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小民-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这个时候有华北粮仓之称的冀中地区与山区根据地还未被日军严密分割,平原地区的粮食能够不断地运来支撑山区,也就没有人再往深里考虑。八路军正在处于有些盲目的扩编之中,地方武装、游击武装大批正规化,真正的地方武装力量削弱得相当严重。

蓝晶晶的天空象海洋,绚燦的阳光普照在盖着雪的各种物件上,万物象银子般地闪烁着光芒,耀得人眼睛发花。

秦怜芳有些郁闷地来到素珍家的院子外,手已经摸到院门,却又犹豫了。她现在对宋玉敏真是从心眼里佩服。有好多事,她没办法,简直急得要哭,可宋玉敏一指点,就亮堂了。她深深喜爱她那大方、热情、爽快的性情,甚至把宋玉敏当亲姐姐看待。

“小秦,快进来,在外愣着干啥?”宋玉敏推开门,伸手招呼着。

秦怜芳有些不好意思地进了屋,主力团的赵政委正坐在小炕桌前写着什么,抬头笑了笑,说道:“不打扰你们谈话吧,要不我换个地方?”

“咱们说咱们的,他呀,赶紧忙完,今天就要走了。”宋玉敏笑着拉着秦怜芳坐到了炕上。

“这才呆了两天,就又要出发了?”秦怜芳诧异地说道。

“战争年月,能休息两天已经是很难得了。”赵政委头也没抬,看来确实很着急手头的工作。

秦怜芳不再打扰赵政委,而是低声地对宋玉敏说道:“臭孟有田,也不知道他是积极还是落后。打鬼子吧,不含糊;搞生产呢,也让人不得不佩服。可就是不响应号召,村里的那些人又都听他的。到现在,连一个参军的都没有。我去找他做工作,他还振振有词,歪理一套一套的,愣是说不过他。宋大姐,你说这有多气人。”

宋玉敏笑了起来,问道:“他都怎么说的,让我听听他的歪理儿。”

秦怜芳眨着猫眼想了想,说道:“他说啊,都去参军,那谁管地里活计儿,谁搞生产支援军队呢?都去当正规军,地方武装就不要了?鬼子要来扫荡,主力兵团一旦转移,地方武装还能独立支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吗?这不是要使根据地已经取得的胜利成果迅速丧失吗?正规军、游击队、民兵都是支撑战争的重要因素,你光动员着参军,参军,咋就不把目光放长远一些?”

“那你是怎么回答的呢?”宋玉敏和蔼地说道:“被他一连串的反问给问住了?”

“才没有呢!”秦怜芳噘了噘嘴,说道:“我就跟他摆事实,讲道理呀!告诉他主力部队才是根据地的擎天之柱,主力部队扩大了,战斗力强了,才更能确保根据地的安全。地方部队自然也不可缺,但地方部队不就是主力部队的后备军吗,主力部队需要,自然要优先考虑。”

“嗯,你说得挺好呀!”宋玉敏笑道:“他又咋反驳的呢?”

“哼。”秦怜芳用鼻子表示自己的生气和不满,说道:“他问我,你说部队扩大了,就代表战斗力变强了?八路军起初只有三个师,可那时一战可以消灭日军好几百人,甚至是一千多人。现在呢,队伍扩大了好几倍,可要再消灭同样多的鬼子,又需要调动多少部队?扩充多,整训少,俺看有些主力部队的战斗力反倒是下降了。”

赵政委的笔不易觉察地停顿了一下,眉头微微皱起。

秦怜芳继续复述着孟有田的话:“军事政治要以经济力量为基础,你算算根据地有多少土地出产,有多少人口,又有多少脱产人员,照这样发展下去,不成了鱼大水少,头重脚轻的格局了?这样吧,看你工作那么辛苦,就把俺招去吧!不过俺腿脚不好,你得给俺找匹马,再找两个身强力壮的,万一没马了,好背着俺爬山越岭的转移呀!唉,你放心,俺虽然要求高了点,可杀鬼子一个顶仨,哪个部队要了俺,可是捡了大便宜,偷着乐去吧!宋大姐,你说,他差点把我给气哭了。”

