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辽新传-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一次两家合谋意图算计徐州曹军,然而却没曹军识破,并且用了一个书生蒋干就彻底让两家退兵了事。这一次虎头蛇尾的举动也让孙权、刘备成了众诸侯口中的笑柄。

刘备还好,他并不是计划的提出者,只不过实在身边大多数人赞成是拍了板而已。虽然如虞翻、张昭等人并不赞成此举,可关羽、张飞这两个刘备的兄弟却足以让反对意见无效。所以刘备也不过是被人笑话两句,反正他编草席,卖草鞋的事情也不是没被人取笑过,早就有免疫力了。

但对于孙权就不同了。这次计划就是孙权自己提出的,即便是周瑜、鲁肃二人均持反对意见,一心想要建立自己的权威的孙权还是在取得程普等老将的支持后强行推进,并派出谋士联络刘备。

谁知道一直顺顺当当的进行着的计划却在即将进入高潮之前被曹军派出的那个讨厌的蒋干被无情的破坏掉了,还让孙权成为了天下人的笑柄,实在是让孙权有些咽不下这口气。他甚至有时候私下里很恶意的猜测,这蒋干曾经是周瑜的同窗,是否此事便是之前一直持反对意见的周瑜故意透露出去的呢?而且自从建安五年起,江东便不知何时传出了他兄长孙策之死有蹊跷。因为孙策出行本就没有明确的行至,而刺客却能够准确的伏击到孙策,只有内部人里应外合方才能把握孙策的行踪。更让孙权气愤的是,传言中竟然说孙策在遭遇伏击时拔剑抵抗,却发现随身的佩剑竟然是断的。并分析说只有最亲近孙策的身边人才能过后对孙策的随身佩剑做手脚,将矛头直指即位的孙权,暗指孙权为了早日上位而阴谋害死兄长。

这一传闻虽然看上去挺像那么回事的,但是却并没有被周瑜、鲁肃等人当真。然而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训练军队上的周瑜却万万没有想到,当年那个围着他叫哥哥的孙权已经在心中暗自怀疑他这个托孤重臣的忠心了。这也难怪孙权,谁让你周瑜在孙权上位后不但不拉近关系,反而跑到鄱阳湖去练兵呢,而且还在孙权好容易向展现一下能力的时候持反对意见。关系是走动出来的,不跑不走,即便是世交也会淡薄的。

孙权的不满鲁肃最先发现,他也不止一次的暗示过周瑜,但却不知为何,周瑜始终没有表示,依旧留在鄱阳湖边上。心急如焚的鲁肃也只能来来回回的做着两边沟通的事情,对着两个始终都不愿表露真实想法的人,也真的很难为鲁肃这个老好人了。

江东双雄就这么一个无奈,一个郁闷的度过了建安七年,不过北方虽然没有进展,但向南方的发展却还算顺利,至少孙权、刘备都各自攻破、收编了不少山越族人,让自己治下的人口数量大大增长,使得各自的发展潜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孙权更是打通了豫章郡和交州南海郡联系,不但和交州士家拉上了关系,同时也开通了南北通商的陆路通道,使得自己治下的经济得到了繁荣发展。这些成绩也让原本有些郁闷的孙权得到了些许的安慰,至少这能够证明他并没有躺在兄长留下的家地上坐吃山空,也算是不负兄长孙策临终前的托付。

除去欣喜的曹操,无奈的刘备和郁闷的孙权,彻底独霸西凉的韩遂,关起门来争老大的张鲁和刘璋以及力不从心的刘表则没有任何的得失。甚至因为曹军北方的麻烦,这些诸侯和曹操接壤的地方的守军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然而这几家诸侯虽然表面上什么都没有损失,但是眼光长远的人却明白,他们已经将战略主动权拱手让给了曹操。从此后,曹操可以随时对他们发起进攻。

假若当初袁绍派人联络他们时他们能够不要老想着明哲保身,而在曹军兵力大部被牵制在北方时四方联手进攻,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到了年底,邺城也未必就会被攻破,曹军也还得疲于奔命的四处救火。幽州的张辽会因为被迫调兵南下而无力压制鲜卑和乌桓,徐州的于禁也不可能仅仅派出一介书生便让孙刘两家的大军撤兵。

