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辽新传-第5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⑸餮∏辶芨傻闹爻嫉H巍A跹勺约合M芄坏苯恢菽粒蛭恢莸笔苯衔骄玻矣心显酵跽再⒃谇啬┖撼醵懒⒌南壤弑阜⒄沟那绷ΑJ讨卸鼍ㄍ稼撸钟肓跹捎兴浇唬阃低刀运担骸熬┦遥嬷莘忠坝刑熳悠!绷跹杀纠淳拖氤颂煜麓舐抑罹菀环剑嘈帕硕龅幕埃那蟪鋈我嬷菽痢3⑼饬怂那肭螅饬跹晌嗑拐摺⒘煲嬷菽粒鑫窨な艄嘉荆巴嬷萜铰摇:罄吹氖癯嘉庖肌⒙纴V等人的家族,都是在此时随刘焉入益州的。这一改革令地方官员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此后三百年内中国的分裂局面做了制度上的铺垫。唐朝,州牧制度以节度使的名义再次复活,又导致了安史之乱后三百年诸侯割据的乱世。

在前往益州的途中,刘焉路过汉中郡,遇见了五斗米道教主张鲁。原来,张鲁的父亲张衡一度呼应张角,起兵反汉,但战败而死,余部便受张鲁管辖。张鲁当时年少,其母亲也还年轻貌美。刘焉与这个寡妇一见钟情,于是纳她为情妇,又封张鲁为督义司马。汉中太守苏固与刘焉有矛盾,刘焉入蜀后,便派张鲁与别部司马张修攻灭苏固。尔后,在刘焉的教唆下,张鲁又袭杀张修,完全控制了汉中。刘焉于是上奏朝廷,说经汉中通往长安的道路被五斗米道暴徒占据,益州与中原交通断绝。从此,他不再向朝廷纳税,在益州镇压异己,培植亲信,建立事实上的独立王国,为后来刘备父子的蜀汉江山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送走刘焉之后,灵帝见天下大乱,韩遂、马腾、王国联军由西而来,休著屠各与白波联军由北而下,张燕等人率领的黑山等并州武装近在河内郡,与洛阳仅有一条黄河之遥,于是决定进一步加强首都的防务。他首先招降黑山军,封张燕为平难中郎将、兼领河北诸山谷事;又任命朱儁为河内太守,作为洛阳北方的屏障。

八月,为了防备西北叛军,保卫自己主要居住地“西园”的安全,灵帝设立了著名的“西园八校尉”。汉朝首都设有东、西两园,西园事生,东园事死,与皇宫各司其职。皇宫是皇帝办公的地方,如北京的紫禁城;西园是皇帝休息的地方,如颐和园;东园则是准备丧葬事务的地方,负责制造和存放棺椁、离服、金缕、银镂、黄肠、玉柙、黄绵、缇缯、画馆、衣衾、朱寿器、什物等葬具和明器,合称“东园秘器”。后世如果有谁将自家的花园起名叫“东园”,是要被具备汉代历史文化知识的人大加嘲笑的。

按照地位高低顺序,“西园八校尉”的具体名单如下: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夏牟、典军校尉曹操、助军校尉赵融、冯芳。蹇硕是个太监,人如其名,身体壮健,会武艺。灵帝信任蹇硕,封其为上军校尉,不仅是西园禁卫军的元帅,而且也监督司隶校尉以下的全体京官。曹操以往未曾出任过如此重要的军职,非常兴奋,感觉终于可以建功立业了。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朝廷封他为典军校尉,负责防御关西叛军,此后他便期待着有朝一日升任征西将军,立功封侯,死后便可以在墓碑上刻下这样的文字:“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后来,夏侯渊在曹操手下历任典军校尉与征西将军两职,可见两人之间非同凡响的亲密关系,更可见曹操对夏侯渊何等器重。

看到儿媳何家的兵权越来越大,灵帝的生母董太后有些坐不住了。在“西园八校尉”上任后不久,她就让灵帝封自己的侄子、卫尉董重为骠骑将军,统领禁卫军千余人,又封董卓的弟弟董旻为奉车都尉。同日,光禄勋刘弘升任司空,尚书令刘虞接任光禄勋,袁术也接任了袁绍空出来的虎贲中郎将一职。这样,刘虞成为袁绍的老同事,袁术又当了刘虞的下级(刘虞当尚书令时,袁术也是他手下的尚书),袁家在禁卫军中的势力越来越大。