“哈哈哈哈。”赵政委不由得开怀笑了起来,惹得两个女人不解地转移了目光。

“老赵,你还笑,小秦都快气哭了。”宋玉敏带着丝笑意嗔道。

赵政委连连摆手,好不容易才止住了笑声,说道:“这个小孟,确实够气人的。小秦哪,你打他打擂台,真是——。”

“有点自不量力是吧?”秦怜芳垂下眼睑,闷闷地说道。

“也不能那样说。”赵政委沉吟了一下,说道:“因为他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所以你才没法说服他。你们对部队不够了解,小孟说的战斗力下降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主要是新兵过多,原来老的红军骨干被分散,军队训练也没有跟上的缘故。虽然有很多理由,比如战斗频繁,损耗过大,缺少弹药等,但事实就是事实,容不得回避和推脱。”

“赵政委,我不是——,相信小孟也不是指责谁的意思。”秦怜芳此时又不自觉地为孟有田辩护起来。

“批评得对,就要虚心听取嘛!”赵政委不以为意地说道:“只是计划中的整训,恐怕又要推后了。至于小孟要参军,我看就算了,倒不是不相信他能一个顶仨,置疑他的能力,而是觉得他更适合留在地方部队,充当领头羊。你们可能光知道他的枪法好,可不知道他的枪法好到了什么程度吧?我也是听到不久,委实令人惊讶。”

“老赵,你卖什么关子,把你知道的事儿说一说,我们也能更好地了解小孟啊!”宋玉敏笑着说道。

赵政委沉吟了一下,觉得这并不是什么机密,很多人都知道了,包括九龙堂的人,便娓娓讲述起来。

“怎么样,比听说书的还有意思吧?”赵政委讲完后看了看听得入神的两个女人,笑着说道:“小孟回来后,王大山还有点不服气,拉了两个部队的神枪手跟小孟比试枪法。结果呢,输得是心服口服,只好又派人帮着小孟盖房挖洞。”

“嗯,确实有意思,听起来倒象是编好的故事一样。”宋玉敏笑着点头,“有智有勇,小孟不简单。不仅啥事儿没有,回来的时候还弄了架留声机,定是九龙堂送他的。”

第八十七章 黑云压城

秦怜芳抿紧了嘴巴,半晌才半是生气,半是欣慰地开口说道:“要不是他的腿脚,一定送他去参军,可惜了这好枪法。”

“能用上就不可惜。”赵政委说道:“算算他打死的鬼子,民兵英雄都有些委屈了。再说,还是个生产能手,我看他更适合在地方部队施展才能。给他一匹马,再配两个警卫员,这小子,参军还就要当团长哩!”

“小秦哪,我看在土门村动员参军的事情就不要太勉强了,他们人口少,参军又是自愿的。”宋玉敏说道:“为抗日作贡献,倒不是一定要上战场拼杀。”

秦怜芳无奈地点了点头,嘟囔道:“再去还不得被他给气死。”

赵政委笑了笑,轻轻点了点炕桌,郑重地说道:“你们工作的重点可能马上就要转入反扫荡了,这次扫荡可能与以往不同,要有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

宋玉敏脸上平静,心中却有些黯然,这意味着丈夫又要返回炮火纷飞的前线,进行着一场一场生死拼杀。而她再有些日子便要临盆了,女人在这个时候是多么希望自己的男人能在身边,第一眼看到出生的孩子啊!

秦怜芳微皱眉头,平静的时候是如此少,又要进入紧张而危险的工作之中。刚刚重建而起的家园怕是又要遭受战火的摧残,群众百姓又要抛家舍业,拖家带口地跑反了。

……

扫荡,扫荡,鬼子摧毁抗日武装的主要手段。只是此次与以往不同,鬼子改变了招数,凶狠而毒辣。

武汉会战结束,意味着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已经破产。为缓和人力、物力不足的矛盾,日军被迫调整战略。将主要兵力转移到占领区,以确保“后院”的稳定,进行这场他们最不愿意进行的持久战。短短的两三个月,日军便从华中、华南战场陆续向华北回调部队,使晋冀鲁豫根据地周围的日军一下增加到了十一个师团。

