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明-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廷麟急道:“大人,万万不可,我师正当饥疲,对上势锐之敌,难免凶多吉少,还是移驻畿南为好。”

“诸将听令,收拾行装,兵发真定!”

杨国柱稳定一些,只是阴沉着脸没有多说。但是一旁的虎大威却是咬牙切齿,口中不断的嘀咕着,也不知道在骂着哪个混蛋。而王朴则是一脸的说不清道不明的表情,似乎有些遗憾,又似乎是有些解脱一般。

随着杨国柱三人的离去,大帐内静的吓人,只有亲卫收拾东西发出的极为轻微的声音。

数个时辰后,大军已经收拾停当,带着仅有三日不到的粮草,向着真定府缓缓而去。初七,大军堪堪到达唐县时,却是有些吃惊的发现,周边的清军斥候也是多了起来。尽管饥寒难耐,但是宣大军的斥候也是奋起余勇,向着这些满怀敌意而来的清军斥候扑了上去,双方的纠缠不断,而随着清军斥候的数量不断增多。原本还堪堪匹敌的宣大军斥候也是渐渐力不从心起来,往往要本部骑兵大举增援,这才将之逐退。

但是这样一来,大军就彻底的暴露在清军视线之下,事到如今,就算再迟钝之人,也是明白事情紧急。卢象升的标营也是不断的向外派出,支援着宣大二镇斥候,努力的向前出击,探明清军动向。

在损失了近百人后,卢象升也是震惊的发现,周边清军的旗帜已经出现了两白旗,正红旗和镶蓝旗等,具体人数虽然不知,但是人数起码也是宣大军的数倍以上!

……

在距离宣大军大营十数里外的一座小山上,清军的奉命大将军多尔衮也是眺望着宣大军营地。虽然相隔十数里,更有复杂的地理环境,但是多尔衮依旧是一副专心的模样。

岳托病危,一直停留在通州,多尔衮也是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独自执掌大军的机会。但是在通州之时,多尔衮也是恨不得自己也是病倒,面对着镇西军的如山压力,任谁都不会觉得当一个统帅是一件高兴之事。

但是所幸明国皇帝自出昏招,将一头猛虎生生的划地为牢,关入笼中。多尔衮在得到消息的一瞬间便是明白,自己的春天终于来了。

而事实也是与他所料差不多,自从镇西军被牢牢陷于京城之外后,各地明军的斗志一下子便回到了他认识的层面上来。短短数天来,大清铁骑无往而不胜,连破城池六座,得粮二十余万石,金五千余两,银近十七万两。这还是在顺天府内所得,随着清军的不断南下,这些没有经历掳掠的地方,产出肯定会更加的惊人。自己单独一个人,便完成了皇太极所交托的战略任务,回国之后,皇太极再想找机会对付自己兄弟,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如今,盘恒在他面前的,也只有统帅宣大军的这个如同厕所里的石头一般的卢象升了!有时候,多尔衮也委实想不明白,连他们的皇帝都放弃了,卢象升带着这八千人不到的宣大军,为何还是顽强的战斗着?

自己派出的斥候,警告的意味远大于侦查,他相信经过一天的斥候战,而且故意暴露自己的大军实力,身经百战的卢象升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这个臭石头却是根本没有接受自己的好意,相反竟然向着真定府而去。

“既然你找死,哪就怪不得我下手了!”多尔衮嘴角浮出一丝冷笑,宣大军是个麻烦,但也仅仅只是麻烦而已。

第321章易飞又来了!

