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辽新传-第5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这里,杨彪回过头说道:“张将军,你这里算是强调了议会的权力,可是这样一来,议会的权力是否太大了?”

“诸位,权力究竟有多少种呢?”张辽笑着反问。

“治理政务,指挥大军。”王粲插进来说道。

“那就是行政权和军权,还有吗?”张辽继续发问。

“法权。莫要忘记御史和廷尉。”田丰沉声说道。

“不!”管宁这时候开口道:“元皓先生所言仅是执法权,以宁之见,文远说的还应该有立法权。而议会就是立法权的拥有者,同时也是最高的权力机构。对吗?”

面对管宁的问题和众人疑惑的目光,张辽对管宁的敏锐感觉更加佩服。他笑道:“不愧是管仲之后!军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力,非战争状态是用不着的,所以军权我将它暂时排除。剩下的就是行政、执法和立法这三种权力。然而我最看重的就是立法权,幼安兄没有猜错。”

“文远,这就是你说的,用一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约束众多法令,再以那些法令来管理国家的官僚、商贾、世家和百姓吧。”孔融说。

“但是天子……”杨彪欲言又止。

“辽早就说过,天子不见得个个英明神武,何况被公认的明君孝武皇帝也不是完全不犯错误。所以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明君身上,实在有点不靠谱。而一份由各方势力制定并通过,同时得到各方势力维护的法律,就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行,也不会因为天子的异想天开而遭受损失。诸位可以想一下,若是当年孝武皇帝要为了汗血马远征大宛时,若是议会有权否决天子的命令,或者天子根本就无法越过议会下令,那会是什么局面?还有几十年前的党锢之祸,若是天子之权受到议会限制,宦官能够如此嚣张吗?同理,霍光、梁冀、窦宪这些著名的权臣也就失去了弄权的资格,王莽更是没有了篡位的机会。”张辽说道。

但是这时管宁突然插进来说道:“文远,宁记得你之前是一直表示天子根本就无权的,但是你刚才的话中却明明表达了一种天子有一定权力,只不过是受到议会限制而已。你如此说,是否表示你态度发生了转变?”

此时众人在管宁的提醒下也反应过来,纷纷看着张辽。其中以杨彪最为关注,这位一生忠于汉室的老臣对于议会内阁确实从心底里赞赏,可是要将天子当做傀儡,杨彪心中却有极为不忍。如今张辽态度有所变化,杨彪也希望汉室天子不要真的沦落到只能当做“图章”的地步。

张辽眼光一扫,众人的表情被他尽数看在眼里。他微微一笑,说道:“天子有实权与天子无实权并非我张辽说了算,诸位自然应该知道,雒阳也正在为此事争执不下,甚至影响到了议会的组建。让他们吵吧。等到最后大家达成妥协,结果也就出来了。”

“可是文员你……”孔融皱着眉头。

“我?我什么都没说。今日之后,离开此处,我是一概不认账的。”张辽摆出一副无赖的样子,但众人却真的拿他无可奈何。

“算了!咱们都没什么家世拖累,就是文举兄也因为早就淡出而被众人忽视。文远说得对,让京师那帮人吵去吧,等他们什么时候不吵了,结果也就出来了。”王粲说道。

王粲这么一说,书舍中的气氛突然间为之一沉。京师那些人以及各地士族、世家的盘算,在场的众人又有哪一个不清楚,甚至其中几位若是没有到马邑来,也会是当事人。何况即便他们到了马邑,也并未断绝和雒阳的联系。原本他们也存了说服张辽支持的念头,但是听到张辽这样一说,首先就绝了劝服张辽帮忙的想法,随即更是对京师的局面有些灰心。

“诸位,何必如此沉重。你们所想的或许会发生,但是留在雒阳的又有哪一个会是笨蛋?只要没有人走极端,该妥协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妥协的。至于极端……呵呵,军队如今除了主公能够调动,也就是枢密院能够调动一部分。但是无论是主公还是荀家叔侄,又有谁敢独自面对天下的指责?”张辽开口劝道。

