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郎中跟随黄忠多年,也熟知他家这位老将军的脾气,虽是心中极忧其伤势,但也只能无可奈何的心中嘘唏而已。

治伤的过程就是受折磨的过程,郎中足足忙乎了一个时辰,才给黄忠处理完伤口,待服过药后,这位七旬的老将,只能趴在那里勉强入睡。

次日天还蒙蒙示亮之时,黄忠便自己睡醒来,忍着肩上的伤痛,重新披挂出门,巡视建业各处要害。

经过昨天一整天的激战,五千汉军基本已控制住了建业各门,残存的千余吴军不是被消灭,就是四散而逃,城中的许多大臣及皇公贵戚们有不少也都逃出城外,但大部分的权贵们都沦为了汉军的俘虏。

在确保了对建业城完成控制之后,黄忠马不停蹄的赶去见孙权。

那个曾经不可一世,风光无限的吴国国君,此时此刻却是灰头土脸,如同丧家之犬一般,精神状态比受重伤的黄忠都有不如,被关了整整一个晚上都辗转难眠。

当大门打开,黄忠和十几名全副武装的甲士汹汹而入之时,沉郁的孙权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

黄忠冷视着孙权,凌烈的目光盯了他整整十秒钟,然后手一招,身后士兵们将笔墨帛书,以及皇帝的印玺端了上来放在孙权的面前。

“孙仲谋,大势已去,为免生灵再受荼炭,你就写一道诏书,下令各地吴军停止抵抗,就地归降我大汉国吧。”

黄忠的口气还算客气,孙权的脸色却因之更加的绝望,他僵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没有任何反应。

黄忠也不跟他多废话,手又一招,过不多时,十几名妇孺老幼便被拖进了殿中,那些人有的是孙权的后宫嫔妃,有的是公主皇子,皆乃孙氏皇族。

孙权的脸上顿为震怖,那表情不知是担心自己的家人,还是羞于面对他们。

黄忠指着那些哭哭啼啼的妇幼道:“事到如今,如果你还心存幼想的话,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如果你顺从听命的话,我黄忠可以我的名誉起誓,保你孙氏一族人身安全。但若你继续逆命的话,我就每隔一刻钟杀一个你的家人。这些人是生是死,就看你的选择了。”

此刻,孙权的内心正受着前所未有的煎熬,尽管他沦为阶下之囚,但身为一国之君最后的尊严尚存,那不愿用那一纸的降诏,将自己最后的尊严也撕破。

但另一方面,他知大势已去,就算自己不从命,吴国的灭亡也是不可逆转,而自己的骨肉家人还要因此而被杀戮,他自是余心不忍。

就在这激烈的思想斗争中,一刻钟的时间转瞬即逝,黄忠的脸上也愈加的难看。

孙权的默不吱声,让这位正为伤痛所煎熬的老将恼火不已,他遂是指着一名孩童喝道:“将这小子拖出去斩了。”

甲士们应声而上,将孙权的皇子孙和拖了出来,那少年皇子此刻吓得连哭都忘了,整个人就跟痴呆一样颤抖着被汉军拖向殿外。

‘杀戮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孺,本非我黄忠所为,不过眼下情况特殊,也只能如此了。’

黄忠心中在暗自感慨,而一直保持沉默的孙权,在眼看着心爱的儿子将命赴黄泉之时,终于是承受不住了,急叫道:“放过朕的儿子,这道诏书朕写就是了。”

黄忠暗松了气,心想自己总算不用背负上屠杀妇幼的恶名了。

孙权既是答应,当即便花了半天的功夫,手书了十余道亲笔诏命,发往汝南、荆州以及青徐前线,对于前线那批掌握着军权的大将军来说,只有孙权的亲笔诏命才彻底让他们信服。

另外还有许多诏书,只盖上玉玺,送往吴国后方各州郡,诏令地方官改旗易帜,就地归顺大汉国。

建业的惊变,先于孙权的诏命传往了前线,陆逝、曹真、吕蒙等将听闻此消息,无不是大为震怖,不过,这些智谋之士很快就想明白汉军是如何“从天而降”,所以,各路统帅迅速的拟定计划,准备调抽一部分的兵马回京勤王。

