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辽新传-第5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习讼碌牟ǘ换岫惶У礁呖眨换岫值牍鹊住5钦帕勺詈蟮幕叭慈盟斜徽鞯鞯教郎降木倜欠帕诵模谒强蠢矗幢悴荒鼙惶羧胝庵戮灰艿玫秸帕傻那鬃越淌诰椭祷芈贩蚜耍慰龌故钦帕伞⒙沓④髭热饲鬃猿雎怼U庵帜钔芬猿錾砥锉木儆壬酰暇剐戮且恢Р奖

“将军高明!如此一来,不但那些被抽调了军官的部队不会太过不满,这些参训军官也同样会兴高采烈。而且他们如今也可算是成为了将军的弟子,对于将军巩固北疆军中的影响力可是十分有利啊!”荀谌站在张辽身边,与张辽一同目送着整队离开学舍,去宿舍休息的参训军官的背影,不动声色的小声说道。

张辽没有回答,但他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丝会意的微笑。从兖州大营开始,张辽又是这样将他的影响力不断地扩展到曹军各处,虽然他张辽并没有正式收徒,但这个时代根深蒂固的思想却让这些受到张辽教导的军官自认为张辽门下。纵然其中有部分人更加忠于曹操,但大部分还是能够积极的顾念“师门”的。同时军中也多出了诸如“同门”、“同期生”这样的小团体,在“张派”的旗帜下,分化成了一个个的小派系。如同曹操在部下中制造平衡一样,张辽也隐隐的通过这些小团体在他能够影响的范围内制造着平衡,牢牢地把握着他在军中的影响力。

“将军!”这时候,马超从一旁走过来道:“这些年轻军官可都是各部校尉的心尖子,此次能让他们松口放人确实了不得。虽说此次训练势必会淘汰部分军官,但将军却让他们接受我们的亲自教授,呵呵,算他们运气好啊!至于那新军,一旦配备上这些精锐军官,必然又是我北疆军中的一支劲旅啊!”

张辽扭头冲着马超笑了笑,回过头说道:“是啊!若是能成,确实会是一支劲旅。只是希望主公那边不要节外生枝啊!”

……

徐州沛国,谯县。

曹操确如杨彪等人所料,在没有周全的应对士族、世家对议会内阁制的要求之前,他宁愿在南方巡视也不愿回到雒阳。反正雒阳方面曹操早有布置,军权在其长子曹昂手中,只要军权在手,任何势力都不敢妄动。朝堂上则有华歆、郗虑这两名铁杆心腹掌控大局,加上虽然已经不算完全同心却真正能够服从大局的荀彧,曹操根本就不担心雒阳局势有变。

在离开了襄阳后,曹操率领中军东移,以衣锦还乡之名,驻屯在家乡谯县。这一日,在会见了光武帝敕封的第七任沛王刘曜之后,曹操却又因为雒阳送来的文书皱起了眉头。

“公达、仲德,这里有一份文若从雒阳转来的文远的表章,你们先看看吧。”曹操将一旁的荀攸、程昱叫过来,将雒阳的文书一股脑的推到他们面前,自己却站起身,走到屋外。

荀攸、程昱心中一紧,此时在曹操面前,任何有关雒阳、北疆、幽州、张辽之类的话题都属于禁言,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有人开口提起的。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无非就是曹操和张辽那点矛盾再加上洛阳那边似乎有借着被泄露出去的那份议会内阁制大造声势已达到从曹操手中分权的目的。但是如今雒阳来的文书竟然和北疆张辽的表章连在了一起,再加上曹操那不置可否的态度,也不由得荀攸、程昱心中不多加小心。

不过在看到了雒阳的文书和张辽的表章之后,荀攸、程昱不由得暗自松了一口气。虽然事情涉及到军队的扩张,可是只要不涉及根本性政治内容,那就不算是什么大问题。何况张辽也并没有先斩后奏的组建新军,仅仅是调集了一批年轻军官组建实验性的教导部队。再者说了,这种性质的军队曹军中又并非首创,若不是因为北疆东北地区的环境特殊,张辽也无需组建新军。只不过这其中也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北疆两州之地共有骑兵六万,战马二十万匹,各部辅兵合计两万余人。步兵共计七万,辅兵合计一万余人。这就是整个北疆的主力作战部队的实力。但要组建新军的话,又要涉及到军费、物资、军械甚至是战略方向,相对于这几项,编制之类的问题就算是小儿科了。