“确实如此!”管宁随声附和,“咱们还是继续咱们的话题,至少议会还未成立,中央级地方官制也确实需要重新确定。”

管宁的意见得到了众人的认同,气氛也顿时恢复正常。

“文远,这六部和督察院我们都明白他的职责,但是这六科、五寺、一院算什么意思?尤其是太仆寺、太常寺、鸿胪寺的职责不是与六部中的礼部以及一院中的理藩院有重叠吗?”孔融问道。

“文举兄看的很细啊!”张辽先赞了一句,接着说道:“这六科官职为给事中,在编制上属于六部,但是在职能与督察院相同,但在任免上则直接归属于议会。六科设督给事中、左右给事中每部各一人,给事中则依据各部事务的繁忙程度,不做明确定编,可灵活掌握人员。这是一个掺沙子的办法,他们将负责监督六部官员的工作,审核六部的决议并有权对六部的决定提出反对。一旦反对决定做出,六部就必须进行更改。若是一件决议导致给事中反对达到三次,则将此决议交由内阁合议。若是内阁的决议依旧遭到给事中反对,这时候给事中将对内阁决议做出封驳,则此项决议自动交由议会审核。这种反对和封驳一旦做出,六部和内阁官员的考核将会做出不好的评价。但是六科给事中若是有携私报复或者因受贿而渎职之举,一旦被督察院、刑部查明,也将依法做出惩罚。至于给事中的任职年龄和品级我这里也有说明,因为给事中的监督职能,官员的年龄不宜过大,以免失去冲劲。如此一来,品级也不宜过高,我个人的意见是督给事中从六品,左右给事中正七品,给事中则是从七品。若是……若是议会给予天子部分权利,则六科给事中亦有封还天子敕书的权力。”

“好!”张辽说到这里,王粲不由得发出一声赞叹,“位高权重,以热血青年充任给事中,有他们监督内阁于天子,文远好谋划!”

王粲年纪不小了,但是他却是一个热情洋溢的人。在王粲表态之后,孔融、杨彪、管宁、田丰、沮授这五位也各自颌首,表示赞同。尤其是田丰,曾经担任过侍御史的他,对于监督官员以及对官员不负责任的决议有过切齿之痛。给事中这种官职的设立条件,以及他们编制、职责、任免各有归属的设定让田丰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不错!六科如此,那五寺、二院也劳烦张将军一并解释吧。”杨彪面带笑容的说道。

“五寺则是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与督察院、理藩院。督察院不用说了,直接说理藩院。顾名思义,藩是指藩属,理藩院管理的就是国家与周边藩属国以及尚未臣服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和交往。藩属国投递国书、进贡、回礼以及向藩属国派遣官员、使者的事务皆有理藩院负责。不过理藩院的官员必须精通纵横之术,说穿了,理藩院应该是纵横家的大本营。而五寺的长官成为寺卿,少卿和寺丞各两人,下属机构若干。其中的大理寺是属于审案的,刑部只有执法权却没有审判权,审判权归于大理寺,因此大理寺也在各地有分支机构。如此一来,加上督察院的监督,司法腐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至于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并非与九卿中的太常、太仆、光禄勋、大鸿胪完全一致,可以说这四个机构根本就是负责安置闲散皇族的地方,他们管辖的也只是皇族内部事务。太常寺主管皇族祭祀,光禄寺主管皇族宴享,太仆寺主管皇族车驾、工程,鸿胪寺则是皇族招待宗藩时的主管机构。而国家的祭祀大典、欢庆饮宴由礼部负责,国家的马政由兵部和枢密院负责,国家的车驾、交通、工程由工部管辖。而外交,刚才已经说过了,是理藩院的职权。”

第698章 天下官制(下)!

