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明-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少的。

六月初,易飞也是上表历数蒙古人数大罪,更是慷慨激昂的请命,要出师与北虏决一死战!扫灭这些大明心腹之患!身为五军都督府左大都督,理论上易飞是有这种开边衅的权力,也是有着出塞而战的权利。

但是大明毕竟是百多年未曾主动出塞而战了,不仅是明军积弱,而且还因为塞外地形与中原大不相同。一支强军往往会莫名其妙的便在草原上失了踪影,或者是无数大军出动,却是数月无功而返。提起出塞,许多人便是觉得是自寻死路,毕竟以成祖的雄才大略,五征蒙古也是数次都是战果不大,被蒙古人捉迷藏一般的绕了数个大圈无果而还。

似乎出征塞外,完全就是靠运气,若是能够逮到蒙古人的部落,迫使其只能决一死战,那尚可为。若是根本就摸不到对方的踪迹,就只剩下劳民伤财,与民无益。这倒也是实情,往往出塞的汉军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运气好点的可以安全退回边墙,运气不好的,莫名其妙的全军覆没于草原也不少见。

要知道,能够出塞的军队都是强盛一时的汉军,至少也是战力超越草原骑兵的存在,否则那就不是出塞,而是送死了。自汉唐来,能够进入草原的汉人军队数量决不在少数,但是能够取得成功大胜的却也是数也数的过来,千古以来也只是强汉之卫青、霍去病,盛唐的李靖,徐世绩等寥寥数人罢了。更多的则是折戟沉沙,军败身死,白骨没于大漠的滚滚黄沙之中。

大明成祖虽然将蒙古当成自家的后花园,更是因为边境出现数个蒙古残存的车轮被直接说蒙古人意欲入寇,领兵将别人门牙都打掉。但是却不得不承认,五征蒙古,除了前两次之外,后数次都是无果而终。

至于到达百年前的,土木堡之变后,大明能战之兵几乎被一扫而空,国力陡然急转直下。从此自守就已经勉强,更别说深入草原的念头了,而且到了崇祯年间,更是连自守也是做不到。蒙古、满清等都几乎视大明为后花园,想来就来,就更加不要想什么进攻了。

因此易飞的奏章一送达京城,也是立即引起一片大哗,激进一些的都是欢呼雀跃。但是更多的则是冷笑连连,暗中觉得易飞敢是太不自量力了。虽然不屑归不屑,但是这种擅开边衅的情形也是让他们都是义愤填膺,纷纷弹劾易飞实在太过于专横跋扈!

而崇祯皇帝接到这份奏章之时,更是悲喜交加,喜的是,易飞竟然会如此自寻死路。悲的是,自己对付一个地方军阀竟然不得不用借刀杀人这种伎俩!对于这些最擅于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朝臣们的弹劾,崇祯根本理也懒的理,如今东奴、北虏都是想来就来,擅开边衅从何谈起?

很快,崇祯也是一道圣旨进入山西镇,准了他出塞讨伐察哈尔人的奏章,更是御赐尚方宝剑一口,以示恩宠!

对于崇祯的恩宠,易飞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是朝廷给了这次出塞的名义!有了这道圣旨,易飞也再也不加掩饰,庞大的镇西军战争机器也是开始飞速运转起来!大战的气氛已经在平虏卫上方不断的凝结,不仅宣大二镇都是有些心惊胆战,而且消息也是被汉人中的一些‘有心人’快速的向着草原和辽东传了过去,也是引得草原上一片的哗然。对于这种泄密情况的发生,易飞也是早有心理准备,但是眼下还不是铲除八大家的最好时机,易飞也是选择继续忍耐,并没有打草惊蛇。

而且易飞的这次行动,也没有抱着保密的念头,一方面不断的聚集着钱粮,另一方面也是派出骑兵传缴于察哈尔蒙古各部,要求察哈尔人立即交出去岁祸乱山西的祸首以及爪牙,否则便要与之兵戎相见!

对于这份近乎于最后通牒般的缴文的作用,易飞自然明白不会有什么结果。而且他更加不希望有什么结果出来,这一仗就是要打的察哈尔人从此再无入寇的勇气,其他的都不重要!

