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辽新传-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好像是伏天里喝到了冰水那样舒服。”赵豹笑道,他的笑容中全然是一种成功人士般的满足。

“这也是当初主公给咱们定的方略好。明面上咱们张家直属的力量并不大,但种种布置下,家族的影响力实际已是雁门郡第一,而且还不会因此遭到别人的嫉妒。主公才是家族崛起的关键。”张梁笑道。

“可是主公也不能让老夫人这么久都不回来呀?大老爷(张汎)此时总掌家族事务,若是……”赵豹欲言又止。

张梁闻言看了看四周,摇摇头轻声说道:“呵呵,你这个二虎,还真有点二糊。家主之位老夫人早已定下,主公掌家也是众望所归。大老爷虽是长子,但却非嫡子,加上主公如今的权势和地位,大老爷又如何能撼动主公之位。况且你休要忘记,大老爷只是掌管账务,但下属办事人,还有我们这些掌握着武力的人都是主公的部下。你觉得原本就没有野心的大老爷此时会胡思乱想吗?”

“嘿嘿!好像也是哦!”赵豹扰扰头,有点不好意思的笑道。

“你这也是忠于主公。家族可以庞大,但声音只能有一个。否则令出多门,就是家族取祸之道。家族正是因为主公而渐渐崛起,主公也曾说过,适逢乱世,正是从中取利之时。大老爷又岂会不顾大局?”张梁严肃的说。

赵豹和张梁是张辽留在并州的武装力量和情报力量的统领,但是两人当中显然是以张梁为首。这不单是因为张梁姓张,是张家嫡系子弟,赵豹姓赵,是张家外围力量。也同是因为赵豹只善于带兵打仗,在政治嗅觉方面实在不及张梁。但两人均是张辽曾经的旧部,对张辽忠心耿耿,这些年来,当初张辽就交给他们的力量始终没有失去,就连张母还在马邑时也无法从他们手中接过指挥权。他们就是张辽留在并州的班底,也是张辽敢于将并州事务放手的原因。不论他们之间的上下尊卑,单就是他们曾一同有过同生共死的战场经历这一点就足以抵消所有人的任何拉拢,再加上时代赋予的忠义的道德精神,张辽的影响力就始终在并州存在。

“呵呵!”赵豹不好意思的笑笑,“俺是粗人,不懂这些个东西,反正以后有事俺就听你柱子的就是。”

赵豹倒是将张辽糊弄荀彧他们的话给拉了出来,让张梁哭笑不得。“你啊……对了,近期还要出动吗?”

“当然要!不过这次弟兄们刚刚回来,我准备休息五到七天,然后到楼烦去转转。那里临近太原郡,那里高干家的店铺、田庄颇多,收获也不回少。”赵豹说。

“那里可不比雁门,袁军力量很强的。你要小心啊!”张梁叮嘱道。

赵豹点点头,说:“这我明白。不过如此大雪,消息也不会及时,只要速度快,袁军根本就来不及救援。别忘了,我们的士兵可是能够在雪地上行动自如的。”

赵豹说的就是滑雪板。滑雪板在张辽还在并州的时候就已经小规模使用了,当张辽将赵豹等人派回并州后,赵豹为了能减少损失,便想在冬季敌人猫冬之时出战,为了能加快行进速度,赵豹就再度将滑雪板这个雪地上的法宝给祭了出来。

“军候,那一车竹简放到哪里?”就在赵豹和张梁在那里闲聊时,一个跟着赵豹一同回来的士兵过来问道。

赵豹原本在军中不过是了队率,但离开军队后张辽为了让他们时刻保持着军队的做派,已让让他们在私下里使用军中的制度和称呼,赵豹此时的军职在得到张辽书信确认后已经是军候了,但是依然比他的大哥赵虎低两级。

“你笨啊!这些竹简可都是为主公找的,当然要存放到书库里。赶紧去!”赵豹见有人打扰他聊天,不由得有些恼怒。

不过当那个士兵刚刚离开,赵豹又有点不放心了。“不行,我还是亲自去一趟吧。主公可是最重视这些典籍,好不容易收罗到这么些,可不能在家里再出点儿闪失。柱子,我先走了。”

