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辽新传-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大为下降。不过张辽却不会专门就此和曹操交流。

“对了,现在我也知道你是铁了心要对付胡人了,只要你有把握,我们也不会拦着。不过你是否考虑过如何安置那么多胡人的百姓?还有,如何能做到让胡人顺利的融入汉人当中?或者说如何能够保证他们不会叛乱?”

“对于这一点我和幽州的官员以及地方士绅也多次交换过意见,并征询过很多熟悉北方情形的人的意见,我综合了大部分人的意见之后,想出两个方案。”

“哦!”张辽说到这里,曹操立刻表示了惊讶,毕竟北方异族可是从战国时期就困扰着汉人,虽然有李牧、蒙恬的反击,有汉武帝麾下诸将的北伐,但大部分时间里,汉人始终处于防御状态。即便是曹操本人,也曾经希望能做一个为大汉守边的将军。所以,曹操深知胡人问题是困难。可是如今却听到张辽一开口就是两个解决办法,这如何让曹操能够冷静。

不要说是曹操,就是郭嘉也同样吃惊。不过他对张辽的本事倒也有了抵抗力,知道张辽是不是的总能给人惊喜,到没有将惊讶溢于言表。

“文远,说说看,也让操见识一下幽州众人的实力啊!”

曹操虽然如此说,但他并不认可张辽之前的话。在曹操心里,或许张辽却是征询过幽州各家族和官员的意见,但绝对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收获,否则胡人的难题也不会成为数百年来汉人政权在北方的痼疾。而张辽本人不循常理解决问题的方式早就给曹操流下了深刻的印象,本人也是久居边地,和胡人打过无数次交道的人,这两个办法很有可能应该是张辽十余年深思熟虑的结果,毕竟边地出身的人除了少数没心没肺的,大都会时常将这个问题放在心上。至于张辽话中带上了幽州的官员和世家,不过应该是帮这些人说说好话罢了。

曹操如此认为绝对没错,张辽拿出来的两个办法也确实都是经过了时间和实践考验的办法,只不过绝对不是张辽的首创,而是后世之人基本上都知道的铁木真的千户制度和满清的盟旗制度。

当张辽将这两个方式详细的和曹操、郭嘉一说,这两人的表情就更加丰富了。

“文远,这两个方法都不错,若是能严格推行下去,搞不好胡人的问题真能一朝得解啊!”郭嘉此时也无法保持镇定的神情了。

曹操此时倒表现出一代枭雄的沉稳,“文远,你是否还有顾忌?”

“主公英明!”此时的张辽却是真心的佩服曹操。他是真的有顾忌,因为不管是盟旗制度还是千户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来自后世的张辽对这两种制度的结果还是很清楚地,所以他一直没有拿定主意。

第409章 制度的选择!(下)

“嗯!主公,嘉刚才倒是思索了一番,文远所提的两种制度各有利弊。千户制度可以有效的让被收编的胡人发挥出其本身的战斗力,但却对他们的约束似乎就没那么严。盟旗制度倒是解决了这一点,可却会让胡人失去他们原本的悍勇。这两点应该就是文远顾忌的地方吧。”郭嘉轻声说道。

张辽此时可是对古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了,不过是一个尚在纸面上的东西,郭嘉却已经能够看出拿这么多东西,果然很多穿越前辈告诫的“不能轻视古人”确实真知灼见啊!

而千户制度和盟旗制度也确实如郭嘉所言,千户制度下的草原各部族时常有叛乱发生,但最终却有无数个部族和民族融合成了唯一的一个蒙古族。盟旗制度确实满清首领以千户制为戒,终满清一朝数百年,除了那个一直没有被满清融合的葛尔丹之外,蒙古人无一叛乱发生,然而当满清终结后,蒙古人依然是蒙古人,满人依然是满人。稳定性盟旗制占优,融合力千户制占优,确实是需要考虑周全才行。

“嗯!操也有所察觉。然相对于以往的那些个零散的挑拨、利诱、威压这些个手段,文远这两种制度却是第一次在针对胡人的问题上提出了系统的一整套办法。从操治学以来便知道,世上没有任何一件事能够完美无缺,即便是所谓的律法和制度。”说到此处,曹操不禁冷然一笑,接着说道:“文远啊,昔日你常常对操言道:出了问题不要紧,关键是要解决问题。今日操也要对你说:这些个办法有缺点不要紧,只要我们尽力去弥补就是。是在不行,便是从利弊大小上进行取舍便是,纵然后日有隐患,咱们留给后人的也是隐患最小的,只要如此,也算对得起后人了!”