青州,朱虚城。

此刻,建业陷落的消息,仅限于曹真等几名高层知道,低层的士卒们根本不知,他们的国都已然陷落。

在这样一个时代,帝国的国都就是一个国家神圣的象征,国都的陷落,往往也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灭亡。

曾经的历史中,金国攻陷北宋国都汴梁,尽管北宋绝大部分的国土都仍在掌握之中,但国都的陷落,却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而在明代之时,燕王朱棣靖难起兵,本来自己仅占有燕云一隅的土地,但他一路轻骑南下攻破南京,各地的守军和官吏随即纷纷导向了朱棣。

曹真很清楚,消息如果扩散开来,他前线这七万将士很可能会转瞬土崩瓦解,所以他极力的强压了消息的传播,同时调集了心腹的一万士兵,准备由徐盖率领,南下建业勤王。

“真没想到,方绍这厮竟然使出浮海奇袭建业的计策,我终究还是棋输一招啊。”此时的曹真,尽管对方绍恨如骨髓,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在智谋上不如对手。

这时的曹真,忽然明白,原来自己所走的每一步棋,无论是剡城大胜也好,调兵北攻青州也罢,一切的一切都在人家方绍的算计之中,人家之所以让你在青州吃了这么大的甜头,无非都是为奇袭建业做准备而已。

“一招明棋,能伏下十路伏笔,岂是人之智力所为,这个人到底是人还是鬼!”曹真再度慨叹。

徐盖见曹真有些情绪低落,便宽慰道:“那方绍也没有三头六臂,之所以能浮海奇袭建业成功,无非是运气好而已,将军莫要在意。如今各路兵马都在回师勤王,黄忠老儿和那几千孤军占了建业又如何,最后还不是死路一条,到时大局仍在将军掌握之中。”

曹真轻叹一声:“但愿如此吧,我现在只是担心陛下的安危,只要陛下无事,一切都还有挽回的余地,如果……”

话音未落,外面亲兵通传,言是建业皇帝的诏书已至。

曹真一怔,二人对视一眼,急是出门迎旨。

当匆匆而来的使者,将皇帝下令他就地投降汉国的诏命宣读出来时,曹真只觉胸中瞬间有座火山喷发一般,滚滚的岩流将五脏六腑都在一瞬间烧化。

此刻的曹真,脑海中是一片的空白,生不如死的感觉占据了他的身心,强忍过片刻,他仰天大叫一声,口中狂吐鲜血,旋即昏死于地。

第三卷 争雄 第四百四十六章 人谋与天意

当曹真昏死过去的时候,青徐一线的汉军上下,却因为建业的攻陷,吴国的投降而为之沸腾。

士兵们知道,战争即将结束,天下将要迎来久违的和平,他们终于可以不再过刀头舔血的日子,他们终于可以永远与妻儿厮守,过太太平平的生活了。

当方绍听到这意料之中的消息后,也不禁为之感慨万千,尽管所有的计策都是按着他的设想进行,结果亦是他早有所料,但当最终确实之时,方绍仍不免为之心潮澎湃。

从隆中出山至今,差不将近二十余年,一步步走来,多少艰辛,多少惊险,时至如今,终于将要完成这宏图大志了。

纵使方绍平素是稳如泰山,但这个时候,他也是难抑心中的激动。

方绍尚且如此,费祎就更不用说了,先前他还一直为方绍不援青州之事,心里边怀着别扭,现下建业一陷,真相大白,费祎方始惊悟,原来这一切皆是方绍所布下的一面巨网,他的目的不仅仅是区区徐州之地,而是一举拿下吴国这整条大鱼。

“大司马,你有如此绝世妙计,缘何不早说呢,害我担心了这么多久。”费祎用钦佩的口气,笑着表达了自己的抱怨。

方绍笑了笑:“我早说过,天机不可泄露嘛,这件事关系重大,除了黄老将军和我自己之外,再没有第二个人知道。就算是那一万水军死士,也是浮海半途之时,才知道自己担任着何等使命。”

费祎心服口服,遂道:“如今孙权既降,平吴之战也当结束,大司马就等着大摇大摆的进入建业城吧。”

方绍摇了摇头,笑得有点诡异:“说战争结束还为时尚早,君不见曹真手里还握有雄兵七万吗。”

费祎一怔:“大司马是说,曹真这厮莫非还想顽抗不成?”

