托于永历之政权,(见有学集肆绛云余烬集“寄怀岭外四君”诗,同书贰陸“华首空隐和尚塔铭”及有学集补“复澹归释公”书,并澹归今释遍行堂集捌“列朝诗传序”,同书叁肆“酬钱牧斋宗伯壬辰见寄原韵”及“又赠牧斋”两诗。)故以为明室尚有中兴之希望。牧斋诗第贰首末两句“梦向南枝每西笑,与君行坐数沉吟”即此际钱柳之心理也。河东君此诗下半四句前已释证,读者苟取与今所论上半四句,贯通全篇细绎之,则其意旨益可了然。至评诗者仅摘此首第贰联,赏其工妙,(见第肆章引神释堂诗话。)所见固不谬,但犹非能深知河东君者也。

抑更有可论者。牧斋在黄案期间之诗文自多删弃,即间有存留者,亦仅与当日政局表面上大抵无关诸人相往还之作品。如梁慎可为黄案中救脱牧斋者之一,但牧斋在此案未了结时不敢显著其名字,即其例证。寅恪细绎有学集及牧斋尺牍等,于此一点颇似能得其一二痕迹,遂钩沉索隐,参互推证,或可发此数百年未发之覆欤?茲请略述之于下。

有学集诗注壹秋槐诗集“顾与治五十初度”(寅恪案:四部丛刊本此诗列于集补。又顾氏事迹可参陈伯雨作霖金陵通传壹伍顾璘传附梦游传及陈田明诗纪事辛签贰捌顾梦游条。)云:

松下清斋五十时,(寅恪案: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拾“积雨辋川庄作”七律云:“松下清斋摘露葵。”与治曾祖英玉著有寒松斋存稿,见明诗综叁伍顾璨条。故牧斋此句今古典合用也。)道心畏路凛相持。全身惟有长贫好,避俗差于小病宜。灵谷梅花成昔笑,蒋山云物起相思。开尊信宿嘉平腊,洛颂传家德靖诗。(自注:“与治曾祖英玉公与其兄东桥先生并有集行世。)

有学集陸秋槐别集“丙申春就医秦淮,寓丁家水阁浃两月,临行作绝句三十首,留别留题,不复论次”其第捌首云:

多少诗人堕劫灰,佺期今免冶长灾。阿师狡狯还堪笑,翻搅沙场作讲台。(自注:“從顾与治闻祖心千山语录。”)

初学集陸陸“宋比玉墓表”(参牧斋尺牍补遗“与顾与治”自注“时与治为宋比五乞墓表”)略云:

金陵顾与治来告我曰:梦游与莆田宋比玉交,夫子之所知也。比玉殁十余年矣,梦游将入闽访其墓,酹而哭焉。比玉无子,墓未有刻文,敢以请于夫子虞山钱谦益为之表。崇祯十五年三月。

初学集捌陸“题顾与治偶存稿”云:

今天下文士入闽,无不谒曹能始。谒能始,则无不登其诗于十二代之选,人挟一编,以相夸视,如千佛名经,独与治有异焉。能始题其诗曰偶存,所以别与治也。

有学集肆玖“顾与治遗稿题辞”略云:

金陵乱后,与治与剩和尚生死周旋,白刃交颈,人鬼呼吸,无变色,无悔词。予以此心重与治。片言定交,轻死重气,虽古侠士无以过也。风尘澒洞,士生其时,蒙头过身而已。孤生党军持,而抗服匿。(寅恪案:牧斋以“军持”比函可,“服匿”比本是汉族而为清室所用者,如张大猷张天禄天福等。牧斋作品中往往以“军持”“服匿”为对文,如投笔集下后秋兴之十“辛丑二月初四日夜宴述古堂,酒罢而作”第肆首“草外流人欢服匿,御前和尚泣军迟”。遵王笺注上句引南齐书叁玖陸澄传为释,实则其最初出典乃汉书伍肆苏建传附武传,更与汉族之为满用者尤切合。下句遵王引翻译名义集为释,是。牧斋诗中之“军迟”即“军持”也。)读与治诗,九原尤有生气。存与治诗,所以存与治也。