说到这里曹操的话语中也不禁带了些悲天悯人的意味,然而一旁的张辽和郭嘉却完全能够理解曹操此刻的心情。

“主公,话虽如此,但辽终究不能免俗,还是希望能够在吸收借鉴一些别人的意见,反正此时距离实施这些制度还很早,我们还有时间将纸面上的计划做得更加的细致周全一些。”张辽眉头微锁着说道。

“施政务必谨慎,文远颇得个中三昧,此事操赞同。然此两种制度在尚未出台前务必保密,切不可宣扬的众人皆知。”曹操在继续支持张辽的同时也提醒张辽要秘密行事。

其实单就汉军出塞作战,收编胡人这点事倒也算不了什么。可是要将人口近百万的草原各民族融入汉族,这个问题就有点大了。不但胡人的部落首领不会乖乖束手就擒,就是汉人内部也会有不同意见,毕竟朝廷中还是有一些死板的老家伙的。一旦具体措施被提前泄露,那些部落首领会提前防备,那些老古板也会断章取义的在朝堂上掀起弹劾高潮。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张辽和曹操便是想顶着压力做事都不可能,所以曹操在没有下定决心以武力清除朝堂前是绝对不愿看到这种情况出现的。

“主公请放心,有关这两种制度的详细内容除了辽自己便无人知晓,除了管幼安等人略知一二之外,大部分人是一无所知的。”

张辽倒是不担心事情被胡人的高层提前知晓,草原民族在数千年的进化后已经养成了服从强者的习惯,只要击败他们,干掉那些首领,想如何做不过是分分钟的事。张辽头疼的也不是朝堂上的老顽固,这些人远在雒阳,连更近的邺城他们都管不了,又如何能干涉到幽州?张辽头疼的只是边郡的民间舆论,和中原及南方地区未曾经历过胡人之祸的百姓相比,北方幽、并州、冀三州甚至还有司隶部和凉州都吃过胡人的大亏,一旦知道张辽这么早的就要将曾经的敌人变成自己人,即便民间再如何畏惧官府,也容易引起动荡。

“嗯,如此甚好!”曹操见张辽已经有所准备,也就不再多说。

“文远,除了千户和盟旗这两种制度之外,你还有别的法子来约束胡人吗?”郭嘉对张辽知之甚深,他见到张辽拿出了两套成形的制度,便理所当然的认为张辽应该还有些不成形的东西。

可是张辽这两套制度压根就是抄来的,和深思熟虑完全不搭界。若是换了别人被郭嘉如此一问必然哑口无言,可张辽却丝毫不惧。后世的海量信息可以让他随意取用,根本就不介意郭嘉的问题。

“倒还有一些东西,不过相比之前两套,差得实在太远。”张辽笑道。

郭嘉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说:“就知道你一定还有东西,反正一路上也无事,说来听听,说不定咱们一合计,就能有所收获呢!”

张辽看了看曹操,见曹操也是一副洗耳恭听的表情,他也不推辞了。于是,张辽将一千四百年后沙俄对待哥萨克的政策删减修改后说了出来。

哥萨克人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但是无论是哪种说法都承认哥萨克在当时是一群聚集在一起的贫苦农民,主要从事帮工或在边境服役,居无定所,四处流浪。为了求生存、御强敌,他们结成团伙打家掠舍、劫富济贫。并在和在后来得鞑靼人、突厥人的接触中,逐渐熟悉并且学会了游牧民族特有的生活习俗、战争艺术。因此,他们具有了游牧民族特有的英勇无畏的血液和强烈的征服欲望,并且具有难以被征服的性格。也正因为如此,沙俄政府对付哥萨克的办法才入了张辽的法眼。

