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辽新传-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歧,此时也纷纷对精彩的歌舞赞不绝口,并向主人曹操表示了感谢。而张辽的心思却不再这上面,他甚对郭嘉让他再度上场舞剑的调侃听而不闻,而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一拨只有七名女子的歌舞之上。

郭嘉见张辽如此,也对这七名女子产生了兴趣。但他一看之下,就笑着对张辽说:“文远,是不是觉得她们的歌舞有些熟悉之感?”

张辽这时候才扭头看了郭嘉一眼,眉毛一挑,示意让郭嘉继续说。

“那些女子的歌舞应该是主公府中的来莺儿教授的,想必来莺儿为此费了极大的心力,这七名女子的水准都不低,甚至那个叫潘巧儿更是出类拔萃,已几乎能与来莺儿并驾齐驱啊!主公可是真下了血本了。”郭嘉已经被歌舞所吸引,一面目不转睛的欣赏着,一面对张辽说。

张辽倒是很佩服郭嘉的鉴赏能力,他自己明白,若不是他已经知道来莺儿的事情,他根本就不会因为这七名女子而联想到来莺儿。可这又能如何,曹操不说话,他如今也只能当哑巴。此时他倒是有些羡慕郭嘉,不知情的人倒能放开心情去欣赏歌舞,而他却总觉得这歌舞中蕴含着来莺儿的痛苦的心路历程。

这时候张辽再看向曹操时,张辽却似乎感觉他发现了曹操那正常的表情下隐藏着的苦闷。张辽也是男人,虽然他同情来莺儿,但同为男人,他更加理解曹操的心理。

还是不要再拖了,找个机会将事情告诉他吧!张辽做出了决定。

张辽看看四周尚沉浸在场中歌舞的众人,悄悄的招来一个曹家仆人。“你去告诉主公,就说张辽这里得到了伯喈先生家女公子的消息,请主公院中详谈。”

第221章 蔡琰的消息(下)

张辽吩咐完就先离开了宴席,信步走到大厅外的院中,抬起头观赏起天上的圆月。今天的天气不错,白天之时就是晴空一片,万里无云,到了夜间,那悬挂在天上的圆圆的明月也格外的醒目。

仰起头看着天空那轮明月,张辽突然想起了李白的一句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他现在对这个今日、古人之说尤为认同,因为他不但是个古人,同样也是个今人,但天上的月亮却和他一千多年后看到的没什么区别。

就在张辽在那里浮想联翩的时候,他听到身后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可让他奇怪的是为什么听上去不止一人,转过身一看才发现,不止是曹操一人,就连荀彧、荀攸、郭嘉、程昱也跟着曹操来了,而且他们身边还有张辽的另一个熟人,孔融。

还没等张辽向曹操见礼,孔融就迫不及待的冲着张辽问道:“文远,你有了昭姬小姐的下落可是真的?”

孔融虽然对曹操的行为多有指责,对张辽在青州的新政也常常有刁难的言辞,但张辽却不向曹操那般感到孔融可恶,在他眼中,孔融不过是个心直口快,精于文章典籍却疏于实务的文人,抛开他那让人感到呱噪的言辞,本人还是能坐下来喝酒聊天的人。

于是张辽只是随意向曹操拱拱手,然后说道:“此事只是我的家人在南匈奴左贤王部落发现形似昭姬小姐的女子,查探下来确属李傕、郭汜搅乱长安时被匈奴人掳走的女人,但因其已成为左贤王的王妃,故而不能详查。伯喈先生曾避祸五原,我并州之人都深敬之,先生之女失踪一事我也曾以书信告知并州的兄长,这才有了他们对近年流落匈奴部的汉女的关注。此时我家兄长得知后立刻书信与我,并言道要再度打探。虽然我们这里此时还不能确定,不过我兄长那里应该又确切消息了。”

张辽的话让孔融很是激动,老友之女失踪数年,如今终于有了消息,让他如何不高兴。曹操的表情也同样喜悦,眼神中也没有了张辽在酒宴中感觉到的那股阴霾。而荀彧、荀攸也是一脸的欣喜,他们家和蔡邕也是世交,想来他们也是认识蔡琰的。只有郭嘉、程昱则是真正陪着曹操出来的,他们虽也高兴,却和蔡家没有交情,只是佩服蔡邕的学问而已。

