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小民-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全和月梅不知不觉又走到了一起,似乎月老的红线在无形的牵引着他们,又象两块磁石,阴阳两极在不断的吸引。

“翻过这座小山,就能看到接应咱们的人了。”小全似乎自言自语的说道。

“嗯!”月梅轻轻应了一声,半晌才开口说道:“还是你们这里好,以前便听说过十里村,还有土门村都是抗日模范村,好几次都打跑了鬼子。你们村的人真是有福气,不象俺们那里。唉,在日本鬼子手里,真不是人过的日子。”

小全顿了顿,解释道:“慢慢会变好的,等我们力量强大了,就打过去,把你们村也从鬼子手里解放出来。”

“真的吗?”月梅又是期盼,又是怀疑地看了小全一眼“那可太好了,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小全沉吟了一下,这只是他安慰性的话语,人家姑娘一当真,他倒不好胡说来骗人家了。

……

天空中云朵飘动,星光黯淡,在似有似无的月光下,赵振华率领着二十多人的队伍悄悄地来到了小关河南岸的炮楼附近,在一块葱茏茂密的高粱地里潜藏起来。五六丈高的炮楼子,直橛似地揳在地上。一个挺长、不太宽的木制吊桥,在炮楼东面防护沟的里面,紧紧地拽起,高高地悬在半空中。

小关河的河身不宽,流头挺急。不太平静的水面上,反映了淡淡的星光,好象天上的银河移挪到地上,摊摆在人间,撂放在赵振华及其队员们的眼前。

赵振华趴在潮湿的河边上,朝西望了望不远处的炮楼子。黑糊糊的炮楼顶上,不时地传过来哨兵的咳嗽声。一架木制的大桥,又被老百姓称为毁民桥,横架在河上,离水面不过七八尺高。

“队长,得派人下去看看水有多深。”一个队员扭头对赵振华说道。

赵振华点了点头,缩回去,和几个队员低声商议着。

“让俺去吧,保管不误事。”万小华飞快的甩掉衣服、裤子,瞪着大眼睛,一副急不可待的样子。

“队长,他的水性不赖,比我还快呢!”一个队员笑着说道。

这一段时间,万小华和游击队里的人都混熟了。因为他人小又机灵,探听情报,传送消息,干得很漂亮。加上他又熟悉这附近的地形地势,破庙废窑,所以便作为活地图被留了下来。

赵振华犹豫了一下,郑重的说道:“不能惊动敌人,否则游击队就不要你了。”

“嗯!”万小华使劲点了点头,猫着腰来到河边,脚丫子轻轻地朝水里一伸,整个身子也就钻了进去。象蛤蟆似的不声不响地凫到河中央,脖子一缩,一个猛子潜到了水底下,好半天,头才从水里钻出来。他轻轻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继续朝前划动,一直划到河的对岸,朝上游爬行了六七十米,才又凫水朝回返。

“中间有两丈多深!”万小华大猫着腰快步走到岸上,紧忙蹬上裤子,赵振华帮他把褂子披上。

“行,你小子够格,今晚行动成功,就给你发枪。”赵振华棱角分明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惹来万小华的满脸喜悦。

“走,咱们到桥底下去,给它放上。怎么样?小子,还行吗?”一个队员拿过两包用油布包裹的炸药,冲着万小华扬了扬眉毛。

“再游十个来回也没事儿。”万小华晃了晃胳膊,甩掉了身上的褂子。

两人背上炸药和几个火油瓶子,顺着大坝向毁民桥底下爬了去。能对开两辆卡车的毁民桥,从上到下都是木头搭成的:木头桩子、木头架子、木头板子、木栏杆。湍急的河水,冲击得木桩啪啪作响。

桥那头,炮楼顶上守卫的敌人,喀喀的咳嗽、卡痰声,听得异常清楚。他俩轻快地爬到桥下。万小华脚踩着这个队员的双肩,攀着木桩朝上爬,然后将炸药从油布里取出来,在桥桩上摆放好。