而这次出征大军的规模也是堪称极其豪华,一万余骑兵,外加三倍于这个数目的战马。还有数万征集而来用以运粮的青壮百姓,以及近万保护他们的镇西军步军,整个镇西军精锐几乎征调一空。作为镇西军来说,这次出征几乎是将所有力量尽数集结,所动员的力量甚至超越了崇祯十一年入京勤王的规模!

大军于崇祯十二年六月中在平虏卫誓师出征,浩浩荡荡的大军補满了大地,如云般的旗帜更是盖住了天空,一片火红的大军一日后便是出了迎恩堡。一万余骑兵放开马缰,数万铁蹄叩击着大地,如同洪水一般沿着清水河不断的前行着,席卷向前方的茫茫大草原。

两日后,骑兵大军已经抵达云内,在这里他们与已经渡河集结的瀚不离部六千骑兵汇合于一块。数量达到空前的二万余的联军也是士气大振,向着和林格尔快速的奔腾而去,这个和林格尔一直驻扎着察哈尔人数个千人队,向来是骚扰大明大同镇的最前沿基地。

第354章进退惟谷

镇西军的大举出动,察哈尔人并没有太过在意,历史上比镇西军更加强大,更加声势浩大的出塞多的多了,但是能有几次成功的希望?对于这些信心满满的汉人,蒙古人一向的对策便是举族搬迁,让汉人根本摸不着踪迹,在茫茫大草原上自寻灭亡。

数日来,赤儿山、东胜、云川都是在大踏步的撤退,避开汉军的第一轮,也是最为强劲的打击。同时他们也是紧急向辽东求援,希望在自己步步将汉军引入草原深处,断绝他们粮道和水源之后,再配合清军给予汉军毁灭性的打击。

但是他们的努力却是没有得到辽东方面的回应,辽东如今已经乱成一锅粥。得知这次入寇的行动已经彻底失败,而且折损了岳托,杜度这种皇室成员,连阿巴泰也是险死还生,更是有近十个甲喇额真身殒战场,后起之秀中,则心遏必隆的阵亡最为刻骨,这个日后将成为顺治皇帝的四位顾命大臣之一的年轻清将,这一次也是折戟沉沙于高阳城外,连尸骨也是没有带回。

而且明军方面也是没有关于这人的消息,想必已经在乱军之中成为肉泥了。而且大军方面的伤亡更是开努尔哈赤起兵以来的最大折损数,二三万的包衣阿哈,根本没人重视。但是满清旗人的损失却是高达了近万人之多!

这可不是一般的成丁,而是久历战阵,骁勇非凡的八旗军丁。而且对于整个成丁不到十万的满清来说,完全可以说是伤筋动骨的打击了。数月来,辽东都是处于一种大地震的状态,毕竟以不到五十万人口统治辽东如此大的地方,再加上震慑蒙古草原,满清靠的就是战无不胜的武力。

而今这一神话被人生生打破,各地的统治也是开始出现动荡的现象。治下一些汉人也是出现了蠢蠢欲动的情形,虽然还没人举事,但是整个满清的统治基础已经出现了松动。

至于多尔衮,则是直接带领着两白旗停留于朵颜草原之上,根本不敢回去辽东。打了这么大的一个败仗,多尔衮知道回去也不会有他的好果子吃!而这次入寇的镶红旗更是不敢回去,他们的旗主岳托先是大败,后又病死于通州,这些已经成了残兵败将的镶红旗没了主心骨,回去镶红旗肯定会被大动干戈,起码被肢解的命运肯定是不会少了。

至于重伤垂死的阿巴泰更是不愿回去辽东,这场大仗谁都可以推卸,但是惟独他却是无法可说。岳托虽然三万余大军围剿数千明军骑兵未果,但是人都已经死了,再追究也没多大意思。而多尔衮至少还是干掉了八成的宣大两镇的兵马,唯独他阿巴泰一万余大军围攻只有数百守军驻守的高阳,却是数日不下,终于让明军等来了援军。更为丢人的是,一万余大军竟然被五千不到的明军杀的一个落花流水,死伤过半。