方绍冷笑一声:“当年魏国覆灭之时,此人若接受命运,就不会以徐州降吴了,我料他不过是想借吴人之手报仇而已,如今孙权投降,我料此人绝不会轻易就范。”

费祎神色渐渐整肃:“既是如此,那我们就集中兵力,将曹真彻底扑灭吧。”

方绍嘴角微扬:“不急,用不着我们出手,我自有解决曹真的妙计。”

…………

三天之后,彭城。

吕蒙的帅府中,一片死一般的静寂。

自从接到孙权降诏之后,彭城就笼罩在一片悲壮的气氛当中,诸将之中,有人气愤,有人懊恼,也有人无所谓,但大多数的心情都是忐忑不安。

不过,这种忐忑不安,随着汉军进攻的停止,以及方绍所宣布,归降的吴国旧臣各安旧职的安抚政策之后,人心渐渐开始平伏。

毕竟,吴国私兵制有其好处,也有其坏处。

当敌国来攻之时,吴国的文武大族们觉得自己利益受到威胁,方才愿意出力抗敌,而当国家陷落,大局已定,敌国又愿意保护他们现有的利益之时,他们又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而现在,大老板孙权都决定投降了,新老板又明确表态,不动他们的职位和家产,于是,身在前线的这将吴国旧将,大部分已经决定放弃抵抗,接受现实。

“诸位,我已决意顺应天命,归顺大汉,不知诸位意下如何?”吕蒙环视众人,高声问道。

诸将用沉默来回应,毕竟投降这种事不是什么光彩照人之事,各人心中始终怀着一丝阴霾,虽然迫不得已打算降敌,但也不至于兴高采烈的叫嚷出来。

沉默即代表着默认。

吕蒙遂道:“既是没人反对,那我就当你们都同意了,我自会与汉军那边商议具体纳降之事。当然,如果有人不愿意,那我也不会阻拦,你们可自带所部兵马回吴便可。”

众人默默而散,待得无人之时,吕蒙将另一封信拿出来再看,心中已有了盘算。

…………

剡国通往下邳的路上,一队人马正在飞奔而行。

当先那人正是曹真,他的脸色极差,像是刚经历了一场大病尚未痊愈一般。

“将军,你身体未愈,不能长久颠簸,不如先停下来休息一会再赶路吧。”身后的徐盖快马加鞭追了上来,大声的劝道。

曹真摇了摇头,吃力的回道:“事在形势万分紧迫,我必须赶在军心大乱之前完成布局,我没事,加快赶路吧。”

彻夜而行,天蒙蒙亮时,下邳城的轮廓已印入眼帘。

几天之前,当曹真收到孙权投降的诏命之后,气血攻心,精神与身体遭重创,而在万念俱灰之际,曹真决心以手中之兵,拒不从命,誓与汉国血战到底。

就在同一时间,曹真收到了吕蒙的密信,其中信中也对孙权的投降十分愤慨,决心拒不从命,欲与他曹真联合,据徐州十余万兵马南下,另立孙氏新君,夺还建业。

在收到吕蒙的来信后,曹真的精神为之一振,当即决心按照约定,前来下邳城与吕蒙共商大计。

回到下邳城后,曹真整整等了一天,却仍不见吕蒙到来,正自不安时,却等到了吕蒙派来的信使,说是吕蒙在行军途中不幸坠马,脚上受了伤无法如约而来,事情紧急,请曹真移步五十里外的鲁县一聚。

“将军,鲁县是吕蒙的地盘,将军这般将去,若是那吕蒙心怀不轨却当如何?”徐盖表示了忧虑。

曹真沉吟良久,毅然道:“我们想据徐州成大事,没有吕蒙的支持是不行的,而且此人在吴中素有名望,只有得到他的相助,我们才能设法号令吴人之军相助,这一趟我必须去。”

这个时候的曹真也顾不得许多,为了报仇大业,曹真只能冒这个险。

于是,在下邳逗留了不到一天,曹真便又起身,只率徐盖等百余骑赶往下邳以西的鲁县。

入得县城,进得县府大堂,脚上裹着绷带的吕蒙忙是拄着拐杖起身相迎。

曹真忙是上前几步将吕蒙扶住,关怀道:“子明脚上有伤,不可轻动,赶紧坐下。”

二人坐定之后,曹真又问:“子明的脚伤如何了?有没有看过郎中?”