自从进入真定府境内,宣大军原本就不多的存粮也是一下子变得几乎空空如也。

外有大敌,内无粮草,换了任何一支其他的大明军队,下场也只有溃散一路。但是宣大军却是挺住了,并不是他们人人都有这般高的觉悟。而是宣大军统帅卢象升带头节省粮食,分给士兵的粮食虽然只有日常的三分之一,但是卢象升却是一粒米也是未下肚,每天看着这个刚刚接近不惑之年却是满头灰发的大明督臣巡视着营地,士兵们总是会下意识的立即挺直了腰,这也是卢象升的个人魅力,能够征服这些士兵们在无比艰苦的环境下依旧保持着斗志。

但是面对着粮食日渐稀少的现状,卢象升虽然在普通小兵前,脸上一幅从容镇定的样子。但是在和杨国柱等商议中,却也是掩饰不住那深深的疲惫感和焦灼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卢象升如今正是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他正带着八千忠勇将士走向不归路。

卢象升是一个高傲之人,这种高傲指的不是对人高傲,而是他生就一幅傲骨,通俗点说就是一幅驴脾气。让他对杨嗣昌低头,那是根本不可能之事,而要他参与杨嗣昌的议和,更是杀了他也不愿意之事。所以在杨嗣昌如今一手遮天,处处为难不提供大军粮草之时,卢象升还是选择了不屈,宁可前往真定府求粮,也不愿回去领取杨嗣昌拨付的粮草!

这些时日来,卢象升心中也并不是不知道这个决定会给大军带来什么后果。多少个夜晚,自己也是早早入睡。别人看着自己睡的很熟,其实卢象升知道自己根本睡不着,他这种做法也是给予一些兵将选择的机会。而且,卢象升在心中更是暗暗希望会有人脱离大军而去,自己愤懑之余,只想一死报国,却也不愿意这些将官们都是在杨嗣昌这种孤立政策下和自己一起陪葬!

也不知道是失望还是感动,十数日过去了,别说总兵级的将领了,就算是小兵也是没有少一个。尽管人人都已经感觉到了前路,但是却是甘愿随着卢象升赴死!

原本的军粮也是早已经消耗一空,但是数日前,经过一个村堡之时。里面的乡绅也是认出了曾经为官于此的卢象升,在得知了卢象升大军的窘境之后,更是送来了数百石粮食。虽然粮食不多,但是卢象升却是明白,这已经是他们一半的粮食了。给予了自己之后,他们来年的日子肯定也是得过的干巴巴的。

尽管卢象升百般推辞,但是这批粮食还是被这些百姓送入军中。卢象升曾经于京畿三府都为官过,一向与民休养,堪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到了真定府之后,更是有着众多捐献钱粮的乡绅百姓,大军就靠着这些百姓的粮食这才慢慢坚持了下来,但是这些粮食多则数百石,少则数十石,十数石不等,也是不能供应大军多少时日。但是却也是聊胜于无,卢象升对于这些捐献粮食的百姓,都是给予高于市价数成的价钱,更是立下规矩,不要银钱的粮食更是分毫不收。

既然已经被清军盯上了,卢象升也是索性停止了向前的步伐,清军势大。既然决定与清寇决一死战,那在何处还不是一样?真正的是除死无大事,根本无所畏惧!而卢象升也是极为了担心易飞的安危,虽然对于镇西军强悍的实力有信心,但是看到清军大举出现在四周,却也是忍不住的担心。

十一月初十,周边的清军的动静也是越来越大,无论哪个方向都是可以看到滚滚的尘烟,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临了么?卢象升一身粗麻衣,手中提着巨大的宝刀,跨着心爱的五花驹,心中却是一片平静,只等最后时刻的到来。

而不多的粮草更是一次性的全部拿出,就在清军滚滚压力之下,生火造饭,战士们都是饱饱的吃了一顿饭。虽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但是卢象升却是十分明白,这可能就是他们最后一顿饭了。而且,这一战,卢象升也不打算活着离开,粮草全部用光也避免白白便宜了建奴。

遥望四周,越来越多的建奴也是开始出现。而清军的斥候活跃程度明显比数日以来要强的多,原本只是敢远远的窥视着宣大军营地,但是现在却是明目张胆的窜至宣大军数百米远,一骑骑斥候更是嚣张的在马上做着各种挑衅的动作。

……

多尔衮跨坐于战马之上,一杆粗大的织金龙纛在头顶也是被寒风吹的咧咧作响。目光炯炯的盯着数里外的宣大营地,这次围剿卢象升的宣大军,多尔衮也是集结了近两万的大军。以过往明军的战力,若是只有这寥寥的七八千人,清军能够派出一个甲喇就已经是十分看的起他们了。