“文远,这事情可要快些办好才是啊!”不等曹操他们说话,孔融又抢着说道:“雒阳、长安两京接连遭受灾难,众多老友的家眷俱在灾难中遭劫,如今能有昭姬的消息……只要能找回昭姬,也能对逝去的伯喈先生有个交待啦……”孔融的话语中包含着痛苦。这是一个士大夫面对国家分裂,亲友遇难时自己却无法力挽狂澜的痛苦。是对无法照顾老友的家人,感到愧对老友的痛苦。

“文远,你的家人何事能将消息传回来?”曹操的情绪控制的依然完好,他很冷静的问道。

张辽此时已经从怀中取出那封并州来信,他将信递给曹操道:“主公此信是辽的家人从西河郡翻越通天山进入河东郡,然后过黄河经过于文则的驻地快马送来的,不过十余日功夫就行了。只不过要确认身份需要耗时颇多,毕竟那人已是王妃了。”

曹操接过信,略略看了一遍,上面很清楚的写着发现南匈奴部落中有从长安劫掠来的汉女,虽从远处不能看清样貌,但却能感受到那女子的高雅气质,估计应是官宦家的女子。接合蔡邕之女于长安失踪一事,方有此猜测。

“此事虽与国家无关,却事关伯喈先生和昭姬小姐。文远,你要尽快让家人查清消息。人手不够只管说话。”曹操沉声道。

“明公,若是确认了那人真是昭姬小姐该当如何?”荀彧此时已经冷静下来,他掩去了刚才的欣喜,正色问道。

“嗯?”曹操看了荀彧一眼,立刻就明白了荀彧的想法。

而在场的人此时也全部都想到了荀彧刚才想到的这一个问题,毕竟这些人都是当时战场和官场上的精英,就连孔融也只是不擅实务却并非笨蛋。

“明公,若真是昭姬小姐……攸以为可以朝廷和天子的名义行文南匈奴左贤王部,命其将昭姬小姐交还回来,甚至可用金银财帛赎回。伯喈先生曾是当今天子的老师,想必天子不会反对的。”荀攸斟酌了一下说道。

“你们也都是如此想法?”曹操又看了看其他的人。

众人纷纷表示同意,唯有张辽有些犹豫。

“文远……你……”郭嘉不知道张辽的想法,但他知道张辽从不主张与异族妥协,唯恐他说出什么过头的话,赶紧招呼一下。

“文远,你是何意?”曹操也注意到了张辽的犹豫,他也知道张辽一贯的主张,可此时他确实不能强硬的处理。

张辽舔了舔嘴唇,说:“主公,我知道此时我军不该树敌,只可惜我们的人在匈奴部落中的实力太弱,否则我宁愿用偷的办法,也不会赞成妥协。不过此事的主体却是个弱女子,又是伯喈先生唯一的女人,让她多留在那里一天,都是对伯喈先生和昭姬小姐莫大的羞辱,我……我没有意见。”张辽说着摇了摇头。

张辽对外强硬的态度如今在军方中很有些市场,大量的北方籍士兵是极力拥护的,若是张辽真的反对此事的处理方式,那军方的反对意见就绝不会小,即使曹操能控制住局面,也会让军队暂时乱上一阵子。而张辽表示了同意,曹军也就能够保持一贯的稳定,这自然让除孔融以外的其他人松了一口气。

“文远……”曹操对着张辽露出了微笑,同时心中再一次对张辽顾全大局的做法予以认同。

张辽笑笑,他绝不是一个只知道一味强硬的人,只不过他一贯的作风让人们有了这样的错觉,认为他张辽是属于对外强硬派。可实际上张辽知道一味的战争是不可能彻底解决边乱的,唯有用剿抚并举的方式,辅以文化侵略,才能从根本上同化胡人,彻底解决边疆的问题。只不过他也不会去刻意的纠正别人的认知,要知道,一个“愤青”是会降低别人的重视程度的,这一点古今皆不例外。

