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辽新传-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里通到下面的密封也很好,而且工匠还为我们造了这个排水的装置,就算渗水,也能用这家伙给排了。不用担心水会漫上来。”

至此,张辽算是对战船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至少在这个时代,这艘船在武器装备和战斗人员配备整齐的时候,绝对是属于无敌的存在。三艘战船配合相应的其他船只组成的舰队,足以横扫大汉其他编有水军的诸侯。

“兴霸,这船确实不错,下面就要看你练兵的本事了。你说承渊他到过三韩是吗?”

“是。”甘宁一看张辽要说正事,也收敛了笑容正色道:“我们训练的时候不但到过三韩,还顺着弁韩海域的小岛发现了几个极大的岛屿。我听你说过徐福的事情,估计那就是徐福所谓的海外仙山吧?”

张辽一听就明白,他们发现的就是日本的九州岛或是本州岛,而海中的小岛则应该是对马岛。

“你们上去过吗?”张辽问道。

“三韩那里我们没有靠岸,只是放下小船去弄过些补给。那个大岛我们上去过,不过没有深入,但发现了一些个子不高的野蛮人和他们的部落。”甘宁说。

“好。其实那根本就不是什么海外仙山,不过是一群矮小的野人罢了。我从一个残卷中发现过,当年光武帝就曾赐金印与这里的首领,似乎是‘汉倭奴国王金印’。倭不就是矮人的意思。”(注1)

“那么说这地方也该算是咱们的属国?”甘宁等大了眼睛问道。他对张辽说的话完全没有异议,因为他知道张辽是大儒郑玄的弟子,既然敢这么说就必然有他的依据。

“是不是的都没有意义。如今朝廷中谁会知道这件事?而这个得到过光武帝封赏的地方又几时向我大汉朝贡过?你也说了,岛上的都是野人。还有,当年始皇帝曾被方士徐福糊弄的派出了一只船队和三千童男童女由徐福带领去寻访海外仙山,很有可能要他们就落脚在这几个大岛上。也就是说,这岛上的野人也有可能是这群弃民和野人们的后代,是一群杂碎罢了。”张辽幽幽的说。

“那……”

“既然他们都是野人,又不尊我大汉正统,那我们就完全没有必要和他们客气。新兵训练必须见血,这些野人是最好的训练对象。杀了他们的男人,抢光他们的女人。正好兄弟们也需要发泄,总是找附近的村妇也不太好,就让这些倭女代替就是。”

张辽的声音不大,但甘宁却能从中听出浓浓的杀意。虽然心中疑惑,甘宁也没有发问。在他看来,一群野人,杀了、抢了也无所谓,用不着大惊小怪的。只是手脚干净些就是,免得那些道学先生们找麻烦。甘宁只是对张辽听到倭人就能又如此重的杀机而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在他的意识里,出身并州的张辽应该和海中岛屿上的野人没什么仇恨才对。

可是甘宁哪里知道张辽心中想的是什么。张辽此时的脑海中完全是后世中国百姓那凄惨的遭遇。明朝时肆虐沿海的倭寇,甲午时的旅顺,东北大地上的惨案,还有南京城三十万惨死的冤魂,更可气的是倭人的无耻行径,种种的一切,这才让张辽才有了如此浓重的杀意。如果有可能将那岛上的野人杀得精光,他绝对会为做出此事的将军和士兵颁发大奖。

“呼……”张辽的控制力还算好,不多会功夫就回过神来。他收敛起浑身的杀气,呼了一口气说:“兴霸,你这里地势紧要,水军能向南北两个方向活动,所以千万要抓紧建设。你这里以后就叫青岛,对面的地方就叫黄岛,这个海湾就叫青岛湾。倒是在青岛和黄岛驻扎军队,水军就能封死海湾。至于这地名你尽快报上去,然后在地图上做好标示。”

“诺!”