可是这种通过收买上层人物而控制下层百姓人,进而掌握军队,然后驱使和诱骗他们为成为自己的雇佣军的办法相比之前两套制度更加会引起争议。而且沙俄政府不但给予哥萨克人除了领有御赐俸禄、免交土地税的优惠之外,起先还让哥萨克上层拥有相当大的行政、司法和外交自治权。这一点就是习惯了大一统王权的汉人所无法接受的。而且但这种特权是哥萨克以为沙皇效力为前提,以奉献生命及牺牲和平生活为代价的。完全和中华文明中的中庸、宽恕是背道而驰的。

虽然这时候的儒学尚未进入理学那样死板,可是已经有了对外宽容,对内狠辣的雏形,要让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接受哥萨克制度,无异于要让他们自掘祖坟。也就是对着郭嘉和曹操这两个大胆却不受旧俗习惯拘束的人张辽才敢于畅所欲言。

“呵呵!文远你这和当初先帝以乌桓人编入军中差不多嘛!”一旁只听了个大概的曹洪说道。

“子廉,文远所言可与先帝所为差的太远!”曹操微笑道:“先帝不过是让军中收编乌桓骑兵,却并没有加强对乌桓人的管束,以至于常有一旦不合意,乌桓骑兵便拒绝出战或者干脆自己走人。文远所说之法却以种种办法强化了管辖权,若先帝当初能有文远相助,张温也不至于因为乌桓骑兵临阵不战而大败而回!”

“文远,”郭嘉神情严肃的说道:“此法嘉不建议采用。此法完全是将胡人当做战士在使用,虽然让这些仅仅是为了战斗而生存的胡人为我们出战不但可以减少汉人的伤亡,也能有效的削弱胡人的力量,然而一旦中原统治者变成了一个没有实力的人,那这些胡人反噬起来的危害却远远要超过如今。此法隐患太大,万万不能用!”

郭嘉的话让众人一起陷入沉思。

郭嘉的话得到了曹操、曹纯的认可,但张辽却有些不以为然。郭嘉所谓的反噬的理由依旧是因为自身制度的不完善才会导致的,否则沙俄的罗曼诺夫王朝那么多不着调的沙皇,怎么没有让哥萨克反噬呢?即便是红色革命的时期,大批的哥萨克依然追随着昔日的贵族在和布尔什维克作战。(直到少数哥萨克军官成为了布尔什维克将领,然后被红色意识形态武装了思想的哥萨克人才分裂成两部分,一部分无比狂热的忠于苏维埃政权,另一部分则依旧忠于沙皇贵族,双方展开生死战斗,以他们的骁勇善战延续着哥萨克人的传奇。)

不过张辽是不会反驳郭嘉的,毕竟大汉王朝不能和后世的沙俄王朝相比,核心文化的不同也使得在沙俄行之有效的哥萨克制度无法在那大汉顺利推行。但是张辽还是觉得哥萨克制度中有些东西依旧是可以借鉴的,比如他们实行的平战结合的体制。

在长期的征战中,哥萨克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平战结合体制。村民们平时从事各种生产活动,一有战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出征者自备武器、马匹和干粮。每个哥萨克的服役年限大约在20年左右,张辽曾看过一则介绍,顿河的哥萨克最初德服役年限规定是30年,随后减为20年,进入二十世纪后又减为18年。而哥萨克的男人实际上从15岁就开始了军事训练,但正式服役要从18岁算起:3年预备序列,12年作战序列和3年后备序列,36岁退役后转为民兵。这一套制度可是比张辽的兵役制度更适合如今的冷兵器时代,张辽的心中已经有了再度更改服役年限的想法。

“文远,奉孝之言也无需全数采纳,你这制度虽然缺陷不少,却亦有可取之处。回城后咱们再好好商议一番。”曹操开口打断了众人的思索。

大家抬头一看,原来蓟县已经到了。

第410章 枢密司印象!

