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逆子,你可知罪吗”

第三卷 争雄 第三百七十八章 死战

被骂作是“逆子”,这无疑是一个很重的罪名,曹操这一声怒斥,只将曹丕吓得是肝胆欲裂,额头上的汗珠是刷刷的,如雨点一般的滚落下来。

“父皇当初昏睡不醒,儿臣遍请天下名医为父皇医治,但那些无用的医者皆说父皇苏醒无期,儿臣是心痛欲绝,每日茶饭不思,恨不得代父皇受此痛苦。只是当时外敌进逼,大魏上下无主,人尽涣散,儿臣也是为群臣和形势所迫,逼不得已才……才……”

曹丕不敢将“自立为帝”四个字说下去,结结巴巴了半天,只得伏在地上哽咽道:“儿臣所作所为,全都是为了父皇打下的这片江山,望父皇明鉴啊。”

看着地上哭哭啼啼,狼狈不堪的儿子,曹操一张铁板似的脸终还是缓和了下来。

曹操岂是不明事理之人,尽管曹丕在自己未故的情况下就擅自继位为帝,这让曹操感到很恼火,但他冷静下来细想时,也很清楚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曹丕的所为也不能说是有错。

真正让曹操感到失望与愤怒的,其实是曹丕的无能。

“你擅自称帝之罪姑且不论,那你损兵折将,使国土沦丧,山河破碎,我煌煌大魏国,数十万雄兵,人多地广,远胜于刘孙二贼,却给你沦落到如今这般地步,你又该当何罪?”

曹丕赶紧又泣辨道:“刘孙二人狡猾如虎狼,儿臣才华不济,屡中其奸计,实在是有损父皇威名。但诚如父皇所言,我大魏人多地广,国力雄厚,儿臣本待凭借着雄厚国力奋发图强,反攻外敌时,偏偏子文和子建二人祸起萧墙,儿臣实在是,实在是……唉——”

曹丕又表现出一副可怜之状,几番凄凄哽哽之词,便将责任尽数推给了他那两个弟弟身上。

这一招自然有效,曹操神色间对眼前这个儿子的愤怒之色少了几分,却是拍案恨恨道:“那两个混小子,实在是令朕失望,失望透顶。”

曹丕见曹操愤怒的对象有所转移,趁机便道:“父皇,儿臣想子建和子文也是受了那些奸臣的蛊惑,一时间头脑犯浑才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举。何况子文已经被刘备所害,父皇就原谅了他吧,至于子建,如果他还有一份孝心的话,若是知道父皇已醒,就该亲赴邺都来向父皇认罪。”

曹丕这时又装出一副身为兄长的宽容之心,不过,清醒后的曹操,身体尽管仍受着病痛的折磨,但脑子还是很清楚的,岂会因曹丕的巧言之词就放过他。

曹操本是缓和的面容陡然间又肃然起来,摆手喝道:“来呀,将太子押入天牢去吧。”

曹丕原以为已经把父亲糊弄过去,这时一听曹操此言,顿时又吓得魂飞破散,惊叫道:“父皇,儿臣并无大错,望父皇开恩,开恩啊。”

曹操冷哼一声:“别以为把责任推给你的弟弟和敌人身上,你就能够逃脱罪责,朕告诉,无论别人怎样,你身为一国之君,将国家治成这般困境,这就是你最大的罪你休要再狡辩,好好的在牢中给朕反醒去吧。”

“父皇,父皇饶命啊……”

曹操扭过头去,赖得再看这个哭哭啼啼的无用之子,曹丕则在许仪的喝令下,被一干羽林甲士无情的拖走。

在将曹丕打入大牢之后,曹操又下令将陈群等一干拥立曹丕的大臣们传召而来。

诸臣大多跟随着曹丕前往井陉征伐曹彰,不少人都战死在井陉一役中,似陈群、司马懿等辈倒是眼急腿快,侥幸的躲过一劫,跟着曹丕逃还了邺都。

这些狡猾的大臣们谁都没有料到,已经昏睡了两年,在他们眼中跟死人没有多大区别的太上皇,竟然奇迹般的活了过来。

似陈群之辈,当初都是积极拥立曹丕的支持者,如今曹丕被打入了大牢,他们均以为曹操会追究他们的罪责,因此个个都怀着忐忑不安之情前来。

曹操扫了一眼这帮灰头土脸的大臣,一张严峻冷肃的脸突然间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之中尽是讽刺与狂野。

群臣们这下就愣了,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位重掌帝国大权的开国之君心里是怎么想的。

笑声渐渐收敛,曹操抬手遥指着众臣,嘲笑道:“尔等都是当世人杰,岂不知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就是败给了刘备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何至于一个个这般垂头丧气,好像我大魏已经亡国了似的,就不怕让我们的敌人笑话吗?”