但是吃过易飞镇西军的大苦头之后,多尔衮也是明显谨慎了许多。而这一仗也是只准胜不准败,本来士气也是在与镇西军火拼一场后,一片的低靡,这一仗,多尔衮也是抱着重整士气的想法而来的。

这一仗多尔衮也是带着巨大的憧憬,不仅要在战场上斩杀卢象升这个猛将和大明军旗般的人物,更是催兵围攻高阳,希冀同时斩杀或者迫降卢象升和孙承宗这两个在大明声名卓著的人物,重挫大明的军心士气。而且两个大明旗帜般的人物倒下,也必将极大的鼓舞低靡的军心士气。

“这一仗便是我大清再次振作而起的一仗!”多尔衮心中默默的想着,反复再三的评估了敌我双方的军力和斗志,觉得也是十拿九稳。

“十四哥,你说那易飞会不会再来?”多铎有些后怕的看了周边一眼,似乎镇西军马上就要从旁边窜出来一般。

运河旁一战也是大为打击了多铎,甚至在其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当时只要血骑再快速一点点,就有可能将之斩于当场。事后多铎仔细的琢磨了一下,发现不是血骑不懂得把握时机,而是他们的战马都是激战良久,已是疲累之身,所以才会让自己从容逃脱。否则,若是当时明军骑兵在最巅峰状态,那一战,肯定难逃一死!

“应该不会来了吧!大明皇帝可是下了旨意,那易飞应该不敢公然抗旨吧!”多尔衮也是不确定的道,有些不确定的道,毕竟这个易飞给他一种感觉,似乎与大清不共戴天一般,总是有一种找着上来打架的感觉。

“十四哥,这次大军散的这么开,若是镇西军骤然杀至,咱们可措手不及啊!”多铎脸上的表情是明显的惊惧,如今不身处千军万马之间,多铎总是会觉得大明处处都是危险。

“老十七!你还是我爱新觉罗家族的人么?成什么样子?打一次败仗,就将你的武勇打没了?看看你现在这样子,要是让下面的奴才们看到,会传成什么样子?”多尔衮眉头一皱,厉声喝道。

多铎一见多尔衮发火,顿时吓的不敢再多说,喏喏的不敢吭声。心中也是对多尔衮这次的兵力布置也是大不以为然,他们的身边只是放着寥寥的一个甲喇,而对于宣大军的围攻也只是做出来的样子。虽然围攻宣大军的人数依旧比宣大军多,但是却是形不成压倒性的优势,大半的兵马都是去围攻高阳城。

而据斥候所探,高阳城也只有数百的明军,不仅训练极差,而且士气也是极低。完全就是一推就倒的货色,但是多尔衮却是以一句‘孙承宗本人便可当五千精兵’为借口,攻打高阳城的兵力也是占了一半以上,足有十三个甲喇,近一万七千余人!这些人,别说攻打一座小县城,就算是打一省首府也是足够了。

但是最关键,也是多铎最上心的地方,拦截可能来的明军(多铎觉得可能来的也只有镇西军了),人数却只有两个不满编的甲喇,人数在二千人左右,还多为轻伤的旗丁组成!拿这点老弱兵力抵挡滚滚而来、如同魔鬼一般的镇西军骑兵,多铎也是根本不敢抱什么期望。

也许这些人的作用也就只能象十四哥所说的那般,这些人的作用根本不是拦截。而是在镇西军到来之际放一把烽火罢了。什么时候,无敌的大清铁骑竟然也用上明军这些软蛋才用的东西?虽然这个笑话很好笑,但是多铎却是笑不出来,甚至觉得在大明境内,尤其是随时可能出现的镇西军面前,这东西还是挺好使的。

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多尔衮威严的声音也是传了过来,“阿巴泰,带大军攻打高阳,务必在三日之内拿下!七哥,千万不可小窥高阳,孙承宗这人可不好对付!”

