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辽新传-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使君,休要偷换概念。”管宁不悦道。

“这是狡辩!这不过是武将的功利之心作祟!”王烈再度站起来。

张辽见这个理由不被他们接受,于是又拿出另一个理由。

“当然,这个理由有些牵强。但是灭其国也并非完全是武将的功利心。如今我大汉的现状各位也能看到,天下纷争,诸侯割据,昔日的属国断绝朝贡久矣。此次兴霸出兵,不但是惩罚邪马台灭我属国之罪,更是要借此机会震慑其他属国,让其他的属国看到我大汉威势尚在,休要趁我大汉内乱之际行那不轨的企图。”

张辽的这个理由就容易让管宁他们接受了,毕竟大汉朝虽然独尊儒术,可治国时还是采纳了其余诸子百家的学说,班超也有过灭国之举,以一己之力稳固了大汉的西域。张辽和甘宁如此做也不算过份。

“可是我军不经请示,擅自行动,这是否合适?”王烈接受了张辽的解释,却犹豫于无令调兵是否可行。

管宁就比他豁达,一旦认可了张辽的解释,他甚至能帮着张辽找理由。

“这倒也不是太大的问题。我朝之前也有班固和陈汤的旧事,此二人皆未得到命令,但都根据实际情况调动了兵力。水军虽然要露面,但灭国一事还是太大,有心人完全能判断出水军的真实力量。故而只需在曹司空和天子那里报备就应该可以了。以使君的关系,想必曹司空那里已经知晓了吧?”

“幼安倒是聪明。主公那里已经知晓,否则甘宁又岂会轻易听我调动?”张辽笑道。曹操那里确实是提前打过招呼的,只不过理由确实硫磺和硝石以及金银矿藏,但灭国的理由却是和郭嘉一起商量好的。可是张辽在话中却刻意漏掉了天子,也不知在场的有心人是否能听出来。

注:邪马台是日本弥生时代后期的倭人国家,所在位置有九州和畿内大和两中说法,此处取畿内大和一说。

第242章 经济之道

张辽话语中的疏漏在场的人没人不知道,可是出于各自的原因,全都保持了沉默。张辽也是对这种情况有所预料的,否则他又岂敢在这些人面前露出口风。

管宁他们对汉室不满的情绪由来已久,除了管宁、王烈之外,国渊、邴原历史上皆是魏臣。孙乾是蜀汉重臣,但绝对不是大汉的忠臣。宗元则是墙头草,除了追随强者,他不会对如今已经势微的汉室有什么依恋。

但是问题虽然解决,可王烈却因为自己的过于冒失和冲动心中愧疚,使得屋子里的气氛显得有些尴尬。还好在场的人都是人精,自会有人出来圆场。

“既是如此,诸位也就无需过于介怀了。今日我等可并非为那牝鸡司晨的邪马台女主而来,诸位若是舍本逐末,却非喜事哦!”国渊见事态已经平息,开口说道。

国渊的话让气氛顿时一转,众人都想起来今天的目的,若是真的为了什么无足轻重的外藩野人耽误了自己从财政预算中分出一笔的事情,那可真是对不起辛苦了一年的属下和自己了。

于是众人将刚才的些许不快和尴尬抛诸脑后,开始就各自的职责和张辽“探讨”起经费的问题。

张辽在和众人交流过之后,感觉他们并没有不切实际的开口要钱,虽然宗元那里提出的经费多了一些,但这涉及到青州兵装具的换代以及将作营兵工作坊的升级,所增加的经费也都是有明确目的的。张辽估计这些人在之前应该是和国渊做过深刻的沟通,他很欣喜的看到这些人的脑子里已经初步有了真正的经济的概念。

“经济”,这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思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希腊的学者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将“家庭”及“管理”两词的结合理解为经济,而亚里士多德则在《政治学》中坦言“经济就是一种谋生术,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并且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中国的严复曾将“经济”一词翻为“生计”,但日本人将其正式翻为“经济”,后来孙中山先生从日本将这一说法引入中国,才成为正式的用词。

