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张二人,无论走到哪里,面对的都是旁人的不屑,而那“织席贩履”之徒的名号,更如恶梦般不断的纠缠着自己。

他还想起了那东奔西走,颠沛流离的岁月,从平原到北海,从北海到下邳,从下邳再到许昌,再到邺城,再到汝南,再到新野……一次次的战斗,一次次的失败……

而现在,他已坐拥两州,数百万百姓臣服于自己,数不清的智谋之辈,勇武之士追随于己,如众星拱月一般,将曾经那个织席贩履之徒托上九天云宵。

现在,距离那王者之位,仅仅只是几步路而已。

此刻,刘备竟有点恍如隔世,如梦如醉般的迷幻。

车驾在高台之前停下,刘备从恍惚之中回过神来,他整理了一个纷飞的思绪,带着沉静的面容从容的走下马车。

许靖与马超,劝进表中领衔的一文一武两位重臣,同时上前,口称:“请主公登坛,进冠冕玺绶。”

刘备稍稍占头,一步一步,从容不迫的走上了高台,行过一轮祭祀礼仪之后,受王冠与印玺,而后面南而坐,宣布正式进封汉中王,建汉中国。

台下文武百官,三军将士尽皆伏地恭贺。

高高在上的刘备,俯视着坛下子民,一股从未有过的荣耀与快感油然而生,心中道:“刘备啊刘备,你终于走到了今天,曾经那些耻笑过,轻视过你,已在黄泉的那些诸侯,不知他们此时做何感想呢,呵呵——”

建安十八年,刘备正式进封汉中王并自封为大司马,开大司马府。

在封王后的次日,刘备便下诏大封群臣。

升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张飞为右将军,假节;马超为左将军,假节;黄忠为后将军;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魏延为镇远将军;李严为辅汉将军;许靖为太傅;刘巴为尚书;徐庶为安远将军;方绍为建威将军;刘封为副军将军;

至于诸葛亮与庞统,刘备则按照荆州之时的做法,将军师将军分为了左军师将军和右军师将军,命二人并署大司马府事。而方绍、法正以及远在荆州徐庶,虽然受封的是大司马府的官职,名义上不如许靖等人的汉官职大,但因拥有着参署大司马府的权力,自然便依旧挤身于汉中国的决策核心阶层。

刘备自立为王,大封群臣,所有该做的事都做了,但唯有一件事,却有意无意间被群臣和他自己所搁置。

那便是,当立谁为汉中王世子?

曾经的历史中,刘备进位为王之后,马上便立自己长子刘禅为王世子,但现在的情形却变了,刘备多出了糜夫人所生的刘泰,而其虽然连走路还没学会,但却是刘备的嫡子,而刘禅尽管已近六岁,却只是已故甘夫人所生的庶长子。

在立长还在立嫡这件事上,刘备陷入了难以取舍的境地,而就在这敏感的时刻,吴夫人那里又意外的传出了怀孕的消息。

第三卷 争雄 第二百一十五章 微妙的储位之争

南郑,诸葛亮府。

这已经是刘备进王汉中王后的第三天,庞统、方绍以及糜竺应诸葛亮之邀,前来他府中“品茶”,名为品茶,但实际上却是密会。

此时,糜竺尚未至,诸葛亮先道:“士元,中正,吴夫人怀有身孕的消息想必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吧,你们都是明白人,怕也不用我多说什么了。”

“吴夫人极有可能为大王生下个儿子,这无论如何对咱们都是一个威胁,先生,不若咱们一起联名上书,请大王早立世子为上。”

方绍赶紧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历史上那位吴夫人就曾为刘备生下儿子,而现下她又怀上了身孕,虽说时间段有点不一样,但他有种先入为主的警觉,使他强烈的预感到吴夫人一定会生个男孩出来。

庞统却是冷笑了一声,嘲讽似的说道:“生男生女乃是天定,就算有可能,那也是五成的机会,却不知中正你这‘极有可能’四个字是从何而得。”

方绍没办法跟他讲清楚,只得道:“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咱们只要让大王先立了王世子,大局已定,到时吴夫人生的是男是女又有何忧。”