赵豹说到做到,立刻跳起来,跑了出去。张梁哭笑不得,为自己的这个朋友这种彪呼呼的作风很是无奈。

“唉!这家伙,还是这么风风火火的。我也过去看看吧,看看他到底给主公收罗到了些什么宝贝。”张梁说完后也跟了出去。

“二虎,你这里都弄到些什么好东西?”张梁走到赵豹身边,看着赵豹在指挥士兵小心翼翼的搬运着车上的竹简,他好奇的问道。

“嗯,我大致查看过一边,有《老子》、《庄子》,还有一部《易经》。但是主公最高兴见到了应该是我这次寻到的一部完整的《商君书》和《左传》。”赵豹倒是记忆极好,头也不回的说道。

张辽对身边的人的要求是都要识文断字,所以赵豹、张梁以及现在张辽身边的赵虎、张新等人都接受过他的教育,这也是这些人为何对他忠心耿耿的原因之一。因为这种实际存在的师徒关系是中华民族千年来始终遵守的道德规范。所以古代有大义灭亲,却没有大义灭师,而近代的蒋校长也能凭借黄埔军校而成为一国的领袖。

“兵书和史书?”张梁接触的东西可是比赵豹更深,他当然知道赵宝刚才说的两部书是什么,也明白这确实是张辽看重的东西。

“先收藏好吧。曹司空和袁大将军这一战打完之后,估计主公就能够回来了。那时候你二虎再好好的表表功!”张梁笑道。

……

青州曹军的攻势给予了袁绍在平原、渤海两郡的势力以极大的震慑,又岂是渤海郡,这里可是袁绍发家的地盘,而曹军说打就打,让原本死心塌地追随袁绍的世家大族心中様起了别样的心思。袁绍在河北的统治基础被彻底的摇动了。

第273章 一样的大雪,两样的心情!

河内郡汲县,曹操此时也正在城中和一干无事的谋士和将领们在饮酒聊天,面对着这种严寒的天气,拥有棉衣的曹军抵御寒冷的能力可是要强于袁军。而且曹军人少,可以躲在汲县厚厚的城墙和房屋之中。袁军人多,除了嫡系精锐,其余士卒只能继续住在城外军营的帐篷里,在刺骨的严寒中凑着火堆瑟瑟发抖。

对于曹军大规模种植棉花制作棉衣之事袁绍那里也是清楚地,可是因为郭嘉的进言,曹操意识到了技术保密的重要性,虽然棉花种子无法被彻底控制住,但挑拣棉籽和弹棉花的设备、技术则严格保密,一点都没有外流。袁绍那里只能用人力挑拣棉籽,用人力撕扯、晾晒棉花,根本就不能大规模应用,袁绍也就没精神继续搞下去了。倒是曹军制作的手套让袁绍很感兴趣,兽皮可不缺,精致的皮手套袁绍那里倒是不少。但这除了让谋士和高级将领们显得更加的与众不同之外也没有对军心、士气有任何的帮助。

大雪纷纷扬扬,在空中随风飘舞,但随着越吹越猛的北风,大雪也愈加的密。雪花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四面八方只看见落雪形成一条条交织的白线,天地间像是织起了一面白色的网。纯洁的雪花盖满了屋顶、道路、树枝,隐没了事物的表象,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片。而在这漫天的大雪时节,曹操却在汲县的城守府宴请麾下众人饮宴。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文远这首诗语言平淡,不加雕饰,信手拈来而成妙章,诗意盎然,细品下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矣!诸位,我等以诗佐酒,胜饮!”曹操兴致盎然的举着酒杯让在座的将领、谋士共饮。

“胜饮!!!”众人如何能不给老大面子,何况张辽“写”的这首诗确实不错,尤其是荀攸、董昭这类文人更是深为欣赏。

剽窃一些不算出格的诗歌,这也是张辽能和文官保持相当不错的关系的原因之一,反正这个时代的将领大都是允文允武之辈,少有将领不识字的。即使被世人盛传的天下第一的吕布吕武夫,那也曾担任过丁原的主簿。张辽一点都不担心有人会说武夫不能写诗,倒是他自己经常用武夫之名来搪塞别人。

“文远颇有名将之风啊!”夏侯惇将手美酒一饮而尽,咂咂嘴说:“他自己在那里饮酒作诗,欣赏歌舞。他的部下却趁机四面进攻,虽没有攻下险要城池,却让袁绍治下人心慌乱,又让袁绍的粮草损失惨重。不动声色间让袁绍吃了如此大亏,也只有文远能做出这种事!”