可是假设终归是假设,若是天下所有的诸侯都能够不计私利,那天下也不会如现在般四分五裂。而且他们也很清楚,即便曹操彻底击败了袁绍,但要铲除袁绍的余孽,稳固北方的民生和边防,可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事的。在北方未定之前,他们则都是安全的。如果曹操彻底平定北方后,他们也自然会四处联络,以求结盟而共抗曹军。

这算盘虽然如意,但是否真能如他们所想就不得而知。后世有一段话说得好:当他们在杀共产党人时,我没有站出来,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在杀犹太人时,我没有站出来,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在杀工会领导人时,我没有站出来,因为我不是工会领导人;当他们在杀我时,没有人站出来……

明哲保身也不过是因为心存私欲及自保之念,只可惜……

第383章 马家军的安排!

“孟起,你等出身西凉,与骑兵一道最是精擅,某有意让你等先暂时在军中实习一段时间,熟悉我军于西凉军之不同,然后再行委任。如何?”

张辽新年过后首先就准备安置马超等人,然后他才会准备扩军事宜。这些后备将领虽然哥哥史上留名,但张辽也要看他们是否能够接受曹军,尤其是他张辽定下的军事制度。否则过分扩军却没有合适的将领统率,那可就是等于给自己找麻烦。

而有关幽州的政务,又是不出意外的被张辽一股脑的甩给了孙乾、管宁等人。

“一切听凭将军安排!”马超代表身后四人说道。

对于能够一对一正面折服他的人而言,马超还是相当听话的。如今幽州军中,马超也就服气张辽和赵云,因为年初三在张辽后院,马超又再一次输在赵云手中。而随后两人又上马较量,结果马超输的更快,在越来越讲究攻击效率的赵云面前,马超不过三回合就被赵云用木刀劈中后背,被张辽判定重伤落马。那日之后,锦马超就收敛起了原来的傲气。

“既如此,那你们就随子龙一同去右北平,纵观我军中将领,唯有子龙是步骑皆精,尔等跟在子龙身边好好学习,三月后某当亲自考察,并对尔等职务做出安排。”张辽说。

张辽为何要如此麻烦呢,即便要扩军什么的,直接将军队安排好,再将马超他们安插进去不就结了,为何要如此麻烦?

其实在张辽看来,马超等人的能力他基本清楚,除了历史上还没带过兵就跟着自己老爹一起被砍头的倒霉蛋马铁、马休之外,马超、庞德、马岱均是史书上有详细记载的将军。虽然马岱长期担任先锋、后卫等非主将之职,庞德也有襄阳败于关羽之役,可决不能否认他们的水平。因为张辽可是清楚蜀汉对马家军的排斥,以及庞德之败非其之罪。而他们当中还有一个重量级的马超,那可是能将曹操及一群大将统帅的曹军击败,并让曹操割须弃袍的家伙。指挥骑兵,马超等人的能力不逊于赵云。

而对于这五个人的安排,张辽也尚未完全确定,必须再好好考虑一下。马铁、马休这两个小子好安排,直接发配到夏侯尚那里就行,一群年轻人很容易就能沟通起来。马超则是张辽预定的除赵云之外的另一个骑兵大将,他和赵云将来就是一东一西,各领一军行征伐之事。至于马岱和庞德的安排才最让张辽伤神,既要合理的运用人才,又不能让马家军真正在曹军中抱团,对这两人的安排就很有技巧了。