诸葛亮摇了摇头,道:“眼下阿泰公子尚幼,若是我等请大王立其为世子,孝直等益州和东州士人,必然会借口公子年幼,为时尚早为由极力阻止的。”

庞统一拂袖,用不悦的口气道:“早知如此,当年咱们就不该支持大王娶那吴夫人,现下也就不会有这等麻烦事了。孔明啊,当初我反正是不同意的,倒是你,说什么只要大王保证糜夫人的正室之名,将来阿泰公子的地位便高枕无忧,现下可好,大王他一听说吴夫人怀有身孕,马上便开始犹豫了吧。”

庞统这是在埋怨诸葛亮,方绍便道:“当初那件事,是咱们共同商议而定,也怪不得先生。其实我倒觉得,大王今日的犹豫,倒并非是单为吴夫人考虑,多半是在犹豫,到底是立阿泰公子,还是阿斗公子为世子呢。”

方绍的话,让陷入了思维死角的那二人绕了出来,庞统忽然间眼眸一亮,道:“中正说得对呀,立储乃国之大事,大王又不似曹操那般儿子多如牛毛,早一点立储自然对稳定群臣之心极为有用,他岂会因吴夫人肚子里那十个月之后才见分晓的孩子这般拖拉呢,我想也必是在考虑立哪一位公子才好。”

诸葛亮道:“自古以来,讲究子以母贵,糜夫人既为正室,则阿泰公子便为嫡子,正所谓立嫡、立长、立贤先后有续,大王自当立阿泰公子为储,这又有何可犹豫不决的。”

方绍笑道:“先生呀,这你就无法理解大王的心境了。想大王奔波十余年,早年子嗣的夭折,必然令大王十分伤心。而老来得阿斗公子之后,便是当个宝贝一样疼着爱着,而在历经长坂之险,阿斗公子竟然安然无恙,还好好的养到这么大,大王对阿斗公子的感情,那必是十分之深厚。更何况甘夫人是因长坂坡时的伤才去的,大王对其必然有几分愧疚,一看到阿斗必然就念起了甘夫人,所以大王才会在立储这件事犹豫不定呀。”

诸葛亮没有儿子,自然不似方绍这般对感情的事分析得如此透彻,虽然方绍也没有儿子,但在现代时,被电视里多如牛毛的家庭剧轰炸到视觉疲劳之后,他自然是就算闭着眼睛也能琢磨出这些道道来了。

那边诸葛亮还没做反应时,庞统却突然眼眸一亮,道:“既然如此,那咱们何不干脆让大王立了阿斗公子为储嗣不就得了。”

方绍心头顿时一震,以历史上阿斗的资质,若立他为嗣,倒也可以方便他们这些“权臣”代君行事,只是如今有糜夫人在,倘若立了阿斗为嗣,势必会造成糜竺等徐州元老集团与荆州集团间出现裂痕,看起来是暂时压制了益州和东州士人,但却为将来埋下隐患。

更何况,糜夫人曾叮嘱方绍要好好扶持保护阿泰公子,这一层关系,方绍更不可以不考虑。只是,如今方绍既身为阿斗的老师,又对阿斗有长坂怀救命之恩,外人皆道他与阿斗身份密切,如果他公然提出反对的话,似乎又有些不妥。

“士元,话可不能随口而说,若是没有阿泰公子,立阿斗公子也无妨,然今有嫡子在,不分嫡庶而立,将来必是后患无穷。”

不用方绍开口,诸葛亮断然的就把庞统的提议给否决了,这让方绍暗松了口气。

庞统那边嘿嘿的笑了几声,道:“我只是随口说说,你何必当真,孔明,放轻松点嘛。对了,听说那房陵之战,孟子度把那个蒯袆给杀了,而且前些天我听说了消息,说是孟子度正把申仪等家眷做为人质送往南郑,蒯袆的家眷想必也在其中,孔明啊,你心里边是不是特别兴奋呀,嘿嘿。”

庞统不知为何没来由的来了这么一句,方绍那边还正听着纳闷着呢,诸葛亮却已神色微微一变,接着换作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道:“你说什么呢,我怎么全然听不懂。”

