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辽新传-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旱牟肯孪铝苏庋坏烂睢

在云中城中,步度根正和他的兄长夫罗韩商议着目前的局势。

“兄长啊!你说我们与轲比能、阙机他们一同向雒阳称藩一事究竟是对是错啊?”

“此事又有何对错可言?如今虽是曹公执掌朝政,却依旧要敬奉天子,故而我们想雒阳的天子称藩并无差错。何况那时候是鲜卑诸部一同共议,你总不能特例独行吧?”

“唉!我只是担心……担心曹司空会……兄长,我们与并州曹军关系尚可,尤其是郭援叛乱之时,我们也派出过援兵的。又因为贸易一事与雁门张家拉上了关系。即便没有其他部族的支持,只要有张家和如今镇守并州的曹洪将军帮忙,亦不会……唉!是我太心急了啊!”

“万万不能如此想!观难楼所部之事,便知道汉人绝不会让我们轻松,他们最希望看到的不是一个统一强大的鲜卑族,而是四分五裂,私下里征战不休的鲜卑族。当年先祖檀石槐大王已经让汉人深深惧怕,只可惜我们内部却是分歧太大,矛盾太深,根本就没有不用武力便重新融合的可能啊!”

“这是自然!不说轲比能与咱们的仇恨,便是弥加、阙机、素利也同样不会愿意放弃如今手中的实力。更何况西边还有置鞬落罗、日律推演、宴荔游等部。我鲜卑看似地域广大,可是力量实在不足以抵挡汉人。即便是檀石槐大王在世,也是因为汉人被西部的羌人牵住了精力而无暇顾我。近期我又细细的将这些年汉人的事情捋了一遍,这在明白那是汉人不但西部有羌人叛乱,内部也因争权夺利而朝局不稳,否则即便是檀石槐大王亦不能获得如此胜迹。大家如今都似乎忘却了数百年前那个强盛的大匈奴,那时候咱们鲜卑不过是匈奴麾下的东胡的一支,而大匈奴无论实力和地狱都比咱们更盛,可是不还是照样被集中了力量的汉军击败?如今的匈奴人连冒顿单于那是百分之一的实力都没有了!”

“大人啊!你是部落的头领,万万不可如此灰心丧气!正如大人所言,咱们与汉人交情还算不错,即便是绕过曹司空直接向雒阳称藩亦不见曹司空派人前来训斥啊!”

“兄长!这正是我担心之处!以汉人的习惯,若不与我等计较,便是未将我等实为亲密之人。而非亲密之人下场……”

“大人,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明日我便修书一封,亲自去雁门马邑城,并请马邑张汎先生出面,宴请曹洪将军。除了向曹将军与张先生表明我等之难处,便是想曹司空输诚……希望能让我部族逃过这一难啊!否则曹司空得胜归来之时,便是我等大难临头之日啊!”

……

“素利!我与弥加已决定要亲自去拜会那位张将军。不知你意下如何?”

“你们怕了?”

“是怕了!还记得去年冬季饶乐水的血案吗?”

“阙机,你知道此事的缘由?”

“三千曹军骑兵顶风冒雪,长途奔袭,不到一个时辰便将万余人的部落屠杀干净,然后又神不知鬼不觉的回到幽州。这样的军队,你们敢惹?”

“咝……”

“同去!同去!说不定还能一同对付轲比能呢?”

“对!”

“哈哈哈……”

第443章 稳定压倒一切!

“子家,你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当卢毓向张辽汇报难楼部百姓的安置事务的时却碰的了张辽走神的时候,而且当张辽回过神时却没有听卢毓的汇报,反而将一份文件抵到卢毓手中。

纳闷的卢毓接过张辽递来的文件低头一看,这才明白张辽为何会大白天走神。

这是一份幽州枢密司属下军情处的报告,和枢密院相比,军情处的只是级别低了一级,管辖范围局限于幽州及北疆,而职能上却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曹操采纳了细作司的名称而张辽更喜欢军情处这个让他感到顺口的名字。