吕蒙叹道:“咱们吃当兵这口饭的,死都不怕,这点伤又有何碍。只是这心中的伤,却是实令人痛苦呀。”

曹真听得出吕蒙所指,愧然道:“敌人的舰船是从我的防区穿过,我竟是全然没有察觉,致使国家遭此大难,真实在是愧对子明兄。”

吕蒙宽慰道:“方绍此人太过奸滑,实非子丹之过也。我真正心痛的是,陛下竟是如此没有血性,甘愿将千里河山拱手让于敌手,真是辜负了我等对他的一片拥戴之心。”

曹真听他口气里有愤慨之意,心中有了几分底气,遂道:“我大吴国不乏铁血之士,我相信,只要我与子明兄联手,江南半壁仁人志士必群起而响应,我大吴国决不会亡于汉贼之手。”

吕蒙点了点头,似乎是为曹真的豪情所感染,但同时又面带忧虑:“你我手中虽有雄兵十余万,但北面同样有十几万汉军虎视眈眈,而建业一破,吴中如陆伯言这等坐控一方之辈多得是,我怕就怕到时大家都各自为战,却终为汉军一一击破。”

曹真笑道:“吴中诸将里,唯一能与我们抗衡的就是陆伯言,不过此人先前刚刚在荆州大破汉军,他多半不会轻易投降,我观此人性格,极有可能坐观形势发展。至于北面的汉军,我们可假意打算偷袭来拖延时日,暗中却派精兵火速南下,攻灭黄忠,夺灭建业,另立新君,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国中人心。到那个时候,汉军又有何惧。”

吕蒙凝眉道:“子丹的计策是好计,可是却有点一厢情愿,子丹以为我们的拖延之计,可能骗过方绍吗?就算骗过了方绍,我们的兵马又能在短时间内攻攻灭黄忠吗?”

吕蒙所说这两点,恰恰又是最关键之处,毫无疑问,曹真并没有十成的把握。

沉默片刻,曹真道:“所以,此战七分人谋,三分天意,我愿意赌上一赌,但不知子明兄有没有这个胆色?”

原来,你的所谓的妙计,终究还是要靠天意啊。只可惜,种种迹象表明,现在的天意似乎已完全站在汉国那边。

吕蒙心中转了几转,神色振肃道:“好,那吕蒙就赌上一把,不成功便成仁。”

听得吕蒙这话,曹真大松了口气,当即便又仔细规划起他的大计来。

两人说了片刻,吕蒙借口上厕气,拄着拐杖出了堂外。

曹真一人在堂中,盯着地图琢磨了良久,却不见吕蒙回来,心中渐是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正狐疑之际,忽然堂外院中一声惨叫。

曹真闻声警觉,急是起身提剑奔出门外,却在院中,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正在滚动,那人头的面容,赫然便是徐盖。

曹真大惊失色,就在此时,伴随着一声锣响,屋顶上,树丛中,窗格间,几十名弓弩手陡然发动。

这一瞬间,曹真明白了一切,惨白的脸庞上迸发出无比的愤怒,厉声吼道:“吕蒙,你这个背信弃啊——”

话未言尽,箭如飞蝗般破空而来,转瞬之间,便将这位魏国残存的名将射成了刺猬。

第三卷 争雄 第四百四十七章 第一人

箭如飞蝗,转瞬即止。

此时的曹真,已然被射成了刺猬,但他的身体却仍巍然不倒,怒睁的双眼直视着前方,身上每一个箭孔都在流淌着鲜血。

这般形容,令那些将他射杀的士兵亦为之震怖,几十号人无人敢上前。

走廊上响起沉稳的脚步声,士兵们自觉的让开一条道,吕蒙缓缓的走上前来,走到僵立的曹真跟前。

尽管吕蒙面如平湖,但眼前的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