“好啦。看的差不多啦,也该吃饭了。兴霸,你这里可是宝地,虽然这时季节不对,可海鲜总少不了的。你得请客哦!”张辽笑道。

“文远但请放心,我早命人准备好了。纵然季节不对,我老甘也绝对让文远吃的满意!”甘宁拍着拍着胸脯说。

注1:金印上实际刻得是“汉委奴国王”,但就这个“委”字的意思,学界持两种意见。一是委任,一是通假字。究竟真像如何不是本书考虑的问题。本书中则采用通假字的解释。

第161章 入主临淄城

张辽对青岛水军大营的视察工作结束后,他就带着护卫回到了临淄,这里才是他青州牧的治所。

西周时,因为齐国的开国君主吕尚——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姜尚姜子牙,助周武王灭纣后,被封于齐,是为姜太公,建都于此。而这里以临淄得名却是因为齐献公的缘故。临淄原名营丘,在齐王位传至六世胡公静时,为避东方莱夷侵扰,被迫迁都薄姑(今博兴县境内)。公元前859年,七世齐献公率营丘人杀其兄胡公,返都营丘。因东临淄水,故更名临淄。此后,临淄为齐都城,历时638年。秦亡后,项羽以齐国故地立故齐王族人田都为齐王,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旧临淄)。在秦楚争战之际,田氏宗人儋、假、市、都、荣、广、横7人相继统治临淄,并有三齐之地。

这座古城历经两周、两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始终都是天下闻名的大都市。自古以来就兴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十分兴盛。至于纺织业更是发达,齐地从春秋时期开始,织工的手艺技术最负闻名,丝麻织品销往全国各地,号称“冠带衣履天下。”

西汉皇室也在此设服官之所,称为三服官,专为皇室制作绮绣、冰纨、方空縠吹絮纶等精细丝织品。到东汉时齐郡虽没有服官之名,但仍属官府手工业。起先,三服官丝织物不过十箱,到汉元帝时(公元前四八至二三年),三服官扩至各有织工数千人,每年费钱数万万。正因为如此的繁荣,临淄才与洛阳、成都、邯郸、宛被当时人称为“五都”。

临淄城筑于淄河西岸,西依时水,由大小两城巧相衔接而成。总面积达六十多平方里。当初齐国在修建都城时也是经过周密考虑和科学安排的,它利用时水、淄水作为西、东天然屏障,又在大、小城南北墙,挖护城河,使水系相连,四面环绕,构成了一完整的排水网络。使当时具有7万户,达30多万人口的繁华城市内的废水、积水得以顺利排出,即使大雨滂沱也能安然无恙。虽说十年来曾数次经受黄巾战火,可是毕竟没有破城,而在曹操掌控青州,将黄巾隐患一扫而空后,不到两年的功夫,临淄已再度是一片兴旺、繁荣的场景。

“使君,这就是整个青州所有的文档资料。”在一间堆满了简牍的大屋子里,孙乾对张辽恭敬的说道。

张辽看着这满满一屋子的简牍,脑子顿时就涨了起来,要让他天天对着这么些个东西,他是绝对不干的。还好在出来之前和主公打过招呼了,这一来可以表明我的态度,二来也可以顺理成章的偷懒。呵呵,一举两得哦!张辽面无表情的心中想到。

想到这里,张辽转身就走,边走便对孙乾说道:“公佑,你是州牧的属官,如今我手下除了宗元那老家伙的兵曹从事外,就是你这么个治中从事了。所以,你要担起担子来。凡事放心去做,我自是你的后盾。以后有什么事情,你看着处理就是,不必事事报我。”

“使君,这……这怎生使得?这……”孙乾本追着张辽身后,但一听张辽的话,顿时连自己的话都说不利索了。

“有什么使不得的?州牧以下之所以要安排如此众多的属官,不就是处理具体事务的嘛?我只不过让你的权力比以往又大了些,这也不算什么不对的。你孙公佑既然能得到我老师的推荐,想来也不是什么徇私之徒,你只需谨记‘有多大的权力就要承担多重的责任’就行了。凡事秉承公心去做,没什么不行的。”张辽用鼓励的话语说道。