报告的内容不多,但其中内容却直接涉及到现任度辽将军鲜于辅的弟弟鲜于银,这事情也还要追溯到去年那场商队遇袭的案子。马贼是塌顿所派,楼班又阴使其加剧曹军与鲜卑诸部的矛盾,而鲜卑莫护部落则隐匿马贼。这些关系有些事公开的,而有些则是保密的,卢毓也是因为级别足够了才能够了解这一切。然而这件案子中始终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幽州内部的马贼的内应。法曹满宠至今都依然在孜孜不倦的追查此事,甚至连曹操北伐乌桓都干脆不管不顾。

这份报告出自军情处,卢毓也是参与过枢密司组建的人,自然明白军情处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虽然报告中没有直接指明鲜于银就是内奸,可是摆出的种种证据却无一不是直指鲜于银。

“将军,此事应当慎重!”看完了手中的文件,卢毓郑重的说道:“大军正在北伐,此事若爆出度辽将军家人通敌之事,虽不至于幽州大乱,也必然会导致一阵混乱。最为重要者,是会引起民间对幽州官府及军方的怀疑。”

“子家的担心某亦有之,混乱某毫不在意,最担心的便是子家讲到的民间与官府的离心。官员要靠百姓供养,军队更是离不开百姓,这些年好容易攒起这点家当,可不能因为此事全被毁了!”张辽说道。

“将军所言极是!”

“子家,你有何建议?”

“这……”

“但说无妨!”

“此事伯宁先生知否?”

“不知!他若知道,早就杀上门去了。我以下令命人对其封锁此消息。”

“这就好!伯宁先生嫉恶如仇,眼里容不得沙子,将军最好能将其调开。否则此事一旦公开,以伯宁先生之性情,必然会……”卢毓说到这里顿住了话头。

不过张辽明白卢毓的意思,点点头说道:“子家顾虑的有理啊!嗯……我这就给主公写信,将此事详细通报主公知晓,并建议主公将伯宁调至前线便是。”

“如此最好!不过毓建议将军可用商议军情为由召鲜于辅将军前来,并将此事告知,以鲜于辅将军的为人,当会给将军一个交待。”卢毓说道。

“唉……”张辽叹了口气,“还是缺人啊!一开战,我这里人手捉襟见肘。子家啊!赶紧将难楼部的事情处理好,有些扫尾之事便交由景山去做便是,你还是到辽身边吧。”

卢毓微微一笑,虽然张辽的回答有些文不对题,不过卢毓知道张辽已经采纳了他的意见。而且张辽最后的感叹也是因为身边人手不足,尤其是文官。在大战开始后,荀谌留在蓟县统筹幽州全局,田豫要保障粮草及主力身后的道路,管宁、孙乾则要安抚住幽州民间和官场,于是收编难楼部这样的事情都交给了他和徐邈这样的二线官员来处置了,可见张辽身边却是缺人。

然而张辽身边缺人,但幽州却并不缺少官员,张辽这样的情况也是他自己造成的。他大力加强基层组织的做法使得幽州官府的组织结构师绝对明显的金字塔型,这样的结构使得上司的执政思路能够完全由下属分摊而上司只需要做好视察和验收就可以了。这种能让张辽偷懒的办法在战时便让张辽感到了不适,离开蓟县后的张辽要在幽州做好“稻草人”的角色,而幽州的官员却需要在各地处理各自的事务,这就是张辽决定将卢毓调回自己身边的原因。他闲的太寂寞了,庞德厮杀汉子一个,可没能力与张辽聊天解闷。

“将军要调人不过是一纸命令便可,不过此时将军还是先看看毓带来的东西吧!”卢毓将张辽刚才给他的文件还给张辽后又从自己身边取出一份文件送到张辽的面前。

卢毓并不反对回到张辽身边,他对张辽的“学识”还是相当佩服的,虽然张辽时常表现出一些不着调的行为,然而那些著作却让卢毓大开眼界。何况张辽的才学是得到了郑玄、管宁、田丰、沮授这样的学问高深之人的认可的,而且还有蔡邕的女儿蔡琰的推崇。作为卢植的儿子,卢毓的学问也不差,对同样以学识闻名的张辽,卢毓岂有不愿相互切磋一番之理?