而对于蔡琰这个命运多舛,一生坎坷的女子,张辽能记住也就是那著名的“文姬归汉”的故事和千古流传的“胡笳十八拍”的名曲。不过被张辽提前插手这么一搅和,蔡琰用不着在匈奴待上十二年了,估计这“胡笳十八拍”搞不好也就要没有了。

但张辽对此没什么遗憾的,反正他也压根就不喜欢听那种悲哀凄凉的曲调,没了就没了吧。若是蔡琰能早些回归,说不定还能作出些别的名曲呢。至于她脑中记忆的家中藏书,说不定也会因为提前回来而记得更多一些,超过历史上所记载的四百篇文章。

“我军如今南北皆有敌人,若是匈奴人不予理会我们,倒也是个麻烦。不知此时妙才是否已经控制住了长安?若是能抽出一部分兵力向东,则可在增援于禁的同时作出威慑南匈奴的姿态,可有利于主公派出的使者的交涉。”张辽说道。

后世的外交策略中类似这样的军事威胁和外交交涉相接合是很正常的,虽然张辽对外交所知不多,但这种表面文章还是会做的。而中国在战国时期这类举动各国也没有少做,只是到了国家统一后,反而因为天朝上国的面子和故意曲解儒家仁义的思想而使得原本的那些外交家们(纵横家)没了用武之地。张辽这个提议也让荀彧、荀攸和孔融皱起了眉头,但事情涉及蔡琰,这三人也没有开口反对。

曹操、郭嘉、程昱就没有这种想法,他们听了张辽的提议之后眼中一亮,他们也不愿窝窝囊囊的去交涉,而这种举动确实要比单纯的交涉要提气解恨,就算是传了出去,也不会留下什么软弱可欺的名声,倒是及其符合他们的胃口。

“主公,文远此计甚妙。只需妙才将军抽调三千精骑足矣!”程昱眯起双眼,略带些杀气的说。

“正是,软硬兼施,恩威并重,由不得匈奴人不低头。”郭嘉要点着头赞道。

“呵呵。”曹操也笑着捋着胡须,“确实不错,只要能确认那人真是昭姬小姐,孤自当命妙才亲率骑兵前往河东。奉孝,你给雒阳于禁传令,让他注意接应文远的家人。”

“诺!”郭嘉应道。

“主公……”张辽似乎还有话说,但刚开口就被曹操举手止住。

“文远,孤知你心意。待北方安定,匈奴人犯下的罪行孤自会与他们清算!”曹操说着话,也不自觉的带上了杀机。

“主公英明!”张辽由衷的称赞道。

第222章 闲聊

从张辽那里得到蔡琰的消息后曹操也没有心思再回到酒宴中去了,他几句话将孔融打发了之后,干脆拉着张辽、荀彧等五人,找了个清净的地方去聊天了。

“文远,你怎么会让家人注意昭姬小姐的消息啊?”待孔融离开后,荀彧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

张辽此时赶紧摇头,他可不想让人有什么先知或是私下了积蓄实力的印象。“我可没交待过特别关注蔡小姐,十年前我就在草原上解救被胡人抢掠的汉家子弟,即使我离开了,留下的那些老部下依然维持着这个传统。这次他们在南匈奴部落发现被掠的汉女,自然又起了解救的心思,只可惜人手不足,又加上那是左贤王的王妃,他们一时不好下手罢了。但还是打探出来,是长安之乱时被匈奴人掳来的。他们报于我兄长,又经过查探,才猜测可能是蔡小姐。伯喈先生的名气我兄长也清楚,就这么将消息传到我这里来了。”

