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短短几步之路,方绍恍惚看到了遥远的过去。

他看到了隆中躬耕之时,那个喜欢睡懒觉,喜欢动不动就扣自己工钱的“诸葛村夫”。

他看到了初出茅庐,辅佐刘备,每每在外人之前,都一副胸有成竹,稳操胜劵,但回到家中时,却焦头烂额,彻夜难眠的年轻谋士。

他还看到了那个对自己另眼相看,执意要将妹妹撮合,那个和蔼可亲的大舅哥。

如果有选择,方绍绝不会选择与他决裂。

然而,方绍有选择吗?

身为权倾朝野,功高盖世的国之重臣,身后有一班效忠于己,跟着自己寻求荣华富贵的追随者,心中更深藏着对曾经历史中,士族门阀争名夺利,使五胡祸乱中华的深深戒心。

如果方绍只是一个从平民崛起的当代传奇,他可以选择退让,仗着和诸葛亮弟子与妹夫的关系,顶着前所未有的旷世奇功,大可安安稳稳的享受一世的荣华与富贵。

但是,方绍不能这么做,因为他是一个穿越者,熟知历史的他,在如今大权在握之时,仍怀有一种铭刻于骨的历史责任感。

在很多人眼中,也许方绍的所作所为,同诸葛庞统和司马懿无民,无非是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而已,但方绍却清楚,他之所为,终极之目的,却是为了整个华夏的前途命运。

或许,没有人会真正明白方绍,但这也无所谓了,方绍知道,功过是非,后世自会给他一个公道。

短短几步之后,那些美好的回忆重新被掩埋于记忆深处,他的心,却是前所未有的坚毅。

而诸葛亮所看到的,却是一个温谦恭良上来敬酒的弟子,这般态度,已许久没有感受过了。

“先生,敬你一杯,我先饮为敬。”一杯酒,方绍一饮而尽,脸上酒意浓浓,似已有三分醉色。

诸葛亮也饮尽杯中之酒,笑道:“中正,你我师徒已经很久没这样好好饮几杯了,我很怀念以前的你呀。”

方绍亲手为诸葛亮斟满一杯,淡淡笑道:“如果先生能换一个角度来看,方绍其实一直都是那个方绍,从未曾改变过。来,这杯酒,绍敬先生对我的知遇之恩。”

宫宴的气氛其乐融融,众臣故旧相互敬酒,无非是忆苦思甜,叙旧永远是酒宴中改善关系最适的手段。

诸葛亮再饮一杯,看着眼前的方绍,略有点得意的说道:“别的我不敢吹,要说这识人之能,天下谁人能及我诸葛。谁又能预料到,当年我门下的那个仆僮,能成为今日的方中正。中正啊,不瞒你说,能看中你这匹千马里,才是我诸葛亮一生最大的成就哇。”

诸葛亮喝得高兴,毫不掩饰的抒发着自己的感慨。

“先生,这一杯我还要敬你。当年老夫人一力反对我和阿蓉在一起,若非是你,恐怕现在阿蓉就是别人的妻了,来,再饮了这杯。”方绍又敬一杯。

“好好好,这酒该喝。”诸葛亮连饮两杯,但兴致甚好,第三杯也是毫不犹豫的灌了下去。

三杯酒下肚,方绍又一次端起酒杯,这一回,神情却变得郑重了几分:“先生,这最后一杯酒,我要告诉先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以及将来,你都永远是我的老师,学生若有何过错,就算用这一杯酒向先生陪罪了。”

诸葛亮以为方绍是为之前的事在道歉,心中是大为欣慰,便又将酒一饮而尽。

连着四杯酒下肚,方绍忽觉腹中一胀,当场便要吐出来。

诸葛亮呵呵笑道:“小子,不能喝还喝这么多,这下难受了吧。”

方绍无奈的摇了摇手,捂着嘴吱唔道:“先生……你先喝着,我出去吐下,咱们回来接着再……”

难以支撑下去,方绍赶紧大步往殿外而去,见他这些“狼狈”样,诸葛亮自是忍俊不禁。

出得殿外,转往偏僻之处,贴身侍卫官阿山已随同几个甲士等候多时。

方绍一见他们三个,立刻恢复了正常,神色变得肃然而冷峻:“事办妥了吗?”