用一句行话来说,那就是虽然大家都犯了不少的错误,但是拿的上台面的就是他一个而已。回去辽东估计第一时间就是对于他的审判,后半生能够幽禁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因此,在多尔衮不愿回去之下,这次入寇的清军也是尽数停留于朵颜草原之上,只是恋栈不去。

这些时日来,虽然多尔衮不敢回头再次进入大明境内,但是周边的蒙古部落却是遭了老秧,不仅所有的牲畜都被清军给搜刮了个干净,更是连他们的战马都是脱不过这次的灾难,已经被他们吃了七八成。

好在,这里是草原,数万军马倒是可以直接放牧于草原,这也是减轻了多尔衮最大的后勤压力。但是这么呆着也不是办法,辽东皇太极方面已经连续两拨人马前来传旨,言道此次非战之过,不追究任何人的责任。但是多尔衮却是犹豫不决,他深知皇太极那阴险狡诈的性子,说不定回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被皇太极找个理由直接给喀嚓了。而且皇太极通篇也只是大度的赦免了他们之罪,一个有点诚意的保证也是没有。

而且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虽然如今入寇大军伤亡惨重,更是士气低落,但是却是头一次有这么多的八旗完全倒向自己。虽然他们更多是因为畏惧皇太极而倒向自己,但是直接的效果却是让多尔衮第一次掌握了超过半数的八旗军马,可以说在实力上已经与皇太极不相上下。势力上的增幅,也是让多尔衮心底那一抹野心也是不断的增长着,虽然还没有露出表面,却是已经发了芽。

他心中也是如同明镜一般,只有将这些八旗兵马牢牢握于手中,形成统一的同盟,这才能与在辽东如日中天的皇太极讨价还价。对于能够安然熬过这一关的希望,甚至也是已经压过了对皇太极的仇恨之心,毕竟自己刚刚打了一个败仗,这个时候与皇太极争皇位,那完全是找死,起码在辽东是号召不起来什么人响应。

但是对于皇位的想法,其实多尔衮也是无时无刻都在想着。但是对于皇太极,他却是从心底有着深深的畏惧,原本只是希望自己年轻,而且只要步步谨慎,不给皇太极下手的机会。那只要熬死了身体虚弱的皇太极,那辽东还能有谁与自己争锋?

但是没想到,如今的形势如此急转直下,一下子将他原本韬光养晦的打算落空了。不管他愿不愿意,也只能站出来与皇太极打对台戏。但是这个时机委实不是太好,无论对于自己还是皇太极,一个不慎就会导致满清的分裂和内讧。而这恰恰是他与皇太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是事情却是并没有其他选择,除非多尔衮心甘情愿的将多铎和自己捆绑于皇太极面前,接受一刀之厄,否则这种情形就只能这样对峙下去。

而他更知道,这样对峙下去自己迟早也会崩溃。毕竟没有粮草辎重和金银与皇太极对峙,部下迟早也会离散而去。对于皇太极如此轻易的下诏赦免自己,多尔衮是一个字也不信的,他更加明白,这一次皇太极绝对是要借机除去自己!

既然你要如此绝情,那就休怪自己也是心狠手辣了!大帐之中,再次看完皇太极的赦令后,多尔衮脸色不断的变幻着,灯火摇曳之中,那张脸也是被灯火闪烁照耀的无比阴森!

第355章首战

大军出塞,壮阔的草原也是出现在面前。

天苍苍,野茫茫,但是风吹草低,却是见不到牛羊。沿途的蒙古人早已经实行坚壁清野,更无一户牧民存在,全部随着大部落向北迁涉,但是大部落想要迁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毕竟沿途总是会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对于汉人来说可能是不容察觉的。但是对于同样擅长追踪的蒙古人来说,那就无所循形,随着瀚不离部前出侦查,越来越多的痕迹也是出现在出塞大军面前。

骑兵奔驰于半人高的牧草之中,其中的酷热和艰难也是不为人表。出塞数日后,就算再为乐观和感性最高的人也是失去了那种刚刚见到草原时的胸襟开阔的想法。天地一线均是一片苍茫,这种景色头一次见虽然震憾,但是看多了也是一种折磨。