“原来如此!”杨彪、孔融微微点头,对于张辽分的如此细致,他们也没有意见。一来这套官制还只是张辽个人意见,并非成为现实。二来他们也对张辽如此划分的理由表示了理解。尤其是安置闲散皇族的问题,总不能个个皇族都有封爵,一部分有才能的皇族子弟也应该让他们有发挥才能的地方。虽然张辽没有明说,但是在场的六位都是人精,哪里不知道张辽未曾明言的意思。那些在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中得到锻炼并进入到议会、内阁大佬眼中的出色的皇族子弟也可以到六部及其他机构任职,这也算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同时,还能够减少皇族内部对议会内阁的反对,使得近在眼前的议会组建少一些阻碍。毕竟不是每一个皇族子弟都是纨绔,刘晔、刘备就是实例。

“如此考虑确实周到,张文远,你如今是越来越狡猾了!”田丰眯着眼睛笑道。

“元皓先生过奖了。”张辽微笑着回答。

“好啦!好啦!咱们继续看。”杨彪笑着挥挥手,如今他的心情实在是不错。

“这里还有五寺、一院的品级说明,不错。”杨彪指着图上的一角说道:“文远将这五寺、二院与六部平级,倒是十分合适。皇族也需要好好安抚,毕竟高皇帝推翻暴秦,刘姓皇室抚育天下亦有四百年,善待皇室、皇族也是我等士人该当考虑的。”

“文先公言之有理。”孔融等人对杨彪的意见表示赞同。

借着,孔融指着图上标着的太学以及下面众多分级机构说道:“文远,太学中有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如今你又加上太医院和翰林院是何用意?”

“太医院顾名思义,就是医生嘛。”张辽笑着解释道。

因为华佗、张机在抵达雒阳后的第一次出手就将曹操重病的爱子曹冲从岌岌可危的病情重拯救出来,这使得雒阳官民纷纷见识到了名医的能力。贪生怕死本就是人之常情,加上张辽在襄阳做出的那番对医生极高的评价,如今天下间对于医生的态度已经大为改观,各大城市中对于原本那略有歧视性的“医工”的称呼也变成了张辽“发明”的“医生”。所以张辽寄希望于趁热打铁,将医学也列入太学中。反正历代都有太医院,但是太医本是为皇家服务,张辽却偏偏要让医生能为百姓服务,这也是将其归入太学而非独立出来的原因。

对于太医院,张辽不用过多的解释。就算孔融、杨彪他们如今对医生的歧视减弱,也不会太过在意。虽然他们同样怕死,希望有名医就近治疗,不过对于医生的培养和医学的研究他们并不重视。张辽也没有寄希望于一蹴而就,他绕开太医院,指着翰林院说道:“至于翰林院,我的用意是作为官员任职前的预备学院。设立正五品翰林学士一人,从五品侍读学士二人,从五品侍讲学士二人,正六品侍读二人,正六品侍讲二人,其余则设立五经博士、侍书、史官修撰、编修等品级不定,人员数量不定的官职若干。而那些被着力培养以及准备提拔、晋升的官员和那些受到攻讦却并无过错的官员可以在翰林院中待一段时间,一来是定其心神,二来也是给他们一个缓冲的余地。我这个设想也是来自于军中军官晋升前必须在上一级枢密司服务半年以上的规矩,这也有助于官员能够尽快融入未来的工作和保护一些得罪人的官员。但是具体应该如何安排,我还没有详细的措施,这就是需要诸位帮忙的地方了。”

“我说嘛,你小子就不会无缘无故将我们请来。原本还以为你是要向我们炫耀你的成就,哪知道你还是要压榨我们为你帮吗啊?”田丰故作惊讶。

“没办法。我常年在军中厮混,政务细节哪里能与诸位相比?这个忙诸位一定要帮啊!”