而对于自己原本的部下,张辽也要同时安置好,最起码要对陈到重新安排。陈到历史上自从跟了刘备之后就一直是刘备军中的精锐白耳精兵的统领,虽说史书上并没有陈到的详细记载,但是那零星的一句“位常亚于赵云”便足以说明陈到在蜀汉的地位。而此时的陈到不但出身高顺的陷阵营,更是被高顺极为看重的,因此凭借他本人的天赋和在高顺那里接受的薰陶,陈到对于步兵作战并不生疏。再加上张辽从中插了一脚,陈到如今也是曹军中少有的步骑作战尽皆精通的将领。如此一来张辽就势必不能让陈到还被拘泥在骑军之中,而他当年也是要将陈到当做未来的简化版赵云培养的。可是骑兵中却始终没有人能够像赵云、曹海及陈到那样的统兵将领,这才使得陈到一直留在骑军中。如今马家众人的来到使得骑兵有了合格的统领,张辽就可以给陈到更重的担子了。至于陈到现在的位子,张辽就准备在马岱和庞德两人呢中挑选一人担任。

未来的幽州军,张辽是要建成一支以骑兵为主的战斗兵团,所以马超、马岱、庞德这三名原本是熟悉骑兵作战的将领就相当的重要。大汉的骑兵也就是幽州、并州、凉州最强,张辽相信,未来集中了大汉骑兵精华所在(张辽:并州;赵云:幽州;马超等:凉州)的幽州军,定然会在将来的战争中表现出它强悍的实力。

将马超三人打发走之后,张辽一时间也没什么事情了。妻子带着家中大小也和一群官员家眷在张新及各家护卫的保护下去了小汤山温泉,张辽到可以清净几日,也正好让他有空闲时间反思一下。现在他身边时一个人都没有,沮授、田丰在公学讲课,已经被曹操下令升迁为军师中郎将的荀谌在和夏侯尚他们一同制定各种预案,剩下的人也是各有各的事情,也算是难得感受一下这种孤单。

自从建安五年底履任幽州以来,经过两年的建设,幽州的元气正在慢慢恢复,即便是去年的战争也并没有过多的影响到恢复的进程。不过幽州的底子还是太薄,而且也没有外力,如流民来充实幽州人口。那些内迁的乌桓人虽然也开始学着汉人进行耕作,但毕竟人数不多。张辽也不可能让他们全部从牧民转为农民,毕竟他还需要一直强大的骑军,军马场和擅长马术的百姓都是必不可少的。

如今幽州被曹军控制的六个郡的人口数量还不足一百万,张辽看过孙乾汇总的统计数据,六个郡总人口数量刚刚超过64万,平均每个郡十万都不到。原本幽州人口最多的涿郡如今人口不足三十万,不到原来的一半。广阳郡的人口也不过13万出头,也不足原来的一半。渔阳郡原本是幽州人口第二大郡,如今人口也就10万出头,不过是原来的四分之一,代郡6万余人,上谷、右北平各有3万余人。和巅峰时期的一百六十余万人口相比,足足少了一百万。

“人口啊!真是麻烦!”玩弄着手中的笔杆子,张辽长叹一声。

想想也是,战乱让人口急剧减少,幽州原本的人口就不过两百万出头,现在失去了三郡一属国,再加上长期战争,人口还能超过原本的三成张辽已经觉得幸运了。。电子书下载

而且这64万人口不像中原等豪门林立的地方多有隐瞒人口的事情,幽州自光和六年起边战乱频仍,原本就没有中原豪强实力强大的那些豪门也渐渐的将原本的底牌耗尽,如今这64万基本上就已经是真实数据了,偏差绝对不会超过一万。而张辽却清楚,在兖州时因为反对曹操而被张辽亲自拔起的一家中等规模的世家便隐瞒了近八千佃客,可想而知那些真正的豪门望族究竟瞒下了多少人口。

现在张辽为了扩充幽州的人口可谓绞尽脑汁,但是各地都缺人口,不可能向和平年代那样从别处调人实边,张辽的目光便盯上了胡人。要知道,不管是境外的胡人还是内迁的胡人,他们的人口都是不算在官方统计中的,而一个乌桓上谷郡大人难楼部便有近八万多人口,鲜卑轲比能部也有超过十万的人口,这如何不让张辽垂涎。

可是要以胡人填补,只有战争是最快捷的方法。而且胡人最重英雄,以强者为尊,只要击败他们的头领,收编他们的部民那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事。