这些年夏侯惇始终守在濮阳城,为曹操监视着河北的袁绍。因为也没有像曹仁、夏侯渊等人一样立下赫赫战功。而曹操本人就在东郡,夏侯惇也不能像张辽整顿青州一样在民政上有所建树。但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和人缘,依然占据了曹营将领的重要位置。而且在张辽的眼中,双眼俱全的夏侯惇虽然少了些特色,但总算要比“独眼将军”好看些。

“文远将军文武双全此乃公认的,书法,诗歌,样样俱佳。就是从未见其写过赋,实乃憾事也!”荀攸也举着酒杯摇头晃脑的说。

“嗯,还好这时文远不在,否则定会骄傲的昂首挺胸,向我炫耀他的成就的。各位,这话就这说这了,日后见了文远可千万别提。”郭嘉插科打诨般的插了一句,让在座的众人乐得哈哈大笑。

“唉!文远送来的那滑雪板和雪橇车倒是雪地作战的利器,然这河内郡的袁军除了坚城就是大营,确实不是我们能随意进攻的。再加上漫天的大雪,大火也起不了作用。真是无聊透顶!”夏侯渊此时也已经赶到汲县,大雪封山,他根本就不担心并州袁军敢于进攻。何况还有张辽的族人在雁门郡给袁谭捣乱,袁谭哪里敢抽调兵力。

“妙才你好不羞臊!”夏侯惇指着夏侯渊笑道:“自你来汲县后,终日和子龙、公明带着精锐出击,虽说没能击杀袁军士卒,也没能烧毁袁军辎重。但你们轮流在袁军军营外击鼓吹号,让袁军终日胆颤心惊,以为我军要发动攻击,煌煌而不可终日。这难道也很无聊吗?要不咱们换换,也让我出去无聊一次。”

“不行!”夏侯渊赶紧拒绝,“这么好玩的事我还没玩够呢,不能给你。我要好好的品尝一番古代名将们戏耍敌军的滋味!”

“哈哈哈!!!”夏侯渊的表情再度引起众人的笑声。

“诸位!我军趁着大雪、严寒,在袁本初的腹地翻天覆地,此时消息也该传到朝歌了,倒是不知本初兄会有何种心情来接受这些消息啊?!”曹操哈哈笑道。

曹操不愧是袁绍少年时的好友,确实对袁绍了解很深。此时在朝歌,袁绍也接到了渤海和平原的报告,对于其中的注明的损失大为光火。

“这个张辽,实乃鼠辈也!终日只会偷袭,算什么大将!”袁绍狠狠地怒道。

袁绍这话倒是让一干并不精通兵法的世家子弟深有同感,诸如陈琳就随声附和道:“主公所言极是!这张辽不敢和二公子及高览将军正面对阵,却只知道偷袭,确和那些终日隐于黑暗中打洞的鼠辈无二也!”

但是袁绍、陈琳的话却不能得到沮授、田丰、许攸等人的赞同,就算是同为世家子弟的审配、辛评和荀湛也不由得暗中摇头。兵法奇正之道皆有,张辽此举不但削弱了袁军的战争潜力,还极大的动摇的袁绍治下的军心、民心。虽然平原的世家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力,渤海又都是袁家的地盘,可其他郡国的大世家听闻此事也同样担心曹军是否会长途奔袭,毕竟甘宁胆敢深入黄泽放了一把大火已经让河北的世家豪门感觉到了不安全,而那次幽州的兵事也被认定为青州曹军所为,长途奔袭已经成为了青州曹军的招牌。张辽如此厉害的辣手,这些玩惯了计谋的家伙当然能看出来,但是他们谁也没有开口。因为袁绍也不过是火大了说些气话,熟读兵书战策,知晓官场争斗的袁绍怎会不知道张辽此举的后果,此时胡乱说话搞不好就会弄巧成拙,还是让陈琳这只会写些诗词歌赋的家伙去试探袁绍的心情吧。