“唉……伯喈先生和王司徒……唉……”曹操不住的摇头长叹。

众人皆知他是想起了这两位昔日的旧交,感叹于他们之间的恩怨。对于蔡邕悲董卓而被王允所杀一事,众人也皆感世事难料。

“文远,我只知道你在并州时常常侵掠草原,却还不知你有解救汉民之举啊!”郭嘉不漏痕迹的笑着将话题岔开。

“自匈奴人在北方兴起之时,他们就将我大汉子民当作了可以随时劫掠的对象,无论是财物还是人口,都像是他们自己的东西一样予取予求。孝武皇帝是将他们打怕了,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边患,有些做法甚至放任了胡人的强大,以至于如今大汉的敌人从匈奴一家变成了匈奴、鲜卑以及乌桓三家,再加上西边的羌人和东北的扶余、高句丽,胡人变得空前强大。幸好他们之间也有恩怨,鲜卑又出于分裂和内乱时期,否则我大汉如此局面是一定会让他们放手进攻的。我解救汉民,也不过是想让我们的边境上多一些和胡人有着深仇大恨的民兵。而且我也是很讲道理的,在胡人的境内,我可是完全按照胡人的原则在行事,只用刀剑说话。你们可不能说我不讲仁义,因为胡人之间没有仁义可讲的。”张辽说着还耸耸肩,摊开双手,示意自己的无辜。

“你……”

曹操苦笑着摇摇头,荀彧、荀攸皆是目瞪口呆,郭嘉和程昱则是一脸理所当然的笑容,只不过谁都知道,他们这是针对张辽的。

郭嘉笑道:“文远,有一次我听骂人的时候好像说过什么‘人至贱则无敌’,是不是就是这样的?”

这回轮到张辽目瞪口呆了,而曹操、程昱则是哈哈大笑,就连一贯绅士的二荀也忍俊不止。

“交友不慎啊!”张辽叹道。

“哈……好了,不说这个了。反正南匈奴如今也不过是疥癣之患,若非孤不欲在与本初决战之前多生事端,又岂会如此客气。倒是本初如今动作颇大,看来决战之日也不远啦!”曹操缓缓的说道。

“袁绍若要进攻我军,则只有三条路可选。一是青州,从平原过河,直攻济南国。但文远在漯阴派驻了重兵,此路不通。二是攻东郡,只要先拿下东武阳等东郡河北之地,则可攻仓亭津,亦可由顿丘南下攻击濮阳,无论攻哪一路,都可直接打击我军腹心。但兖州是我军重地,兵力最强,袁绍没有水军,亦不太可能选择此路。三就是先吞并河内张扬,张扬软弱,河内之地易得。得到河内,黄河天险将不复存在,袁绍不但拥有了大量可渡河的地点,我军的水军也无法控制如此长的地段。而司隶的河南尹,我军除了雒阳、虎牢关和荥阳等几个重镇之外,也无力控制全境。此地正合适袁绍用兵。故彧以为,袁绍何时控制了河内,何时既是袁军南顾之时。”荀彧说道。

“文若此言倒是和文和不约而同的一致啊。”曹操笑道。

“贾文和亦是天下奇才,能看出这点并不奇怪。”程昱对贾诩的才能也很佩服。

“如今河内盗匪四起,张扬已然焦头烂额。这些盗匪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看来袁绍已经对河内下手了。”郭嘉说着还冲着张辽挤挤眼。

张辽明白郭嘉是说袁绍这是在学他让赵云化妆袭击袁军,但此时还是不要让二荀知道的好,毕竟就连赵云被调到豫州曹操也提到赵云的这次战功。

“这很正常,我军和袁绍之间的攻守之势已然翻转,即使他不过来,我们也必然会找机会过去,袁绍如此做,不过是想抢一个先手罢了。没人希望自己好容易立下的基业被他人吞并,这点不独袁绍,就是眼看着就要灭亡的袁术也是如此。”张辽说。

“唉!”曹操叹了口气,似乎有些不满意的说:“本初也是人杰,身边谋士的数量和质量皆不逊于人,却为何会如此冒进?若是孤,必然会收敛兵力,先图安内,而后再寻找决战时机。”

“呵呵,主公这是有了胜之不武的感觉了。”张辽笑道,在场的人当中,除了郭嘉,也只有他敢如此和曹操说笑。“主公,袁绍如今昏招迭出,此不正是说明主公必将会战胜袁绍,统一北方之地?”

“哈哈哈!文远过讲了!”曹操大笑道。

张辽的话虽有吹捧之嫌,却也说中了曹操的心理,而且其他人也不认为这句话有错误,因为袁绍目前确实比不上曹操,否则荀彧和郭嘉又怎会离开袁绍转投曹操呢!

“袁绍此时正忙着应付北方的公孙续和太行山的张燕,如今还要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