这个队员也爬了上来,仔细检查了一遍,将导火索接驳好,绑上了洋火和盘香,一个延时爆炸装置便弄好了。

就在这时,咯哒咯哒,一阵笨重的脚步声从桥顶上传过来。两个人立刻退回桥下,背靠桥桩隐蔽好。

一截抽剩的烟蒂,带着指甲盖大的红火,从桥上滚落下来,掉在水里,发出咝的一声。几辆汽车呜呜地开来,叽哩咕咚地在桥上滚轧着,桥顶上的泥土被轧震得直朝他俩身上掉。好半天汽车过去了,笨重的脚步声也消逝了,桥周围立即又恢复了原来的寂静。

两个人重新爬上桥梁,将几个火油瓶子分开放置在几个木架子上。然后笼着衣服、遮着光亮,点着了盘香,悄悄地潜回。机关已经设好,赵振华率领手下开始撤退,隐蔽在远处的青纱帐里,架好了枪支。

时间一分一秒地地过去,大概二十多分钟后,轰隆一声巨响,震得大地在颤动,连炮楼子似乎都晃了晃。一股浓烟向上升起,直升到半天空,桥上的巡逻的敌人被巨大的气浪推得东倒西歪,扑通,扑通,掉进了水里。

“不好了!有人炸桥了!”炮楼上有人惊喊。

“桥被炸了!”又是几个人纷纷嘶喊。

哒哒哒……,稍微停顿了一下,机关枪从桥头的炮楼里喷出密密的子弹,盲目射向木桥周围。

桥不仅被炸断,而且开始燃烧起来,在夜色的黑暗中,红光象飞舞的金蛇蹿了起来。

炮楼子的吊桥,哗哗哗地放落下来,一群持枪的皇协军,慌慌张张地踏上吊桥冲了出来,冲上了木桥。

哒哒哒……,预伏的两挺机关枪突然喷出红色的火舌,向冲上木桥的敌人猛烈扫射。

跑上吊桥的皇协军还没反应过来,便被机枪打得死伤狼籍,活象群被打雷惊了的鸭子,丢下几具尸体,唧唧呱呱地尖叫着,撅起屁股朝回跑。

吊桥被匆忙拽起来,炮楼子集中火力开始射击。而突袭炸桥成功的赵振华等人,已经达到了目的,借着青纱帐的掩护,消失在夜色之中。敌人抢救木桥的行动被耽误了,等到他们胡乱射击了一通,再次壮着胆子冲出炮楼时,被炸断的南端的大木桥的桥板已经被熊熊的大火吞噬了。

这并不是一次单纯的袭击破坏,木桥被毁是整个行动的一部分。敌人运输线上出现了缺口,虽然要修复起来也并不困难,但孟有田他们只需要耽搁那么两三天便足够了。!!!

第九十二章 新战法

“啪勾!”一声清脆的枪响过后,远处突然腾起了一小团黑烟,象一个大鞭炮炸响似的,随后“轰”的一声巨响,一大团黑烟腾空而起。

“成了!”小全率先一跃而起,用力挥着拳头,表达着心中的喜悦。

孟有田慢慢地收枪而起,故意装出矜持的表情,但心中泛起了得意和自豪。谁能在里许外射杀敌人,是我;谁能在里许外引爆地雷,是我;谁能想出这么绝的法子,把射击与地雷巧妙地结合起来,还是我哩!

古庆山、秦怜芳等人也走出了树林,向孟有田投以赞赏的目光,古庆山更是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这下子敌人可要遭殃了。”古庆山开口说道:“谁能想到离得这么远,竟然能引爆地雷,简直是防不胜防啊!”