“仲德,文远也太能生事了,让他坐镇北疆,他却也能弄出如此大的动静。不过,你说明公会对此事作何决断?”荀攸突然发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使。

张辽的表章上面说得十分明白,他的这支新军针对的就是东北地区的高句丽人以及不服从王化的部落野人。对于程昱这个内心同样充满着征服欲,充满着进攻性的强人而言,张辽这种针锋相对,毫不让步的举动无疑是符合他的风格的。但是程昱此时却不能随意表态,即便他心中对张辽的举动充满着好感。

“公达,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咱们还是将问题交给明公自行决断吧。不过为难的可不单单是我们,很快奉孝那小子和董昭、贾诩他们也会向我们刚才那样头疼的。”程昱在想明白之后倒是很轻松,而且说道郭嘉等人时,语气中颇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

“你……唉!”荀攸看着程昱难得表露出来的“顽童”模样不禁有点哭笑不得。但荀攸也不得不承认程昱的做法最符合此时的环境,这种问题若是发生在其余三征将军身上绝不算大事,可是一旦涉及张辽,除了曹操自己拿主意之外,如今还真没人敢为曹操做决定。

随着张辽在马邑的婚礼,曹操和张辽的矛盾也愈加的被众多“有心人”传扬开来,荆州、豫州、徐州、青州甚至司隶、汉中、冀州等地的官员都有些无所侍从。毕竟之前十余年的宣传口径中,张辽可是曹操最忠诚的部下,最得力的将军,也是曹操最信任的心腹。如今却被人告知两人发生了似乎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如何不使各处官员和军中将士们感到惊诧?

“公达,文远在军中的影响力绝非一般,如今你也看到了,虎豹骑、虎卫军还好,仅仅是部分军官感到惊讶,但在豫州、徐州水、陆军将士心中,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里幸好还有元让将军镇着,他有当年与文员一同主持兖州大营的威望。水军那边也是甘宁和陆逊强行压制,这才维持着例行的战斗巡逻。所以,当前关键不在如何布置攻击江东,而在于如何让主公和文远消弭误会,并将谣言揭穿。否则再这样下去,我军也就无需准备渡江作战了!”

程昱说话的声音压的十分低,可是其中沉重的感觉也让荀攸感到了事态的严重。荀攸本人还负责枢密院的工作,近期许多年轻的参军工作时常有精力不集中的状况发生,所以荀攸也明白程昱所言非虚。

“仲德,此事我也知道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可是我们这里谁能劝谏明公呢?你没看到如今连郭奉孝都有些沉默寡言了,难道还指望你、我和贾文和开口吗?”

“有一人一定能够劝谏主公的。”程昱的口气十分肯定。

荀攸抬头看着程昱,等待着他的答案。

“老太尉。”程昱在荀攸期盼的眼神注视下,从口中挤出三个字。

荀攸闻言顿悟,一手抚额,微微摇头;连声道:“疏忽啦!疏忽啦!是我疏忽啦!文远是老太尉亲自选定的佳婿,明公又是出名的孝子。老太尉若是出面为他们弥合,确实能让他们坐下来好好谈谈。”荀攸说到这里,心中不禁暗想:我也不指望曹嵩出面便能让他们之间的矛盾全消,可只要能使得军心恢复正常,也就足够了。至于文远的那套制度……唉,我还是未能真正做到谋士的谋己,放不下这套能保全汉室,又能制衡各方势力的制度啊!