九月,饿急了的南匈奴王子于扶罗与白波军、黑山军结盟,攻打河内郡,希望能抢到点食物果腹。但他们的实力有限,结果反而被朱儁的家丁打得大败,只好先逃到河东郡,随后跑进太行山区里当土匪了。同月,灵帝遣中郎将孟益率骑都尉公孙瓒讨伐张举、张纯。

十月,灵帝自称“无上将军”,建造平乐观阅军,赏赐禁卫部队,随后又召见与光禄勋刘虞、中军校尉袁绍一同掌管禁兵的讨虏校尉盖勋,问他天下造反的原因,盖勋说是幸臣子弟导致的。灵帝又问盖勋对军事演习的看法,盖勋回答:“臣听说‘先王燿德不观兵’。现在敌人在远方,陛下却在近处演习,恐怕不会产生威慑力,顶多算是黩武。”又提了几条建议,灵帝都称善。盖勋大喜,出宫找刘虞、袁绍,对他们说:“我看皇上非常聪明,只是被宦官蒙蔽了。我们大家一起消灭这些坏人,然后提拔英俊,复兴汉室,功成身退,岂不快活?”刘虞、袁绍早有此心,于是跟盖勋合谋,准备说服何进诛讨宦官。

其实,以上军校尉蹇硕为首的宦官早就注意到刘虞、袁绍、盖勋这些人了。于是,他们勾结司隶校尉张温,推荐盖勋为京兆尹,到关中辅佐皇甫嵩、董卓讨边章、韩遂、王国,又改任刘虞为主管礼仪的宗正,虽说是九卿级别的平调,但却丧失了全部军权。只有袁绍家族势力盘根错节,蹇硕暂时不敢动,于是先拿其副手——下军校尉鲍鸿开刀。十一月,鲍鸿受命讨伐汝南黄巾军,作战不利,因此被逮捕,死在监狱里。鲍鸿可能与当时在禁卫军中当骑都尉的鲍信有亲戚关系,鲍信后来对袁绍有成见,两度劝曹操离开袁绍,根源可能就是此事。

接下来,蹇硕还想除去何进与袁绍,便与诸常侍共同向灵帝进言,说皇甫嵩与董卓的实力只够对付王国,请求派何进西征边章、韩遂。这样,一旦何进不能取胜,便应当受到惩处;如果何进获胜,消灭了口口声声说要诛灭宦官的边章、韩遂,对蹇硕和十常侍也是好事。看上去,这个计划如果能够付诸实施,无论事态怎样发展,都对宦官有利。但由于他们总想把本方利益最大化,逼人太甚,结果反而迫使何进集团与凉州军阀联合起来,把自己彻底消灭。

听了宦官的建议,灵帝欣然同意,赐给何进象征全国军队最高统帅的斧钺(与后世的尚方宝剑具有同样的含意),以及兵车100乘、虎贲100人的荣誉,命其西征。何进猜出了蹇硕的意图,于是声称自己兵力不足,派袁绍等人东讨徐、兖二州黄巾,并到中原各地募兵,等他们回来再一同出征,以便拖延时间。袁绍当然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离开洛阳之后便四处闲逛,不寻黄巾主力决战,也不认真募兵。

公元188年底,右将军皇甫嵩、前将军董卓各率2万人出长安,很快听说王国正在包围关中的西方门户陈仓。董卓要求立即前往援助,皇甫嵩认为陈仓城小而坚固,王国的军队很难迅速打下来,正好用以令叛军疲惫,所以拒绝了董卓的意见。王国包围陈仓80余日,果然无法攻陷,于次年(公元189年)二月解围撤走。皇甫嵩率兵追击,斩首万余,王国受伤而死。公元228年,诸葛亮亲率数万军队围攻陈仓,魏将郝昭率千余人守城20余日,诸葛亮不能攻克,又听说魏将张郃率3万人来救,赶紧解围撤走,应当是吸取了王国的历史教训。