在汉代的学术界还没有正式使用“经济”一词,至少张辽接触了众多的学者都没有听到过。但是经世济民和经国济物这两个词已经出现,它代表的是一种儒家文人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张辽对此事嗤之以鼻的,虽然张辽知道这些文人没有他的那些见识,但他们想当然的那种治理国家的理念却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张辽接受。张辽没有学过经济学,但是他却知道,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采用那一种学说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要将“钱”弄弄明白。不关事管理国家还是管理家庭,钱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会如何赚钱,如何花钱,如何才能将钱用到关键之处,这才是治理国家的重中之重。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首相会是由首席财政大臣来担任的原因。中国自古就缺少有关经济、金融的学说教育,一直到明清时期甚至还有“天下财货皆有定数”的说法。当张辽从荀彧等人的口中也听到这种论调的时候,他心中的郁闷就不用再提了。但他一来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经济学,二来他也不熟悉汉代的经济生活,自然无法和他们辩驳。但张辽的心中对此事一直有心结的,知道曹操让他执掌青州,他在争取到了一定的自治权利的时候,就决定要在青州推广经济学说。虽然他没有系统的知识,但却不代表他什么都做不了。从官府各个机构都必须做的收支明细到每月、每季以及每年的总结和预算,张辽要从青州官府开始自上而下的将“经济”这个概念深入人心。为此他还让商人派出他们各自的账房高手给官吏上课,并依据自己模糊的记忆修改了记账方法。最关键的是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和运算方法的进步。张辽给郑玄的算学书中详细的介绍了数字和四则运算方式,并将多元方程式也拿了出来,又借着郑玄的名义推广,如今不但在曹操的治下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就连其他诸侯那里也纷纷弃用原本的汉字数字而改用阿拉伯数字。只不过如今这数字却是被冠名为“中国数字”,估计现在还未出生的那个印度学者巴格达一定很郁闷。

数字、运算方式的革新,青州制定的强硬的制度,让青州如今有了一些用数字、数据来治理地方的意味。张辽他也不会去强求进度,在他看来,潜移默化式的改革是最好的方式。若是能因此改变开始改变国人那种但凡涉及数据总是模糊不清的习惯,从此养成凡事以数据为准的传统,那张辽就已经很满足了。要求他们明白倒不如让他们自己从中得到好处,这样反而会使得这种学说的基础更加的牢固。就像现在的国渊他们,要钱、花钱都有计划,开源节流,这才使得青州财政状况迅速得以转好。

但是这也会有一个不怎么和谐的后果,其表现就是张辽必须面对几个纷纷想要为自己的部门多弄些经费的人的争执。

屋子里的七个人,除了张辽和置身事外的孙乾,其余四人均各有各的诉求,就连一贯风轻云淡的管宁也一反常态,为公学和推广乡村的私塾教育而向张辽申请经费。

张辽听了众人的话,伸出双手向下按着说:“诸位还请安静一下,争执也解决不了问题。想来你们之前应该已经有过协商,否则子尼的预算也做不出来。今天不过是想看看能否再多要一些,毕竟青州如今百废待兴,手中有钱才能办事。但是这一块经费在预算中也是有预留的,至于该给谁,我说了不算。你们必须提出书面报告,阐明各自的理由,由户曹会同公佑进行审核。所以各位就不用再争了,有这功夫还不如赶紧回去准备报告呢!”张辽笑道。

这时候,刚才还在争执不休的几个人也发现刚刚的行为确实有损形象,立刻各自整理着衣服,一副“与某家无关”的样子。若是此时有人进来,断然不会想到就在前不久,青州的几位权利极大的高级官员们还犹如在市场中讨价还价一般。