不同于张辽给卢毓看的是麻烦,卢毓给张辽的却是好消息。难楼所部百姓的安置工作相当的顺利,这和在张辽支持下的商贾数年来的贸易以及以商贾名义融入难楼部的幽州密探的工作是分不开的。难楼部的百姓早已经习惯了汉人的生活和汉人的出没,更对于幽州汉人蒸蒸日上的生活无比羡慕,能有这样的机会,身处底层的百姓是不会反对的。

而上层的贵族也被张辽渗透、策反一部分,这就使得即便有敌视汉人的贵族存在,也无法再上层取得统一的意见。最关键的是难楼因为年纪的关系,已经不复昔日的雄心壮志,对于能够被汉人封官封爵,以高官厚禄和丰厚的家产安享晚年还是比较满足的。不过这也因为难楼的后人中并没有出色的继承人,否则难楼也不会同意彻底归附,他这是想藉此来保全自己以及自己的家族和后人的周全。

“看来进展却是不错!”

张辽心里还是比较高兴的,虽说草原各族的实力与整个大汉比起来确实不如,可是在这个乱世之中,中国之地未定之时,这些部族却是不折不扣的大麻烦。要是顾了他们,就势必要给其他诸侯以喘息甚至是可乘之机。若是不管,嘿嘿!那些诸侯也不会放过这能够牵制曹军大量兵力的势力。否则荆州之人难道是闲的蛋疼不顾北方严寒从温暖的南方钻过来吗?曹操决定先吃掉一个塌顿以震慑北疆,然后集中力量统一天下的做法也并没有错,那些诸侯在自己的势力存亡的关头是不会顾及北方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的。

然而南方诸侯联络草原各族的事情却是给了曹操一个借口,一个随时发难的借口。而且一旦将此事查明并将其公布出来,南方的民心不好说,北方的百姓绝对会极力支持曹操“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北疆乃至中原的百姓他们都吃够了胡人寇边的苦,对于招惹胡人南下的势力是绝对痛恨无比的。只要在必要时曹操将这个消息放出去,会在民间引发多大的风波张辽都估计不出来。不过那些诸侯的名声绝对能顶风臭出十里地去。

有些事情可以做,但决不能被发现,更不能被揭穿。毕竟这个时代还是相当在意个人名声的,坏了名头的诸侯而导致众叛亲离可不是什么新鲜事。

“难楼部上层不太安定吧?”张辽看完报告后将文件放下向卢毓问道。

“回禀将军,确实如此。不过在难楼以及部分心向我方的贵族的压制下,他们并未能有何作为!”

“哦?”张辽双眉一挑,反问一句:“你相信吗?”

“不信!”卢毓毫不慌张的回答:“不过此时却不宜大动干戈!”

张辽点点头,“不错!稳定压倒一切啊!”

“稳定压倒一切?”卢毓听到这句话觉得很新鲜,不过他们这些人从张辽口中听到的“新鲜话”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早就不在乎了。何况张辽这句话相当的贴切,一言道尽此时的关键。

“人都已经盯住了吧?”张辽问道。

“盯住了。由代郡和上谷郡两地的郡丞亲自派出得力之人密切监视,这些人的一举一动如今均在我方掌握之中。”

“不可大意!如今伯宁抽走大批人手,军方更是因为战争也将大量斥候用于战场。地方上的人水平确实差点,你去告诉他们,必要时宁愿放弃也不要贴的太紧。”

张辽这可不是担心下面人的生命,他是担心下面人跟的太紧,这样才容易出事。现在的张辽虽然没有达到视人命如草芥的地步,不过已经不是太过于重视最下层人员的生命安全了,而且这些人还不算是他最嫡系的军方人员。

同样的,卢毓也和张辽的心态相似,他当然明白张辽话中所指究竟是何意。

“遵命!毓随后就去关照他们。”

“对了子家。弥加、阙机、素利要求与我会面一事你有何建议?”张辽突然想到昨日收到的这个消息。

“呵呵!稳定压倒一切!这不是将军此时所提倡的嘛!见面亦可,不见面亦可,凡涉及他们的要求,一概交给主公就是。”卢毓笑道。

“对!谁让主公如今就在幽州!”张辽也露出了笑容。

第444章 “雷神”发威!