“可惜只有孟大哥能达到这么准确的枪法。”秦怜芳猫眼闪烁,很惋惜地摇了摇头“不过,其他人如果在两百米左右也能引爆地雷,那也是非常厉害的,敌人也难以防范。”

“不要不满足嘛!”小全笑着走过来,说道:“神枪手会越来越多,近的用人拉绳引爆,远的用枪引爆,敌人怎么也难逃挨炸。这下就给敌人来点狠的,让他们以后想再来都得哆嗦害怕。”

孟有田脸上绽放出了笑容,是啊,这是一个美好的前景,希望和憧憬总是激励人们前进的巨大动力。

而地雷这个看似简单的穷人武器,如果深入挖掘,可就不是只靠踩踏引爆那么好对付了。就说现在这个新的引爆方法吧,就是夹子雷的一个变种。用飞行的子弹触发夹子上的石块或其他东西,从而引发地雷。一颗地雷被引爆,也就能够引起连锁性的反应,这对走在雷阵中的敌人绝对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噩梦。

“这只是一个原理,并不一定非需要神枪手。”孟有田将枪背起来,思索着说道:“用人拉绳有距离的限制,而且容易被敌人发现,比较危险。我们可以利用这个铁夹子的原理,把人藏得更远一些,拉动一个夹子,夹子再引爆地雷,这就相当于把一段一段的绳子连了起来。当然,这只是一个想法,还需要实验证明其是否可行,需要多次实验来掌握其中的技巧。”

小全眯起了眼睛,想了想,一拍手,说道:“有田哥,你这脑袋咋长的?要是这个办法可行,岂不是人在山上就能控制山下的地雷?”

孟有田翻了翻眼睛,看看众人的目光,好象颇有些想把他脑袋拧下来好好研究的冲动。

“只是这么个原理,想要实现还有很多困难。”孟有田解释道:“当然了,用子弹来引爆是成功的,我们可以和拉绳地雷结合使用,大布雷阵,截击敌人的运输队。”

“我看不光要用地雷截击运输队,还要在敌人撤退的时候狠狠打击他们一下。”古庆山环视了下众人,说道:“让敌人知道厉害,不敢再轻易进犯。”

孟有田跟着众人点头称是,但心里却有些疑虑,被敌人抓住的老百姓怎么办,那到底是不能毫无顾忌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对于王尚荣的部队来说,恐怕将不可避免地被敌人当成后卫,也就是可以丢弃的破抹布。这样的话,狠狠打击这些皇协军,夺取武器弹药也就变得可以期望了。

众人就在野外商议了一会儿,各自领受了任务纷纷离去。小全落在后面,好象有什么事情要和孟有田单独说说。

“有田哥,想问你个事儿。”见人都走了,小全凑到孟有田身边,陪着他走。

“啥事儿?”孟有田不以为意地问道,这是亲近的人,没有啥可藏着掖着的,他对小全有些犹豫和迟疑的态度很纳闷。

“那个,你说咱们不靠主力部队,能不能从敌人手中抢几个村子?”小全嗫嚅着,他也觉得这个问题似乎并不用孟有田回答,所以才很不好意思。

孟有田诧异地看了小全一眼,光靠地方部队,别说解放敌占区的村子,就是保住现有的地盘都非常吃力,他不明白小全为何会提出如此幼稚的问题。

“这个,唉,看着敌占区百姓的生活,我就难受。”小全叹了口气,解释道:“我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想着你主意多,或许有办法。”

孟有田挠了挠头,他并不全相信小全说的理由,但总得对好朋友有个明确的交代吧!

“要是说用武力解放,别说咱们了,就是正规部队也不敢轻易照量。”孟有田停下了脚步,在路旁的一个木墩子上坐了下来,思索着说道:“力量不足,即便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占领了一个或几个村子,等敌人调集兵力反攻,又会退出来。如果形成拉锯战,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是啊,占领容易,守住难。”小全苦笑着点了点头。

“用强硬的军事手段肯定不行,但也不是说就一点办法也没有。”孟有田思索着说道:“比如敌占区边缘的村子,象黄村、小屯、何家村这样的,如果能下大力气准备筹划,还是有可能把敌人挤走的。”

小全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喜,急着问道:“怎么挤?有田哥,你快说说。”

孟有田示意小全坐下,缓缓说道:“你也看到了,敌人的这次扫荡其实更象蚕食,他们想在根据地内扎下钉子,然后一步一步地前进。但他们为什么没牢固地守住呢,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老百姓供他们驱使,供他们吃喝。同样的道理,象黄村、小屯、何家村的据点,如果旁边村屯的百姓都跑光了,敌人的据点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还能长期维持下去吗?”