平原地区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且便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的运动,自然成了日军的首要目标。经过短暂的休整,日军于一九三九年一月,开始了大规模行动。

依据先控制平原、后进攻山地的方针。日军采取了东西夹击、稳步推进的战术。西线日军从石家庄、邢台、邯郸、大名等据点于一月上旬开始向东平推,占领一地,建立伪政权。再继续向前推进。东线日军于二月初从泊头、德州、聊城等地向西进攻,与西线日军构成了夹击之势。

对来势汹汹的鬼子,八路军分遣了一些小部队袭扰、迟滞日军,取得了一定的战果,甚至有漂亮的香城固伏击战。但东西两线日军在飞机、坦克的支援和配合下。相继占领了南宫、冀县、枣强、巨鹿、广宗、涉县、武乡等县城。

黑云压城城欲摧,日军的此次扫荡不同以往,他们不断地占领交通要点和县城,扩大占领范围,将抗日部队挤压到乡村和边远地区。当然,这只是第一步。以县城为根据。对周边地区的频繁扫荡和清剿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天空是灰色的,呈着一种混沌的气象,而且还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的呼吸,一遇到了寒冷好象冒着烟似的。

“呜呜,孟先生,俺们走了。”吴结巴拉了拉狗皮帽子,大舌头啷唧地跟孟有田告别。

“路上小心。”孟有田掏出一封信递给吴结巴。“给柳凤的,她看了以后就不会再让你当马夫了。还能让你当个小头领什么的。”

吴结巴咧嘴笑了一下,留恋地看了看土门村,其实从他心里,并不愿意再去打打杀杀,他更喜欢作个老实过日子的百姓。

孟有田或许猜出了吴结巴的心思,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回去后多教些人,大家都会了,你想不干的时候就来俺们村,咋样?”

“谢谢您,孟先生。”吴结巴感激地点了点头,招呼着两个九龙堂的人赶着大车慢慢走远。

孟有田在寒风站立许久,方才紧了紧衣领,转身慢慢地向村子里走去。北面的县城已经作了放弃的准备,虽然说战争的胜负不拘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但鬼子占据县城后,对乡村的扫荡必将频繁起来。这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惶恐、担惊受怕、颠沛流离、日夕不得安稳。

南面的涉县县城已经失守,东面的邢台县城恐怕也保不住,那些纷杂的势力在日军的压力下,能坚持几时?或者说又有多少人去当汉奸,充当迫害杀戮同胞的帮凶。

以前日本人是猛的一刀捅过来,好躲闪;现在是慢慢收紧绞索,躲无可躲。孟有田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奋力排除身上那种重压的感觉,让自己的头脑清醒起来,精神振奋起来。好在身后还有深山老林,脚下还有地道工事,土里还有地雷陷阱,战斗的青春,紧张的生活,斗争的年月,不正是这个时代的旋律吗?

自己的准备不可说不充分,安排不能说不周到,孟有田抬头看着村口挖出的又深又宽的壕沟,木板一撤,想进村多少要费些力气吧!进了村子,地雷、地道够敌人喝一壶的吧,不死伤个几十人,孟有田都觉得不好意思,对不起远道而来的鬼子。好吧,敌人能占领村子,但有什么用呢,在地道里可以撤退,可以偷袭,空无一人的村子将变成敌人的坟墓,变成为中国人复仇的杀场。

而且,山里的几个避难所一直没有停止修建,粮食、物资也不断地被运过去,连与外界隔绝的山谷里也已经矗立起几座木屋,已经具备了短期居住的条件。孟有田还需要一些人手,一些能够长时间驻留山谷,能耐得住寂寞,只想远离血火,过平静而枯燥的日子的人们。当然,他没有想到,人手很快就有了。只不过,希望的实现却带着苦涩,带着辛酸,带着凄惨。