“好吧。反正使君就要军改了,我这里的作坊可不能误事。”宗元微喘着说。

“官员的绩效考核和青州的司法体系可是重中之重,涉及官员和青州的平稳。还请使君考虑。”邴原和王烈联袂说道。

管宁此时也整整衣襟,似乎刚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平和的说道:“使君曾言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宁将拭目以待。”

“呵呵!”张辽笑着将刚想说话的国渊止住,“各位的司职各有侧重,缺一不可。但关系青州财政大局,还是得有先后、取舍。这就要看各位的增加预算的报告了。兵曹那里可以稍稍缓一缓,若是能够将原有的装具修改后使用的,也无需添加新的。青州如今还不是铜钱满仓,经济建设更加关键,只要军队必要的开支能够保证,我想士兵们一时间也不会有意见的。”

张辽正想着如何让青州向外示弱的问题呢,宗元的话倒让他找到了一个办法。若是削减军费和其他欺骗手段一起使用,他就不相信袁绍不上当。反正他在刘晔那里还留有一笔隐蔽的经费,真要是军费不足,完全可以先垫进去,明年从财政中拨还就是。

青岛,曹军水军大营。

张辽站在码头目送着近百首战舰在大海上编队、远去,他在解决了文官们的事情之后,就赶到了青岛,和甘宁商量着水军的部署。在甘宁的执意要求下,张辽还是同意了甘宁亲自率兵的请求,灭国的诱惑确实无法阻挡。只是张辽要求甘宁攻击的速度一定要快,争取在三、四月就赶回来,让外界看到曹军的水军统领。丁奉同样也被甘宁带走了,他将在甘宁回青州之后接手捕奴事务,并保持水军主力的隐蔽。而水军在大营中还留下了两艘大舰和十余艘中型战舰将会奉命移驻碣石,成为曹军威慑袁军的另一件有力的武器。

“呵呵!希望老甘一路顺利,若是他们将光武皇帝敕封的那枚金印找到就更好了。”张辽看着战舰远去,心中想到。至于他的欺骗行为是否真的能够瞒过袁绍,他倒也没有刻意强求,实在不行,打就是了。张辽相信自己训练过的数万精锐再加上各地的郡国兵不会让袁军有好果子吃的。

而此时的大海上,甘宁正在旗舰上和丁奉闲聊。

“将军,你手中的海图上标注的东瀛四岛怎么是全图?我记得咱们从没有绕着东瀛行过船啊?”丁奉指着甘宁手中的地图奇怪的问道。

“这是张将军送来的,他说是根据我们送去的海图并根据一些记录和东瀛奴隶的口供凭想象绘制的。要求我们此次进军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甘宁笑道。

“准吗?”

“这就不知道了。反正咱们到时候沿着海岸行驶,也不回迷航的。倒是那个灭国之功让甘某心中痒痒的。”

“张将军既然同意了将军领兵出征,这灭国之功那就是将军的囊中之物了,奉在此还要提前恭喜将军啊!”

“哈哈哈!”

第243章 光明的前途

一月底的天气依然寒冷,更不用说是在海上了,寒风呼啸着,似乎永远不会停歇。但曹军如今已经普及了棉衣,那些将领和军官们还有着各种皮制的披风,倒是能够后抵御寒风的侵袭。他们只需要注意不要让海水浸湿自己的衣服就行了。

甘宁率领着舰队劈波斩浪的前进,对他而言,现在的北风确实相当的好,能够让战舰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前进,确实能让他节约不少时间。

这一路上北风基本没听过,甘宁的舰队也日夜不定的在赶路,甚至连经过已经被水军占领了的济州岛(张辽命名,以后的日本地名皆是如此)都没有停下来休息。这样,不过四天的时间,甘宁的舰队就已经再度看到了东瀛四岛中最西边的九州岛,这让全舰队的将士非常高兴。

“承渊,传令下去,让舰队靠岸,去做些淡水和食物的补给。然后留下三百士兵和十艘运输船,其余战船待补给完毕后继续前进。”甘宁在战舰的前甲板上对丁奉命令道。

“诺!”