回到蓟县的张辽并没有和曹操就此回家,因为他们回来的时间实在不好,正好是午时三刻,且不说一日三餐尚未成为幽州的主流,就是习惯了三餐的张辽家如今也是午餐结束了。与其回家劳动自家厨子,还不如让官衙的厨子多活动一下呢。

抱着这种占便宜的心态,张辽进城后就直冲蓟县镇北将军府,自从幽州整军之后,张辽将原本合署办公的幽州牧府和镇北将军府一分为二,以示军政分离。幽州牧府原地不动,后院自然还是张辽一家的住处,而镇北将军府则移到为扩大的枢密司准备的地方,好在所需地方并不大,也不至于影响枢密司的工作,反而会因为枢密司的官员大都是镇北将军的僚属而提高工作效率。

对张辽的动作草擦却是不置一词,这纯属曹操在顾忌张辽家的某两个人,所以既然能为曹操打掩护的张辽不急着回家,曹操也不好独自去面对那两人,干脆反而一言不发的跟着张辽就走,而郭嘉、曹洪、曹纯、曹休这几位在老大不开口时他们也根本就不会有任何意见。

不过当张辽冲进官衙之后却发现其中的气氛不似平常那样,将军府中不少来来往往的吏员和杂役不是捂着嘴偷笑就是板着脸走路,只不过他们全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路过一间大屋子时全部都加快了速度一闪而过,好像那间屋子里有什么吓人的东西一样。

莫名其妙的张辽定睛一看,那间屋子分明就是枢密司为培训大批远道而来的军官而特意开辟出的教室。张辽仔细听听,似乎还能听到屋子里隐约传来的争执的声音。

“文远,这地方怎么和几日前有些不同?”郭嘉从张辽身后探出脑袋问道。

“鬼才知道呢!”张辽看着那间屋子心中有些明了,可嘴里还是没好气的答道。

曹操走到张辽身边说:“应该是那间屋子的问题。屋子里应该有人,就是不知屋中发生了何事?”

“主公,若要知晓,上前看看就是。”曹洪的好奇心最强烈,若不是前面有三位大佬挡着,他早就冲上去看个究竟了。

“这间屋子是给主公送来那数十人上课用的,若是我没有猜错,此时里面应该有人正在上课。只是不知他们究竟如何让路过众人神色异常的?”张辽说道。

“正如子廉所言,上前一看便知。”曹操说完便打头向前走去。

“主公,若真要一看究竟哪个,尚需轻声才是。”张辽拦住曹操。

“唔!呵呵!就依文远之言。”曹操扭头对身后的曹洪等人说:“不许出声,悄悄随我前去。”

从张辽他们所站立的地方到那间屋子也不过二三十步的距离,曹操、张辽、郭嘉、曹洪、曹纯等五人蹑手蹑脚的走到屋子的窗边,侧过头仔细的听着屋子里的声音。只不过他们四人此时的这种形象实在是不佳,让曹休、张新暗自腹诽的同时立刻让士兵封锁附近通道并一律脸朝外面,可不能让这几位这不雅的形象被外人看见,那就实在是有损领导的面子了。

再说张辽他们,这间屋子是传统的汉代建筑,只不过面积够大才被枢密司大祭酒、军师中郎将荀谌确定为教室。不过这时候可没有透明的玻璃窗,张辽还没有逆天到能记住烧制玻璃的程序,他只知道玻璃的成分是二氧化硅以及沙子里有硅,但要想获得玻璃,还得等几年前派出的西行商队回来。所以这些屋子的窗户也是中规中矩的木格窗,但也正是托了张辽的福,这些窗户上都糊上了上好的白纸,大白天也算是采光充足。而且这些窗户也并没有关上,为了通风,均都开着部分,这也是张辽先前能听到声音的缘故。所以,曹操等人静悄悄的站在窗户边上,便能通过开着的窗户看见屋子中的人。而且因为曹休在附近的清场行为,使得屋子周围十分清静,曹操等人可以将屋子中军官们的激烈辩论听得一清二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