与皇甫嵩战胜王国同时,北方战场上又传来捷报:孟益、公孙瓒、邹靖、刘备大破张举、张纯叛军于石门。灵帝大喜,拜公孙瓒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又拜刘备为中山安喜尉。但不久以后,公孙瓒孤军冒进,被丘力居包围在辽西管子城,2百余日无法突围,箭尽粮绝,部下大部分战死。刘备也在野战中受伤,靠装死才得以逃命。刘备到中山安喜上任不久,因为听说将被革职,怒而鞭打督邮,弃官出走,与别部司马关羽、张飞、同乡简雍等人前往洛阳,投奔时任尚书的老师卢植。不久之后,灵帝又封宗正刘虞为幽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议郎贾琮为冀州刺史,出镇各州。

三月,刘虞抵达幽州,与乌桓人讲和,晓以利害。刘虞曾经当过幽州刺史,丘力居等乌桓酋长素闻其名,纷纷请和。刘虞于是解散边境屯兵,建立非军事化地带,以向乌桓人显示诚意,只留公孙瓒率步骑1万驻扎在右北平。公孙瓒志在消灭乌桓,对这种安排很有意见。张纯失去了乌桓人的援助,只得北上投奔鲜卑,但在半路上被部下杀死,幽州于是平定。

改置州牧后不到半年,帝国境内的各大反政府武装便相继被镇压了下去,洛阳的朝廷一片喜气洋洋,好像东汉的中兴指日可待了。这些缺乏先见之明的人肯定忘记了孔老夫子的古训:“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梦断三国——袁绍篡位阴谋破产记(11)

第四节一石二鸟:与宦官同归于尽的何进

弥留之际的灵帝仍不安分,遗命立次子董侯为帝。为了皇帝也为了自己,董太后和宦官们被迫与何氏兄妹摊牌。被袁绍洗了脑的何进积极准备诛杀宦官。可就在他热切盼望袁家亲军解救自己的时候,却绝望的发现:自己才是袁绍要除掉的最大敌人。

公元189年四月丙午日(儒略历公元189年5月3日),中国北方又观测到不祥的日环食。为了“禳灾”,太尉马日磾被罢免,而刚刚消灭张纯叛军的刘虞则在幽州驻地被拜为太尉。

日食过后10天,汉灵帝刘宏在重建不久的南宫嘉德殿驾崩,享年34虚岁。灵帝弥留之际,何进与袁隗都不在场。灵帝于是召来上军校尉蹇硕,对他说:“朕这两个儿子,史侯(刘辩)轻佻无威仪,不适合当天下之主;董侯(刘协)虽然年纪还小,但聪明仁孝,比史侯要强得多,朕希望让他继承皇位。但史侯是皇后的儿子,有皇后、大将军和车骑将军三兄妹的支持,难以动摇。你现在手握重兵,当体会朕的意思,为天下拥立董侯。何家兄妹若是不服,便可相机除去。”说完这番话,灵帝就咽气了。

蹇硕受了遗诏,又与董太后商量,决定立即在宫中安置埋伏,随后召何进兄弟进宫,将他们当场杀掉,然后囚禁何皇后和刘辩,拥立刘协为帝。当时袁绍尚未返回洛阳,何进惊闻灵帝驾崩,立即来到皇宫。蹇硕的司马潘隐与何进有交情,在门口死盯着他看。何进发觉事情不对,赶紧骑马回军营,称病不入宫,随后又率兵到宫外示威,蹇硕与董太后的计划于是破产。2天之后,时年17虚岁的刘辩即皇帝位,史称汉少帝。

为了能让少帝登基合法化,袁绍及其友人在社会上长期宣传刘辩不是灵帝的亲生子,可谓煞费苦心。有趣的是,后来就连董卓都承认这一点,在废刘辩,立刘协之前对袁绍说“刘氏种不足复遗。”。

正如灵帝担心的那样,少帝虽然几乎已是一个成年人了,但性格软弱,凡事都得听母亲和舅舅的,何皇后被尊为太后,临朝听政,又封少帝的弟弟刘协(董侯)为勃海王。

为了巩固何、袁两家的联系,汉少帝即位后4日,何家兄妹以少帝的名义下诏,以“三统”理论为基石,说:“夫天、地、人道,必须辅佐,以昭其功。后将军袁隗德量宽重,奕世忠恪,今以隗为太傅,录尚书事。”于是,袁家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越“三公”,担任了“上公”。不仅如此,袁隗还“录尚书事”,握有实权,成为名副其实的首相。何进与何太后这样安排,就是让袁家主管文事,何家主管武事,袁绍在袁隗与何进之间协调,刚柔并济,两全其美。虚君位,两分权,袁与何,共天下,这有点像周成王在位初期的“周召共和”。