曹操非但没有怪罪他们,反而是在用反讽的方式,变相的鼓励他们低落的士气呢。

众臣心中是又惊又喜,陈群第一个出班道:“臣等无能,未能为国击退敌贼,幸得陛下苏醒,方能救臣等与大魏子民于水火之中呀,此乃天佑我大魏也。”

“天佑大魏吾皇万岁”

在陈群的带领下,几十号本是形容褴褛,垂头尚气的魏臣,仿佛打了鸡血似的,一下子振奋起来,挥舞着拳头齐声大呼起来。

大殿之中,本是死气沉沉的气氛,似乎忽然间有了几分生机。

曹操抚须而笑,神色间弥散着自信与从容,高声道:“刘备趁着朕昏睡之时,这几年是打了些胜仗,不过现在朕醒了,刘备的好日子也到头了,是该好好教训教训他,让这个大耳贼连本带利讨还公道的时候了,诸位可有何破敌良策?”

陈群忙道:“如今刘备正率十余万大军南下,目标显然是我大魏的中心邺都,臣以为现下首要做的,就是组织好邺都的保卫战,然后再肆机反击。”

王朗叹道:“说得是这个理,可是如今我国精锐之师尽丧,邺都之中可用之兵不过两万,又如何能抵挡得住刘备十几万虎狼之师。”

这时,司马懿亦道:“陛下,刘备来势汹汹,如今河北一片混乱,只怕邺都难以死守。臣以为,为今之计不若先迁都洛阳,以避敌之锋芒,然后再重整军势,趁着刘备立足未稳之时,肆机反攻河北。”

后面那两个都主张迁都,陈群急道:“陛下万不可迁都啊,邺都是河北之中,亦是大魏国的中心。一旦迁都,民心士气必是受极大震动。况且一旦迁都,便等于将整个富饶的河北让给刘备,以刘备之雄,据此富饶之资,将来我们就重重整军势,只怕也难以再反攻河北。当年以袁绍之无能,陛下亦是百战方艰难的得到河北,又何况是胜于袁绍十倍的刘备呢,陛下,此策万不可取呀。”

陈群的一番苦口婆心的陈词,显然是考虑到了整个大局。其实,就算不用陈群这么说,曹操也决不会将邺都拱手让于刘备,因为他很清楚帝都的沦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曹操猛一拍案,奋然道:“朕已决定,决不会迁都,朕要在邺都城下给那个大耳贼沉重一击。”

曹操这么一发话,那些主张迁都之臣便不敢再多嘴,一个个只能低头暗叹。

至于陈群等辈,虽然主张坚守邺都,但除了征调丁夫充军,加固城防准备死守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环视着众臣,曹操最后将目光投在了贾诩的身上,这个号称“毒士”之臣,时至如今,依旧是一副气定神闲,漠不关心的样子,仿佛眼下大魏国所面临的这般危境,根本与他无关一样。

曹操忽然想起,从赤壁之战起,这位“不问不答”的谋士,其实提过很多中恳的进言,事实证明最后其预见都是准确的,但偏偏自己都鲜有采用。

曹操心里懊悔之心油然而生,遂道:“文和,国难当头,你莫非就没什么良策吗?”