施愚山闰章学余文集壹柒顾与治传云:

僧祖心愤世佯狂,与梦游为方外交,至则主其家。祸发连系,刃交于颈,梦游词色不变,卒免于难。

清史列传柒捌贰臣传甲洪承畴传云:

洪承畴,(寅恪案:清史稿贰肆叁洪承畴传云:“字亨九。”同治修福建通志贰贰捌南安县洪承畴云:“字彥演。)福建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顺治四年〕十月巴山等以察获游僧函可金腊等五人携有谋叛踪迹,牒承畴鞫讯。承畴疏言:“函可乃故明尚书韩日缵之子,出家多年,乙酉春自广东来江宁印刷藏经,值大兵平江南,久住未回。今以广东路通,向臣请牌回里。臣因韩日缵是臣会试房师,(寅恪案:光绪修惠州府志叁贰人物门韩日缵传略云:“〔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充会试同考,〔天启二年〕壬戌复充会试同考。”洪氏为丙辰进士,故云。)遂给印牌。及城门盘验,经笥中有福王答阮大铖书稿,字失避忌。又有承畴书,干预时事。其不行焚毀,自取愆尤,与随从之僧徒金腊等四人无涉。臣与函可世谊,应避嫌,不敢定拟,谨将书帖牌文封送内院。”得旨,下部议。以承畴徇情,私给印牌,应革职。上以承畴奉使江南,劳绩可嘉,宥之。

博罗剩人可禅师千山诗集首载顾梦游序云:

神宗末载,党祸已成。博罗韩文恪公思以力挽颓波,毅然中立。简在先帝,旦晚作辅。天祸宗社,哲人云亡。有丈夫子四,宗騋宗驎宗騄宗驪。騋最才,弱年名闻海内。公殂,太夫人在堂,闺玉掌珠,种种完好。以参空隐老人得悟,世缘立斩,与发同断,年二十有九耳。岁乙酉,以请藏经来金陵。值国再变,亲见诸死事臣,纪为私史,城逻发焉,傅律殊死,奉旨宥送盛京焚脩。今弘法天山所群奉为祖心大师者也。当大师就缚对簿,备惨拷,讯所与游,忍死不语。囚于满人,厥妇张敬共顶礼之。既去,追之还,进曰:师无罪,此去必生。然窃有请也,师出万死,几不一生,不择于字,其获至此。师生,无论好字丑字,毋更着笔。师为悚生。

又庐山栖贤函是撰“千山剩人可和尚塔铭”略云:

师名函可,字祖心,别号剩人,惠州博罗人,本姓韩,父若海公,讳日缵,明万历丁未进士,历官礼部尚书,谥文恪。母车氏,诰封淑人。师生而聪颖,少食饩邑庠,尝侍文恪公官两都,声名倾动一时,海内名人以不获交韩长公騋为耻。甲申之变,悲恸形辞色。传江南复立新主,顷以请藏,附官人舟入金陵。会清兵渡江,闻某遇难,某自裁,皆有挽。过情伤时,人多危之,师为之自若。(寅恪案:千山诗集补遗有“哭绳海先生”、“广陵感赋”、“闻黄石斋至”等题,即所谓“过情伤时”之作。张伯京为万历丙辰进士,黄道周为天启壬戌进士,皆函可通家也。)卒以归日行李出城,忤守者意,执送军中。当事疑有徒党,拷掠至数百。但曰:某一人自为。夹木再折,无二语。乃发营候鞫。项铁至三绕,两足重伤,走二十里如平时。江宁缁白环睹,咸知师道者无他,争为之含涕,而不敢发一语。后械送京师,途次几欲脱去,感大士廿露灌口,乃安忍如常。至京,下刑部狱。越月得旨,发沈阳。师自起祸至发遣,中间两年,惟同参法纬暨诸徒五人外,无一近傍。然内外安置极细,如狱中一饮啖,一衣履,随意而至,如天中人。师当时所能自为者,顺缘耳。庸钜知己有人属某缁,属某素,甲事若此,乙事若彼。开士密行,不令人知何择时地。然师所以获是报者,岂非平生好义,暗中铢镂不爽。诸如道在人天,且当作别论也。