庞统凑近孔明,用肘子蹭了蹭他,不怀好意的笑道:“装,还装,待我那妹子到了南郑之后,我看你还能装多久。”

方绍头脑茫然了片刻,猛然间省悟,不禁脱口说道:“士元军师所说的,是你那妹子善柔小姐吧”

那二人均是一脸惊讶,诸葛亮马上皱起眉头,道:“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方绍这才意识自己嘴没把牢,有关于诸葛亮的这段八卦史,诸葛蓉曾经告诫过他,说那是诸葛亮的一段伤感的过去,叫他千万不要提及,没想到今儿个八卦之火一燃起来,一不小心就给说漏了嘴。

“嘿嘿,这个嘛,其实……”方绍讪讪而笑,一时不知该说点啥。

诸葛亮哼了一声,道:“一定是阿蓉多嘴,这个丫头,什么时候也学人做起了长舌妇。”

庞统拍了拍诸葛亮的肩,道:“孔明啊,你怎么能这样说阿蓉呀,其实她和我们一样,都是在关心你呀。话说当年我那婶婶图慕虚荣,非要把阿善嫁给蒯袆那个有名无实的废材,现下好了,姓蒯的死了,以你今时的地位,如果不嫌阿柔是个寡妇人的话,大可纳了她算了。”

庞统这话单就听起来倒像是好意,但配合着他那有点猥琐的笑容,整体看来更有调戏诸葛亮的意味,直把方绍瞧得想笑。

果然,那边诸葛亮脸马上一绷,不悦道:“士元,你好歹也是大王之重臣,怎的说话这般不知所云呢,你呀,也当好好注意一下你的身份。”

庞统不以为然道:“你才应该注意哩,这有什么,不就是点人之常情么,怎么我发现孔明你这官做得越大,这心态反倒越是沉重了。我说孔明呀,人生在世,还得活得潇洒点好,别整天脑子里装的全是天下、国事、礼数、身份那些乱七八糟东西,这样发展下去,我保证你会短命的。”

庞统几句话顶得诸葛亮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得以羽扇指着他,无奈的笑道:“你呀你,好吧,我承认我辩不过你的那张嘴行了吧。”

庞统的话倒是提醒了方绍,他依稀记得,当年的诸葛亮,倒也确实风流潇洒,草堂之时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每天喝喝小酒,侃侃大山,倒也十分悠闲自在。现如今官职越来越大,权力越来越大,那份潇洒自在确实是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已俱鞠躬尽瘁雏形的诸葛亮。

方绍心有不忍,便也劝道:“先生,士元军师说得是呀,人活一世,除了大事之外,还有许多小事值得去关注,要不然就会活得很累的。”

诸葛亮奇道:“怎么你俩什么时候穿一条裤子啦,都喜欢对我说教了。”

方绍笑道:“我哪敢说教先生,我可都是为了先生好。”

诸葛亮叹了一声,道:“好好好,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还不成,抽出时间来,我定然去潇洒一番。”

话音刚落,外面侍从来通报,言糜竺已到。

诸葛亮便叫请入,同时叮嘱道:“待会子仲来时,你们可千万再不能提立阿斗公子为储之事。”

庞统耸了耸肩,道:“行啦,不用你叮嘱,我们又不是三岁小孩,自有分寸的。”

过不多时,糜竺匆匆而入,那副表情显然是心事重重,一见面就迫不及待道:“诸位,吴夫人怀有身孕这件事,你们都应该知道了吧,事有不妙呀,我看未免夜长梦多,我等还是一起请大王速立阿泰公子为嗣吧。”

听得糜竺之言,他们便将方才的讨论又重复了一遍,只是省却了阿斗那一段。糜竺听罢不禁是忧心更重,道:“如今马超来归,为孝直他们凭添了一股巨力,如果将来北伐关陇,他们的势头只会越来越盛,此时若不令大王早立储嗣,将来只怕真的是难测呀。”

糜竺虽然才华并不出众,但这件事上他却分析的很通透,没错,在立嗣这件事上,拖得越久,对于荆州集团将越为不利。

几人陷入了沉思,都在为此事而费脑子,而方绍沉默了半晌,忽然有了思路,便道:“绍倒有一计,获许可让大王速下决心,只是这计策嘛,可能有点不够厚道。”