贾诩沉默了片刻,淡淡道:“破敌之策,臣倒是有一条,不过却需要冒险,只是不知陛下敢不敢用。”

听闻贾词有计,曹操大喜过望,急问道:“原来文和果有良策,何不速速到来。”

贾诩遂将自己的计策不紧不慢的说了出来,众人听罢尽是惊讶,显然是惊于贾诩之策的奇险。

在权衡沉吟了半晌之后,曹操握拳击岸,决然道:“好吧,就依文和之计,朕要在这邺都城外跟那大耳贼决一死战。”

…………

十天之后,在攻破了肥乡之后,刘备率领着士气昂扬的汉军,终于抵达了邺都境内。

驻马于山丘之上,遥望雄伟如山的邺都城,感慨之色浮现于脸庞。

这邺都城对刘备而言再熟悉不过了,当年他在徐州被曹操击败,走投无路投奔邺城时,袁绍就曾率领河北诸雄,出邺城三十里来迎接自己。

置身在那座天下名臣之时,刘备曾不止一次的想象过,若是这座伟大的城池和河北那千里富饶之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平定天下,恢复汉室简直易如反掌。

而在确认了袁绍的无能之后,刘备又不得不果断的离开了邺城。数十年间,他从未曾忘记过这座城市的繁华,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旧地重游。

今天,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深吸了一口气,心中暗暗道:“邺城啊邺城,我刘备终于又回来了。

第三卷 争雄 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下第一坚城

座落在漳水之滨的邺城,东西长七里,南北宽五里,有内外两重城垣,外城有七座城门,南面三座,东、西各一座,北面两座。两重城墙厚达数丈,高不可攀,城中积谷可支两年有余,实可谓当今天下第一坚城。

“邺城可是座坚城呀,当年曹操审配守邺城,曹操可是整整攻打了半年都没拿下来,若非后来审配那不孝的侄儿献门投降,曹操还真不一定能攻下邺城,那今日天下的形势只怕就另当别论了。”

此刻,汉军已于邺城以北十里扎营,刘备立于辕门,望着那座雄伟的城池大发感慨。

“陛下所言极是,邺城乃天下第一坚城,想要强行攻破本就不易,而且臣还听说那曹操不久前已经苏醒,此刻已经重掌魏国大权。”方绍的言辞之中有些许顾虑。

刘备冷笑一声:“如今强弱之势已逆,魏国的灭亡之势已成定局,就算曹操醒过来又有何惧。他醒过来的正是时候,朕正好让他亲眼看着朕将他的一手创立的魏国捏碎”

刘备做了一个狠狠握拳的手势,言语神色之中流露着自信与杀气。

不过,在方绍看来,刘备的过度自信已经有点自大的嫌疑,这让方绍有点担心。

要知道,曹操可并非易与之辈,当年的他可是从一个弱小的诸侯,消灭了多少远强于他的敌人才走到今天,想要轻易的灭掉此人,绝非容易之事。

而眼前的刘备,或许是因为连战连胜之势,心中渐渐已产生了几分天下舍我其谁的傲慢,而麾下的那些将士,也是因一连串的胜利,滋生了对敌人不屑一顾的轻视。

所有的这些细微变化,方绍都看在眼里,一想到面对的敌人不再是曹丕,而是“死灰复燃”的曹操时,方绍就不能不多几分担忧。

“陛下,魏国国势虽然已经衰落,但邺城可用之军尚有数万,城坚而粮足,曹操此人又诡计多端不易对付。为今之计,不妨暂缓对邺城的攻击,先抽调军力,平定幽州和邺城以北的冀州各郡,扫清后方,待无后顾之忧时,再倾尽全力,以泰山压顶之势夺取邺城,这样或许会更稳妥一些。”

方绍的谨慎给自信心爆涨的刘备稍稍浇了点冷水,刘备却哈哈大笑,不以为然道:“中正你也太过谨慎了,现下的大汉已经不是当年的大汉了,三分天下朕已有两分,国力昌盛,将士用命,要打就该打出大国的气势来,岂可再畏首畏尾。”

刘备是何等的霸气,不过也难怪了,一辈子被曹操压制着,如今总算到了扬眉吐气的时刻,听闻曹操那厮已经醒了,而且还亲自坐镇邺城死守,刘备当然想急着攻破邺城,亲手宰了曹操以泄过去那十几年所受到的憋屈之气。