及郝浴撰“奉天辽阳千山剩人可禅师塔铭”(参九龙真逸〔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肆“函可”条)略云:

〔华首道独〕引入曹溪,礼祖下发。师是年二十有九,时崇祯十二年六月十九日也。甲申年三十有四,值世变再作,于戊子四月二十八日入沈,奉旨焚脩慈恩寺,时已顺治五年矣。〔后〕师知悟门已开,且就化,目众叹曰:释儿识西来意乎?追念吾在家时曾刺臂书经以报父,及出家而慈母背,反立解条衣、披麻泣血以葬之。是岂愚敢先后互左而行怪?顾创巨痛深,皆不知其然而然也,是西来意也。丙戌岁本以友故出岭,將挂锡灵谷,不自意方外臣少士忌讳,遂坐文字,有沈阳之役。是亦不知其然而然也,是西来意也。重示偈曰:“发来一个剩人,死去一具枯骨。不费常住柴薪,又省行人挖窟。移向浑河波里赤骨律,只待水流石出。”言讫坐逝。报龄四十九,僧腊二十。翼晨道颜如生。浴拊其背哭之,双目忽张,泪介于面。呜呼!师固博罗韩尚书文恪公之长子也。文恪公立朝二十年,德业声施在天下,门下多名儒巨人,故师得把臂论交。虽已闻法,而慈猛忠孝恒加于贵人一等。甲申乙酉间侨于金陵顾子之楼,友恸国恤,黯然形诸歌吟,不悟遂以为祸。然事干士大夫名教之重,江左旧史闻人往往执简大书,藏在名山。是殆狮象中之期牙雷管,而袈裟下有屈弄夔龙也。当其遭诬在理,万楚交下,绝而复苏者数,口齿嚼然,无一语不根于道。血淋没趾,屹立如山,观者皆惊顾咋指,叹为有道。师始以逮入京,绝粒七日,时有一美丈夫手甘露甁倒注其口,及蘧,神采益阳阳。方知大士囗留为十二年拨种生芽也。

寅恪案:前已考定牧斋因黄案被逮至南京实在顺治四年丁亥四月,此时清廷委任江宁之最高长官乃洪亨九。钱洪两人于明季是否相识,今不得知,但牧斋与顾与治为旧交,弘光元年乙酉祖心广东至南都,斯际牧斋正任礼部尚书。受之为当代词宗,尤博综内典,祖心既与顾氏亲密,寄居其寓楼,则钱韩两人极有往还之可能。巴山等举发函可案在顺治四年丁亥十月,牧斋于四年四月被逮至南京入狱,历四十日出狱,其出狱之时间当在五月。然则牧斋殆可经由顾韩之关系向洪氏解脱其反清之罪,马国柱不过承继亨九之原议而完成未尽之手续耳。

检有学集壹秋槐诗集“禅关策进诗,有示”云:

漫天画地鬼门同,禅板蒲团在此中。遍体锒铛能说法,当头白刃解谈空。朝衣东市三生定,悬鼓西方一路通。大小肇师君会否,莫将醒眼梦春风。

或谓此诗在遵王注本中列于“顾与治五十初度”诗前第贰题,相距甚近,疑是为函可而作。但依郝浴所记,函可于顺治五年戊子四月二十八日入沈。“禅关策进”诗列于“岁晚过茂之,见架上残帙有感,再次申字韵”后第叁题、寿与治诗前第贰题。岁晚诗既有“先祖岂知王氏腊,胡儿不解汉家春”,(寅恪案:郑氏近世中西史日表顺治五年戊子十二月廿二日立春。)寿顾诗复有“开尊信宿嘉平腊”等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