第三卷 争雄 第二百一十六章 一石二鸟

毕竟是事关自己的亲外甥,一听说方绍有计策,糜竺立时精神为之一振,急问道:“什么计策,中正你快说啊。”

方绍手中没有羽扇,但仍学着诸葛亮的样子摆了摆手,示意糜竺不用着急,庞统就不爽了,道:“你就别学你这老师卖关子了,有什么计策赶紧道来。”

方绍这时又换上一副迫不得已的样子,为难的说道:“这条计策嘛,有用倒是有用,只是有失君子之风,若非万不得已,最好还是不要用的好。”

这时,诸葛亮眼眸微动,似乎猜到了几分,忽然间诡秘的笑了一笑。

方绍一看他这副表情,便叹了声,道:“看来先生已经猜到了,那好,我就如实说了吧。我这条计策其实也简单,只要我们能广散流言,说是主公打算立少将军为世子,如此一来,必会掀起一片反对之声,到时我们再借机以稳定臣民之心来劝说大王尽快立嗣,想必大王便不敢再拖延了。”

方绍此言一出,其余那二人恍然而悟,而诸葛亮则是会心一笑,显然这计策正如他所料。

方绍说罢之后,赶紧又补充道:“虽说咱们是为大王好,但却会连累少将军无辜受累,所以我说这计策不太厚道,我看呀,还是要慎用才是。”

他嘴里说得好似乎很无奈,但其实早就对刘封心存顾忌,此人虽然勇武刚烈,但性情却极是傲慢浮躁,当初攻汉中之战时,方绍与之共事过一段时间,更是隐隐觉得,以此人的性格,将来只怕早晚会成祸患。一旦出事,无论对于他们荆州集团,还是汉中王的大业,都将是一种威胁,与其这般,倒不如早除之。

那边庞统却敲打着案几,冷笑道:“我倒觉得这是条好计策,而且还是条一石二鸟的妙计呢。”

“一石二鸟之计?何来的二鸟啊?我怎么不知道。”方绍开始装糊涂。

庞统道:“这头一鸟,自然就是你所说的迫使大王立嗣了,想那少将军毕竟是大王养子,大王若无血亲之子的话,立其为嗣倒也无可非厚,如今既有两个亲生的儿子,却又流传出要立养子为嗣的流言,必然会在群臣间造成人心不稳,介时为了安定人心,大王自然就不得不立早立嗣子,以平息流言。”

诸葛亮笑道:“这一鸟中正已说过了,你何必重复一遍,就直接说你这二鸟吧。”

“急什么急,你让我喘口气嘛。”庞统抱怨着,端起茶来润了润嗓子,接着道:“少将军是什么性格,我想你们都也知道,如今大王尚在,勉强还能镇得住他。若是哪一天大王那个了,试问他会甘心情愿的臣服于小他十几岁的弟弟手下吗?”

方绍心里边松了口气,自己担心之事借庞统说了出来,于他而言,也不失为“一石二鸟”。

这边庞统说罢,那边糜竺表情马上激动起来,忙不迭道:“士元言之有理呀,这孩子儿时沉默寡言,倒还算沉稳,只是这么多年来,多半是给大王宠惯了,性子越来越放肆,诚如士元所言,将来若是大王那个了,必然无人能制呀。”

看来,他二人是赞成方绍的计策了。

这时,方绍反而又装着万分为难起来,道:“可是,就算如此,这毕竟是大王的家事,咱们这般挑拨他们的父子关系,是不是有点有失人臣之道呢。”

一直在旁静静倾听诸葛亮开口了,他很淡然的道:“大王身系天下安危,他的家事既是天下之事,而阿泰公子是否能登上储嗣之位,同样也系着我们荆襄士人的利益安危,我一点是无须置疑的。至于少将军,如果他认清楚自己的身份,好好收敛自己的性子,安分守己的话也就罢了,可是现在的他,显然不大情愿委屈了自己,这样的话,我们也就不能坐视不顾了。”

有了诸葛亮话,方绍便宽心了,遂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