不过幽州军此时还没有大规模出击的实力,虽然难楼部在难楼的统帅下和汉人相处的相当和睦,不过张辽可不会完全相信这些掌权已久的部落首领。这些人经历的太多,虽然没怎么读过书,可是从他们一生经历中演化出来的生存智慧却是不容人小觑的。若是没有绝对的把握,张辽还不想和乌桓、鲜卑人全面交恶。

“看来是有必要给阎柔再再多加些担子了!”张辽想到。

建安七年的战争中,阎柔是立下大功的。若不是他及时发现了轲比能派出的偷袭部队并及时向张辽做了禀报,说不定这三万骑兵就能打到蓟县城下,虽然不一定能攻破蓟县,但战火燃烧到幽州核心之后,战局一定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所以阎柔此功绝对不小。而且阎柔再居庸城也配合曹休歼灭了三千鲜卑骑兵,又随张辽追击拓跋败兵。轲比能退兵后又得张辽之命沿途袭扰,还在草原上圈回不少人口和牲畜,在削弱轲比能的战争潜力的同时也壮大了幽州的力量。之后又兢兢业业的履行好他护乌桓校尉的本职。这一切都让张辽对阎柔的感观有了改变,他有了提升阎柔的想法。

但张辽不会如此轻易决定,他的计划中甚至还包括着更改幽州的官职,即便护乌桓校尉他这个幽州牧管不了,可他还有镇北将军的官职,在现在曹操大权在握的时候,他这个曹操的心腹大将就连护乌桓校尉和度辽将军也能管一管。

“呵呵,我在青州施行新政,不过是多加了几部法令,微调了部分官职,根本就不敢如何大动干戈。如今青州政通人和,欣欣向荣,也算是给我在幽州动手提供了保证。这次是否可以动作大一些呢?”张辽盘算着。

不过无论如何,张辽也要首先取得幽州本地官员及世家的支持,然后才能谈得上向曹操报批。

“不管了,还是先和幼安他们谈谈再说。虽然幼安不是幽州人,不过他的人望却丝毫不损,有他支持,说服幽州世家将会轻松很多啊!”

张辽倒是想到就做,立刻起身,“来人啊!给我备马!”

第384章 管宁劝张辽!

“文远,你是准备在幽州也重新复制青州的经历?”管宁的双眼紧盯着张辽。

“差不多吧!不过也就是比青州的动作稍微大一些,若不仔细看,也就和青州差不多。我作为幽州牧,将曾经在幽州获得成功的经验拿到幽州来实行也算是正常的。”张辽说。

管宁微微一笑,道:“可文远你到幽州已经两年了啊!”

“没办法,两地情况不同,家底也不一样,再加上战争,我只不过拖了两年,并不算很久啊!”张辽笑道。

“也对。照你的说法,确实是和青州新政的变化差别不大,可是我怎么看,这些变化都更适合朝堂。莫不是……”管宁故意拖着长音说。

“别!”张辽赶紧开口,“我是何种人拟管幼安难道还不明白?何况我大舅子也了解我这个妹夫,只要我亲自去和他说明此事,并讲明白是在幽州实验新的朝堂官制,你觉得他会怀疑吗?”

“难说!”管宁瞥了张辽一眼,意味深长的说道:“人的位置不同了,他的心思也会发生变化的!十年前的你又何尝会寻思这些东西呢?”

“不用这样给我泼冷水吧?”张辽无奈的苦笑道。

“不是泼冷水,我是真担心。你的计划中不但有文官的变动,还同样有武官的变动,这些可都应该是中央考虑的问题啊!你作为一个地方大员,没事就考虑这些,若我不是真的了解你,我也会超那个方面去想。曹公虽是你的妻兄,但涉及权力之争,便是父子都没有用处。即便你有郭奉孝、荀文若等人为你转寰,可一旦曹公确定了想法,这些都会成为另类的佐证。文远,不要过于涉及这些了,你没有更进一步的野心,又何必将自己置于险地!”管宁语气恳切的说道。

“这……”

张辽突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