小全的眉头皱了起来,试探着问道:“有田哥,你是说把敌占区村子的群众都迁走?这,这能行吗?”

“能行不能行,这是一个办法。”孟有田停顿了一下,说道:“困难是有,但可以一个个地解决。游击队可以慑服村里的伪政权,甚至可以安插咱们的干部;村里可以广挖地道,秘密训练民兵,秘密准备迁移的渠道,根据地也要准备接纳这些群众的物资住房。等条件成熟,出动人马,结合地雷、地道封锁住敌人据点,把老百姓呼啦一下全迁出来。村里没有了群众,敌人据点失去了物资的来源,能挺到什么时候?”

小全看了孟有田一眼,这是个办法,但显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准备齐全的。特别是老百姓,虽然是短时间的,但他们愿意丢弃家园?有那种鬼子不走就不回家的坚定决心吗?

“如果老百姓宁肯受鬼子的杀戮和欺侮,也不愿意离开家,也不愿意丢弃那些坛坛罐罐,那你就不必太操心了。”孟有田站起了身,充满感慨地摇了摇头,意味深长地说道:“你可怜他们,但他们未必会体谅你的心思。就说咱们根据地这几个村的老百姓吧,你别看古书记啥也没说,我估摸着躲藏起来的老百姓已经有很大怨言了。肯定有闹着要回家的,把自己往鬼子刀头送,这些人哪——算了,不说了。”

小全抿紧了嘴巴,好半晌才长长地叹了口气,默默起身跟着孟有田向村子里走去。

尽管困难重重,尽管要花费极大的力气,但孟有田所说的并不是异想天开,也不是敷衍小全的胡说八道。围困战。就是对敌人的据点和碉堡实行封锁,把敌人围困在据点和碉堡里,或者把附近村子的百姓全部迁走,使敌人没吃没喝、走投无路,最后将其挤跑、赶跑或歼灭。

而抗日战争中最为典型的一个战例便是沁源围困战。在这场历时两年半的围困战中,沁源抗日军民开展了空室清野大行动,把水井填死、碾磨炸毁、粮食运走,隐匿到深山老林与敌周旋,使日军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敌人占领沁源县城后,见不到人,吃不上饭,喝不上水,一切供应全靠外地。一部分正规部队和游击队又密切配合,到处截击,袭击敌人的运输队,而民兵等地方武装则在城关和各个道口埋设地雷一万五千多颗,使敌人抢粮扑人的行动每每无功而返。最后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敌人无可奈何地退出了空城沁源。

简单描述沁源围困战只需要寥寥数十字,其中的艰辛却很少为外人所知。但沁源百姓在深山老林中艰难度日,还能抱着“不打跑鬼子不回家”的坚定决心,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种精神和意志才是战胜敌人的最强大的武器。

而孟有田在小全的追问下,把围困战的大致想法说了出来,但他并没有对此抱太大的希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是一个相当复杂,需要综合各方面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办法。最使他没有信心的还是老百姓的心态,对此,孟有田没有多说,但意思已经对小全说得很清楚了。

第九十三章 撤退之议

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加藤和岳培坤此时的感觉和几百年前的曹操差不多,占领了两个村庄,算是胜利吧?但这种胜利却难以下咽,难以消化,令人感到苦涩且无奈。

加起来还有七八百的兵力,每天消耗的粮食、物资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挖掘出来的被“坚壁”的东西早已吃光,现在完全是靠外面的运输供给在支撑。上面显然还在犹豫,没有命令的话,加藤又不想自承失败,主动提出撤退。岳培坤呢,显然不想去当“杨修”那样的角色,装傻般地等着加藤表态。

就在这犹豫、迟疑、硬撑的时候,促使敌人下定决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首先是确保区的一座桥梁被烧毁,转运的物资只好绕路前往,路上又有游击队零星的地雷和冷枪的袭击,耽误了两天,物资才运到了正在重新修建的小张庄据点;这还没完,物资从小张庄向这里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