“公达,此事不可大意,而且一定要早些解决,否则拖迤时日的话……”

“明白。”对于程昱的提醒,荀攸微微点头,“我今晚便给文若去信,让文若请大公子子修出面,当可搬动老太尉这尊大神。”

“公达噤声,有人来了。”程昱突然说道。

荀攸立刻闭上嘴,取过桌面上的张辽表章对程昱说道:“仲德,文远似乎对开疆辟土情有独钟。组建所谓适应严寒地带的山地步兵,我看文远就是为了在将来有机会时吞并高句丽以及扶余、挹娄之地。”

“公达所言甚是!”从屋外走进来的曹操大声说道:“文远本就是个不愿安分的家伙,何况他对胡人的态度素来是要么融合成自己人,要么就是从肉体到精神的全面消灭。高句丽的做派又最是犯了文远的忌讳,他怎么可能轻易地放过高句丽人?”

曹操大踏步的从屋外走进来,跟在他身后的还有郭嘉、贾诩、许攸、刘晔、董昭等随军谋士,同时陈登、车胄这两位豫州、徐州的刺史也紧跟其后。荀攸、程昱知道,曹操刚才必然是让人去召集这些人前来议事了。

这些人刚刚坐下,荀攸便将雒阳的文书和北疆的表章递给了坐在自己身边的贾诩。贾诩看的很快,两眼微微一扫,一目十行的看完了其中的内容,也不开口说话,顺手便将东西递到一旁的郭嘉面前。接下来便是郭嘉、董昭等人轮流传递,不多时,众人便知道全都知道了张辽的请求。

但是正当他们以为曹操要他们过来便是要讨论此事时,曹操去出乎他们意料的说道:“自先帝驾崩以来,董卓、李傕等人接连乱政,孤虽然率军迎奉天子还都雒阳,又东征西讨,可是直至今日依旧还有诸侯割据。”

“明公此言差矣!若无明公,胆敢自称天子的袁术岂能轻易被剿灭?袁绍、吕布这等意图割据一方的桀骜之辈又岂能被扫平?明公……”

许攸对曹操的奉承还没说完便被曹操抬手打断,也让一旁的众人心中暗喜。这许攸实在是不会做人,安分了几年便又再度故态复萌,难怪众人心中不悦。

“孤之意非是要为自己表功,实在是有感此时中央及地方的官制有些混乱,孤想趁此时暂无战事扰乱之机,为中央和地方重新厘清一套官制。不知诸位有何意见?”曹操看着众人,双眼炯炯有神,让在座的许多人纷纷低头沉思。

“主公,大汉承袭秦制,历代天子也多有调整。主公如今身为丞相,对如今有些混乱的官制做出变动也在职权范围之内,此亦是丞相代天子治理国家的职责。只是这中央还好说,这地方嘛……”郭嘉说到这里不禁苦笑。

“哼!除了孙权、刘备,其余之人在孤眼中莫不是冢中枯骨,举手便可平定。如今孤欲将十三州再重新划分,以省、府、县三级代替原本的州、郡、县三级。行省的面积将会小于原本的州,也就是说,行省的数量将会超过十三个。而府的划分也将小于郡,如此一来,倒也能多出不少空缺的官职。如今雒阳已有不少中郎、议郎和侍郎,也是该将这些年轻人放出去,让他们独当一面的时候啦!”曹操说道。

这时候,众人的心意已经全部被曹操的话所吸引。此时不管是张辽扩建新军的表章,还是士族谋划的大计都已经不在时重点,如今的重点是如何在曹操接下来的官制改革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在座的除了郭嘉之外,可是每个人的身后都有着各自的家族和利益团体,争取自己的利益才是如今最重要的。

郭嘉此时也明白了曹操的用意,心中暗暗为当前曹操和张辽的关系感到无奈。张辽欲扩建新军,固然有他针对高句丽的一面,实际上也有他对曹操的不满。北疆的那点小事情虽然张辽处理的轻描淡写、波澜不惊,但这件事背后同样有曹操的手笔。否则以卫家的胆子,如何敢轻易招惹张辽这个统兵大将?而这件事却有做的十分幼稚,任何少有头脑的人都不会感到棘手。可是偏偏张辽此前虽然给人一种随和的影响,但郭嘉和曹操却都知道张辽不喜欢有人触动他的权威,那些小家族的子弟正是犯了张辽的忌讳。而张辽一旦不管不顾的动手,便会让张辽的名声受损,也会使他在争取世家同盟时充满困难。