阿山点了点头:“我已按先生的吩咐,亲自向皇太后递了话,现下皇太后正以醒酒为名,让陛下陪着转往含元殿。”

“嗯,很好,我们去见太后和陛下吧。”

方绍带着一干亲兵,捡小道,僻开耳目赶往了含元殿。

“母后,你今日不该饮那么多的,小心身体才是。”含元殿中,皇帝刘泰正在亲手喂糜太后服醒酒汤。

糜太后微笑道:“没什么大碍,今天难得高兴,多饮几杯应该的。”

母子二人正说话间,方绍带兵匆匆而入。

糜太后尚未有所察觉,刘泰便已感到有几分不对劲,冷冷道:“大司马,你不经通传就进来,而且还带着甲士,这是否有点不合礼数吧。”

方绍拱手一礼,神色肃然道:“事发突然,有违制之处,还望陛下和太后恕罪。”

那母子二人闻言一惊,刘泰忙道:“大司马,到底发什么了什么事?”

方绍沉声道:“臣刚刚才收密报,庞统和司马懿打算趁今晚宫宴,举兵谋逆,臣已密派人率军平叛,为保陛下和太后安全,请随臣往南宫暂避一时吧。”

那二人闻言变色,糜太后惊骇之下,只当方绍是说真的,刘泰却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目光往方绍身上一凝,狐疑道:“大司马,你说庞太尉他们打算造反,可有证据?”

方绍就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帝不好对付,皱眉道:“臣有人证,现下已关押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待平定叛乱之后,陛下自可亲自审问,事不宜迟,请陛下与太后速速动身吧。”

刘泰疑心不减,不愿听凭方绍摆布,方绍眼见皇帝不从,便是手一招:“臣以大汉社稷为重,触犯之处,还请陛下恕罪了。来呀,速速保护陛下和太后前往南宫。”

令下,一干甲士一拥而上,将那惊慌失措的母子二人驾着就往南宫而去。

刘泰大为震怒,却又挣扎不动,只得怒骂道:“方绍,你这是大逆不道,快放开朕。”

方绍不予理会,目送着这两个最重要的人物被自己控制,安全的送往预定地点,而后,他方才阿山道:“万事已备,速去发信号吧。”

“是。”

阿山闻令而出,几分钟后,十几制特制的响箭,带着尖锐的鸣声窜上高空,整个长安城内外都能听到那奇异的声响。

那是发动兵变的命令。

那信号的箭音,宫中的百官却毫不知晓,靡靡的宫乐掩盖了宫外的变化。

当外城中,邓艾与王平的兵马相继发动,占据武库,攻取各门,以迅雷之势打击忠于庞统和诸葛亮的武装力量时,宫中的那二人却浑然不知晓。

他们一个在盘算着与徒弟重归旧好,共同打击最大的政敌,一个则自以为是,等着他们师徒的反目。孰不知,在外面,一场决定所有人前途命运的大战,已经悄然拉开战幕。

半个时辰后,外面的响动终于惊醒了半醉的百官,鼓乐停止之后,他们听得到的是隆隆的喊杀之声。

百官皆惊,诸葛亮急令人去查发生了何事,命令尚未下达,一名宦官去冲了进来,大惊失色的叫道:“大……大事不好了……中领军姜维带着中军杀进皇宫来啦”

晴空霹雳在所有的头顶响起,不仅仅是诸葛亮,庞统、司马懿等所有人,面上都瞬间被一种蒙骗之后,如梦初醒的表情所占据。

死一般的沉默占据了大殿。

诸葛亮猛然惊醒,厉声喝道:“方绍,方绍何在?”

众官四处张望,皆不见方绍的踪影,百官之中,不乏方绍一党所在,但为了保密,方绍并未尽数告知,此刻,当方绍不见之时,这些人才开始意识到他们的领袖有何意图。

“陛下呢,太后呢?”这一次惊叫的是庞统。

众人向龙座扫去,皇帝和太后同样不见踪影。

庞统大步上阶,抓起一名服侍的宦官吼道:“我问你,陛下和太后哪里去了?”