张辽这番话让孙乾心中感动,但凡是出仕的读书人,没有不希望自己能不断上进的,当初他得到郑玄的推荐投奔陶谦时也存着做一番事业的心思。可天下动荡,徐州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面对精锐的曹军,徐州就像是不设防般的轻送易手。那时他还想着借助没什么根基的刘备在帮助陶谦,但徐州那根深蒂固的世家力量一旦发力,就将刘备掀翻在地。就在曹军进入郯城的时候,他也想过学习先贤“终生不仕曹操”,可康成公再度将他举荐给了曹操,而更没想到的是曹操的大将张辽竟然也想曹操举荐他出守一郡。这让孙乾心中感动,不但将琅琊的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更是让琅琊百姓能安居乐业。于是,他再度被曹操调至家乡青州,担任青州牧的属官。而青州牧则是对他有举荐之恩的张辽。对于张辽的信任(他并不知道这是张辽自己想偷懒),他心中抱定了鞠躬尽瘁的信念。虽然没有继续说话,但坚定的面容已经说明了问题。

不过孙乾的心理活动张辽完全不知情,他可是一直走在前面的,而且也没有回头。在走到正堂,张辽停下了脚步,因为他看到了刘晔正朝他这里走来。

“公佑,子扬来了,估计是找我有什么事情。你先去忙你的吧。”张辽转身对孙乾说。

“诺!属下告辞。”孙乾朝着张辽施礼一礼后转身而去。

“子扬,今日过来有何事啊?”张辽笑着招呼刘晔。

“将军,晔此来可是向您要人的。”刘晔也面带微笑的说道。

“要人?”张辽先是一愣,因为刘晔是郭嘉的下属,负责的就是曹军的情报,人手必须由郭嘉那里安排,怎么也不可让让张辽这明面上的州牧派人。

不过张辽转念一想,明白了刘晔的意思。他眉头一挑,说:“子扬,你是要打手对吧?”

刘晔这次跟着张辽再度回到青州,名义上是担任张辽身边的祭酒,但实际上他是青州曹军情报组织的大头目,负担着青州对内、对外的军事、经济情报的收集、整理工作。

“将军,这段时间晔将原本我军的探子梳理了一遍,虽然看上去还不错,但尚未如兖州一般深入青州各处,而且对于追踪、找人这一类的事情常常力不从心,所以想……”刘晔斟酌着语句说到。他是张辽的祭酒,自然用不着称呼张辽为使君。

“子扬,这件事情我不能插手。情报是重中之重,似我这样的地方大员是绝对不能涉及这一点的。至于你人手不足,我可以从军中调一百精锐给你,但一来需有主公的命令和奉孝的正式书函,二来这些士兵也只能给你做打手。”张辽也字斟句酌的对刘晔说道。

因为张辽深知,正是因为他平日里的小心谨慎,曹操才放心的让他出镇一方。而且他如今虽然看上去身为一方封疆大吏,但先不说青州的底蕴远不如兖州和徐州,就算是青州的军队,一旦张辽有异心,赵云和甘宁也不会跟着他乱来。而他真正能够指挥的动的不过是赵虎手下那三千士兵,就算是他的亲兵,在定期调换的制度下,能死心塌地跟着他的也不过张新一人。所以他对这类事情绝对是有多远躲多远,平时朝郭嘉要点消息可以,但涉及其中的人事安排就绝对不要找我。况且张辽的作为多有不合时宜之处,也只有曹操能容得下他,他又岂会放弃这棵能为他挡风遮雨的大树。

刘晔也明白张辽的顾忌,他对张辽这样不愿揽权的人还是很有好感的,可如今他也是重担在肩,面对这青州内部势力和黄河对岸的袁绍,第一次独当一面的他又怎能不感到压力沉重。

“将军,晔如今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唉!你傻呀!”张辽看到刘晔的表情是真的急了,也不想因为情报的跟不上而使自己吃亏,于是打断了刘晔的话,准备指点他一下。