“将军,前方战报!”

就在张辽和卢毓两人会心的露出狐狸般的笑容时,张新手中拿着一个木匣快步走了进来。

“刚到的?”张辽抬起头问道。

“是!鸿翎急报。”张新回答道。

张辽结果木匣并未急着打开,却对张新说道:“你去让他们将沙盘准备好,按照之前的战报在沙盘上标出敌我两军态势,我一会儿就过去。”

自从沙盘成为曹军推演战局的标准装备以来,从中央的曹操到各地方的将领均将其视作头等机密。沙盘的制作以及地形的测绘方法除了曹操、郭嘉以及几个宗亲将领之外无人知晓,张辽却因为是“发明者”丝毫没有收到这方面的限制。他除了在蓟县有一个固定的沙盘之外,出行时也随身带着被拆成了零件的沙盘,需要时只要组装起来便是。若非此时的纸张以及地图绘制依旧不能让张辽满意,张辽也更愿意携带轻便的地图,可是现实如此,张辽也只能接受,不过这些东西也用不着张辽随身携带,最多就是随从们辛苦一些。

“诺!”张新干脆的应道,转身而去。

“将军,我也先告退了。”一旁的卢毓见张辽手中又有军务了,便准备告辞走人。

“哦,子家慢行!”

张辽叫住卢毓,随即从桌上抽出一张空白的公文信笺,拿起一旁的毛笔沾了沾墨汁便迅速的再上面写了起来。一阵龙飞凤舞,张辽搁下笔,拿起刚刚写好字的信笺吹了吹,递给卢毓道:“这是一份命令代郡、上谷郡地方官员配合你等的手令,必要时你可向两地太守出示,以寻求其支援。”

卢毓接过信笺,看着上面那富有张辽特色的行楷字体,心中首先就不觉暗自叫好。楷书自蔡邕首创,而由张辽将其大成,如今更是成为士林刻意推崇的字体。而在正楷上加以变化的行楷则是张辽又一成就,也成了幽州官员极力仿效的字体。卢毓虽每到这种地步,不过这份非正式手令却是完全可以被他私下“密”掉的,这可是一份张辽的真迹,很难得啊!

“将军,这份东西……”

看着卢毓的眼神,张辽立刻明白其意,笑着说道:“事情结束你自行处置。”

“多谢将军!毓告退!”说完,卢毓便欣喜的退出了张辽的屋子。

张辽笑着摇摇头,他对自己的字迹能得到众人,尤其是历史上这些名人的推崇还是很得意的。这些年他虽然戎马倥偬,却始终不敢懈怠练字。纵是没有“后辈”王羲之那般变态的用功,可也总算是将前世的童子功尽数捡回,而且因为行文、著书皆用毛笔,这手字也是越写越好,深得曹操、荀彧、孔融、郑玄、管宁等大家的推崇。这些年因为张辽的位高权重,更是发展到只字千金的地步。不过也正是如此,也没有多少人敢直接找张辽求字,只有郭嘉、管宁,还有曹操这些亲近之人那里方才有大量的张辽手迹。甚至郭嘉还死皮赖脸的以让自己儿子郭奕练字为由,让张辽用正楷书写了一篇《千字文》,结果却是郭奕什么都没捞到,被郭嘉裱糊好之后自己藏起来了。这事让曹操得知后抓住郭嘉好一通埋怨,抱怨郭嘉为何不多要一份,害的现在他不能以同样的理由再像张辽要字。

想到这里,张辽脸上的笑容愈加浓厚。但想到此时曹操、郭嘉二人正在战场上,张辽又立刻收敛起心情,回到桌边打开了木匣,观看起近日战局的变化。

当曹军控制了滨海道起始端的临渝城后,赵云、徐晃便带着骑兵和前军步兵向阳乐、柳城方向做攻击前进之势。曹操率中军紧随其后,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