九州岛是水军已经掳掠过的岛屿,去年送回的三万人全部都是九州岛的原住民。这一次心中念叨着灭国的甘宁不愿在九州岛浪费时间,只不过留下了三百士兵和十艘运输船继续捕捉奴隶。自己则带着大军直扑张辽标注的地图上的本州岛的大阪地区,因为根据审问奴隶的记录,那里就是邪马台国的大概位置。

“将军,留下的士兵和船只已经安排妥当了。”丁奉将甘宁的命令传达下去之后回来报告。

“好。那就等淡水的补给了。从这个被文远命名为长崎的地方到那个什么大阪还需要三四天的航程,我不想沿途补给,所以我军的淡水一定要保证七天的量。”甘宁的手指在地图上比划着。

只可惜张辽也跟就不懂后世的绘图方法,根本就无法绘制精确的地图。就算是甘宁手中的地图,也是张辽根据手头的大汉地图以及水军历次航行的海图拼合而成,唯一的贡献就是将水军尚未探明的东瀛四岛中的本州岛的东岸和北海道给画了出来,而且还大致标明了北海道北面的库页岛。就连这几个岛屿的名字和一些地区的名字都是张辽根据记忆标注的,他实在是没兴趣给这些地方重新编出那么多的名字,若是后人有兴趣,张辽是不会介意的。就是不知道这份地图若是流传到后世,会对那时候中国的领土争执起到什么样的影响。

训练有素的水军士兵动作很快,只不过半天的功夫,他们就将战舰上的淡水储量恢复到了出发前的水准,并且从海里和陆地上捕捉了相当数量的鱼虾和鸟兽。此时甘宁立即命令拔锚起航,将从鹿儿岛绕过大隅海峡再转向东北。

南下时正好是顺风,战舰的速度被开到了最大,只不过一天的功夫就进入了大隅海峡,这时候,随着方向的转变,战舰的速度也降了下来。

“将军,那边就是四国岛了。”丁奉指着战舰左舷的那片陆地说道。

“嗯。看到了。”甘宁闷哼一声,略带不甘的说道:“根据审讯结果,那座岛上也是有部落的,似乎还是邪马台的联盟部落,只可惜这次要暂时放过他们了!”

“甘将军,根据我军在九州岛见到的情况,以这些野人的战力,即使我军在四国岛待上几天似乎也不会影响大局,为何将军一定要如此赶路呢?”丁奉不解的问道。

“九州并不是邪马台控制的中心,而我军此次的目标却是邪马台的都城,那里的敌人实力应该比九州强一些。而且东瀛又是山林茂密,若他们感到不敌,往山林中一钻,我军可就麻烦大了。既不是看到战舰上还有张将军在我们出发前带来的一百名山地步兵嘛,他们就是为了预防这种事情的发生的。所以我要速战速决,只要端了邪马台的老窝,俘虏了他们的那个女王,再将当年光武皇帝敕封的金印找到,这趟就算没白来。所以速战是为了防止他们逃窜,也有让我早些回去欺骗袁绍的意思。”甘宁说。

“既然如此,那又何必烦劳甘将军走这一趟!”丁奉依然不明白的说道:“邪马台的实力根本就不能给我们造成什么威胁,单单是我,再给我一千士兵,我也能灭了他们。就算是中途走漏了消息让那个什么女主逃了,我也有信心将她给抓回来!”

“你啊……”甘宁摇摇头,“你以为张将军就不知道邪马台根本就算不上一盘菜吗?之所以让我率兵出征,那是告诉别人我军对灭国之战的重视,还有就是为了顺便保护你这个脑子还没开窍的臭小子!”

“我?”丁奉有些不知所以。

“对,就是你。灭国的功劳有多大你可知晓?纵然那个国家如何的弱势,灭国之功也足以让你封侯。你不过二十出头,校尉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再来一个灭国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