果然,袁绍用一种不善的眼神看着正自以为言语甚为得体的陈琳,但或许是袁绍知道陈琳的底细,明白这家伙不懂这些,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开心才如此说话,也只是稍稍瞪了陈琳一眼,却也没有责怪于他。

但是袁绍此时也压根就不想和谋士们一起商讨什么对策,他很清楚曹军此时已经掌握了冬季的主动权,他能做到的就是通知此时还没有被曹军袭击的坞堡田庄加强戒备。要知道,曹军在朝歌城外的大营外面鼓号齐鸣不但骚扰了大营中的袁军士卒,也让朝歌城内的袁绍等人不胜其烦,谁让曹军有了雪橇车之后竟然将军中最大的号角和大鼓带上了呢。

“都散了吧!传令下去,让大家加强戒备,休要再让曹军偷袭。”袁绍声音低沉的说道。

“主公,不如让坞堡田庄中多多准备烽火,一旦遇袭,便点燃烽火求援。或许曹军会有所顾忌。”沮授上前一步说道。

“主公,沮奋武(沮授官至奋武将军)言之有理。还可命令诸城守军,一旦烽火燃起,必须不顾一切救援。青州曹军不过三万,也只能趁我军无法出兵时乘隙出动,只要能够趁机机会消灭部分青州兵,待开春后青州防御必然薄弱。到那时,要么曹操抽调汲县兵力增援,要么二公子和高览将军就可以趁机攻入青州。”郭图此时也顾不得和沮授的私人恩怨了,他和曹操可没什么私交,更不是世家出身,一旦袁绍失败,等待他的只有一条路。

“好!就照你们说的办。让正南将命令传谕各地。”袁绍听了沮授、郭图之言情绪似乎好了些,但依然提不起精神。说完话就想谋士们挥挥手,让他们出去。

一个人待在屋子里的袁绍终于不用在掩饰自己的心情了,他的脸上浮现出恼怒的神情。或许是恼怒昔日的好友曹操竟然会和他闹到如此地步,或许是恼怒张辽如此胆大妄为。袁绍的双手紧紧地握成拳头,就算是指甲刺破了皮肤他也没有在意。

一会儿,袁绍推开窗户,一阵寒气扑面而来,让袁绍不禁打了个冷颤。看着外面黑压压的天空中肆意飞舞的白雪,袁绍只看到眼前白茫茫、灰糊糊的一片,眼睛里看不到除此之外的第三种颜色。这时候风向突然一变,狂风卷着雪花顺着窗户迎面扑来,袁绍被雪花糊住了眼睛,赶紧将窗户关上。转过身,背靠着窗户,袁绍只觉得心中一阵压抑……

第274章 能治病的檄文!

袁绍和曹操此时的战争十分类似后世的中日战争,战争开打之后两方始终没有宣战,只是不断调兵遣将,你来我往。这种情况让曹操和袁绍两人都有些不习惯,可他们却始终想后发制人,谁也没有提前宣战的意思。而他们的谋士虽然不习惯,但自家老大不开口,他们这些当小弟的只能闭上嘴巴。倒是武将们压根就不在乎这些,他们只要能打仗,才不管谁先宣战,谁后宣战。

张辽倒是看着这种情况感到眼熟,可是他已经记不清历史上袁曹在官渡大战之前是否有过如此规模的战斗,只能往抗日战争上套。不过他一面套,一面安慰自己,日本此时被甘宁的水军给“蹂躏”了好几遍,将来还可以当做海外殖民地,虽然不知道是否会出现两地间的战争,但终归不会有什么“田中”、“松下”、“井口”之类的让人误解的歧义名字出现了。那时候或许就是中华民族的内战了,但也已经不是张辽可以干涉的了。

不过,乐极生悲可是老祖宗的教诲,就是要让我们不要在形势一片大好时盲目高兴。或许是冬日的严寒太过于厉害,曹操在请众人饮宴时一高兴活动的有点过,于是受了风寒,他的身体旧疾也趁机发作,一时间头疼欲裂,让郭嘉、夏侯兄弟等亲信之人心急如焚。

消息传到青州,张辽不禁苦笑,完全和历史不同的战争进程让张辽忽略了曹操的身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