……

第八十八章 难民与内奸混入

满天的乌云没有月亮

寒风雪花打在身上

两眼遥望出生的故乡

有家难归好悲伤

可恨的鬼子来扫荡

满山遍野是杀人场

可怜同胞无家归

妻子离散泪汪汪

日本鬼子你别猖狂

中国人民你杀不光

……

日军的冬季大扫荡给群众带到了深重的灾难。房屋被烧,财产被抢,家什被砸,人员被杀。一家、一村、一乡……群众们在天寒地冻中走投无路,只好携家带口盲目地逃向没有鬼子的地区。

乱哄哄的逃难的人群,躲在村外一块稍微避风的空地上。走乏了的人们,有的不顾寒冷躺着;有的坐着;年轻的母亲迎着寒风掀开衣襟把**塞在孩子的嘴里;姑娘们怀里抱着臃肿的大包袱候在年老的母亲身旁;老婆子呜呜咽咽地哭着,咒骂着;男人们不时地烦躁地说着话,或者惶恐的张望着土门村村头炮台上持枪戒备的民兵。

“有田,给他们点几堆火吧,看他们冻得受不了了。”强子有些不忍,低声对旁边紧皱眉头的孟有田说道。

孟有田犹豫着,看了看远方,无奈的点了点头,说道:“派两个人弄点柴禾吧,记住,别和他们说话。情况不明,这其中可能混着奸细。”

强子答应一声,招呼大勇和四秃子过壕沟去帮忙。两个人来回几趟背过来几捆秸杆,在人群中点燃,让饥寒交迫的人们多少有了些温暖。

“老乡,能给点热水吗?孩子病得厉害。”一个老婆婆央求道,身边是她的儿媳妇儿,脸冻得发青,怀里抱着一个小孩,畏畏缩缩的低着头挪到火边。

大勇叹了口气。跑去报告孟有田。过了一会儿,拿过一口大锅,拎了几桶水。架在火堆上,让逃难的人自己烧水喝。

“强子哥,咱不是心硬,实在是担心汉奸特务混进来。”孟有田心头泛酸,思索着说道:“前两天县政府的一个通信员不是被杀死在路上了。咱们不得不防啊!可见死不救的事儿也实在,实在做不出来。俺想这样,把老人和带孩子的妇女放进村子,其他人都暂且安排到新村歇息,先让他们喝上碗热粥缓一缓,以后再细细甄别。”

“行。这是最保险的,汉奸特务不大可能是老人,或者是带着孩子的女人。”强子点了点头。招呼着民兵们。

“多带些人,叫上阿秀和英子她们,搜搜那些人的身。”孟有田不放心地嘱咐着,皱着眉头吐出了一口长气,心中暗骂:该死的汉奸特务。弄得俺如此小心谨慎,如此疑神疑鬼。

汉奸。汉奸,你们这些死有余辜的东西。不但刺探我们的军事情报,投毒杀害我们的百姓和士兵,扰乱我们安定的生活秩序,还要带着日本鬼子来烧杀淫掠,把我们重新推入火坑。你们这些没长人心的畜生,你们的主子,日本鬼子我们都不怕,还会怕你们这些无耻的爪牙,躲在阴暗角落的臭虫。

孟有田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在前两天,县政府还向各地发了通知,上面写道:“……据悉:近日敌在各地收买大烟鬼和流氓,进行短期训练,然后派到各地刺探军情、实施破坏。保定日本特务机关开办的‘日华训练队’,为配合大扫荡,已提前毕业。这些汉奸特务化装成商人、难民和学生,潜入各根据地,任务是配合日军的军事扫荡并实施放毒暗杀等破坏……”

中国,它的古老,它的悠久,都说明它有着存在的道理和能力。而中**人拼死奋战的一幕,视死如归的精神,较之西方军队犹有过之,即使是一些童子军,那种爱国的热情也足以让人感动得落泪。

但就在这些事迹发生的同时,汉奸的数量也达到了惊人、可怕的程度。他们几乎不受良心谴责,不在乎社会舆论。由于国民政府的无力,或者说是庸碌和**,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矛盾。很多汉奸正是利用这种普遍的不满,为他们的行为找到了辩解的理由。

当然,这样的分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