“子扬,但凡情报的收集,目标的追踪等等,需要的就是一张大网。我军在青州为时尚短,你这里捉襟见肘也实属正常。不过我可以提醒你,商铺、作坊、酒馆、客栈、青楼以及车马行都是情报收集、传递的最佳场所,地方上的混混也可以为你织起一张大网。我支援你一百士兵,至于你如何使用我就不管了。但是,你用完后,必须将他们全部还给我,毕竟他们都是军中的精锐,不能长时间的泡在地方上。如何?”张辽提点这刘晔。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刘晔也不是笨蛋,被张辽一提醒若还不知道该怎做能就不是刘晔了,他高兴的说道。

“好!你要出一个正式的书函,我批准后你就自己到军营里去挑人手,一百人为限,不许多挑。”张辽说。

“将军请放心,晔必定会精挑细选的。”刘晔解决了心中的压力,也放开了心情对张辽笑着说。

正在他们两人开始闲聊的时候,夏侯尚走了过来,对张辽说道:“姑丈,外面有人求见。说是你属下的兵曹从事。”

“宗元?他来干什么?”张辽看着刘晔,然后对夏侯尚说:“请。请他进来。”

“子扬,你就在此稍待,你的事情就在这老家伙身上了。”

“诺!”

第162章 盐铁专卖(上)

“张使君,属下宗元求见!”

夏侯尚出去了没一会功夫,张辽就听见外面传来一个浑厚的声音,根本就不用张辽分辨,那就是宗元的声音。当年进军剧县的时候,张辽就住在他家,对他的声音又怎会不熟悉。

“行啦,老宗。别再外面玩啦,进来吧。”张辽对着外面说道。

只见宗元从外面亦步亦趋的走进来,双手抱拳,朝着张辽就是深深的一鞠,嘴里还说着:“宗元见过使君。”

张辽见他这般做派,知其必然有事,微笑着说道:“老宗,别玩了。有话你就说,只要是我能帮你的,自不会推辞。不过我也正要找你,你倒是自己过来了。一会儿说完你的事,咱们再说我的事。”

宗元直起身子,走近几步道:“那我当真说了?”

张辽摇摇头,没好气的说:“你说就是,又没人堵你的嘴。说吧。说不定咱们俩的事还是同一件呢?”

“哦?”宗元一愣,随即说道:“使君,当日我遵使君之命担任这兵曹从事,又将我儿送入军营,使君可是许下了军械的采购,可如今这事却为何由孙乾在管?”

“呵呵,原来是来兴师问罪的。来。坐下说。”张辽指着身边的一张空椅子说。说句题外话,自曹洪在兖州搞了一个家具作坊后,这新式的家具就从兖州开始向四周的州郡风靡,如今不但是曹操治下的三州到处充斥这新式的家具,就连其他诸侯的地方也纷纷采购和仿制,具曹洪家的管事说,这最远已经卖到了成都的刘璋家。

宗元没有拒绝,坐下后继续看着张辽。

张辽笑道:“当日我却曾答应青州驻军从你家的作坊采购兵器,但是我军中有相应的回避制度,故而也只能将采购兵器的职责从兵曹这里拨给治中那边。我知你老宗不会弄虚作假,可不见得所有的人都如此想,这也是保护你老宗和宗家的措施嘛。”

宗元听了,眼角微微一翘,皱起眉毛,说:“那这兵器采购的事儿不会黄了吧?”

“不会。”张辽笑容更盛,说:“不但不会减少采购,而且我还要再给你宗家一个好处。”

宗元皱起的眉毛舒展开了,但他还是小心的问道:“敢问使君,是何好处?”

“老宗,你家是靠的铁器起家的吧?”张辽问道。

“正是。”

“之前的铁器均是官营专卖,即使是你宗家也还挂着官营的牌子。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掩人耳目的东西,可毕竟没了这东西就是犯法。可自武帝以来的这个盐铁专卖的国策究竟对不对?有何利弊?利大还是弊大?有识之士都很清楚。可为什么死抱着不放?不过是各有各的私心罢了。别的不说,单就专卖导致的官营作坊人浮于事、质量下降以及走私猖獗、税款流失,就足以引起重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