宦官颤声答道:“太后方才说酒醉,陛下陪着她去后殿醒酒去了,说是去去就来。”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紧跟上来的司马懿厉声问道。

“大概……大概半个多时辰前吧。”

许多人尚不知所以,许多人已渐明真相,还有许多人,却不甘接受现实。

“去后殿”

诸葛亮大叫一声,大步匆匆往后殿而去,其余百官愣了一下,也一窝蜂的跟了过去。

当百官皆至时,却发现后殿除了几名侍婢宦官以外,空空如也,一问皇帝和太后哪里去了,才知皇帝和太后只在此稍稍逗留了片刻,便起驾不知去了哪里。

喊杀之声愈厉,仿佛有无数的兵马,正向着这宫宴所在之地杀奔而来。

此时此刻,真相终于浮出面,诸葛亮怔怔的僵在那里,如身处梦境之中,实是无法相信这残酷的事实。

沉寂之中,突然一人仰天大笑,笑声之中充满了悲怆之意,那人,正是庞统。

“孔明啊孔明,你我自诩凤雏卧龙,到最后,却都输给那个小小书僮,真是天大的讽刺,天大的讽刺呀,哈哈——”

正文 第四百五十五章 全面掌控

孔明输了,输在他自以为了解方绍,输在他并不知道方绍真正的来历。庞统也输了,输在了他自以为是,不但被方绍的合纵之计蒙骗,而且低估了方绍的手段。

大殿之中,一片死一般的沉寂。

片刻之时,喧哗之声轰然而动,几百名文武官吏一哄而散,准备各自逃命去。

不过,为时已晚。

随着一阵兵甲碰撞之声,全副武装的羽林军士们汹汹而入,迅速的封闭了大殿前后各个出口。官吏们如无头的苍蝇乱撞,到处碰壁不得出时,只得无奈的退回前殿,聚在一团不知接下来将发生什么。

过不多时,中领军姜维扶剑大步而入,扫了一眼在场的诸官,这些人中,有诸葛亮这样的当场执宰,亦有张飞这等元功宿臣,比他名望与功绩高者数不胜数。

不过,姜维却毫无忌惮,他面对着众人惊恐与愤怒的表情,朗声道:“奉太后密诏,逮捕庞统司马懿一干谋反逆党,识时务者就束手就缚,胆敢妄动者,格杀勿论。”

说罢,姜维手一挥,更多的士兵从殿外涌入,气势汹汹的冲入人群,按照事先拟定的名单,逮捕庞统一党人物。

人群中躲着的短小的庞统被几名军汉拎了出来,遭此粗暴对待,庞统又羞又恼,心中尚有不甘心,怒斥道:“姜维,你竟敢矫诏,你才是要谋反作乱,放开我,放开我——”

姜维冷笑了一声:“庞统,大势已去,你若还有一点名士的风范,就不要再跟泼妇一样胡闹了,乖乖的去吧。”

姜维的轻蔑之词,只将庞统气得怒焰填胸,一时再无言语,只被兵士们灰头土脸的拖了出去。

随同庞统被逮捕的还有司马懿等四十多名大小官员,逮捕过这些人后,姜维又高声道:“现在我会念一份名单,念到谁的名字,此人便可家心回家,各守旧职便是。”

接着姜维便令部下念了一份长长的名单,其中之人,多为张飞、糜竺等中立之臣,以及蒋琬、邓芝等倾向于方绍这一党的大臣,待这些人被放走之后,殿中尚余下百余名大臣,剩下的这些人,则是朝野公认的诸葛亮一系的官吏。

姜维清点了剩下人的数目,与名单上的人数大致相同,遂高声道:“剩下的诸位,也可以安心回府,不过长安城中形势复杂,为保各位安全,大司马会为诸位各派一队兵士保护你们的安全,诸位回府之后,不得大司马之命,就暂静待安心,切莫出外走动。”