张辽一面笑着回应田丰,一面打拱作揖的向众人“讨饶”。田丰也不过是开个玩笑,其他人更是不会拒绝张辽,在张辽“恭谦”的态度下纷纷点头应允。

“文远,老夫你这里似乎还少了点什么?”杨彪此时看着张辽是越来越顺眼,尊老敬贤,又是郑玄弟子,还有自己的作品问世,绝对是一个新晋的名士人选。所以杨彪一改之前以将军称呼张辽的态度,直接以表字相称。

张辽眉头一抬,他意识到了杨彪态度的变化,这对于张辽而言绝对是好事一件。虽然弘农杨家因为董卓、李傕、郭汜、白波贼等等来回肆虐司隶大地而没落,可是在士林中,弘农杨氏的地位却丝毫没有降低,毕竟杨彪尚在,杨修也正在成长。张辽原本就与士族友善,弘农杨家更是他着力拉拢的对象,从孔融到杨修,就是希望能得到杨彪的认同。如今虽然杨修离开了张了得幕府,但杨彪却对张辽表示的支持,这就是张辽家族外交的成功。

但是杨彪的问题张辽可不能因为心中暗喜而忽略,看着图上的树形,张辽也意识到他忽略了什么。

“文先公真是目光如炬啊!确实是辽疏忽了。”张辽带着惭愧的表情说道:“辽疏忽了文书、奏章的起草、颁布等事务的机构。原本这种事情是属于尚书台的,不过因为辽将六部长官的官名定位尚书后便已经决定取消尚书台……”

“呵呵!文远,你这可是砸了荀文若的摊子啊!”孔融听到张辽的话,不由笑着打趣道。

“砸了也无妨,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管宁微笑着说道。

张辽对着孔融、管宁点点头,接着说道:“这个机构不能少,内阁各大臣都是各有司职,总不能让他们亲历亲为的做那些琐碎事务吧。这样的话……”张辽想了想,说道:“尚书台是不能用了,兰台也容易让人想起孝武皇帝以内廷取代外廷的旧事,最好也不要使用。以辽之见,不如成为秘书监如何?”

“秘书监?”众人一愣。

“秘书监原本属于太常寺,是延熹二年设置,掌管宫中图书典籍和各种文档,后被撤销。如今文远重立秘书监,将尚书台大部分职责移交秘书监,以此来为内阁大臣服务,起草奏章、文书,宣布命令并维持内阁日常运作,这倒是不错的办法。”孔融点头赞同。

“秘书监设秘书令一人,统筹整个秘书监的事务以及内阁的庶务,下设秘书舍人若干,并由内阁大臣依据自身事务的繁琐,由秘书令调拨秘书舍人为其服务。秘书令可为正五品,秘书舍人则定为正七品或者从七品。”张辽说道。

“文远,这秘书监不单单只是为内阁大臣服务那么简单吧?”沮授看着张辽笑道:“以文远之能,绝不会如此随便。以授看来,这秘书监的成员同样也可以是内阁大臣培养后备官员的地方。虽然他们没有参与决策的资格,但是常年在这种环境下受到熏陶,在内阁大臣们的言传身教之下,熟悉各大臣的行事手段,这种培养远胜于翰林院!”

听沮授这么一说,众人眼睛一亮,齐刷刷的将目光再度射向张辽,让张辽颇有些不自在。

“好你个张文远,随便出招都留着这么一个后手。若非沮公释疑,我等险些就被你忽悠过去了。”孔融笑着骂道。

张辽心中有些冤枉,对秘书监官员的培养张辽确实有这种想法,但这绝对不是他灵机一动而暗伏的手段,这完全是后世官员培养自己的秘书给张辽的灵感。而且这种手段也深得张辽的赞同,那些后世政治世家和政治集团的出现不就是因为家族子弟从小对政治的耳濡目染以及集团内部上级和秘书之间执政思路的一脉相承嘛。

也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沮授和其余人才对张辽的这个想法极力赞成。大家都很聪明,以自己的思想来影响下一代官员,确保自己的执政理念的延续,这也是一种增强自身以及家族影响力的手段。即便是孔融、杨彪等人,他们如今也已经打定主意,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