然而张辽也不知是看穿了这种计谋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却将此事轻松带过,这让郭嘉在惊喜张辽成熟之余,却有对张辽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更加为难。

张辽如今已是大部分世家意图拉拢的对象,尤其是那些根基深厚的家族,他们的清流传统对张辽那份充满着制衡的制度更加感兴趣。

而张辽要想将张家建成如荀家、王家、崔家这样的大家族,也在需要这些大家族的同时需要大量小家族的依附。张辽在北疆的手段也就有了理由。

而曹操更不是省油的灯,他今日的举动便是要打乱张辽的步伐,同时也要争取世家的支持,更是在世家内部制造不和甚至动乱。而偏偏这份策略却还是张辽为曹操制定,这让郭嘉的心里不由得生出一种荒谬的感觉。

“文远啊!主公也开始出招啦。你还能顶得住吗?”郭嘉暗自舒了一口气,默默的想着北方那个声音洪亮,性情爽朗的好朋友。

第662章 曹、张缓和关系!

郭嘉这段时间虽然在曹操身边显得有些沉默,但是对张辽这个朋友确实是没的话说。枢密院军情司管理着各处隶属各处枢密司的军情处,但即便是枢密司的主官也无法干涉军情处的事务,但北疆军情处却偏偏在郭嘉的默许下实际上接受了张辽的领导。

同样的,郭嘉也将曹操身边的事情,只要是可能涉及到张辽的,郭嘉全部都通过军情司的渠道发到了北疆,这也使得张辽在曹操做出要调整、改革官制的第五天就得到了消息。

“开什么玩笑?这点手段也就是能骗骗那些头脑被增加的官职弄得昏了头的家伙,却根本就骗不了那些老奸巨猾的各大家族主事人。老曹又不是傻子,这时候放出这个风声他为了什么呢?”张辽看着郭嘉送来的消息心中有些纳闷。

但是半个月后,张辽心中的疑惑便有了解释,一封被曹清从马邑转送到蓟县的书信揭开了曹操此举的目的。

“老岳父倒真是用心良苦啊!”张辽手中拿着曹嵩的书信,心中暗自感叹:“一边是亲生儿子,一边则是心爱的女儿和女儿最爱的女婿,老岳父的这点面子……呵呵,还是要给的!”

张辽对南面的事情看得很仔细,从这封书信的时间来看,绝对是晚于曹操决定改革官制的。也就是说,曹操或者是曹操身边的人说服了曹嵩来出面作和事老。但在这之前,曹操便已经通过主张以张辽的建议放出改革官制的风声,借此向张辽表达了一定得善意。也就是说,曹操自己也意识到了两人的关系必须有所缓和,否则对于两人都没有什么好处。

张辽也对两人的关系十分重视,与曹操的分歧甚至演化成矛盾也是张辽所不愿意见到的。此时他倒是有些后悔自己再从荆南返回襄阳时多此一举的上书,虽然他确实有借机发泄的意图,可是提前将消息散布出去确实对他与曹操的关系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不过吃后悔药不是张辽的个性,想办法缓和关系才是张辽的选择。之所以张辽仅仅是缓和关系而不说消除矛盾则是因为张辽根本就没有将他与曹操的关系回复到之前那种融洽的状态的想法。张辽从不相信破镜能够重圆,在他看来,裂痕产生就不可能安全消除,他今后要做的除了尽可能维系住这道裂痕不至于扩大之外还需要的就是严加防范来自背后的冷箭。

但是曹操的主动示好却让正好想着该如何缓和关系的张辽有了机会,曹嵩的来信更是给了张辽一个绝佳的台阶。张辽若是不趁机接过曹操的鲜花,那他就不是深受后世利益论教导的新时代的青年了。张辽给不愿被那些世家当刀子使,他现在追求的是要从棋子转为棋手。【wWw。Zei8。Com电子书】

“子初,用我的名义给枢密院发一份申请,让他们抽调一批年轻军官以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