何进拥立少帝之后,腾出手来,就想干掉企图杀害自己的蹇硕。袁绍作为被宦官党锢了16年的党人领袖,自然乐意促成此事,就与一些门客联合劝何进说:“宦官与董太后祸乱国家多年,大将军理应将其除去。对方现在一心要杀害您,您就在兵营里好好待着,千万不要进宫。最好再派个可靠的人,带禁卫军到宫里负责保卫。”何进表示同意,连灵帝的葬礼都不参加,又派虎贲中郎将袁术率领200名精兵,到宫中代替宦官值勤。这时,蹇硕也给中常侍赵忠、宋典、郭胜(《后汉纪》作“郭脉”)等人写信说:“大将军兄弟秉国专朝,又与天下党人阴谋杀害先帝左右,消灭宦官。只是因为我蹇硕统领禁兵,他们还犹豫不决。现在我们必须联合起来,捕杀何进一党,除私仇以辅国家。但我虽有此计划,如果你们不合作的话,事情想成功也很难。”郭胜是何进的同乡,年纪比何进大,多年来一直照顾何家,视之为亲戚,于是劝赵忠、宋典将蹇硕的信交给何进。在这件事上,何进的亲家——张让应该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何进得报大喜,命令黄门令逮捕蹇硕。于是,蹇硕稀里糊涂地死于宦官同事之手,他的兵马都落入何进手中,分由吴匡、张璋、张杨等部将统领。

蹇硕死后,董太后与何太后这对婆媳已经势不两立。董太后见何太后专权,一怒之下,当面威胁对方说:“你现在如此嚣张,就是仗着你哥哥吧?我让骠骑将军斩何进头来,如同反手!”何太后将这话告诉了何进,何进、袁隗、何苗与三公于是联合上奏,请董太后回清河老家安度晚年,并免去董重的骠骑将军职务。当晚,何进、袁绍便发兵包围骠骑将军府,董重措手不及,只得自杀,董太后随即也突然死亡,百姓都说是何太后干的,应该没错。同月,勃海王刘协(董侯)改封为陈留王。

董太后与董重虽死,但董家还有一个人手握重兵,令何家畏惮。不用说,这个人就是董卓。战胜王国后的半年之内,朝廷多次召董卓回京,要给他加官进爵。董卓知道,一旦失去兵权,自己的性命就危在旦夕,于是借口部下不放自己走,继续呆在凉州,何进等人为此十分忧虑。董太后与董重死后,削去董卓的兵权便成为当务之急。朝廷明白董卓不肯回京,就装作不知道他与董太后一家的亲戚关系,并不处分他的弟弟董旻;同时,又以讨伐南匈奴王子于扶罗为名,拜董卓为并州牧(《后汉纪》作“并州刺史”),让他把部队交给皇甫嵩。董卓上奏说,部下都渴望跟自己走。皇甫嵩的族子皇甫郦劝皇甫嵩以抗诏为名,讨伐董卓,兼并他的部队。皇甫嵩不同意,因为他和董卓并无根本性矛盾。于是,董卓亲自率领5千精锐骑兵渡过河津,进驻临近并州的河东郡,准备见机行事。

在接下来的3个月内,怪事层出不穷。最奇怪的是,作为何进的左膀右臂,袁绍多次劝何进把董卓等人率领的外地部队召进洛阳,以便消灭宦官。但在蹇硕与董重死后,阉党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兵权。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仅仅袁绍、袁术、吴匡、张璋几个人麾下的部队就足以杀光宦官了。因此,很多人表示反对,其中就包括董卓的老同事——尚书卢植,以及袁绍后来的秘书——主簿陈琳,还有侍御史郑泰。这几个人都劝何进不要召外地兵马,特别是不要召董卓进京,因为一旦大军入城,谁的战斗力强,谁就是朝廷上的霸主。自从张奂、董卓在21年前镇压陈蕃、窦武政变开始,洛阳禁卫军就一直害怕凉州军。更何况,因为董太后与董重之死,何家已经成了董卓不共戴天的仇人,何进去找董卓帮忙,无异于与虎谋皮。

在王沈《魏书》中,还记载了曹操对此事发表的一段评论:“宦官古今都应该有,但皇上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