尤其是这种往往一日上下也是见不到一个人的情况下,更是让人备感难受。每次遇到河流之时,也是出塞大军最为欢腾之时,人马不仅可以痛快的喝饱了水,还可以分批入水一洗身上的酷热与疲劳。

追逐的日子是最为苦闷的,不过所幸的是,追逐这数日后,前方的痕迹也是越来越明显。道路之上,牲畜的粪便之类的东西也是多了起来,这下不用蒙古人再解释,所有汉军都是明白。已经追的近了,蒙古人已经没有时间清理这些痕迹,这也意味着,他们的第一份收获也是越来越近!

果然,一日后,最前沿的蒙古斥候已经与断后的蒙古人斥候纠缠在了一起。数千汉军一声欢呼,终于追上了这些只懂得逃窜的蒙古兔子!

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部落,数千老幼带着数万头牛羊艰难的向前而行,而护送他们的则是一千余蒙古骑兵。这些蒙古骑兵看起来不象是察哈尔人部的精锐,他们中身披铁甲的根本没有几人,而且大半都是举着马叉和粪叉,而且射过来的箭矢也是轻飘飘的,对于清一色身披铁甲的血骑完全形成不了什么杀伤力!

而且这些骑兵为了守护老幼也是无法突围,只能硬碰硬一般的迎向汹涌而前的血骑部众。这些人虽然壮烈和勇敢,但是却是引起不了血骑什么兴趣,易飞更是不会让这些人消耗宝贵的血骑老兵的体力,令旗一下,三千汉奴骑兵立即汹涌向前,滚滚的向着蒙古人迎了上去。

短暂而冷酷的交战之后,一千余蒙古骑兵快速的消融不见,这些对于蒙古人无比仇视的汉奴出身的骑兵下手丝毫不容情,一个活口也未留下,更是带着草原上的凶残野蛮,反复纵骑将地上的蒙古人完全踏成肉泥,然后才将血红的目光投向数千已经被围在中间的蒙古部落老幼们。

这些老幼们根本无力突围,在瀚不离部数千骑兵驰骋之下,任何敢于翻身上马之辈就会引来密集的箭雨。这些铁质箭头的箭矢可不是他们的皮甲所能抵挡的,一个个连人带马被射成刺猬倒地。

数千人的惊呼声和哭泣声也是响彻长空、大地,但是失去了族中勇士的保护,他们也只是与绵羊没有区别的猎物!在一队队的骑兵的喝斥下,他们都是集中于一块,等候着未知的命运裁决降临。

对于这些人,易飞没有丝毫同情,更加没有一点的约束军纪的意思。毕竟出塞就是玩命,不同于在山西保家卫国,若是不能给士兵们以****,根本无法让他们保持旺盛的斗志。而屠城和抢劫钱粮以及掳掠女人,则是不二法门,无论对于草原上的骑兵,还是对于汉军,都是一样的有诱惑力。

令易飞有些想不到的是,这仅仅数千人的部落,竟然有着近一千五百余的汉奴存在!一个小小的部落就有这么多的汉人在内,可见蒙古人这么多年来对明国的侵扰何等严重!看着眼巴巴的看着自己的瀚不离,易飞也是点点头,“大汗,其他的我都不要,这一千五百汉奴我要走了。按照草原的规矩,去做吧!”

“多谢候爷赏赐!”瀚不离眉开眼笑,拉过一个亲兵说了几句。

不多时,一辆高大的马车也是拉到了这些蒙古难民前方,看到这辆马车到来,蒙古人中顿时发出一阵阵绝望的哀嚎。虽然他们心中都是早有心理准备,但是看到这辆马车到来,也是忍不住的哀嚎着。

一队队骑兵直接将成年的蒙古人拉了出来,无论是老壮,只要是男丁,全部就此直接砍翻在地。做这些事情的是归降的归化营蒙古骑兵,看着他们一个个熟练的拉人砍人,连易飞都是觉得,这些人肯定之前没少干这事。

但是如今为汉人去做这些事,居然一点别扭也没有,看到这里,易飞已经明白,这些人已经完全的驯服了。只要再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