如果换作是赤壁之战时的刘备,或者是前几年刚刚得到关中时的刘备,面对他的这般过度自信,方绍多半会极力的劝谏,而那时的刘备也必会言听计从。

但这时候不一样了,既然刘备如此豪情自信的要强攻邺城,方绍也就不便再多言,以免触怒了龙颜。

围城之战,就此开始。

刘备先是令庞德、冯习等辈,将兵两万,扫清邺城四周之城,接着自率八万大军,沿城四周设下七座大营,将邺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与此同时,诏命发往襄阳,令关羽率荆襄军团由宛城北进,向坐镇许都的曹仁部发起进攻,命张飞的弘农军团东进,进攻洛阳的曹真所部。

曹氏的这两员宗族将领,此刻尚在中原握有近十万的魏军,关羽、张飞的进攻,目的自然是为了拖住中原的魏军,使之无法抽调出来增援邺都。

当中原与河北烽烟四起时,据青徐的曹植集团日子也不好过。

二十万吴军攻破淮河下游重镇淮阴,全据广陵郡,并由泗水北上,借助水军之力,沿途所攻必克,入冬之时兵临下邳。

就在曹洪与曹植叔侄据守下邳之时,曹操苏醒的消息传来,被曹植派往青州征兵筹粮的臧霸,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果断背弃了曹氏叔侄,宣布以青州和徐州北部的东莞、城阳和琅琊数郡重归曹操。

如此一来,曹氏叔侄手中仅余下邳、彭城国、东海国三个郡国,叔侄二人和两万的士兵,被吴军二十余万之众围于下邳城中,内无粮草,外无援军,这个日过得苦啊。

所幸得是,吴人的攻坚能力有限,此时又正值北国之冬,吴人士兵多有不适,有不少人都染上了寒症,所以这叔侄二人凭着那点可怜的家底,竟然苦苦支撑了一月。

曹操在听闻臧霸重新归顺之后,当即派人前往青州宣慰,不但饶恕了臧霸之罪,而且还为其加官进爵,并命其速率青州之兵赶往邺都勤王。

臧霸不是白痴,背叛曹植,吴军攻势凌烈,跟着曹植前途渺茫的原因,说白了就是出于自保。

当然,曹操的重生也极大的影响了臧霸的决策,他自然也知道,以曹操的性格,岂能轻易放过自己犯下的这等“大逆不道”之罪,如今之所以厚加升赏,无非是既想稳住自己,又想利用自己率兵援救邺城。

所以,对于曹操的勤王之诏,臧霸以徐州战事不明郎,青州形势不稳为由,委婉的予以拒绝。

…………

转眼已是冬末初春,邺城之战已经进行了近三个多月,汉军的攻势不可谓不猛,上百门神威炮的轰击不可谓不烈,只是,正如方绍所说,曹操不愧为曹操,在他的统御和发动下,邺城的军民齐心协力拼死顽抗,凭借着天下第下的坚固城防,得以在汉军三个多月的猛攻下死守住了城池。

一场春雨骤至,刘备只得下令暂停已经持续了三天的一场猛烈进攻,精神紧张、身心的疲惫得以撤归本营,拜这场忽至的春雨,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

方绍在随着刘备视察过各营之后,心中原先的那份担忧愈加的强烈。

三个月前,十万汉军是挟着大胜的冲天气势而来,但三个月下来,屡攻不克,死伤无数,将士们的士气已是强弩之末,方绍从那些健儿的脸上看到的忆不再是往昔的昂扬之色,他甚至已经能从一些人的脸上看到埋怨之意。

如今的形势,让方绍想起了曾经历史上的第一次宋辽战争,那时的宋太宗赵光义,率二十万宋军挟着灭北汉的余威,北伐幽燕,进攻辽国南京,结果攻城数月而不得下,将士的体力与士气耗尽,然后一战被辽人打得全军溃败。

尽管此时的曹操,无法像辽国那些调援军救邺都,但汉军的现状却与当年的宋军极为相似,这岂能不让方绍隐约感到一丝焦虑呢。

所以,这日在陪同刘备视察过各营,在回到御帐之后,方绍便再度向刘备进言。

“陛下,将士们强攻邺城数月而不下,精神与体力已至极限,而邺城却似固若金汤,难以撼动。依臣之见,这一次想攻破邺城只怕已不太可能,不若先撤兵北还,休整士卒,抚定新得之地,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