姜维的用意再清楚不过,剩下的这批人皆是诸葛亮一党,名为派兵保护,实则是要将他们借此为由,将他们软禁于家中。

诸葛亮先前还抱着一丝希望,以为方绍此番兵变,只是为了铲除庞统一党,但现下他才明白,方绍这是打算连同自己一并拔除,只不过,念着师徒之谊,手下留情了不少而已。

“方绍在哪里?我要见他。”诸葛亮怒视着姜维,口气中仍是身为丞相的那种不容置疑。

面对诸葛亮,姜维不敢太过倨冷,他微微一拱手,很客气的回道:“大司马正在保护太后和陛下,暂时无法与丞相相见。丞相可先归府邸,相信不久之后,大司马自会前去慰问丞相。”

姜维只恐诸葛亮不冷静,便马上又道:“来呀,速速护送丞相回府,胆敢有半点怠慢就要你们的命。”

几名甲士前上,齐声道:“丞相请。”

事到如今,诸葛亮也无可奈何,只得愤然甩袖,大步而出,两旁兵士不敢阻拦,自觉的让开了一条道。

姜维使了个眼色,百余名甲士轰然而动,四面跟随着诸葛亮而去。

诸葛亮一就范,其余大臣们自没有理由再顽抗,一干人等摇头叹息着,乖乖的在“兵变”士兵的“保护”下,顺从的回往自家府中。

当这些诸葛亮一党的官吏们回到府中时,却发现府外已尽被全副武装的兵士所围,断绝了他们与外面的一切联系,实则是将他们全部软禁在了家中。

胆战心惊的长安市民,躲在门缝时偷看了一夜街上的激战,天亮时分,胜负已分,长安城又恢复了平静。

胜利的一方迅速的将大街上的尸体清理干净,并用水洗干净了地上血迹,然后军方退往了各门等战略要地,衙役们出现在大街上,敲着锣向躲在家中的市民们宣布叛乱已经被镇压,百姓们无需担忧,可照常生活营业。

渐渐的,在发现外面平静如常时,商贩们开始开门营夜,躲了一夜的居民们也敢走上大街,众人议论着昨晚发生的一切,虽然尽心有余悸,但长安城普通民众的生活,却在短时间内恢复了正常。

经过一夜的战斗,长安城中,忠于庞统以及诸葛亮的军队被灭得灭,溃得溃,方绍的兵马基本控制了外城和皇城。

在确定长安城已彻底在掌握之中后,方绍便迫使刘泰下旨,任命邓艾、王平等嫡系将领,全面统领长安城的七八万中军,并下令升张飞为太尉,命方绍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身份,统帅节制全国军队。

长安的政变的消息迅速的传播向全国各地,最先收到消息的,自然是驻守陈仓、弘农以及北地的中军,这部分军队中,不乏忠于庞统诸葛亮的将领,但由于兵变之时,包括朝中重臣,以及诸多中军将领,皆被在那场宫宴中“一网打尽”,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外驻的将领自然不敢轻举易动。

而在这个时候,朝廷一道道安慰的诏命接连而下,宣慰诸将各安旧职,对一些重要职位上的将领,甚至还予以升赏,恩威并抚的情况下,京城之外的中央军尽皆上表表示拥护朝廷,拥护大司马大将军的统帅。

政变的十天之后,京城内外的形势皆趋于稳定,方绍又借着太后和皇帝的名义,将长安外围的中央军将领们以升官的名议调往长安,另安排自己的嫡系将领,并去统帅这些军队。

在经过一个月有条不紊的安排之后,方绍终于完成了对中央十几万军队的控制,也就是说,朝廷的军政大权,眼下已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大权在握之下,方绍果断的大开杀戒。

他先后以谋反的罪名,迫使皇帝下令,处死庞统、司马懿等十几名庞系一党的“首恶”,但同时他又明确表示,只对首恶予以极刑,其余从众只要悔过自新,则一概既往不咎。

庞系一党,本多为荆襄人士,此时一见庞统倒台,自然是土崩瓦解,纷纷倒向方绍这一边,而司马懿所代表的中原士人,在朝廷并无多少力量,反倒是在原魏国故地拥有着颇强的地方势力。

果然,在庞统和司马懿被处以极刑之后不久,司马懿的家乡河内郡率先发动反叛,司马氏一族纠结郡中几个大族,聚兵造反,袭杀郡守,各县响应,与此同时,颖川等大族众多的郡县,相继起兵反叛。

中原大族的造反,本就在方绍的掌握之中,他当即派出邓艾,统帅三万中军出关平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