“喳!”阿巴泰应了一声,脸上却并没有多少为难的表情,相反还是有着一些不屑,用一万七千大军攻打只有数百兵力的高阳,而且多尔衮还说的如此郑重,阿巴泰却是只觉得有些屈辱,区区小城哪里用的上三天,除去制作攻城器械的时间,一个时辰就可以在城内跑马了。

看着一脸不屑表情的阿巴泰,多尔衮也是知道他根本没听进去。本来这个任务让多铎去做是最好的,不仅可以捞得活捉或者斩首大明帝师的荣耀,更是一件十分轻松的战斗。但是以多铎现在的状态,用他去多尔衮还真是有些不放心。但是多尔衮却也没有办法,只能将之带在身边,而且有多铎在,也是可以更加灵活的调动两白旗。在多尔衮的攻击顺序中,高阳明显是第一波攻击,拿下高阳,擒得孙承宗。便可以放心的将大军集结围攻宣大军,目前也只是牵制而已。

正在多尔衮刚刚踌躇满志的安排好各个在宣大军周边佯攻的两白旗甲喇额真们,等人群开始散去时。一直不敢多说的多铎却是突然跳了起来,不顾众人一片的惊诧表情,大叫道,“十四哥,你看,有烽火!易飞又来了!”

第322章送信

多尔衮闻言一惊,急忙向着烽火看去。但是马上又是无力的坐了下来,都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多铎完全就成了惊弓之鸟。烽火显示,确实是镇西军,但是只有寥寥的一道烽火而已。人数最多也不会超过十人,但是就是这区区十人不到,却是将多铎这个向以武勇闻名于世的惊的跳了起来,可见他心中对于镇西军的忌惮达到了何种地步!

“不长脸的东西,给我滚下去!”

看着其他一脸弊着笑,却又不敢笑的奴才们,多尔衮也是出离的愤怒了,要不是顾忌多铎的身份,多尔衮手中的马鞭就会劈头盖脸的抽下去。

看着一脸讪讪的多铎乖乖的退了下去,多尔衮心中却是不敢小视,在这个地方出现镇西军的骑兵,本身就代表着不正常。这也是让他刚刚下达的命令再一次被取消,无论如何没有弄清楚镇西军是否大举而至,多尔衮也不敢冒着被镇西军在背后突袭的危险去攻打高阳和卢象升。

在距离卢象升尚有数十里的定州,八骑明军骑兵正在急驰。他们人数虽然只有区区八人,但是携带的马匹却是达到三十余之多,他们的任务是找到卢象升,向卢象升叙说这些时日来的变局,更是肩负着能救卢象升大军命的消息。

一日急驰之中,他们也是看到了清军大举南下的举动。除了一人折返向易飞报告消息外。其他七人除了打听卢象升的宣大军动向外,根本丝毫不停留,直直的向着卢象升而去。

但是让他们惊讶的是,沿途虽然不断看到清军散兵游勇,但是却是一次也没有被攻击过。相互许多清军一见到他们的到来,反而直接引马而退,似乎见了鬼一般。

到了如今,镇西军那与众不同的方旗也是随着大运河一战之后声名远播,尤其是被好好教育了一通的清军,更是无人不识。七人虽然带的只是小方旗,但是效果也是非凡,不但是数骑连诀而行的清军斥候不敢上前,甚至连数十人上下的清军也只是谨慎的监视着他们,根本没有往日的那副嚣张模样。换了平时,别说只是数骑了,就是明军上百骑出现,清军十数骑便敢上前挑战。

而最让他们惊讶的是,清军居然也学会了点烽火,而且是为了他们这匹匹数骑点了烽火。这种重视的态度也是让镇西军的骑兵在沾沾自喜之下,也是感到前路肯定是有些艰难。

果然,再行十数里,清军的拦截部队也是出现。看着整整一个牛录的清军在前等待,七人相互对望了一眼,立即做出了决定,分散前行!自己一方只有七个人,面对整整一个牛录发起冲锋,那是疯子才会去做的事情。而且他们肩负的任务也决定他们不可能尽数覆没于此,宣大军还等着他们去救命。

……

“还没有消息么?”易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